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光澤縣“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亮點模式(截至2020年12月31日)

2021-02-08

2021-02-08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1.凝聚科技要素,發展“無廢農業”
  一是推廣“無肥”種植模式。建立“煙葉—水稻—紫雲英—水稻—煙葉”輪作機制,推廣種植面積3萬畝,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增至41g/kg,形成紫雲英種植企業標準1項,獲國家綠肥産業體系首席專家認可,得到雲南省煙草集團借鑒推廣。實施減肥增效行動,推廣使用有機肥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55萬畝次,豬、牛、羊糞污實現全部回田,煙稈、稻稈全部實現就地粉碎回田或生産有機肥。二是推廣“無害”處置模式。探索農藥廢棄包裝廢棄物回收機制,建設了27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1個縣級總回收站,建成“農資企業收集、縣轉運倉儲”農藥、化肥包裝物回收儲存處置體系,回收包裝物實現100%無害化處理,廢棄農膜實現100%回收利用。三是推廣“無藥”防控模式。採用釋放煙蚜繭蜂、誘捕器、太陽能滅蟲燈、黃色誘蟲板、防蟲網等物理、生物防治技術,推廣高效植保機械化技術,有效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提高農産品安全。已推廣綠色防控應用面積32萬畝次,機械植保年作業面積13萬畝次,主要糧食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0%。
  2.踐行綠色生活,建設“無廢農村”
  一是探索生活垃圾智慧化分類體系。率先啟動垃圾分類試點,引進社會資本打造智慧化“無廢城市”數據平臺—“五廢共治”平臺,實現垃圾智慧分類,全方位溯源。目前城區已有1000戶居民參與試點,垃圾分揀正確率達90%;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全面啟動,垃圾分類回收覆蓋率達9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二是探索城鄉垃圾資源化利用體系。創新農村濕垃圾處置模式,與省農科院合作開發濕垃圾漚肥處理項目,實現農村濕垃圾就地就近積肥還田,農村垃圾轉運處置費用降低25%。建成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和大件垃圾迴圈利用處置中心,日可處理廚余垃圾25噸、大件垃圾15噸,廚余垃圾及舊沙發、床墊等大件垃圾實現“變廢為寶”。三是探索“無廢細胞”立體化培育體系。分類推進“無廢機關”、“無廢景區”、“無廢村居”等“無廢細胞”建設,先後打造了聖農“無廢産業鏈”體驗式觀光工廠、杉關生態文化園“無廢景區”、鴻建山莊“迴圈農業景區”、油溪村“無廢美麗鄉村”等示範點。實施“好母親素質提升工程”,發動全縣30支舞蹈隊開展大規模群眾性宣傳活動,普及“無廢文化”,推動形成“戶戶爭當‘無廢細胞’”良好氛圍。
  3.聚焦迴圈經濟,打造“無廢聖農”
  一是有機化。支援興建有機肥廠,提高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率,推動聖農集團在現有的有機肥廠生産基地3個的基礎上,再建2條有機肥生産線,擴大雞糞處理能力,協同推進工業污泥和豬糞處理,年處理畜禽糞便16.7萬噸,工業污泥2萬噸。二是燃料化。綜合實施生物質發電項目,已建成生物質發電廠一座,年處理雞糞27.4萬噸。正在新建聖新能源生物質發電項目,建成後聖農雞糞可實現全量處理。推動君和能源、綠也炭業開展熱解氣化爐研發,年消耗木竹加工廢棄物22萬噸,産生的熱能可供應周邊企業。三是原料化。全力推動白羽肉雞産業延鏈補鏈擴鏈,深挖肉雞宰殺附屬物潛值,積極培育海聖飼料、明聖生物、聖羽生物、恒傑生物等一批固廢處置骨幹企業,年可消耗雞下腳料10余萬噸,雞羽毛2.2億羽,附屬物再利用産值達1.5億元,肉雞生産附屬物實現全量資源化利用。四是市場化。探索推行“環保管家”治污新模式,鼓勵企業聘請第三方專業的環保服務公司作為“環保管家”,以解決困擾企業的技術和專業人才問題,實現污染治理專業化、標準化和一站式服務,目前已在聖農肉雞和食品加工企業的5個污水處理站先行試點。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