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環境要聞

扶貧攻堅積跬步 改善民生致千里 河北省隆化縣定點扶貧項目推動惠民政策精準落地

2018-12-27 來源:中國環境報

2018-12-27 來源:中國環境報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任務,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生態環境部系統堅定不移扛起脫貧攻堅重大政治責任,開展生態環保扶貧工作。

  按照生態環境部的部署安排,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中國環境報社積極實施河北省隆化縣貧困村生態環保扶貧項目,拿出自有資金定點幫扶貧困村的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改善,解決百姓的實事難事;兩家單位以“項目委託”方式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合作,發揮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實施公益項目的經驗優勢,與地方政府部門合作,理順工作機制,共同推動扶貧項目取得了實效。

  當前生態環境部定點扶貧和行業扶貧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特發出由中國環境報社張黎采寫的《扶貧攻堅積跬步 改善民生致千里》,為全力做好生態環保扶貧工作、進一步開展好生態環保扶貧項目提供創新模式借鑒。

  

  有了對口幫扶的資金支援,南營村危房改造得以實施,13戶村民在今年住上新房。

  

  ◆中國環境報記者張黎

  已是隆冬時節,在河北省隆化縣海岱溝村,屋外天清氣爽,室內溫暖如春。

  “屋子裏特別暖和,多虧了你們送來的取暖爐,這個冬天再也不用發愁了。”低保貧困戶王翠平大媽緊緊握住前來探望她的扶貧幹部的手,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這個冬天,王大媽家中的居民冬季取暖環保爐以及院子裏堆放的潔凈型煤塊,都來自於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隆化定點扶貧”項目捐贈。

  把握扶貧特色,創新幫扶形式,近年來,在生態環境部領導的支援下,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以及中國環境報社拿出單位的自有資金,以“項目委託”的方式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聯手,定點扶貧隆化縣的鄉村建設和人居改善。不僅聚焦解決基層的實事難事,也盤活了優質資源,理順了機制體制,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留下了一串串澎湃有力的綠色足跡。

  夯實基礎,村容村貌大變樣

  “村裏蓋大棚、裝路燈、鋪廣場、修路面、建垃圾池、買垃圾車,自來水設施也在施工建設,黨支部建設加強,村民的生活環境有了很大改變,村集體也將改變沒有經濟收入的狀況。”這是河北省隆化縣海岱溝村村委會給生態環境部發來的感謝信。

  基礎設施建設是改善村民生産生活條件、發展脫貧産業的基礎,也是貧困村脫貧出列的重要工作內容。在隆化縣,定點扶貧重點聚焦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上,也帶來了鄉村面貌的煥然一新。

  劉一來自生態環境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他挂職擔任隆化縣韓麻營鎮海岱溝村駐村第一書記已近兩年,親眼見證了這個小山村的點滴變化。

  海岱溝村無集體財産,無集體收入,小山村“一貧如洗”,更別説村容村貌的整治。

  2017年以來,在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的大力幫扶下,投入資金用於道路硬化、路燈安裝、環境整治、新建文化廣場等各類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村民居住環境,為進一步發展致富産業項目打下良好的基礎。

  路燈亮了,道路平了,村裏環境也美了。記者在採訪時還留意到,正值晚飯時間,可家家戶戶都沒“冒煙”,這是咋回事?在村支部和村委會辦公地點——村小學校園內,記者找到了答案。

  “來看看我們新裝的取暖爐,不僅燃燒效果好,而且還是清潔排放。”村幹部指著房間裏嶄新的爐子向記者介紹道,這是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聯手兗礦集團,向貧困村民和村小學贈送的設備。與王翠平大媽家一樣,不僅節能環保爐具和暖氣片免費安裝,燃燒用的潔凈型煤塊也是免費送給村民的,解決了村民的後顧之憂。

  除了注重加強外部基礎設施建設,劉一介紹説,接下來海岱溝村還將在“一園一帶四區”規劃的帶動下,增強扶貧內生動力,謀求發展致富的新路。

  民生優先,老百姓獲得實打實的實惠

  脫貧攻堅,民生優先。對口隆化縣的扶貧工作,各部門始終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處處可見民生建設的場景。

  家住隆化縣七家鎮南營村的貧困戶何奶奶坐在炕邊上,面前的電視正播著電視劇,冬日暖陽照進來,屋子裏亮亮堂堂。對這個剛入住的新家,何奶奶越看越滿意。“房子有七八十平方米,是政府幫我蓋的,現在住得很舒心。”何奶奶説。

  何奶奶是南營村危房改造的受益者之一,而像她一樣今年住上新房的,同村的還有12戶人家。

  七家鎮副鎮長杜立民介紹説,這筆危房改造的錢,捐贈單位是中國環境報社。“可別小看這9萬元錢,它可是實實在在解決了村裏的一個大難題。”

  原來,對於危房改造,國家的政策補貼是每戶2.8萬元,但對於建設房屋來説,這筆錢有缺口。有了報社對口幫扶的資金支援,一直久拖未決的危房改造終於可以開工開工。

  “對於貧困戶,按照家庭條件,每家額外補貼5000元到1萬元,以獎代補的形式資助無能力改造的貧困戶。”杜立民感慨地説,這是小資金撬動了大發展,為百姓帶來了看得見的實惠。

  同樣歡喜的,還有寶山營村的村主任王永軍。他帶記者走到村邊的一片玉米地裏,興奮地指著眼前的井口説,“這井明年開春就能用了,周圍的玉米地,就能用上水澆地了。”

  寶山營村共打了兩眼新井,這7萬元也是來自中國環境報社的定點扶貧項目資金。

  “以後種地再不用靠天吃飯了。”村書記憧憬著未來的好日子。

  對接需求,精準幫扶促落實

  定點幫扶有了“真金白銀”的投入,在負責生態環境部定點扶貧工作、挂職隆化縣副縣長的聶憶黃看來,他更認可這種項目扶貧的新模式:即把資金以項目的形式委託基金會執行落實,不僅連接起了扶貧單位和對口村鎮,更確保了項目實施進展順利,帶來了人居環境的明顯改善。

  作為全新的嘗試,在前期的需求對接上,涉及項目的幾家單位都傾注了全部心血。中國環境報社領導和工會主席多次前往隆化縣的結對幫扶貧困村進行實地調研,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領導深入貧困戶家庭了解生活狀況,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與村幹部、駐村書記進行座談,多方攜手結合“一村一策”的實際需要,制定精準的幫扶項目。這些項目涵蓋廣泛,包括安裝太陽能板、購置垃圾桶和垃圾運輸車、危房改造、打機井以及支援養牛、贈送共用單車等。

  在項目經費上,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和中國環境報社共調配出專項資金300余萬元,落實到具體的村莊建設上。在項目執行上,由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全過程監管。

  以章吉營鄉東北溝村河堤工程二期建設為例,河堤位於村口的旱河邊,呈帶狀,建設內容包括長城垛和水泥路的修建。項目由村裏提出需求,縣鄉鎮共同探討可行性後,採取公開招標的形式確定施工單位,由基金會直接劃撥資金給施工單位。在設計、監理、施工和建設單位各方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最終通過驗收。

  村口昔日臟亂差的臭水溝,如今整潔一新。河堤旁的幾家草莓種植大戶紛紛稱讚:這是村裏的大好事。

  “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要求,2019年我們全縣實現脫貧摘帽。”分管脫貧工作的聶憶黃底氣十足,信心滿懷。

  打好扶貧“組合拳”,跑出脫貧“加速度”。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曙光就在眼前。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