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環境要聞

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開展“幫企減污”受歡迎“以前見到環保的同志是怕,現在是很親”

2019-04-08 來源:中國環境報

2019-04-08 來源:中國環境報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中國環境報記者 步雪琳 梁雅麗

  想治不會治,這是困擾很多生産企業的難題;隨著環保壓力的增加,與企業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這是困擾生態環境部門的難題。

  協同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是生態環保工作的應有之義,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根本之策。2016年起,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在全區持續開展“幫企減污”活動。

  3年下來,園區綠了,企業活了,生態環境部門與企業之間的關係更融洽了。有企業負責人由衷地説:“生態環境部門以前跟我們‘面對面’,現在變成了‘肩並肩’。”

  “督企”還是“幫企”?

  “産業劣勢抵消了資源優勢,環境治理劣勢抵消了生態環境優勢。”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廳長檀慶瑞對廣西生態環境狀況的基本判斷。

  廣西的自然資源豐富,但是正處於工業化中期,“兩高”産業佔比高。這種形勢下的生態環保工作異常艱難,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歐波無奈地説:“生態環境部門疲於應對,跟企業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

  歐波介紹,治污過程中,生産企業和環保公司之間互相不信任,環保公司有好的技術設備很難推廣,生産企業又經常遇到不靠譜的環保公司,挫傷了治污積極性。“頑疾需下靈藥,這考驗著我們的責任擔當和管理智慧。”

  應該用一種什麼樣的理念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督企”“幫企”,兩個詞在檀慶瑞的心中反覆揣摩,一字之差,卻是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巨大變化。

  “督和幫並不矛盾,‘督企’是我們的責任,‘幫企’的目的也是騰出環境容量,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檀慶瑞説。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綜合監察處處長陳祖芬説:“從原來傳導壓力式的只提要求的‘督’,向源頭防控式的深度的‘幫’轉變,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這是在減排空間日益有限條件下‘環保再出發’的好方法。”

  2016年初,“幫企減污”活動拉開序幕,第一站選在北部灣經濟區。“我親自帶隊去了,把沿海3市的政府領導和部分企業家都請到一起座談,當面溝通。”讓檀慶瑞沒有想到的是,很多資訊他們都不知道,國家有很好的政策也不知道。“隔閡打通後,大家都高興,説早這樣誤會早就消除了。”

  第一次活動的成功讓所有人都很振奮,立刻向全自治區鋪開。用檀慶瑞的話説就是:“生態環境部門要換一種‘活法’”。

  環保壓力在哪就去哪,治污需求有哪些就教哪些

  怎樣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避免成為一場“秀”?“幫企減污”活動伊始,廣西生態環境廳就確立了“幫實、幫早、幫準、幫強”的工作思路。

  活動之前深入調研,環保壓力在哪就去哪,治污需求有哪些就教哪些。

  活動中遴選專家組建“幫企減污”技術服務隊,每場活動都要科普在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科技標準處處長胡永東介紹:“先講這種污染物到底是什麼、有什麼危害,讓大家形成共識,然後再由業務處室講政策,環保公司講技術,大家就好接受了。”

  活動之後生態環境廳建立成效跟蹤和問題反饋機制,主動與科技部門實現資訊共用,建立“幫企減污”需求項目庫,建立廣西污染防治先進技術名錄和産品指導目錄。

  “每個處室都有任務,這項活動就是我們廳裏的‘群英會’。”胡永東介紹,分管廳領導歐波幾乎每場活動都親自參加,為了不給地方增加負擔,廳裏還專門安排了100萬元的活動經費。

  “幫企減污”活動在全區陸續推開,辦到哪火到哪的景象讓參與組織的同志全都連呼“沒想到”。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迫切需求也讓大家意識到,原來他們不是不想做好環保,很多時候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

  柳州市陽和工業園區的企業以汽車配件製造為主,涂裝工藝基本都是開放的手工噴塗生産線,VOC排放量大,環保面臨巨大壓力。

  “幫企減污”活動來到柳州,專家團隊對園區的重點企業逐個問診,按照專家的建議,所有涉VOC排放的企業都開展了涂裝生産線密閉化改造。

  “以前我們一邊急著交貨,一邊因為群眾投訴異味被環保局要求停産,非常抵觸。”一家汽配企業的負責人何坤告訴記者,“直到2017年參加‘幫企減污’培訓,我才聽説VOC這個污染物,理解了政府的要求,也了解了治理方法。”完成密閉改造後,企業排放減少70%,成本降低30%,“因為沒有異味,招工都容易了。”何坤説。

  企業的變化使陽和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吳浩改變了對環保工作的認識:“原來一直認為環保與經濟是矛盾的,這個活動讓我們認識到,環保不是阻礙,而是對經濟發展的促進。”

  “以前對企業的幫助是被動的,企業讓我們給推薦治理技術,我們都很有顧慮,擔心有人説我們有利益往來。”柳州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覃國琴説,“現在有了這個活動,我們請專家來評估,專家認為過硬的技術,我們就敢名正言順、理直氣壯地推薦給企業。”

  “我們就是真心去幫,真正地幫,這符合高品質發展的方向,符合‘放管服’的精神,符合改變工作作風的要求,又這麼受歡迎,所以大家越來越有信心。”檀慶瑞説。

  “生態環境部門能換位思考,我們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融洽”

  來賓市最大的工業園區河南工業園區內,很多企業都有自己的工業燃煤鍋爐,熱效率低,尾氣治理難度大,經常有群眾投訴。

  來賓電廠是園區裏的排放大戶之一。來賓市環保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陳林介紹,2016年,“幫企減污”活動到了來賓,經生態環境廳大力推薦,來賓市的熱電聯産項目列入原環境保護部第五批環境服務業試點。

  試點申請成功後,來賓電廠熱電聯産項目建設進入快車道,給電廠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而且大幅減少污染物排放。來賓電廠總經理梁曉斌説:“以前我們在污染治理上弄虛作假,現在完全不用擔心檢查。生態環境部門能換位思考,我們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融洽。”

  走進位於河池市的南方有色冶煉有限責任公司,廠區內鳥語花香,流水潺潺。負責人吳少華見到胡永東來了非常高興地迎上前。

  説起生態環境部門的變化,吳少華深有感觸:“生態環境部門以前提要求多,發文件多,很少技術培訓,現在是服務多,主動服務、到府服務。以前見到環保的同志是怕,現在是很親。”

  在“幫企減污”活動中涅槃重生的還有廣西的制糖業。

  制糖企業的鍋爐一直燒蔗渣,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提高後,氮氧化物始終不能穩定達標。為了生存,制糖企業自主研發,提出由燒粗渣轉為燒細渣的清潔燃燒改造思路,立刻得到生態環境廳的大力支援。“幫企減污”活動中,廣西生態環境廳積極爭取財政資金給制糖行業提供了1656萬元的清潔燃燒改造幫扶資金。

  湘桂華糖的項目負責人何華柱説:“領導認可又支援,企業就有積極性,觸動我們四五倍的配套投入,自發整改好。”

  “有良好的願望,幫不到點子上也不行。”檀慶瑞説,活動逼著生態環境系統的同志們儘快提升政策水準、技術水準,跟上國家構建高品質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綠色發展的步伐。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志明告訴記者,開始出去講課,大家講的專業性很強,解決問題的技術路線也不清晰,後來技術人員根據企業的需求努力改進,現在效果越來越好。

  2016年以來,廣西生態環境廳先後開展10場“幫企減污”活動,累計有70多家技術機構、300多名專家參加服務活動,惠及企業1400多家,3500多名基層技術人員從中受益。

  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廣西的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2018年,空氣品質首次實現全區達標,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和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都在90%以上。

  作風轉變推動了生態環境部門形象轉變,持續不斷地耐心幫扶、雪中送炭贏得了各界的普遍讚譽。過去生態環境廳績效考評連年墊底,現在經常有企業送錦旗、領導寫表揚信,績效考評連續進入區直部門一類,還有的市政府專門組織學習生態環境部門如何主動服務。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