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推動綠色發展(9)丨伐木工放下斧頭開客棧年入20萬,加強生態保護讓阿爾山獲得實實在在收益

2019-09-17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19-09-17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加強生態保護,發展生態旅遊,讓阿爾山市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2018年,全市旅遊客流達到43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3億元。2014年至2018年,當地旅遊收入實現了年均約20%的同比增長。另有數據顯示,2014年,阿爾山市生態系統生産總值為544.44億元,接近當年GDP總值的36倍。

  剛過9月,內蒙古自治區阿爾山市白天的氣溫已經降至10攝氏度以下。雖然已經漸漸進入旅遊淡季,但白狼鎮林俗村依舊機器轟鳴,異常熱鬧。

  記者來到村裏時,原本不算寬的村中道路被幾臺挖掘機挖開,一輛輛裝滿渣土的貨車進進出出。為了打造冰雪旅遊品牌,林俗村正在加緊鋪建暖氣管道,為迎接冬季的旅客做準備。

  對於李明強這個林俗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言,引入暖氣無疑是一件大事。他開辦的全村第一家農家樂,以前的營業時間只有夏季的2~3個月。一旦供暖之後,冬季也能再繼續營業。

  李明強告訴記者,自己除了開農家樂以外,還在森林災害應急撲救隊做兼職工作。農家樂生意好的時候,一年2~3個月能賺6萬~7萬元。自己的哥哥在做旅遊客運,可以説一家人都圍繞旅遊行業從事工作。

  李明強家庭的情況並非個例。記者在阿爾山走訪、調查的過程中了解到,堅持“生態立市”的阿爾山,在全面禁伐之後,堅持以旅遊為主的發展格局,連續多年旅遊收入同比增長達到20%左右。大量原來的伐木工人轉型成了導遊、客棧老闆等,有的客棧經營者年收入能達到20萬元左右。

伐木工放下斧頭開起客棧

  站在鹿村寬闊、平整的水泥路上,眺望著村頭樹立的“天保工程、功蓋韆鞦”大招牌,劉曉麗(化名)總是思緒萬千。這個生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給她乃至全村人帶來的改變,很難用三言兩語表達清楚,但歸根結底一句話,對生活品質的提升卻是實實在在的。

  在劉曉麗身後是一排整齊的客棧,在她的經營下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客棧的空地兩邊整齊排列著客房,一邊是具有北方特色的火炕房間,另一邊是普通的標準房間。

  劉曉麗向記者介紹,客房總共有十幾間,在旅遊旺季每間房的價格在300~400元,淡季是150~200元,旅遊旺季客房基本上每天都是滿的。

  除了住宿外,劉曉麗的客棧內還有食堂、小商店等,相應的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小店內擺滿了當地的土特産,有草原上採摘回來曬乾的各種蘑菇,也有自己家種植的木耳,甚至還有鹿茸、鹿肉乾等。

  在劉曉麗的帶領下,記者穿過客棧食堂,在客棧後面看到了一大片木耳地。劉曉麗指著一株株長滿鮮嫩黑色木耳的園子介紹,目前一共有35000株木耳,每年的投入大概是8萬元左右,能收穫大約2000斤木耳,按照70元/斤的價格出售,每年的利潤能達到6萬元左右。

  作為鹿村的居民,劉曉麗家也養了一些鹿。為了便於管理,她將自家的鹿放在別人家寄養,一隻鹿每年的費用要花幾百元,但成年鹿一年能産出2~3斤鹿茸,價格一般在1500元/斤左右。

  開客棧、種木耳、養鹿……多元化的經營最終也反映到可觀的收入上。當問及家裏的年收入時,劉曉麗顯得有點靦腆,“現在一年收入能達到十幾二十萬元。”

  1985年開始做伐木工人,5年後買斷工齡,劉曉麗原本等待退休後每月領取兩千多元的工資,但在林業轉型、生態保護的政策之下,當地的林業部門開始扶持原來的伐木工人養鹿,相關部門通過貸款優惠鼓勵他們發展旅遊、生態産業,讓劉曉麗實現了從伐木工人到客棧老闆的身份轉換。

  劉曉麗家只是鹿村的一個縮影。現在鹿村一共有30戶,每戶都做客棧生意,村民已經從當初的勉強溫飽,到現在的每人平均年收入超過3萬元。

生態旅遊項目成為“網紅打卡地”

  生態保護好了,環境也就更好,景色更美,由此吸引來了一波又一波的遊客。緊鄰景區的鹿村自然成為遊客住宿、吃飯的好去處,但鹿村似乎並不滿足於此。

  2009年,鹿市場出現低迷期,原本向國外出口的鹿産品出現滯銷。鹿村黨支部書記鄭曉林並沒有像其他村民一樣從養鹿轉向種樹,而是借機收購別家的鹿,建立鹿園。

  鄭曉林回憶,2009年鹿市場非常低迷,當時一隻小鹿才賣幾百元,大家覺得種樹好賺錢,就都去種樹了。自己乘機收購鹿、建鹿園,力圖打造景點。現在鹿園裏除了自家的鹿,還有一些村民寄養過來的鹿,總量達到了100多頭。

  即便已經過了旅遊旺季,但到鹿園來遊玩的遊客仍然絡繹不絕。鹿園裏的鹿都經過馴化,比較乖順,喜歡和人親近,因採用散養方式可以在園內自由行走。遊客進入鹿園,不僅可以和鹿近距離接觸,還可以餵養指定的食物。

  2018年9月,某知名衛視的一檔綜藝節目選在了鹿園進行拍攝,一時間,鹿園成為網紅打卡地。鹿園中的一隻鹿因為乖巧、聰敏,當時被一名明星取名為“九月”,也成了網紅鹿。

  鄭曉林介紹,去年冬天,來鹿園參觀的遊客達到了兩萬多人。鹿園門票的定價是旺季50元一張,淡季30元一張,鹿園現在一年的收入能達到十多萬到20萬元。門票的收入除了惠及自家和村民以外,還有一部分用於雇傭工人,最高峰時解決了16個貧困村民的就業,再有一部分用於日常維護。

  鄭曉林説,自己和其他村民一樣,一開始在林場做伐木工人,收入不高。後來禁伐之後,村民普遍沒太多收入,只能去城裏打工。再後來興起了旅遊,村民都回家做客棧當老闆,收入明顯提高了。

  實際上,不僅僅是鹿村,李明強所在的林俗村同樣因為環境好,也有知名衛視的綜藝節目來此拍攝,並成為許多遊客慕名前來的景點之一。

  緊鄰林俗村的阿爾山市林俗文化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將非物質文化遺産樹皮畫工藝打造成當地的特色藝術文化,就是利用樹皮所具有的天然形態、不同顏色與紋理,經創意巧妙組合粘貼出各類半浮雕式圖畫。

  通過培訓、帶動周邊村民創作樹皮畫,不僅吸引著更多遊客前來參觀、購物,還帶動了一大批當地村民就業、致富。

阿爾山市生態旅遊收入年均增長20%

  阿爾山並非因山得名,而是因水而興,它的全稱是“哈倫·阿爾山”,係蒙古語,意為“溫暖而聖潔的泉水”。

  作為國家後備林木資源寶庫,阿爾山市轄區擁有一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森林公園、三個國家濕地保護區,旅遊自然成為當地發展的一張王牌。2018年12月,阿爾山市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成功創建,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的旗縣市。

  加強生態保護,發展生態旅遊,讓阿爾山市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2018年,全市旅遊客流達到43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3億元。

  阿爾山市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8年,當地旅遊人數同比分別增長44%、28%、19%、20%、19%,旅遊收入分別增長60%、27%、17%、20%、20%。

  與此相對應,近幾年來,阿爾山市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著近9%的同比增速。

  阿爾山市副市長高偉介紹,當地堅持“生態立市、旅遊興市、口岸強市”的發展戰略,以冰雪旅遊為主導,融合溫泉養生、生態休閒、自然觀光和特色文化體驗于一體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新興國際化旅遊目的地為目標,發展生態旅遊業。

  值得注意的是,多年前,阿爾山市已率先推廣生態系統生産總值核算。2016年7月,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等多家機構出具的《內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市生態系統生産總值(GEP)及生態資産核算報告》顯示,2014年,阿爾山市生態系統生産總值為544.44億元,約為當年GDP總值的36倍。

  下一步,阿爾山市仍將在生態環境保護上發力,將大力實施春秋兩季造林、義務植樹活動,不斷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完成人工造林5萬畝、封山育林20萬畝。

  在談到阿爾山市未來旅遊業的發展時,當地政府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充滿信心。一位負責人介紹,阿爾山市旅遊發展的短板在交通,一些熱門線路的鐵路提速已納入相關規劃,未來阿爾山市旅遊業的發展肯定會越來越好。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圖文:李彪

  新聞背景

生態文明示範建設

  上世紀九十年代,原國家環保局(總局)在全國範圍廣泛開展生態示範區建設工作;2000年以來,原環境保護部在生態示範區工作基礎上,推動開展以生態省、市、縣、鄉鎮、村、工業園區為抓手的生態建設示範區工作;2013年,經中央批准,“生態建設示範區”更名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截至目前,生態環境部命名了兩批共91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29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初步形成了點面結合、多層次推進、東中西部有序佈局的建設體系。示範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