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生態環境部召開2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2021-02-25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1-02-25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2月25日,生態環境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出席發佈會,介紹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及2021年和“十四五”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安排部署。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佈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有關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新聞發佈會現場圖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2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今天發佈會的主題是:大氣污染防治,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劉炳江司長,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今天的發佈會採取視頻連線方式舉行。

  下面,我先介紹幾項我部近期工作。

  一、2020年生態環境部承辦兩會建議提案全部辦結

  2020年,我部承辦“兩會”建議提案849件,包括建議532件、提案317件,其中&&辦理232件,已全部辦結,繼續實現主辦件溝通率、按期辦結率、代表委員滿意率三個百分之百。

  從建議提案內容看,一方面,代表委員積極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包括水、大氣、土壤、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等建言獻策;另一方面,代表委員更多將生態環境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密結合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熱點問題,圍繞制定“十四五”規劃、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實施生態補償制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等方面,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具有積極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辦理過程中,我部密切與代表委員溝通聯繫,通過電話、微信、遠端視頻、見面座談等形式,與代表委員溝通約600人次。加大政策轉化力度,採納代表委員意見建議約150條,出臺政策措施近60項。在&&辦理的232件建議提案中,代表委員所提問題已解決或建議已採納的佔到60%以上。在編制出臺《黃河生態環境保護總體工作方案》《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積極服務落實“六保”任務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關於進一步規範城鎮(園區)污水處理環境管理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中,都充分借鑒和吸納了代表委員的意見建議,最大程度把他們的真知灼見轉化為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政策舉措。

  今年“兩會”召開在即,我們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密切與代表委員的溝通聯繫,不斷提高辦理品質,加強政策轉化,匯聚眾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助力“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週年。

  二、生態環境部等6部門發佈《“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價值理念,著力推動構建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日前,生態環境部、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六部門共同制定併發布《“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從深化重大理論研究、持續推進新聞宣傳、廣泛開展社會動員、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推動社會各界參與、創新方式方法等6個方面提出了重點任務安排,部署了研習、宣講、新聞報道、文化傳播、道德培育、志願服務、品牌創建、全民教育、社會共建、網路傳播等十大專題行動,培育生態道德和行為準則,不斷增強公民生態文明意識,倡導踐行綠色生産生活方式,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社會自覺行動。

  六部門將定期對《行動計劃》實施情況進行督導評估,總結典型經驗,推廣成熟模式,為社會各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榜樣示範和價值引領。

  三、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核心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和環渤海三省一市,全面推進《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各項工作任務,攻堅戰核心目標任務已經圓滿完成。

  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達到82.3%,同比增加4.4個百分點,高於73%的任務目標;納入渤海入海河流劣V類國控斷面整治專項行動的10個重點斷面完成消劣;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採取“試點先行與全面鋪開相結合”的方式推進,試點城市均已初步完成監測、溯源工作和部分項目整治;累計完成濱海濕地整治修復8891公頃(目標6900公頃);整治修復岸線132公里(目標70公里),渤海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向好。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和三省一市在鞏固已有成效的基礎上,協同推進渤海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為“十四五”渤海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開好局、起好步。

  劉友賓:下面,請劉炳江司長介紹情況。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

  劉炳江: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謹代表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對大家長期以來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關心和支援表示衷心感謝!借此機會,我就大氣污染防治有關情況作簡要介紹。

  一、主要工作進展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會同各地各相關部門,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策部署,狠抓責任落實,全面完成各項治理任務,超額實現“十三五”提出的總體目標和量化指標,《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

  一是加快重點行業深度治理。積極推進鋼鐵、煤炭、煤電、水泥行業化解過剩産能。持續推進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累計達9.5億千瓦,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産能6.2億噸。重點區域“散亂污”實現動態清零。大力開展工業爐窯排查治理和VOCs污染綜合整治。

  二是穩步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持續降低,2017—2020年,全國煤炭消費比重由60.4%降至57%左右。淘汰治理無望的小型燃煤鍋爐約10萬台,重點區域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基本清零。中央財政支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實現“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全覆蓋,累計完成散煤替代2500萬戶左右。

  三是深入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優化。自2015年底以來,全國淘汰老舊機動車超過1400萬輛,新能源車保有量492萬輛,新能源公交車佔比從20%提升到60%以上。2020年全國鐵路貨運量較2017年增長20%以上。全國範圍實施輕型汽車國六排放標準,全面供應國六標準車用汽柴油。

  四是持續開展秋冬季綜合治理攻堅行動。自2017年起,連續4年開展重點區域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組織開展重點行業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績效分級,覆蓋鋼鐵、焦化等39個行業,以差異化管控鼓勵“先進”,促進行業轉型升級,重點區域共27.5萬家涉氣企業納入應急減排清單。2020年四季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39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62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同期下降39%;重污染天數比2016年同期下降87%。

  五是摸清了重污染天氣成因。組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經過3年的努力,在成因機理、影響評估、精準治理、預測預報等方面實現了一批關鍵技術突破,弄清了區域秋冬季大氣重污染的成因,組織專家團隊深入“2+26”城市和汾渭平原開展“一市一策”技術幫扶,圓滿完成總理基金“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

  二、2020年全國環境空氣品質狀況

  2020年,全國空氣品質總體改善,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十三五”約束性指標均全面超額完成。2020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率為87%,比2015年上升5.8個百分點(目標3.3個百分點);全國PM2.5平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PM2.5未達標城市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8.8%(目標18%),均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要求。

  二是6項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同比均明顯下降。2020年,全國PM2.5、PM10、O3、SO2、NO2、CO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8.3%、11.1%、6.8%、9.1%、11.1%、7.1%。其中,O3濃度自2015年來首次實現下降;NO2濃度在連續幾年基本維持不變的情況下明顯下降。

  三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污染相對較重。從重點區域看,長三角地區空氣品質總體基本達標;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PM2.5和O3濃度仍然超過國家二級標準。

  四是個別地區、個別時段重污染天氣仍有發生。全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主要發生在冬春交替時段,集中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東北地區、西北地區等。“十四五”完成“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的目標任重道遠。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系統觀念,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進全國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下面,我很高興接受大家的提問。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

  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央視新聞:我們知道2020年全國空氣品質相比2019年有明顯改善,請問生態環境部對今年以及“十四五”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如何考慮,是否有硬性的指標來約束,是否有新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謝謝。

  劉炳江:謝謝您的問題。首先看“十三五”約束性指標完成情況。按照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要求,2020年,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18%,全國優良天數比率比2015年提高3.3個百分點。現在可以告訴大家,這兩個目標全面超額完成,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8.8%,全國優良天數比率比2015年上升5.8個百分點,完成率分別超出“十三五”目標的60%、76%。這個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以及各地各有關部門深入推進大氣污染治理,推動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需要説明的是,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排放強度有所降低,對完成目標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通過國際通用的空氣品質模型,科學評估了疫情對空氣品質的影響;結果顯示,疫情對PM2.5濃度影響為2微克/立方米,對優良天數比率影響為2.2個百分點。扣除疫情影響後,全國未達標城市PM2.5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5.0%;優良天數比率為84.8%,比2015年上升3.6個百分點,仍然超額完成“十三五”約束性指標。

  第二是關於“十四五”指標目標設置。我們仍然堅持PM2.5和優良天數這兩個指標,其中PM2.5是全國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僅指未達標城市;原來的兩個總量指標是二氧化硫和NOx,現在把二氧化硫換成VOCs。因此是PM2.5、優良天數、NOx和VOCs四項指標,再加上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數,相當於五個指標。

  “十四五”期間,我們會編制空氣品質全面改善行動計劃,相當於大氣污染防治第三階段行動計劃。關於目標設置,按照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改善環境品質的總體要求,我們初步考慮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PM2.5平均濃度要下降10%,相當於未達標城市要下降15%;優良天數比率從87%提高到87.5%,表面看只提高了0.5個百分點,但扣除疫情影響後,相當於從84.8%提高到87.5%,提高了2.7個百分點,兩項指標與“十三五”要求大體相當。

  第三是今年的目標。在“十四五”總目標的基礎上,按照每年完成20%的時序進度要求,並考慮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後産能釋放等因素影響,提出了今年的目標,即全國PM2.5平均濃度下降0.5微克/立方米,達到34.5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提高0.4個百分點,達到85.2%。從字面上看,2021年空氣品質目標比2020年有所退步,但扣除疫情影響後,空氣品質仍是要求持續改善的。因此,無論是“十四五”的指標,還是今年的指標,都還是比較積極的,而且要實現上述目標也不是輕易就能實現的,需要付出大量的艱辛和努力,謝謝。

  每日經濟新聞:我的問題是近年來我國PM2.5污染逐漸在減輕,但是臭氧濃度卻呈整體上升的趨勢,有聲音認為是PM2.5下降導致了臭氧上升,您怎麼看待這種觀點。現階段我國臭氧污染形勢究竟如何,下一步將採取何種措施來推動PM2.5和臭氧的協同控制?謝謝。

  劉炳江:謝謝您的問題。近年來,我國PM2.5大幅下降的同時,O3濃度沒有同步得到改善,而呈上升趨勢。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組織了相關專家對O3污染形勢和成因進行了全面分析。

  從目前我國O3污染形勢看,我國O3濃度近年來總體呈緩慢上升態勢。O3超標天以輕度污染為主,2020年全國O3濃度超標天次比例為4.9%,其中超過90%都是輕度污染。近年來,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O3濃度每年小幅增長。其中,2017年為137微克/立方米,2018年為139微克/立方米,2020年為138微克/立方米,基本保持穩定;唯有2019年,因為南方地區,主要是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發生了連續三個月的乾旱少雨,高溫熱浪,帶動全國O3濃度上升9微克,這是極端氣象條件,將其扣除以後,總體看我國的O3呈緩慢上升狀態。從重點區域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O3濃度明顯高於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也比國內其他地區高出25%~49%。O3已成為僅次於PM2.5,影響空氣品質的重要因素,給下一階段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近年來O3濃度逐漸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O3的主要前體物NOx和VOCs排放量居高不下。2020年,形成我國大氣複合型污染的四種主要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中,SO2和一次PM2.5的排放量已降至百萬噸級,而NOx和VOCs的排放量仍然是千萬噸級。而這兩項千萬噸級排放水準的污染物恰是O3污染的前體物,居高不下,尤其是在京津冀及周邊和長三角等重點區域,涉VOCs排放的産業高度集中,11省市佔國土面積的13%,排放量卻佔了全國的47%;原油加工量佔全國的49%,原料藥、化學農藥原藥、傢具、船舶製造等行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合計産量分別佔全國的50%左右~88%之間,産業佈局調整難度很大。二是高溫少雨的氣象條件有利於O3生成。從有統計數據以來,2013—2019年的7年間有5個最暖年份,我們盡力削減NOx和VOCs抵消O3的形成,但溫度的上升把這一部分抵消掉了。三是觀測表明全球O3背景值不斷提升。近幾十年來,全球O3以每年近1微克/立方米的速度上升,歐洲、美國、日本等北半球國家O3濃度近幾年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此外,有聲音認為我國O3濃度上升是因為PM2.5濃度下降幅度過大導致的,這種觀點也是不科學的。科學研究表明,PM2.5濃度下降通常會導致近地面輻射增強,有利於夏季O3生成,但影響較小,不是O3濃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不存在PM2.5濃度下降、O3濃度必然上升的因果關係。近年來我國O3污染的根源還是NOx和VOCs兩項前體污染物排放量過大、過於集中造成的,這是科學家研究得出來的結論。

  下一步,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繼續強化PM2.5污染防治的同時,加快補齊O3污染治理短板,堅定不移地推進NOx和VOCs協同減排,推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水泥、焦化、玻璃等行業深度治理,強化機動車污染管控,深入開展VOCs綜合治理和源頭替代,推動PM2.5與O3濃度共同下降,實現協同控制,謝謝。

  南方都市報:散煤治理是能源結構調整中一塊比較難啃的硬骨頭,請問目前的治理進展如何,還有一些群眾反映清潔取暖燒不起,請問生態環境部怎麼看,下一步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範圍是否會進一步擴大,謝謝。

  劉炳江:謝謝您的問題。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能源消費革命的一項重要舉措,更是解決霧霾的重要舉措。散煤治理可以説是我們工作中最難啃的一塊骨頭,一直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一方面好評如潮,另一方面爭論、質疑的聲音也從未停止。這幾年來,發改委、能源局、生態環境部、財政部、住建部等部門團結協作,建立部際聯席會議,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堅持以氣定改,以供定需,紮實推進清潔取暖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截至2020年底,2+26城市和汾渭平原累計完成散煤替代2500萬戶左右,相當於減少散燒煤五六千萬噸。

  以北京為例,第一代環保人追求首都不燒煤的目標,在我們這代人實現了。現在大家在北京及通道城市基本上聞不到燒煤的味道,我們感到很自豪。對於散煤的治理,我們是堅定不移的,再大的困難、再多的矛盾也要完成,因為這是解決大氣污染重要措施,是經濟社會環境效益多贏的。

  有些群眾説價格高,存在可能燒不起的問題、可能返煤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但隨著工作一年一年推進,問題解決的比較不錯。在今年的秋冬季,返煤只是個別問題。從電代煤、氣代煤來看,不可否認,若不考慮環境效益、社會效益,改造後成本確實會提高。我從兩方面著重強調一下。

  第一個方面是農村居民用清潔能源的習慣要靠培養,縱觀世界大氣治理史,遭受過空氣嚴重污染,甚至出現幾千人死亡事件的國家和地區,無一不對城鎮和農村居民散煤採取天然氣、電力替代的技術措施。我們到地方調研的時候,絕大部分老百姓都認同清潔能源的替代,而且原來農村居民家裏燒煤做飯取暖,室內PM2.5濃度天天都在200微克以上,相當於重度污染的程度,長期暴露在這種環境中嚴重影響人體健康。所以散煤治理是順民心,得民意,讓群眾告別了煙熏火燎的時代。

  第二個是財政補貼的問題。2019年開始,我們已經在大氣污染專項中已經拿出一部分資金,給煤改氣、煤改電進行運營補貼,在一定時期內,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還將適當給予清潔取暖運營支援。我們還將配合財政部等部門進一步完善清潔取暖穩定運作的長效機制,研究完善農村地區清潔取暖運作補貼政策,指導各地更加精準施策,更多的照顧低收入戶和困難戶。補貼的同時,協調配合相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完善採暖氣價電價優惠政策等,不能補貼完了價格再上去,讓終端的農村居民用得起、用得好。

  下一步,我們還會繼續推進。農村散煤治理工作還要向外擴,首先是重點地區,像京津冀一直到上海,這中間所有區域都打通,把散煤清理掉,在“十四五”規劃中將有明確要求。我們也在配合財政部研究擴大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範圍。我們也非常高興地看到,今年中央發的一號文件中也明確提出要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加大農村電網建設力度,推進燃氣下鄉。推進這些基礎工作將更有利於我們推動農村散煤清潔替代,比我們剛開始幹這個工作的時候條件要好的多,謝謝。

  人民網:我的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過,要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請問生態環境部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推進減污降碳的協同治理?

  劉炳江:謝謝您的問題。我國能源結構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為主,化石能源佔比約85%。化石能源消費比例高,體量巨大,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能源活動相關二氧化碳排放與大氣污染物排放具有同根、同源、同過程的特點,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措施也是減少CO2排放的措施。減污降碳在推動結構性節能、遏制兩高行業的擴張、助推非化石能源的發展等方面同頻共振,同向發力。

  我舉幾個例子,在能源領域,我們從2013年全國62萬燃煤鍋爐,通過熱電聯産替代,電、天然氣替代等,現在僅僅剩下不到十萬台,重點地區完成2500萬戶的散煤替代,這些措施其實都去煤炭的過程。産業領域,我們會同主管部門加大重點行業淘汰落後和化解過剩産能力度,淘汰落後和化解過剩鋼鐵産能2億多噸、1.4億噸地條鋼全部清零,全國範圍內打擊散亂污企業。交通領域,積極推動公轉鐵,自運輸結構調整政策提出以來,全國鐵路貨運量連續三年提升,徹底扭轉了自八十年代以來,鐵路貨運佔比不斷下降的趨勢。十三五期間,淘汰了1400萬輛機動車,2018年到2020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90多萬輛國三及以下重型運營貨車提前淘汰,長江禁漁近11萬艘船舶淘汰。新能源汽車大幅增長,電動公交車2015年佔比20%,現在達到60%。

  這些成績大家都可以看到,我不再一一列舉,我們初步測算了一下,這些結構調整的硬措施減少煤炭消費量5億多噸,減排二氧化硫1100多萬噸、NOx500多萬噸,協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億噸以上,這就是我説的同頻共振,同向發力。

  “十四五”時期,我們突出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把降碳作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指導各地統籌大氣污染防治與溫室氣體減排。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現在生態環境部在&&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制定十四五空氣品質全面改善行動計劃等一系列專項規劃,我們也跟有關部委對接能源規劃、交通規劃等,在“十四五”各個規劃中,均體現減污降碳的總體思路,突出源頭控制、系統控制。

  二是嚴格控制增量。碳達峰不是攀高峰,“十四五”期間乃至很長一個階段,化石能源的增長,尤其是煤炭的增長,如果不進行遏制,可以想像對碳達峰、對空氣品質改善都將産生巨大的壓力。要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嚴格落實産能置換要求,嚴控新增量。

  三是加強存量治理。我剛才已經給大家舉了幾個例子,有效的仍然要堅持推下去。再舉一個例子,“十三五”增了大約1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取得成效的關鍵就是主要用來替代煤,所以“十四五”還是要堅持增氣減煤同步,如果天然氣全部用來發電,對NOx和二氧化碳都只帶來新增量,只有用來替代煤才能減污降碳。另外一個方向就是推動電代煤,今後新增電力主要是清潔能源發電,因此電代煤也是減污降碳同步的。在交通領域要持續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提升軌道化,電動化和清潔化的水準。謝謝。

  路透社:近日有消息傳出,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解振華出任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並將設立氣候變化事務辦公室,請問該消息是否屬實?如果消息屬實,解振華特使將發揮哪些作用?生態環境部承擔什麼責任?對中國履行應對氣候變化承諾意味著什麼?

  劉友賓:謝謝你的提問。經中央批准,解振華同志擔任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具體履職事務由生態環境部負責。

  解振華特使長期從事氣候變化領域工作,曾擔任中國政府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顧問,主持我國加入《巴黎協定》談判。此次任命,體現了中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致力於與國際各方加強交流、攜手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共同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治理體系。

  生態環境部專門成立了氣候變化事務辦公室,由生態環境部分管副部長兼任辦公室主任,為特使履職提供支撐保障。外交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也提供很大支援。

  新京報:春節期間發生大規模重污染過程,想問一下具體原因是什麼,都採取了哪些措施,謝謝。

  劉炳江:謝謝您的問題。北京春節期間發生了三天的重度污染,上一個春節也有類似的情況,問題也非常清楚。第一個就是大量不可中斷工序的鋼鐵、玻璃、焦炭、耐火材料、石化、電力等企業仍在持續生産,尤其是採暖都停不下來,排放量很高,而且同比去年,今年産品的産量,無論是電力的發電還是鋼鐵的産量和其他高耗能、高排放的産品産量比去年有兩位數的百分比上升,基礎排放量仍然在這兒。

  第二是極端天氣條件。我們做了復盤,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復盤結果顯示,今年的氣象條件確實比去年還差,一般哪靜穩、低壓輻合、濕度大、貼地逆溫,哪就會出現重度污染,這次這個情況又是出現在了北京及周邊幾個城市,和去年類似。今年更差的是濕度,幾乎達到飽和,尤其是下雪之前。

  今年與去年有一個更大的區別,今年是就地過年,其實今年的商業、交通、各種各樣的餐飲還大量存在,不像去年疫情期間停的比較多。針對三天的重度污染,我們已經提前啟動了重污染應急,北京啟動了黃色預警,其餘74個城市共同啟動了橙色預警。河北、河南、山東重污染應對的效果很好,但在不利氣象條件作用下污染物都堆積在北京及周邊,所以出現了三天的重度污染。

  重污染原因很清楚,過程也能預測,採取的應對措施現在看來還是要治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佈局了大量兩高行業企業,區域污染程度重,並且污染物互相傳輸,互相影響,復盤顯示北京大年三十污染物主要是從南邊來的,大年初一的下午受偏北氣流打斷,大家可以感覺到空氣品質稍微好一點,但晚上污染又有所加重,污染物主要又從東邊傳輸過來,經過復盤這些情況我們都非常清楚。

  因為“十四五”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氣。重污染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給我們很大的警示,還是要加大能源結構調整,産業結構調整,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對高排放行業企業開展超低排放改造,強化監督。在京津冀及周邊等重點地區還是要著重用力,謝謝。

  大眾網:問一個問題,“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請問生態環境部將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重難點在哪些方面,謝謝。

  劉炳江:謝謝您的問題。重污染天氣是當前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大氣問題之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對我們的壓力比較大。“十三五”期間我們取得一定成效,全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佔比從2015年的2.8%已經下降到2020年的1.2%,重點地區改善更明顯,從5.0%下降到1.9%,北京從2015年的58天下降到現在一年只有幾天,成績還是比較明顯的。而且現在的重度污染天氣過程特徵改變也比較明顯,持續的時間相對較短,濃度值不像原來動輒爆表,峰值大幅降低,範圍相對集中,並且基本消除了嚴重污染天氣。

  如何完成“十四五”這個艱巨的任務,我們分析了全國重污染天氣的構成,長江以南基本上沒有重污染天氣了,黃河到長江之間還有個別城市有,主要頻發的地區是在京津冀、汾渭、東北和西北,主要是這四個地方,而且是局地的。不同地區重污染的成因不盡相同,京津冀和汾渭平原主要是燃煤多,工業集聚,車也多,三大結構問題比較突出。東北地區重點是燒秸稈,現在三月份,又快到了燒秸稈的季節,東北地區秸稈量比較大,燒秸稈的窗口期短,往往和不利氣象條件重疊,容易出現重污染,人民群眾的意見也比較大,我們正在做這方面工作。同時,東北地區散煤的治理還在路上。西北地區就是部分城市産業佈局不合理的問題,還有沙塵暴的影響。

  結合上述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工作。第一個是科學制定“十四五”各地的重污染天數下降指標,嚴格考核。根據各地形成重污染的成因不同下達不同目標,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重污染天氣。對於沙塵暴、森林大火等因素,我們將排除在外。

  第二個是標本兼治,強化治本措施。京津冀和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的治理卓有成效,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治本措施實施後,確實是有成效的,主要還是産業、能源、交通結構調整。東北地區要把秸稈綜合利用率提上來,西北地區要加強産業佈局的調整,難點還是在京津冀和汾渭平原,“十三五”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們會繼續安排下去。

  第三個是科學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積極治標。重污染應急已經是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打法,比較有成效。重點地區27.5萬家涉氣企業,均堅持行業績效分級,分類施策,每個企業都明確了重污染應急時需要採取的差異化應急減排措施。我們預測到了將發生重污染天氣以後,地方政府向社會發佈預警,減排措施落實到位,污染持續的時間或者是峰值濃度都會有好轉,某種程度上大家會認為污染沒有想像的這麼嚴重,其實是應急減排應對有效的成果。

  同時,“十四五”期間也會指導東北、西北等地方,把重污染應急減排清單完善好,涉氣企業全部納入,著力指導地方做好重污染應對工作,也要把預測預報的水準提高上來,大家共同努力,把人為造成的重污染天氣盡可能地消除掉。謝謝。

  封面新聞:東北春季的秸稈焚燒造成重污染的現象多次發生,請問今年生態環境部針對這一問題有何對策,謝謝。

  劉炳江:謝謝您的問題。正如您説,東北地區秸稈焚燒確實比較突出,嚴重影響區域空氣品質。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幾年,東北春季大量秸稈露天焚燒,多個城市出現重污染。中央環保督察對此開展調查,問責很多人,地方政府也採取了很多措施,問責很多人,並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推進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東北土地遼闊,秸稈産生量大,綜合利用率顯著低於全國平均水準。而且東北地區冬季嚴寒,秸稈還田離田的時間窗口短,最關鍵的是長期以來形成的耕作習慣,要全面禁止燃燒秸稈確實是件比較困難的事。但如果管控措施落實好,效果也會很明顯,京津冀秸稈禁燒就做得比較好。

  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要求,“十四五”期間要基本消除重污染天。再有一段時間東北又到整地備耕時期,秸稈焚燒現象隨時可能發生,我也希望通過今天的新聞朋友傳遞出明晰的資訊,要早部署、早宣傳、早行動,要嚴格管控秸稈露天焚燒現象,在靜穩天氣時絕不允許集中焚燒秸稈。

  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一是利用衛星監控等科技手段,監控各地尤其是東北地區,焚燒秸稈的情況,及時發出預警資訊;二是適時派專業團隊赴東北地區開展秸稈禁燒督導,並組織地方氣象、農業、環保等部門開展會商,強化不利擴散條件下的禁燒管控,規範有利擴散條件下的有組織焚燒;三是加大支援力度,大幅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現在已經有非常成功的案例,有些企業已經做的比較成功,所以要推廣一些成功的模式,盡可能把利用率提高,從根本上解決秸稈焚燒導致重污染天氣的問題。謝謝。

  澎湃新聞:我們注意到,山東一家環評公司唯一一名環評工程師4個月負責編制了63本環評報告書和1541本環評報告表,有評論認為這種環評成了形式主義,環評師的這種行為也成了“簽字機器”,請問生態環境部如何評價此事?

  劉友賓:生態環境部堅決反對環評工作中的形式主義。我們已注意到上述情況,經與全國環評審批系統數據比對,該單位填報的環評文件大多數尚未報批。對其中已經完成編制並報批的環評文件,我部將對其報告書按照100%的比例全部進行復核。如果發現存在環評品質問題,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環評文件品質問題,堅決打擊環評文件弄虛作假和粗製濫造行為。2020年以來,我部對全國環評業務量的監控工作實現制度化。全國累計對733家單位和671人實行失信記分;將31家單位和17人列入限期整改名單和“黑名單”,實施限制和禁止從業的懲戒。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嚴格落實《環評法》各項要求,鼓勵社會監督,嚴肅責任追究,堅決維護環評市場秩序。

  中國青年報:我注意到從2015年-2020年汽車保有量從1.63億增長到2.81億,增長了一個多億,但PM2.5未達標城市濃度也下降了,是否意味著機動車排放量並不是大氣污染主要來源。

  劉炳江:謝謝您的問題。回答PM2.5濃度下降與車有沒有關這個問題,首先得討論一下PM2.5濃度是怎麼下降的,“十三五”PM2.5濃度下降了28.8%,主要貢獻是什麼?根據專家評估結果,主要得益於“治煤”成效顯著。重點地區2500萬戶散煤治理,燃煤電廠超低排放、鋼鐵超低排放改造迅速推進,鍋爐下降到不到10萬台,二氧化硫排放量已經從最高值的2588萬噸下降到不到700萬噸,酸雨問題基本解決,二氧化硫濃度全國全面達標,“十四五”二氧化硫退出約束性指標。而相比SO2排放,燃油導致的NOx和VOCs治理雖有一定成效,但無論力度還是效果,遠遠不如SO2治理。

  2020年底最新公佈的數據,全國機動車保有量3.72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2.81億,每年汽車都增加兩千多萬輛,“十三五”增加了一億多輛。為防治機動車污染,我們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十三五”全國淘汰了1400萬輛老舊汽車,2018—2020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90多萬輛的國三及以下運營重型柴油卡車提前淘汰。二是持續推進新車排放標準升級,輕型車國六標準全面實施,國五和國六車輛保有量從2015年的2%提高到45%,單車排放量大幅度下降。三是車用汽柴油品質快速提升。車用油品標準從國四到國六標準實現三連跳,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用燃料油三油並軌,汽柴油最重要的環保指標——硫含量達到10ppm,與歐美發達國家水準接軌。另外,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增加,公交車、計程車、垃圾清掃車、郵政車、輕型物流車等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最近,我們發現NOx濃度開始出現比較好的態勢。“十三五”的前四年二氧化氮濃度都不怎麼降,去年二氧化氮濃度首次下降,這是非常好的態勢。

  回到你的問題上來,PM2.5污染與汽車排放有沒有關係?答案是確定的,我們對重污染進行了大量科學監測和分析,重污染發生過程——空氣品質從優到良,輕度,中度到重度,持續重度,拉抬PM2.5濃度上升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鹽,即NOx轉化成硝酸鹽。尤其北京特別明顯,硫酸鹽基本上不動,主要是硝酸鹽拉動。現在看來,NOx已經成為減排的重點,也就説是因為前期燃煤治理卓有成效,當前汽車的排放問題更加凸顯。汽車污染減排將是“十四五”的重點,謝謝。

  新加坡聯合早報:我的問題是冬奧會大氣污染防治有關的問題,今年春節北京出現了三天的重污染天氣,明年是冬奧會也就是在農曆新年期間,距離冬奧會不到一年的時間,請問生態環境部會採取哪些措施來保障冬奧會期間的大氣品質,謝謝。

  劉炳江:謝謝您的問題。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將於2022年2月4日至20日,3月4日至13日在北京、張家口兩地舉辦。冬奧會賽期時間跨度很長,又正值我國冬季採暖期,氣象條件相對不利,重污染天高發頻發,空氣品質形勢較為嚴峻,實現中國政府對冬奧會的承諾壓力很大。目前看來,崇禮賽區空氣品質形勢較好,張家口一般會有幾天輕度污染情況,北京市每年都會出現超標天甚至重污染天氣。

  我們組織科研機構和專家對過去幾年這個季節每次重污染過程進行了復盤,詳細分析污染傳輸路徑和影響範圍。目前看,確保冬奧會環境空氣品質,單靠北京自身無法解決,一定要靠區域聯防聯控。現在最大的傳輸影響還是“2+26”城市,另外還有遼寧城市群、秦皇島、唐山的傳輸影響;對張家口影響比較大的有山西大同、朔州的傳輸影響,以及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烏蘭察布的傳輸影響。

  我們會借鑒以往成功經驗,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進各項大氣污染治理任務。指導各地加快推進産業、能源、運輸結構調整和企業污染深度治理等工作,有序推動管控措施落實到位,嚴防各種形式的一刀切。二是加強監測預警研判。對賽區近年來大氣污染特徵及傳輸規律進行研究分析。對明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賽區大氣形勢進行中長期預測研判,做好監測預警,動態更新。三是加強區域聯防聯控。推動紮實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對重點行業應急減排實施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四是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強化重點行業企業和污染源監管,加大查處力度,嚴厲打擊偷排漏排、超標排污等環境違法行為。

  中國政府對外的承諾,向來是堅定履行的,我們會盡一切努力確保冬奧會空氣品質,兌現承諾,謝謝。

  北京青年報:近日,河南週口市扶溝縣居民匿名舉報環境問題遭污染企業報復,經查明是內部人員洩露舉報者個人資訊。請問生態環境部對此有何評論?

  劉友賓:事件發生後,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立即責成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進行調查核實,並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為充分發揮這起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生態環境部已在全國生態環境系統進行了通報,要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提高政治站位,嚴格遵守案件調查要求和程式,將辦理好投訴舉報案件作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舉措,對違紀違規行為堅持“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絕不護短,絕不姑息。

  劉友賓:各位記者朋友,明天就是中國人民的傳統佳節元宵節,提前祝大家節日快樂,闔家幸福安康!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