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美麗中國先鋒榜(4)|福建莆田市木蘭溪生態文明建設實踐

2019-08-16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19-08-16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編者按】

  近日,中央組織部組織編選的《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生態文明建設》圖書由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選取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攻堅克難的30個生動案例,充分展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豐富實踐和成功經驗。現將這30個案例予以編發,供大家學習借鑒,不斷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引言】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摘要】

  福建省莆田市木蘭溪治理,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全程推動治水和生態保護工作的先行探索,他在福建工作時就針對木蘭溪治理提出了“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目標和“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態保護;既要實現水安全,也要實現綜合治理”的總體要求。1999年至今的20年間,歷任莆田市委、市政府始終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要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和全流域系統治理的方法,從攻克技術、資金和拆遷等難題建設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開始,逐步走向全流域防洪、生態、文化的統籌兼顧,實現了從“水患之河”到“安全之河”的華麗轉身,繼而向“生態之河”挺進,成為推動當地經濟騰飛的“發展之河”。莆田市也成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打造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木蘭溪樣本。木蘭溪治理是“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生動實踐,為加強流域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水災害防治以及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借鑒,為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和久久為功、系統治理的思想提供了經驗,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生動範本。

  【 關鍵詞 】綠色發展 水安全 全流域系統治理

  一、背景情況

  水可興萬利,亦可成大患。莆田市“母親河”木蘭溪,發源於戴雲山脈,流域面積1732平方公里,幹流全長105公里,一路東流入海,哺育著莆田大地。木蘭溪彎多流急,下游河段防洪能力不足,且軟基河道多為淤泥,治理難度很大,洪水一直未被馴服。據1952—1990年近40年資料統計,木蘭溪平均每10年發生一次大洪水,每4年一次中等洪水,小災幾乎年年有,屢傷群眾。徹底根治木蘭溪水患,一直是莆田人民的夙願。

  1999年第14號颱風過境,木蘭溪洪水暴漲,莆田受淹45萬畝,近3萬群眾被迫轉移,2萬學生停課。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趕赴莆田指導救災時強調:是考慮徹底根治木蘭溪水患的時候了!1999年12月27日,他親臨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一期試驗段現場,參加義務勞動,為工程開工奠基,拉開了木蘭溪治理的序幕。從此,莆田市委、市政府牢記習近平同志“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囑託,逐一克服軟基築堤、裁彎取直、徵地拆遷、資金短缺等一系列難題,接續推進木蘭溪治理。至2011年6月,下游防洪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共整治河道15.54公里,新建堤防28.03公里,新改擴建水閘18座,累計投資16.76億元,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結束了莆田城區不設防歷史。從此,木蘭溪洪水歸槽,未再造成重大洪澇災害,下游21.5萬畝興化平原、70多個行政村和近百萬人口不再受水患困擾。

  水患治好了,如何管好水、用好水,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統一,是考驗莆田的長遠問題。一方面,木蘭溪流域水生態問題凸顯與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美好環境的嚮往産生矛盾。特別是流域內南北洋水系和東圳水庫尤為嚴重,主要體現在污水排放量大但處理率低(僅83.5%),垃圾收集處理體系不夠完備,農藥化肥過量使用、畜禽養殖污染一度較為嚴重,等等。另一方面,生態空間與經濟用地産生艱難抉擇。莆田是福建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用佔全省1/40的土地養育了全省1/10的人口,人與河、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爭地的現象曾經十分普遍,尤其是主城區南北洋河網水系縱橫密布,侵佔河道、爭佔水生態空間現象較為突出。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發展,莆田市以釘釘子的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任接著一任幹,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和全流域系統治理的方法,從攻堅克難建設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開始,一步步走向全流域防洪、生態、文化的綜合治理,歷經20年不忘初心的堅守和奮鬥,實現了從“水患之河”到“安全之河”的華麗轉身,繼而向“生態之河”挺進,成為推動當地經濟騰飛的“發展之河”,莆田市也創成“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打造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全國樣本。

  二、主要做法

  2000年,習近平同志提出了生態省建設的戰略構想——“通過以建設生態省為載體,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維護生態良性迴圈,保障生態安全,努力開創‘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把美好家園奉獻給人民群眾,把青山綠水留給子孫後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木蘭溪的治理之路,正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莆田的生動實踐。

  (一)系統治理,從單一防洪走向全方位生態建設保護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就保障國家水安全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論斷。莆田市因地制宜,堅持安全生態相結合、控源活水相結合、景觀文化相結合,開啟了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新征程。

  1.治理理念,從注重防洪到“三位一體”綜合治理。木蘭溪治理始於下游防洪工程建設,但其治理目標絕不僅限于防洪。早在2012年,莆田就已按照“防洪保安、生態治理、文化景觀”三位一體的理念推進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一是防洪保安。推進木蘭溪幹流全線防洪工程全面閉合,加上興化灣、平海灣、湄洲灣防洪排澇工程建設,縣級以上城區防洪已100%達標。二是生態治理。改良修復過度硬化的河床河灘河岸,維護河床天然形態,恢復灘地河沙覆蓋植被,保留古樹古橋古民居古碼頭,建設安全生態水系500多公里,打造錯落有致的河道環境;實施水系連通、截污收污、清淤清障、生態引水等,推進下游399條內河與木蘭溪互連互通,打造源清流潔的水域環境。完善65平方公里生態綠心保護體系,保護荔枝林6000畝,建成荔枝林景觀帶11條,形成“城市綠肺”,水面率達15%以上;2017年,生態綠心保護修復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三是文化景觀。建設生態親水設施,保留河道鄉愁野趣,保護歷史遺跡,沿溪建設多樣化綠道323公里,配套城市景觀休閒,建設木蘭陂、蘭溪等十大公園,挖掘復原南北洋河網人文歷史,打造了人文薈萃的濱水景觀。以河道水域為紐帶,串聯淡水湖景與人文景觀,水脈、地脈、文脈“三脈匯流”,建成木蘭溪生態文明、東圳精神等水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了木蘭溪水文化景觀。

  2.治理方式,從注重治水到山水林田湖草全面施治。在木蘭溪治理過程中,習近平同志強調一定要“科學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態保護;既要實現水安全,也要實現綜合治理”。莆田市將這一要求首先用於解決河道“裁彎取直”難題。堅持“改道不改水”,最大限度保留原始水面,形成城市內湖,湖心水域面積超過700畝。“裁彎取直”後的舊河道,如今成了人工“玉湖”,周邊規劃面積6768畝,崛起了一片集人居、商業、文娛、公共服務等於一體的新城。

  2014年,莆田又開始以東圳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為代表,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在全流域構築四道生態防線:一是在流域上游坡度較大的山地200平方公里內,設置第一道生態保護防線,強化封山育林,改造林分林相,治理水土流失;出臺“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生態流域”的雙重生態補償辦法,開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省級試點,全省首家創立生態公益林市級補償機制。二是在100平方公里內,設置第二道生態治理防線,通過全流域入村進田治污,重點解決流域內53個村的垃圾、污水等點源污染和農田果園的農肥農藥等面源污染問題,生態綜合整治入庫河流比例超過70%;開展污水零直排試點,因地制宜建設高標準鄉村小型污水處理設施。三是在沿河環庫周邊21公里內,設置第三道生態修復防線,實施搬遷工程,641戶村民20萬平方米的房屋全部搬遷;實施退果還林、退田還草1.2萬畝,建設生態庫濱帶。四是在解決水污染的前提下,設置了第四道生態法治防線,頒布實施《莆田市東圳庫區水環境保護條例》,維護河湖健康生命。通過3年行動,東圳水庫水質已從過去的Ⅲ類提高至穩定的Ⅱ類優質水標準。

  3.治理範圍,從注重下游到上下游干支流全域統籌。治水需要岸上水下協同、上下游左右岸統籌。進入新時代,木蘭溪治理從下游延伸至上游、從一溪兩岸拓展到全流域。一是從下游走向上游。選擇下游作為先手棋,狠抓木蘭溪防洪減災。2011年下游防洪堤閉合後,105公里幹流全線動工,兩岸75公里河岸也納入木蘭溪綜合走廊及景觀工程建設,覆蓋了70%以上河段,讓木蘭溪全線“高顏值線上”。二是從幹流走向支流。在幹流治理的同時,665公里南北洋水系治理進入全新階段,斷頭河、瓶頸河全面打通拓寬,易澇點逐年治理銷號。福建省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小流域治理、水系連通等現場會先後在莆田召開,為全省樹立了觀摩樣板。三是從水域走向陸域。水污染,問題在河裏,根子在岸上。莆田按照“水岸協同、屬地管理”的原則,以“企業承包、政府監督”的方式,創新城鄉環衛一體化保潔機制,將環境管護的“大掃把”交給專業機構,實現路面與河面統一保潔。此外,通過入河排污口管治、畜禽養殖整治、生活污水處理等措施,減少點源面源污染,管好“岸上的事”,確保“河裏岸上齊抓共管”。

  (二)和諧共生,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

  生態興則文明興。莆田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始終堅持生態優先,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內在規律,整體施策、多措並舉,推進木蘭溪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做到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實現人水和諧共生、産城融合高品質發展。

  1.堅持空間管控,構建生態走廊。一是劃定水生態空間,編制了《莆田市城鄉水系及藍線規劃》,在河道兩岸劃出100米寬的綠化帶和河流恢復自然坡岸的空間,留足兩岸1公里生態控制線,東圳水庫將匯水區域全部劃入保護區,構建環河湖生態緩衝帶;加強建築控制線管理,實施木蘭溪及幹流兩岸建築退距工程,推進城市擁溪、跨溪、沿溪發展。二是強化水生態保護,上游封山育林,設立源頭自然保護區,面積27萬畝,保護水系、森林、動植物等生態系統,森林覆蓋率高達73%,2018年獲評國家森林城市;中游退耕還林、退田還草,保證清水下山、凈水入庫;下游保護荔枝林和生態綠心,系統修復河口和濕地。流域內全面禁止新建水電站、石材加工、礦山開採等項目;工業園區外嚴禁審批工業企業項目,沿岸食品加工等污水排放企業逐步退出或搬遷;將木蘭溪幹流兩岸1公里和匯水支流兩岸500米劃為“禁養區”,養殖場全部取締,土地全部復墾或轉型成苗圃等第三産業用地。

  2.堅持以水定城,優化産業佈局。一是強化節水型社會建設。開展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優化配置水資源,統籌考慮流域生態用水,注重工業節水減耗、生活節水減排、城市節水降損,推動企業利用廠際迴圈用水等高新節水技術。2013年,莆田市獲評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範區。二是限制高耗水項目落地企業進駐。主動淘汰一批投資大、稅收高但高耗水項目。三是推動經濟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出臺《關於莆田市重點産業投入和産出控制指標的意見》,創新性加入了環保、能耗等産業準入條件,推動産業佈局和經濟結構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重點構建電子資訊、鞋業、工藝美術等6個千億産業和高端裝備等4個500億産業,構建LNG冷能梯級利用等迴圈經濟産業鏈。

  3.堅持借水興業,打造經濟高地。一是拓展城市空間。依託木蘭溪系統治理,連片推進莆陽新城、木蘭陂片區等重點區域開發,開啟了城市沿溪跨溪、東拓南進的新階段,建成區面積從1999年的28平方公里擴至現在的93.5平方公里。同時規劃了興化灣南岸、仙港等一批工業園,全市園區面積從1999年的19.39平方公里拓展到現在的170平方公里。二是保障經濟發展。沿岸水患“洼地”如今成為經濟發展“高地”。上游仙遊縣獲評“世界中式古典傢具之都”。下游城廂區、荔城區,原是水患頻發地,現在鞋服産業蒸蒸日上。2018年,莆田地區生産總值達2242億元,比1999年增長7倍多,每人平均生産總值增加近3萬元。三是助推鄉村振興。依託木蘭溪系統治理産生的文化、景觀效益,建成九鯉湖等13個省級以上水利風景區,挖掘樟龍溪等河道周邊鄉村旅遊資源,推動生態效益變成廣大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福利。

  (三)傳承創新,推動形成生態文明建設長效管理體系

  木蘭溪能夠從“水憂患”走向“水安全”,繼而邁向“水生態”,推動“水經濟”協調發展,歸根結底在於莆田歷任決策者清晰地認識到治理木蘭溪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民心工程,必須堅持久久為功的思想,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接力,積小勝為大勝,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和管理體制,才能真正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奮鬥目標。

  1.一張藍圖繪到底。歷屆莆田市委市政府牢記習近平同志“變害為利、造福人民”囑託和“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態保護;既要實現水安全,也要實現綜合治理”的指示,牢固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績觀,20年傳承接力,從成立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建設領導小組至今,先後6任市委書記都任領導小組組長、市長任指揮部總指揮,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的戰略定力。在木蘭溪防洪工程建設攻堅時期,市委書記、市長堅持每半月輪流到項目一線,了解項目建設進展情況,研究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從1999年開始,莆田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16份文件,平均每任書記、市長任上出臺2份以上。目前,正在制定《木蘭溪流域保護條例》《綠心保護條例》,進一步維護木蘭溪的健康生命。

  2.深化河長制。實行流域雙河長,增設縣鄉黨政主官為木蘭溪第一河長,親自督導問題河道;實行河長日,將每個月20日設為河長日,規範河長常態化履職;建立“智慧河流”平臺,利用“河長雲”App、電子河長等,推進河務監管網格化、資訊化;企業河長認養河道,做到“政企共治”;設立民間河長基金,成立鄉愁河長、校園河長等350支民間護河力量,為河湖安上“掃描器”“千里眼”。中央文明辦、水利部2018年在木蘭溪畔啟動“關愛山川河流·保護鄉村河道”志願服務暨公益宣傳活動,對莆田給予肯定。創新定期通報、公開曝光、有獎舉報、服務外包、嚴肅問責五項工作機制,在莆田電視臺《新聞聯播》開設“河道曝光臺”,設立有獎舉報百萬獎金池。市委開展木蘭溪系統治理專項巡察,市監委對有關問題發出監察建議書,紀檢組同步監管,組織部常到一線考核,壓緊壓實河長責任部門職責。開展河湖清“四亂”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無證排污、超標排污、偷排漏排等違法行為。

  3.探索生態補償機制。2017年出臺《莆田市木蘭溪流域生態補償辦法》,探索從社會、市場籌集資金,建立生態基金,形成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模式。生態補償資金按照上年度市財政總收入3‰,採取市級財政和下游區財政共同籌措,主要按照水質達標考核進行分配,鼓勵上游地區保護生態和治理環境,為下游地區提供優質的水資源。據統計,近年來莆田市每年為上游地區仙遊縣籌集6000萬元左右生態補償金,用於集中防治水污染,清理小、散、亂、污主體,統一處置污水排放,使木蘭溪上游和東圳水庫水質常年保持在Ⅲ類水以上。

  4.建立“執法+司法”生態保護機制。立法保障,市人大常委會擬訂木蘭溪流域水安全、綠心保護等條例,保障流域水源地等水質穩定。司法銜接,同步設立公檢法河長制工作站,成立流域環境保護警務隊,徵收生態修復保證金,督促開展補植復綠217畝。執法聯動,公檢法、農林水、生態環境等部門聯合執法,打造“快速立案、快速審查、快速審判”涉河涉水犯罪案件辦理模式。

  5.實行生態文明考核機制。出臺《莆田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建立相關評價考核體系,每年一評價、五年一考核;推行黨政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制度,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産審計辦法,有效推動礦山開採等自然資源擾動地生態恢復。

  6.創新投融資機制。木蘭溪系統治理的過程,就是一個資金持續投入的過程。為此,莆田市整合了水利、生態環境、住建等部門的經營性資産,2012年重組了一個總資産百億元的水務集團,覆蓋源水、水源保護、調水、供水、自來水、中水回用等全産業鏈,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圍繞鄉村振興,打破行政區劃限制與城鄉二元供水格局,整合國有、民營水廠,建設大水廠、大管網,提供水量水質水壓可靠的供水,基本實現從水源地到水龍頭、從供水到水處理的涉水事務一體化管理;2015年出臺了《關於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的指導意見》,探索公私合營的木蘭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PPP+水質考核模式,緩解了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等資金壓力。同時,出臺了資金保障政策,允許“將木蘭溪治理後縱深2公里土地出讓收益,提取10%繼續專用於木蘭溪全流域綜合治理”,要求“玉湖片區內市財政土地收入的80%必須用於玉湖新城改造建設,且專項使用、封閉運作”。

  (四)黨建引領,匯聚木蘭溪治理持久力量

  莆田堅持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根本政治保證,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發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匯聚起全市上下治理木蘭溪的熱情和力量,把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擘畫的木蘭溪治理藍圖逐步轉化為現實。

  1.夯實組織戰鬥堡壘。木蘭溪治理伊始,莆田就以項目為單位,創建了“黨支部+指揮部,推進項目加速度”模式,每個工程項目都成立臨時黨支部。臨時支部圍繞項目攻堅的每個節點和難點,組建徵地拆遷等黨小組、黨員先鋒隊、突擊隊,引導黨員主動承擔最複雜最繁重的任務,以木蘭溪治理成效檢驗廣大黨員的初心使命。目前,全市共在項目一線成立臨時黨支部135個、黨小組212個,在美麗莆田建設中發揮了主心骨作用。

  2.發動黨員攻堅克難。探索建立重大項目幹部力量保障機制,集結優秀黨員幹部參戰木蘭溪治理等項目,僅近三年就選派了3000多名機關黨員幹部。他們積極踐行習近平同志在閩工作時倡導的“四走訪基層”工作法(信訪接待走訪基層、現場辦公走訪基層、調查研究走訪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走訪基層),堅持領導赴“前線”、幹部下“一線”、黨員上“火線”,開展住村夜訪、爭先創優等活動,&&爬坡過嶺,示範帶領廣大群眾積極投工投勞、主動參與木蘭溪治理。

  3.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堅持正向激勵與反向約束相結合,在木蘭溪治理過程中,建立了“一線考核”“巡迴蹲點考核”等機制,推行“典型工作法”,開展了“十佳護河使者”“十佳擔當作為好幹部”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對表現優秀、敢於擔當的幹部,給予提拔重用,激勵廣大幹部見賢思齊、奮發作為。同時,對工作不力、作風漂浮的幹部,給予調整處理。

  三、經驗啟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木蘭溪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效,歸根結底是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堅持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的道路不動搖,深入貫徹新時代治水方針的結果。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指導綠色發展實踐的根本遵循

  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關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我國各項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經過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教訓而得到的正確論斷。莆田市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把廣大黨員幹部和社會各界群眾充分調動起來,不忘初心、接續奮鬥,全域系統治理木蘭溪,實現了“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目標。實踐證明,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生産力,建設和改善生態環境就是在發展生産力,就是在改善民生,推動社會進步。

  (二)全面系統治理是推進綠色發展實踐的科學道路

  生態文明建設要立足山水林田湖草這一生命共同體,突破就水治水的片面性,統籌考慮上下游、左右岸、水上水下、山上山下等,尋求科學正確的治理修復之道和保護辦法。治理過程中既要考慮防洪治理,又要考慮生態保護;既要考慮水利設施安全適用,又要考慮和諧景觀;既要考慮經濟發展,又要考慮民生需求。只有結合實際進行整體保護、宏觀管控、綜合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地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才能達到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平衡統一,才能真正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

  (三)創新體制機制是助推綠色發展實踐的重要保障

  木蘭溪系統治理取得的每一次進步、生態保護的每一項成果、高品質經濟的每一年發展,都離不開精準科學的施策與體制機制的創新。河長管河模式的創新、打造安全生態水系的創新、搭建綜合執法平臺的創新以及生態補償機制的突破、水資源資産化的新路、水源地保護共同執法等,都需要通過創新打破原有的束縛和既定的框框,以生態保護的思想作引領,以健全細緻的考核獎懲機制為推手,推動思想立人、機制促人、制度管人、考核催人,才能將各項綠色協調發展的規劃思路和責任目標落到實處。

  (四)兩手發力是推動綠色發展實踐的有效途徑

  莆田在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中,就充分發揮了政府、市場兩隻手的力量,並在木蘭溪治理中産生了良好效果。一是黨委政府高位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抓、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體系,市長親任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水資源管理委員會主任,市縣黨政主官挂帥出征,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現了對社會水迴圈取、用、排三大環節的全過程管理,有效統籌了河道生態用水與河道外經濟用水、水資源總量約束與綠色用水方式、水環境承載能力與經濟社會排污之間的關係。二是市場配置資源。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構建水務産業一體化格局,提升源水調度、城鄉供水保障和污水處理能力,從源頭促進節水、保障供水、治理污水。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生態保護補償的投入力度。

  (五)為民情懷是驅動綠色發展實踐的精神力量

  莆田廣大幹群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感受最深刻,受益也最直接。正是在習近平總書記為民情懷的感召和引領下,莆田各級領導幹部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意識,秉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思想觀念,堅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從解決群眾最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加大民生事業投入,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和阻力,都不放棄對木蘭溪的連續治理和對生態環境改善保護的堅守,持續為人民群眾辦好事、做實事、解難事。這種為民情懷的接力傳承,不僅為實現綠色發展目標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推力,贏得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擁護,更成為莆田各級黨員幹部擔當奉獻、敢作會為的強大精神內核。

來源:選自《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生態文明建設》,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年7月版

編輯:陳馥筠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