手機版

中新天津生態城“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亮點模式(截至2020年4月30日)

2020-06-04

2020-06-04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1.“無廢細胞”創建模式

  生態城選取9個主要場景推動“無廢細胞”創建工作,主要包括“無廢”公建(機關)、景區、酒店、社區、學校、商場、工地、公園、快遞等場景。編制“無廢細胞”創建實施指南,明確實施細則、考核指標等內容,設置基礎和預期兩個目標,建立“無廢細胞”創建長效機制。
  2.“三定四分五體系”垃圾分類模式
  總結前期試點工作經驗,生態城逐步明確了“三定四分五體系”工作管理方案,形成了發揮黨建引領、增強部門聯動、全面宣傳引導、強化監督考核的垃圾分類模式,以垃圾分類雲平臺為基礎,推動實施撤桶建站工作,實現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和實名制參與,為後期針對性督導和垃圾分類量化計費管理奠定基礎,為全面提升生態城垃圾分類品質提供必要條件。
  3.全量數據、全週期監管體系固廢智慧平臺建設模式
  生態城固廢資訊化管理平臺主要覆蓋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危險廢物等各類城市固廢監管,以高效利舊整合、過程監管賦能、智慧分析預警、多級評價考核、助力全民“無廢”為建設思路,具備可留痕、可預警、可調度、可服務、可展示的主要功能。運作後,可實現對城市固廢的全生命週期追蹤管理,全量數據智慧感知,做到“無廢”指標達成有據可依,實現指標完成狀態、重點項目情況、固體廢物流向、産業變遷情況、“無廢城市”建設進度評估等直觀可視。
  4.中新合作“無廢藍圖”規劃與“監管沙盒”機制建立
  生態城“無廢藍圖”借鑒新加坡零廢棄總藍圖,結合生態城現有建設基礎,分別以2025年和2030年為里程碑年和目標年,設定可量化、可實現的目標,通過迴圈經濟、科技創新、利益相關者參與三大途徑實現目標,為未來十年建成一座“無廢生態城市”提供長遠規劃指導。通過“監管沙盒”機制逐步構建,為新技術、新理念的試行建立基本制度保障,有助於為“無廢城市”的建設提供新思路。
  5.城市固廢內外協同處理模式
  立足於生態城城市固廢管理現狀,結合未來城市固廢産生情況,合理規劃區域內固廢處理項目建設,並充分統籌利用周邊區域固廢處理設施,實現對區內各類固廢的合理處置利用。目前,生態城已基本確定餐廚垃圾(廚余垃圾)、園林綠化垃圾區內資源化處理,可回收物區內粗加工處理,有害垃圾、危險廢物、建築垃圾、醫療垃圾、其他垃圾區外協同處理的運營模式,最大程度降低後期建設運營成本。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