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中新天津生態城“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亮點模式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2021-02-08

2021-02-08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1.“規劃引領+機制保障+技術依託”強化國際合作
  立足規劃引領,使國際經驗制度化。中新雙方聯合編制生態城無廢總藍圖;借鑒新加坡“監管沙盒”理念,初步建立生態城固廢領域“監管沙盒”機制;參考新加坡城市固廢市場化管理模式,建立生態城生活垃圾計量收費機制。建立合作機制,使國際交流常態化。生態城不斷深化同日本鐮倉、龜岡、京都等城市間交流合作,搭建友好交流平臺,在資源化利用、環保教育、限塑、有機垃圾資源化等方面開展10項交流合作,共同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引進項目合作,使國際技術本土化。引進瑞典生活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完善垃圾轉運過程;引進荷蘭垃圾收集壓縮工藝,建設地埋站,作為氣力垃圾輸送系統的有效補充;學習南韓生活垃圾氣力輸送系統管理經驗和除臭工藝,進一步提升生態城氣力系統運作水準。
  2.“無廢細胞+綠色建築+可再生能源利用”推動源頭減量
  創建無廢細胞,實現綠色生活新格局。生態城在試點範圍內針對社區、商場、景區、學校、酒店、工地、公園、快遞、機關九大典型場景創建無廢細胞,引導居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樹立綠色生活、共建共用意識。推廣綠色建築,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在生態城實行100%綠色建築標準,全面普及綠色施工,全部精裝交房,最大程度減少二次裝修,有效降低建築垃圾産生量。全面推進節能減排,積極開發利用新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建設“風光互補路燈”、建成風電場、光伏電機,形成新能源與常規能源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的能源供應體系。
  3.“數據支撐+平臺護航+場景應用”助力智慧監管
  生態城實施“生態+智慧”雙輪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造生態城市升級版和智慧城市創新版,努力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可持續發展示範城市。一是建成數據匯聚平臺,匯聚涵蓋建設、環境、城管等領域數億條數據,打通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用,形成主動式、前瞻式、預防式的城市管理模式,為“無廢城市”建設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二是搭建無廢資訊化管理平臺,按照生活垃圾、餐廚垃圾、裝修垃圾、園林綠化垃圾、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建築渣土七個類別分類管理,實現各類垃圾前端收集、中端轉運、末端處理的全流程監管,全面提高監管能力。三是建成垃圾分類雲平臺、環衛資訊化管理等應用平臺,對各類固廢實行分類別管理、智慧化管控。
  4.“1+2+3+4”加快垃圾分類
  生態城作為垃圾分類示範區自2013年1月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借鑒國內外先進理念和技術,積極構建起一套“1+2+3+4”的垃圾分類模式。生態城形成由執法大隊、社會局、建設局、運營單位和物業公司構成的聯動機制。生態城形成“設施配置和運營標準”兩大基礎保障,確保垃圾分類工作的順利推進。結合生態城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情況,分階段逐步建立由積分管理體系、生態值體系、計量收費體系組成的三級引導體系,實現居民由激勵參與、自覺參與到強制參與的轉變。分別對居民、物業、運營企業和主管單位形成四套考核標準,實現對垃圾分類的有效監督和指導。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