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中新天津生態城“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亮點模式(截至2020年8月31日)

2020-09-23

2020-09-23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1.機制保障、規劃引領、技術依託,拓寬“無廢”國際大視野
  生態城具有國際合作的天然優勢,不斷深化同國際城市間的機制合作,除了加強與新加坡的交流合作之外,與日本建立工作推進體制和友好交流平臺,制定雙方互訪、共同舉辦研討會。基於新加坡城市管理特色,中新雙方合作完成生態城建設指標體系,並升級為指標體系2.0;與新方研究團隊定期研討,共同完成中新差異性分析、無廢總藍圖願景和指標框架,完成生態城“無廢城市”總藍圖。不斷深化同其他國際城市技術交流,積極引進適用於生態城固體廢物收集、處置等的先進工藝技術,開展工程項目合作,建設生活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地埋站、可再生能源中心等設施。
  2.數據支撐、平臺護航、資訊匯集,助力“無廢”智慧全監管
  生態城實施“生態+智慧”雙輪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造生態城市升級版和智慧城市創新版,努力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可持續發展示範城市。構建固體廢物智慧化監管平臺,連結城市所有與固體廢物分類、收集、轉運、處理、資源化、收費等相關的部門、企業和社區,數據匯聚平臺為建設、環境、城管等單位和居民提供數據共用服務。在社區和單位建立資訊展示平臺試點,公開生活垃圾相關數據,實時呈現“無廢城市”建設前後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進展;設置資訊採集點,以年/月為單位建立定期資訊披露制度。激勵居民參與“無廢城市”的共建共用,輔助改變居民習慣,促進實現垃圾源頭減量。同時,可為其他試點城市開展資訊公開工作提供經驗借鑒。
  3.積分激勵、權益引導、收費保障,推動“無廢”生活眾參與
  結合生態城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情況,分階段逐步建立由積分管理體系、生態值體系、生活垃圾計量收費模式組成的多維引導體系,實現對市民由激勵參與、自覺參與到強制參與的轉變。積分管理體系以可回收物智慧分類回收平臺為依託,建立生態城積分管理系統,以積分獎勵形式對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形成激勵機制,下一步深化與阿裏合作,對接支付寶積分系統,完善積分管理體系;生態值體系在原有積分管理體系基礎上,擴展功能,將市民參與志願活動、日常綠色行為等以生態值形式量化,並對應獲得相應的榮譽和生態城內景區遊玩、健身館使用等各類福利,形成自覺主動參與的良好勢頭,發揮協同增效作用;在智慧化監管基礎上,探索建立生活垃圾計量收費制度。通過智慧化設備和計量收費制度激勵引導居民踐行垃圾分類,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管理。
  4.區內迴圈、區外處置、過程管控,打造固廢治理全鏈條
  在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前,生態城具有城市固體廢物産量較小,各類廢物均依託天津市、濱海新區的終端設施進行處理,區內無固體廢物處理設施,完全依託區外的特點。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後,生態城以控制固體廢物源頭産生為主要目的,建設再生能源中心示範工程,最大程度實現能源和有機質資源回收;建設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對接再生資源體系,同時引入“網際網路+”的回收模式,實現兩網融合,避免可回收垃圾進入終端焚燒體系,實現生態城內迴圈與區外終端相協同,探索建立符合生態城定位的“區域內協同處理與區域外統籌協作”的固體廢物利用處置及聯合監管體系。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