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18年年會全體會議及閉幕式在京舉行

2018-11-04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18-11-04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11月2日—3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18年年會全體會議及閉幕式在京舉行。生態環境部部長、國合會中方執行副主席李幹傑出席會議並講話。

  在全體會議上,李幹傑發表了題為“全面推進改革創新 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強保障”的主旨演講。他指出,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中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國政府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充分體現了堅定不移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決心和意志。在理念引領方面,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勝利召開,正式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動指南。在頂層設計方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在機構改革方面,新組建生態環境部,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在法治保障方面,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憲法修正案,把新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要求寫入憲法。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們全面推進藍天保衛戰,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穩步推進凈土保衛戰,大力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紮實開展環境執法督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效,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李幹傑強調,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也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和時代使命。必須持續推進改革創新,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支撐和保障。要加快發展模式創新,以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為抓手,全面推動綠色發展。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抓緊推進生態環境系統機構改革,健全生態環境管理制度體系。推動管理方式創新,更好發揮經濟、市場和技術的支撐保障作用,健全環境保護督察執法機制。加強科學技術創新,強化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積極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推動公眾參與創新,健全生態環境宣傳工作和教育活動的方式方法,提升全社會關心、支援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意願和行動。推動全球環境治理體系改革創新,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建設綠色“一帶一路”,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在閉幕式的總結講話中,李幹傑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國合會發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國合會主席韓正出席2018年年會併發表重要講話,展示了中國政府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推動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積極意願與堅定信心,並表示支援國合會發展成為全球包容、開放合作、互惠發展的新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平臺。當前中國乃至全球環境與發展事業面臨的環境和條件都發生了一些變化,不確定性有所增加,但中國政府堅決打好打勝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心和信心堅定不移,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的決心和信心堅定不移,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決心和信心堅定不移,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共同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和信心堅定不移。希望第六屆國合會秉承歷屆國合會的優良傳統,繼續深化高層政策直通車的作用,更加關注全球生態環境重大問題,積極分享知識、經驗和智慧,將國合會打造成新型環境與發展深度合作的國際平臺,為建設美麗中國和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部部長、國合會外方執行副主席麥肯娜,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國合會副主席、十二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國合會副主席、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國合會副主席、十二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周生賢,國合會副主席、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施泰納,國合會副主席、可持續海洋經濟高級別小組挪威特使赫爾格森出席會議併發言。國合會秘書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會上介紹國合會2018年工作進展和2019年工作計劃。

  本屆國合會年會以“創新引領綠色新時代”為主題。全體會議聽取了相關政策研究情況彙報,並討論通過了給中國政府的政策建議。年會期間,還舉辦了邁向綠色低碳迴圈發展圓桌會,以及綠色“一帶一路”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發展路徑應對氣候變化、2020後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環境治理、創新引領綠色城鎮化、美麗中國2035、綠色消費與綠色轉型、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創新等8個主題論壇。

  國合會委員及特邀顧問,外國政府部門、國際組織、研究機構、跨國公司和非政府組織等國合會國際合作夥伴代表以及國內有關部委代表、專家學者,共500余人參加會議。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