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生態環境部12月例行新聞發佈會實錄

2020-12-29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0-12-29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12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2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出席發佈會,總結回顧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介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整體考慮。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佈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2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目前正值年末歲尾,各行各業都在進行年終“盤點”。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徐必久司長,向大家介紹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情況和“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整體考慮,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採用視頻連線方式舉行。

  下面,我先通報幾項我部重點工作。

  一、制定《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

  為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重大宣示,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更好履行應對氣候變化&&部門職責,生態環境部制定了《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擬於近期印發實施。

  《指導意見》從戰略規劃、政策法規、制度體系、試點示範、國際合作等5個方面,建立健全統籌融合、協同高效的工作體系,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統一謀劃、統一佈置,統一實施、統一檢查,加強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為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實現提供支撐保障。

  《指導意見》印發實施後,生態環境部將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協調機制,定期開展調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二、今年秋冬季重點區域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今年秋冬季以來,截至12月27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區域三大重點區域8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共計100天,比2019年同期減少95天,減少幅度達47.8%;比2015年同期減少631天,減少幅度高達86.3%。

  同時,三大重點區域8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整體增加,今年秋冬季以來優良天數為5306天,比2019年同期增加191天,增加3.7%;比2015年增加974天,增加22.5%,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北京市今年進入秋冬季以來還未發生過重污染過程,持續優良天數已經超過40天,為歷史同期最優水準。

  預計2021年1-3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三個區域大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總體均偏差。我部將會同中國氣象局及相關省市加強空氣品質形勢研判,爭取做到精準預測預報,對可能發生的重污染過程採取有力措施開展應對。

  三、《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指標體系(試行)》發佈

  為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指導和規範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工作,生態環境部制定印發了《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指標體系(試行)》,並同步發佈了7項生態保護紅線標準。

  《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指標體系(試行)》聚焦“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監管目標,以人為干擾活動及其生態環境影響為重點,設定8個共性指標和7個特徵指標。指標體系兼顧全國通用性、地方差異性,各省(區、市)可結合本地實際,增加特徵指標,體現區域差異化特點。

  生態環境部將組織各省(區、市)對生態保護紅線的面積、性質、功能和管理情況開展日常監管、年度和五年成效評估工作。日常監管重點管控人為干擾活動,以縣級行政區為單元,建立日常監管臺賬,形成生態破壞問題清單和修復計劃清單,強化監督執法。年度評估重點評估生態保護修復成效,強化目標責任制。五年評估重點評估生態功能變化情況,強化建立評估和生態安全預警機制。

  四、中國政府首個贈非洲友好國家衛星工程項目順利交付

  12月2日,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項目——援衣索比亞衛星項目在京順利交付。遙感衛星將應用於氣候變化研究,為埃方有效應對氣候災害提供科學依據。

  援衣索比亞衛星是我國和非洲國家合作的第一顆遙感衛星,也是衣索比亞的第一顆衛星。項目援助採取了“交鑰匙工程”方式,為埃方提供包括衛星、地面系統、衛星發射、項目培訓在內的“一站式交鑰匙”系統解決方案,併為埃方同步提供航太技術援助,有力帶動衣索比亞航太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

  目前,衛星在軌運作穩定,已成功獲取和生成了大量遙感影像和專題産品。

  劉友賓:下面,請徐必久司長介紹情況。

  徐必久: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記得上一次跟大家見面是在今年2月份,這一次是12月份,今天是12月29號,可以説是有頭有尾,有始有終。

  在“十三五”規劃和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即將進入“十四五”、開啟美麗中國建設新征程的重要時間節點,在歲末年初、辭舊迎新之際,很高興向大家報告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情況以及“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整體考慮。

  2020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大家都深有感觸。我們一路走來、風雨同舟,迎難而上、共克時艱,艱辛的歷程、付出的汗水、取得的經驗,都值得總結、值得珍惜、值得自信。全國生態環境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做好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積極主動服務“六穩”“六保”,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綜合施策、精準施策,改進方式、把握節奏,協同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

  總的來看,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9項約束性指標超額完成,我國對外承諾的碳排放強度2020年目標提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環境目標如期高品質實現。

  近期中央召開了兩次非常重要的會議,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五中全會對“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目標、總體要求、重點任務都作了明確部署,為編制好“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重就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進行部署,對2021年生態環境保護提出具體要求。我們都要認真學習領會好,堅決貫徹落實好。

  “十四五”時期是非常重要的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五年,是譜寫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章、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的五年。

  生態環境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分析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研究確定“十四五”主要目標指標、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抓緊編制好“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總體考慮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對標美麗中國建設遠景目標,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延伸深度、拓展廣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具體來説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綠色發展引領,以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二是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推動生態環境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三是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四是堅持改革創新,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五是堅持穩中求進,推動重點領域工作取得新突破。

  我先介紹到這裡,下面我願意回答大家的問題。

  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新華社:大家好!新華社記者提問。黨中央做出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要求到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水準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請問“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堅戰能否圓滿收官,取得哪些階段性的成效,謝謝。

  徐必久:謝謝你的提問。你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這個問題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環境目標完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綠色底色。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十分關心,多次召開重要會議、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幾場標誌性的重大戰役,集中力量攻克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于2018年5月份勝利召開,正式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全面部署,也為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會後,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部署開展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實施七大標誌性戰役。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圓滿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明顯增多,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大幅提高。

  這裡給大家重點介紹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情況。

  藍天保衛戰成效持續顯現。藍天保衛戰是重中之重,可以説是有計劃、有重點、有實招、有成效。有計劃,就是全面貫徹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有重點,就是聚焦重點區域、重點污染物、重點時段和重點領域,在秋冬季重點治理PM2.5,在夏季重點治理臭氧。有實招,這方面措施很多,重點介紹結構調整優化、散亂污整治、清潔取暖以及監督幫扶等四個方面情況,這裡給大家報一組數字,截至目前已經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的煤電機組約9億千瓦,全國約6.2億噸粗鋼産能正在進行超低排放改造,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清潔取暖改造已經完成約2500萬戶,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監督幫扶共幫助地方發現和解決問題27.2萬個,一組組沉甸甸的數字反映了所做的工作和實效。有成效,大家都感受到空氣品質改善很明顯,全國各地的藍天白雲明顯增多。

  碧水保衛戰取得重要進展。保好水、治差水,重點推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保好水主要是飲用水水源和良好湖泊保護,已累計完成了2804個飲用水水源地10363個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治差水主要是城市黑臭水體和劣V類水體治理,根據最新調度的情況,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已經超過98%,全面完成長江入河、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長江流域、渤海入海河流納入消劣行動的國控斷面均已消除劣五類。還有個標誌性的成果,目前長江幹流全部實現II類及以上水質。同時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累計完成13.6萬個建制村環境整治。

  凈土保衛戰是穩步紮實推進。確保完成農用地安全利用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兩個90%的目標。完成農用地的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組織開展長江經濟帶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和全國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這兩個行動對維護環境安全、防範環境風險都非常重要。堅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2020年底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這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標誌性成果。

  經過共同努力,“十三五”規劃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確定的9項約束性指標,在2019年已經有8項提前完成。在環境品質方面是3項,PM2.5未達標城市年均濃度累計下降23.1%,“十三五”目標是18%;地表水達到或好于III類水質斷面比例為74.9%,“十三五”目標是70%;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3.4%,“十三五”目標是5%。在總量減排方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22.5%、16.3%、11.5%、11.9%,分別完成了兩個15%、兩個10%的目標。碳排放強度方面,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18.2%,“十三五”目標是18%。

  今年以來生態環境品質繼續改善,1-11月份,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7.9%,超額完成84.5%的約束性目標。這裡還給大家報告一個標誌性的成果,到今年11月份,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是34微克每立方米,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是31微克每立方米,達到了世衛組織第一階段35微克每立方米的目標值,達到這個目標是非常不容易的。現在可以説,九項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已經全面完成、超額完成、圓滿完成。謝謝。

  光明日報: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請問生態環境部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主動服務“六穩”“六保”方面開展了哪些具體工作,下一步如何更加精準有效地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相關環保工作,更好地服務“六穩”“六保”工作任務,謝謝。

  徐必久: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在今年特別重要,大家都很關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帶來巨大影響,我們總的考慮和做法是應對挑戰,統籌兼顧,精準施策,實現共贏。

  生態環境部先後印發兩個文件,第一個是《關於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第二個是《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積極服務落實“六保”任務 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通過這兩個文件來進行部署安排。落實“兩個100%”要求,就是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和服務100%全覆蓋,醫療廢物、廢水收集處置100%全落實,保障環境安全。建立實施“兩個正面清單”,就是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正面清單,主動服務“六穩”“六保”。突出“三個治污”,就是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特別是精準治污,做到五個精準,即問題精準、時間精準、區位精準、對象精準和措施精準,保障污染防治攻堅戰圓滿收官。具體介紹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落實兩個100%,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生態環保工作。疫情防控生態環保工作落實到位,保障了環境安全,目前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為6200多噸每天,相比疫情前增加了27%,做到了應收盡收、應處盡處。

  二是建立實施環評審批正面清單,保障經濟平穩運作。截至到11月底,對3萬多個項目實施環評告知承諾制審批改革試點,對約12萬個項目豁免環評登記表備案手續。動態更新國家、地方、利用外資重大項目臺賬,提前介入做好審批服務。今年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共審批建設項目涉及計劃投資總額18.5萬億元,同比上升18.5%。

  三是建立實施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突出差異化監管。全國近8.4萬家企業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於疫情防控物資生産、民生保障密切相關的,污染排放量小、吸納就業能力強的,涉及重大工程和重點領域管理規範、環境績效水準高的企業,免除現場執法檢查。對已經安裝線上監控、一年內無環境違法記錄的企業,減少開展現場檢查,利用現代化資訊手段開展監督執法。

  四是加大主動幫扶力度,促進企業綠色發展。加大資金支援,支援籌建國家綠色發展基金,首期規模是885億。強化技術幫扶,發佈2020年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建設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各地積極創新模式,例如江蘇率先推出了環保貸,累計貸款金額超過了128億元;上海松江強化“環保管家”管理和環保仲介評估,推動以最低價格最快時間為企業提供服務。

  對於明年的工作,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要繼續抓細抓實疫情防控生態環保工作。緊盯醫療廢物處置等重點任務,加快補齊醫療廢物處置短板。對一些出現疫情散發的地區,根據地方需要加強指導。

  二是推動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兩個正面清單”制度化。目前社會各界對這兩個清單的反映非常好,效果也很突出,地方政府和企業都希望制度化和常態化。要指導各地優化完善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兩個正面清單”,形成長效機制,進一步優化小微企業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六穩”“六保”。

  三是制定出臺一份新的指導意見。根據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要求和地方需要,2021年將圍繞發揮生態環境保護作用,積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自貿區綠色發展,更好服務“六穩”“六保”,出臺相關指導意見。謝謝。

  光明網:謝謝主持人。光明網記者提問,我的問題是推進綠色發展需要不斷完善政策,建立健全市場化機制及配套措施,請問“十三五”期間我國環境經濟政策有哪些重要進展以及下一步有何打算,謝謝。

  徐必久:謝謝你的提問。環境經濟政策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領域,因為做環保工作,法治手段很重要,必要的行政手段很重要,經濟手段也非常關鍵。在“十三五”期間,注重經濟手段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創新與應用,初步形成以市場手段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的動力機制。給大家介紹幾個方面的進展。

  一是財政支出力度加大。2016—2019年,全國節能環保財政支出2.4萬億元,這些年國家在財政支出方面,把生態環保、綠色發展作為重要的領域,每年都在增加投入。同時,引導和撬動大量的社會資本參與到各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

  二是價格稅費政策改革穩步推進。環境保護稅全面開徵,2019年全年收入221億元。電池、塗料列入徵收消費稅範圍,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脫硫脫硝除塵環保電價補貼持續推進。

  三是生態補償機制不斷完善。跨省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繼續推進,重點介紹一下長江和黃河,2018—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180億元生態補償資金推動長江經濟帶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今年安排10億元引導資金推動黃河流域生態補償。

  四是綠色金融政策日益完善。截至2020年上半年,綠色信貸餘額已超11萬億元,居世界第一;綠色債券存量規模達1.2萬億元,居世界第二。全國31個省份均已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

  在“十四五”時期以及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將更加注重發揮市場機制在生態環保中的作用,而且這項工作也是越來越重要。污染防治這些年取得了很大成效,現在要更加強調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推進結構、佈局優化調整,環境經濟政策的作用會更加凸顯。

  “十四五”時期,我們將更加注重發揮市場機制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加快國家經濟政策與生態環境政策融合,運用經濟政策推進結構調整、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現在初步考慮是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財政政策。明確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責任。完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資金項目儲備庫。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對綠色産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財政支援力度。

  二是深入推進綠色稅制改革。“十四五”時期協同推進PM2.5和臭氧的協同控制,氮氧化物、VOCs都是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體物,所以要研究將VOCs納入環境保護稅徵收範圍。採取稅收優惠和電價優惠政策,激勵鋼鐵、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等非電行業超低排放,現在正在鋼鐵行業推進,還要對其他重點行業有序推進。研究新能源汽車的稅收政策。

  三是健全環境治理收費政策。建立處理服務費用與污水處理成效掛鉤的調整機制。推進建立完善的污水管網投資回報機制,“十四五”有項很重要的任務是推進污水管網全覆蓋,建立相應的投資回報機制就顯得非常重要。健全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

  四是深入推進生態補償。建立健全長江、黃河流域的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加強生態環境監測評價結果對重點生態功能區分配的調節作用。現在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近800億元,這對生態功能地位突出地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強化生態環境評價考核對生態補償的推進作用。

  五是加大綠色金融政策創新。完善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綠色發展基金等政策。推動上市公司、發債企業強制性披露環境資訊。深化氣候投融資領域專項合作,加強對國家自主貢獻重點項目和地方試點工作的金融政策支援。

  環境經濟政策這項工作非常重要,希望媒體朋友們給我們積極獻言獻策,謝謝。

  經濟參考報:今年以來,生態環境系統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援服務企業復工復産和綠色發展,但是還有一些民營企業反映這方面獲得感不夠強,請問生態環境部將如何進一步加強對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支援力度,謝謝。

  徐必久:你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近年來,我們在支援服務民營企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最近三年連續出臺多份指導性文件,包括《關於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支援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意見》《關於進一步深化生態環境監管服務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意見》,對推動企業綠色發展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套比較固定的做法。

  今年企業反映最多的問題,一個是對政策了解還不夠,第二個是治污技術缺失。針對這兩個問題,生態環境部專門制定實施《關於強化幫扶企業治污和政策宣傳的工作方案》,要求梳理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以及綠色金融、綠色稅收、超低排放等企業優惠激勵政策,形成清單後公開發佈、及時更新。為了便於企業獲取適用技術,特別是針對今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堅的需要,明確按照不同行業的不同工藝推薦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行業超低排放以及廢水廢物處理等技術,並通過各種方式、渠道強化宣傳解讀,幫助企業了解相關政策,解決問題和困難。

  下一步,我們將堅定不移服務企業綠色發展,堅定不移改善生態環境品質,著力推動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推動民營企業履行環境社會責任,支援民營企業健康綠色發展。

  一是加大對民營企業的幫扶力度。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優化小微企業環評服務,降低工作量和市場主體成本。不斷擴大各地幫扶覆蓋範圍,主動做好幫扶。

  二是強化依法依規監管。堅持普法與執法相結合,引導企業樹立守法意識,科學合理配置執法資源,實行分類監管、差異化監管,既打擊惡意違法行為,又要對守法企業做到無事不擾,為民營企業綠色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三是提供科技服務。把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做大做實,加強技術供需對接,解決供需雙方“中梗阻”問題。這方面地方有很多好經驗,例如江蘇、湖北、廣東等一些地方,在服務民營企業發展方面都有很多好的做法。

  四是加強工作合作。繼續加強與全國工商聯的合作,聯合開展實地調研、專家宣講、指導培訓等幫扶活動,幫助民營企業履行環保責任,用好環保政策,實現綠色發展。

  我們也歡迎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將所了解到的民營企業在綠色發展方面的需求,及時反饋給我們,謝謝。

  央廣網記者: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背景下,近兩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會做出哪些調整,既確保生態問題得到解決,又有效引導經濟向好發展?

  劉友賓: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親自推動的重大改革舉措,自2015年開始實施以來,對改善全國的生態環境品質、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

  前不久,韓正副總理專門主持召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後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

  生態環境部將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嚴格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繼續組織開展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到2022年實現省份督察全覆蓋,並對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央企開展督察。

  督察將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重點突出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長江“十年禁漁”等重大任務,推動落實新發展理念。

  對地方督察,注重推動補齊生態環境短板,更加突出以高水準保護促進高品質發展;對部門督察,重點聚焦其工作立足點、規劃政策是否符合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新發展理念要求,推動落實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責任,建立健全綠色發展政策體系;對央企督察,注重通過發現問題、傳導壓力,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

  督察工作將進一步改進方法,保持常態化壓力,堅持依法依規督察,推動突出問題整改落實,為推動高品質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央視新聞: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我的問題是“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進展情況如何,大概什麼時候能夠公佈、能夠完成。規劃總體有哪些考慮,謝謝。

  徐必久:謝謝你的提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為編制“十四五”規劃提供了方向指引和遵循。《建議》對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非常明確,既有2035年遠景目標,也有“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明確了指導方針和總體要求,提出了四個方面的重點任務,還有一系列的制度保障。特別是《建議》的第十部分,就“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出明確要求,其他章節也有相關要求。

  生態環境部從2019年2月份就啟動了“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堅持開門編規劃,廣泛徵求行業、地方、部門、專家的意見,多次召開部黨組會、部常務會進行研究,特別是上周由部領導帶隊,分六個片區,專門聽取各地意見,現在已經形成了規劃的初稿,規劃進度總體達到預期。

  “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大家都非常關注,總體考慮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是規劃的指導思想,也是規劃的根本遵循。

  二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建議》對“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

  三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推進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實現生態環境高效能治理。

  四是對標2035年美麗中國基本建成的目標。《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要廣泛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同時提出“十四五”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的目標要求,我們必須對標對表,倒排“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個五年工作。

  五是全面覆蓋生態環境保護各領域各要素,體現到綠色發展、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中。

  同時,還要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堅持綠色發展引領,以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促進高品質發展。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化調整作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第二,突出降碳這個總抓手,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第三,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推動生態環境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在生態環境品質改善方面,堅持品質目標倒逼總量減排、源頭減排、結構減排,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農業投入結構加快優化調整;在生態保護修復方面,強化生態保護監管,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方面,強化山水林田湖草各種生態要素的協同保護與治理。

  第四,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家都知道,“十三五”有三大攻堅戰,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其中之一;《建議》明確提出“十四五”有兩大攻堅戰,污染防治攻堅戰還是其中之一。順應污染防治攻堅戰由“堅決打好”向“深入打好”的重大轉變,保持攻堅力度,延伸攻堅深度,拓展攻堅廣度,抓緊研究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頂層設計,推動出臺相關指導意見,更加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第五,堅持深化改革創新,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激勵約束政策供給。建立地上地下、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不斷優化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機制,夯實各方面能力。

  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充分考慮目標任務、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的有機銜接和配套,現在已經形成了規劃初稿,正在根據金龍書記、潤秋部長和其他部領導召開的六個片區調研座談會意見,進行集中研究和修改。近期部黨組會將專題研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並在明年1月份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聽取意見。明年“兩會”審議通過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之後,我們將根據規劃綱要進一步修改完善,按照既定的時間節點,倒排工期,抓緊推進,力爭儘早按程式上報。規劃印發實施後將抓好目標任務分解和貫徹落實,到時候再向新聞界的朋友們詳細介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情況。謝謝。

  封面新聞:請問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哪些進展,目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哪些,下一步如何採取措施解決,謝謝。

  徐必久:謝謝你的提問。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生態環境保護非常重要。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和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部署相關工作。生態環境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規劃綱要》要求,明確任務,壓實責任,加大力度,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品質總體呈現改善趨勢。

  今年我們重點做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會同水利部上報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總體工作方案,啟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赴黃河九省區開展調研,開展黃河保護立法研究。

  二是加強生態保護。加大三江源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紮實推進黃土高原、祁連山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推進沿黃九省區“三線一單”編制。開展生態狀況變化調查評估。

  三是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加強重要支流污染治理,啟動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這是一項基礎性的重要工作,有助於摸清問題和底數,更好推進工作。加強黃河流域石化、化工、工業涂裝等重點領域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組織沿黃九省區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

  四是強化生態環境監管。聚焦黃河流域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整改落實,起草《關於加強黃河流域人工湖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通知》,抑制黃河流域不合理用水需求。嚴格開展煤化工項目環評審批,起草《關於進一步加強煤炭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指導意見》,促進煤炭行業綠色發展。

  五是加大支援力度。2020年,中央財政環保專項資金為沿黃九省區安排234.3億元,重點支援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和農村環境整治。安排10億元生態補償資金,引導黃河流域建立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仍然嚴峻,水是最大的剛性約束。現在生態脆弱退化、水資源過度開發以及一些重點區域的大氣、水、土壤污染問題比較突出。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編制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做好與其他相關規劃的有效銜接,繼續開展黃河保護立法研究。

  二是推進黃河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加強汾河等支流水污染治理,排查和規範管理入河排污口。強化大氣污染綜合治理,以汾渭平原為重點,加快推進冬季清潔取暖改造、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和“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加強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

  三是制定分區分類保護政策。黃河上游重點是水源涵養,中游重點是水土保持和水污染治理,下游重點是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指導沿黃九省區,完成2015-2020年生態狀況變化調查評估,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

  四是加大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力度。對生態環境品質改善明顯的地區給予重點支援,推動黃河流域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鼓勵建立跨省和省內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做好黃河流域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品質監測評價。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近日國務院通過了《排污許可管理條例(草案)》,請問目前全國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登記進展如何?如何確保該條例落地?

  劉友賓:為全面落實國辦《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提出的到2020年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的目標,生態環境部部署開展了全國排污許可清理整頓和發證登記工作,通過“摸、排、分、清”四個步驟,實施幫扶指導、分類處置,構建了排污許可管理制度、技術規範體系,建成了全國統一的排污許可資訊化平臺。

  截至目前,全國已全面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工作。一是基本摸清全國固定污染源底數,全國各省(區、市)已對384.08萬家排污單位開展摸排核實並完成分類處置。

  二是將其中273.44萬家固定污染源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範圍,對33.77萬家核發排污許可證,對應發證但暫不具備條件的3.15萬家下達排污限期整改通知書,對236.52萬家污染物排放量很小的填報排污登記表。

  三是對其他基本不排污或暫時不排污的110.64萬家永久關閉、長期停産、無實體等企事業單位開展摸排核實並確認標記。

  《排污許可管理條例(草案)》發佈實施後,將進一步規範企業持證排污、按證排污、管理部門依證監管,對於督促企業履行環保主體責任、推進區域環境品質改善將發揮重要作用。

  生態環境部將積極配合司法部等做好《條例》的宣傳培訓,儘快印發實施《關於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實施方案》,強化排污許可證後管理和執法監督,並按照新老有別、平穩過渡的原則,幫扶企業依法整改,指導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我的問題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勝利在即,請問“十四五”期間污染防治方面還有哪些新的行動和計劃,謝謝。

  徐必久:謝謝你的問題。“十三五”時期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十四五”時期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堅決打好”向“深入打好”,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意味著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層次更深、領域更寬、要求更高。總的考慮是,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延伸深度、拓展廣度,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按照“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思路,繼續開展污染防治行動,推動在關鍵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的突破。

  提氣,就是要進一步提升空氣品質,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建議》明確要求推進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要以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為主線,制定實施空氣品質提升行動計劃,把産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農業投入結構調整擺到更加突出位置,強化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抓好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領域治理,持續改善全國環境空氣品質。

  降碳,就是要進一步降低碳排放,大力推動碳排放達峰行動。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和重要會議上都反覆強調應對氣候變化,對我國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作出重大宣示,作出重要安排部署。我們將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援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開展低碳試點示範。

  強生態,就是要進一步強化生態保護監管,保障生態安全,增加生態功能。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兩者緊密相關,污染防治好比是分子,生態保護好比是分母,要對分子做好減法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對分母做好加法擴大環境容量,協同發力,這樣生態環境才能更好持續改善。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

  增水,就是要進一步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增加好水,增加生態用水。堅持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大力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繼續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落實長江十年禁漁令,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堅持陸海統籌、系統治理,推進“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

  固土,就是要進一步鞏固和嚴控土壤污染風險,確保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繼續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持續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大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加快補齊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能力短板。

  防風險,就是要進一步守牢環境安全底線,切實防範化解生態環境領域各類突發事件。完善生態環境風險常態化管理體系,防範化解涉環保項目社會風險。謝謝。

  劉友賓:最後我再發佈一則消息,為了促進各地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資訊公開力度,保障好記者朋友們的採訪需求,發佈會之後,我們將通過生態環境部官網,生態環境部微網志、微信公眾號以及中國環境報,正式公佈2021年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新聞發言人及新聞發佈機構的名單和聯繫方式,歡迎大家聯繫。

  各位媒體朋友,2020年即將過去。衷心感謝過去一年大家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援,感謝大家對生態環境新聞報道工作作出的貢獻。再過兩天,2021新年的鐘聲就要響起,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闔家幸福!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