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規劃》答記者問

2020-10-09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0-10-09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著力推進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發展改革委、林草局組織編制了《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並於2020年8月3日聯合印發。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規劃》的出臺背景、總體思路和主要內容等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眾所週知,現在國家非常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現在又針對大運河專門出臺了《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規劃》,請問《規劃》出臺的背景是什麼?

  答:大運河沿線文化遺産資源豐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明,但長期以來,由於對運河整體性保護不足,兩岸生態空間擠佔嚴重,部分河湖、濕地退化萎縮,環境風險源數量眾多,資源環境形勢嚴峻。

  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要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同時保護大運河也是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

  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了將大運河建設成山水秀麗的綠色生態帶,把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生態産品的需要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改善大運河沿線區域生態環境品質,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文化傳承相互融合,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和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利契機。

  為落實《綱要》要求,編制《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規劃》,針對大運河文化帶面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力求實現自然生態系統功能逐步恢復、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努力把大運河打造成山清水秀、綠色宜居的“美麗運河”。

  問: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肯定涉及方方面面,請總體介紹一下《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規劃》的總體思路?

  答:按照“一軸一帶,兩極四源,三區五建”的工作思路,推進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

  一軸一帶指的是以在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主河道及隋唐大運河等具備條件的有水河道為主軸,實施核心區、拓展區、輻射區實施差異化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在1000米濱河生態空間和2000米核心監控區內建立負面清單,組織開展江河、湖泊、濕地保護與修復,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水源涵養林、沿河沿湖植被緩衝帶和隔離帶等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工程。

  兩極四源指的是優先保護水質良好的河流、湖泊,整治黑臭水體和劣Ⅴ類水體,加大工業、農業、生活、航運的污染治理和監管力度,穩步提升現代化治理水準。

  三區五建指的是構建核心區聯動拓展區,拓展區影響輻射區,由線到面的大保護格局,共同打造和諧、清潔、健康、優美、安全的大運河綠色生態帶。

  規劃目標是力爭在“十四五”末期,綠色生態廊道基本建成,生態空間佈局基本穩定,核心監控區內不符合規劃和生態保護要求的建設項目得到有效控制,劣Ⅴ類水體大幅削減;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改善,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持續穩定,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建成。

  問:各方對《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都比較關注,請簡單介紹一下《規劃》的主要內容?

  答:《規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規劃》共三部分9章。

  第一部分為第一、二章,主要內容為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形勢和總體要求,提出總體目標、階段性目標和9項指標。

  第二部分為第三章至第八章,提出了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各項任務。

  第三章為強化生態空間保護與用途管制。包括構建區域聯動整體生態空間格局;建立生態空間糾錯機制;嚴格生態空間準入管理;實施差異化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建立健全自然保護地管理機制等內容。

  第四章為建設綠色生態廊道。包括實施大運河沿岸國土綠化;加強大運河沿防護林帶建設;加強自然公園體系建設;優化濱河景觀廊道;開展農用地、建設用地整治;加強重點區域礦山生態修復等內容。

  第五章為保護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包括推進林草、濕地、河湖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加強水資源保護;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治理;加強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預防與治理;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

  第六章為強化流域水污染防治。包括構建城鄉安全供水格局,定期開展水源環境狀況調查評估,開展城鄉供水資訊建檔立卡工作;完善城鎮污水配套管網,推進城鎮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和污泥安全處置;嚴格工業企業環境準入,推進産業生態化集聚改造,加強工業園區污染治理;控制農業面源污染,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和鄉村綠化美化行動,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處理,積極治理船舶污染等內容。

  第七章為積極防範環境污染風險。包括開展環境風險評估,防範工業園區和船舶污染事故風險;強化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建設,建立健全突發環境事件預警應急體系。

  第八章為推進環境治理現代化建設。包括強化以源頭防控為主的全過程監管;加強8省(市)“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邊界地區環境管控單元銜接和應用;強化生態環境等領域監測評估;推進環境保護執法規範化建設等內容。

  第三部分為第九章保障措施,主要是從加強組織協調、健全市場機制、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監督管理、弘揚生態文化、實施重點工程等6個方面,提出了保障《規劃》落實的具體要求。

  問:去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那麼請問,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之間的關係是如何把握的?

  答: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大運河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礎,文明進步離不開文化支撐。培育生態文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涵,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抓手。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相互融合、互相促進的關係。

  如果説文化是精神、是靈魂,環境就是形體、是骨骼,只有以美麗運河為載體,才能有璀璨文化得以傳承發揚。制定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規劃,旨在把改善大運河生態環境品質作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部分,把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生態産品的需要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內容,保護好大運河生態環境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實現保護與傳承利用相互支援、相互促進的具體實踐,是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和高品質發展的重要窗口。優美的生態環境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最根本也是最堅實基礎。

  同時,生態環境保護的啟迪,源於文化的覺醒;生態環境保護的推動,得益於文化的自覺。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果,也在大運河文化的融入中得以提升。生態文化是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不可或缺的強大推動力,通過構建生態文化傳播平臺,打造生態文化産品,可以實現先進文化引領、優美作品感染、良好行為示範、綠色人物帶動。在生態文化的導向、激勵、凝聚等功能作用下,可以將保護環境變成每個人自覺的社會責任、意識行為,實現由“要我環保”向“我要環保”的轉變。

  問:大運河文化帶共涉及到了8省(市),區域面積很大,如何推進大運河生態環境治理和建設?

  答: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綜合考慮大運河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促進大運河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一是突出大運河文化屬性和綜合功能,優化生態保護空間格局,以保護自然保護地等運河重要生態空間為重點,建立健全國土空間管控機制,嚴格生態空間準入管理。

  二是以保護修復區域生態環境為重點,統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格局、城鎮空間佈局、産業結構調整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推進分類施策,謀劃分步實施。

  三是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系統推進工業、農業、生活、航運污染治理,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風險防控等任務。

  問:我們了解到現在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都會提到“三水統籌”,那麼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是否也會突出“三水統籌”?

  答: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需全過程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

  一是結合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建設,強化用水總量與用水強度雙控,大力實施高效節水項目,完善區域再生水迴圈利用體系,保障重要河湖生態流量和生態水位以及水質安全,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治理,力爭實現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正常來水年份河道有水。

  二是以大運河主軸為生態廊道,因地制宜實施濕地封育保護、退耕還濕、濕地生態補水、生物棲息地恢復與重建,增強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能力,恢復水生生物完整性。

  三是以改善水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聚焦《規劃》提出的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以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構建城鄉安全供水格局,系統推進工業、農業、生活、航運污染治理。

  問:大運河貫穿8省(市),落實空間管控要求至關重要,請問《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規劃》都採取了哪些空間管控措施?

  答:落實空間管控是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基礎,《規劃》以核心區內的150個縣(市、區)為重點,沿著大運河有水河段兩岸劃分了1000米範圍濱河生態空間和2000米的核心監控區,並提出了負面清單和正面清單,以及要求8省(市)充分利用“三線一單”成果,實施差異化的保護管理政策。

  一是優化生態保護空間格局,構建國土空間“一張圖”規劃體系,以保護運河重要生態空間為重點,分類施策,從源頭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嚴守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確保生態保護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在決策、規劃、管理中切實體現生態保護紅線的基礎定位和底線作用。

  二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入實施流域控制單元精細化管理,明確考核斷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整體推進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核心區應嚴格實施濱河綠地的生態空間管控,強化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護,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湖泊濕地保護,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遏制煤炭等資源無序開發,保護自然岸線,建設濱河防護林生態屏障,著力打造生態文化地標,建設綠色生態廊道。拓展區應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劃,優化空間佈局、調整産業結構,落實嚴格的耕地和水資源保護制度,嚴格控制污染排放,倒逼産業加快轉型升級,為核心區提供好的環境支撐。輻射區應銜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治,發展綠色産業,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構建水系連通的生態安全保障格局。

  三是加強8省(市)“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邊界地區環境管控單元銜接,強化“三線一單”在環境準入、園區管理、環境執法等方面的應用。針對大運河有水河段兩岸1000米濱河空間、2000米以內核心監控區、核心區,實施差異化的保護管理政策,引導大運河沿線城市産業佈局優化調整,推動形成區域綠色發展新格局。

  問:我們了解到生態環境部目前正在推進重點流域“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請問《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規劃》相較于流域規劃有哪些特點?

  答:在編制《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規劃》的過程中,我們充分研究了過往流域規劃以及《水十條》對大運河所在地的規劃要求,並且充分銜接了正在編制的重點流域“十四五”規劃,大致總結有三方面特點。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規劃》立足於解決群眾身邊的水環境污染、水生態破壞、生態流量匱乏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同時考慮到要銜接2035年美麗中國和本世紀中葉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提出了水質改善的約束性指標,以改善水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一手抓污染減排一手抓生態擴容,設計了支撐目標實現的規劃任務體系。

  二是建設綠色生態廊道。留足生態緩衝空間,因地制宜建設濱河防護林生態屏障和生態休閒景觀長廊,嚴控運河沿線房地産等開發項目,保持傳統風貌建築和自然生態系統相得益彰。在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主河道及隋唐大運河等具備條件的有水河道兩岸因地制宜建設濱河生態緩衝帶,並按照“守、退、補”的原則嚴格保護,適時開展監測評估,確保其發揮生態效益。

  三是生態環境保護與文化帶建設有機融合。《規劃》中明確建設綠色生態廊道的重點任務,根據不同河段景觀特色,系統綠化大運河兩岸,增彩延綠,提高重要河段和節點景觀水準,營造步道、文道、綠道融合連通的文化景觀廊道,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提供堅實的環境基礎。同時,通過弘揚大運河生態文化,挖掘提煉展示大運河沿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生態理念和智慧,以文化引領推動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

  問:目前《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規劃》已經出臺,如何推進《規劃》實施也是公眾比較關注的,能否請您介紹一下?

  答:關於規劃的實施,我們考慮主要從落實各方責任,保證相關規劃與本規劃有序銜接和加強宣傳引導等方面推進相關工作的開展。

  一是嚴格落實各方責任。中央層面,各有關部門切實履行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職責,增強部門間協調聯動,主動對表、積極作為、分工協作、共同發力,構建齊抓共管大格局。地方層面,全面落實主體責任,嚴格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地方政府要把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第一責任人,落實各級河長制、湖長制,推行林長制,確保各項工作有序完成。

  二是落實其他相關規劃與本規劃目標和任務的緊密銜接。在編制其他相關規劃過程中,涉及到大運河文化帶的,要做到與《規劃》相銜接,在相關規劃目標和任務中充分落實《規劃》的相關要求,確保《規劃》任務的落實。

  三是加強宣傳培訓。綜合運用廣播電視、微網志微信、短視頻等多種形式傳播貼近大眾、通俗易懂的大運河生態價值理念,不斷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打造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體驗和實踐活動,引導和動員社會各界積極踐行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同時也歡迎眾多的社會團體能夠積極參與進來,為共同保護大運河出謀劃策。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