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方快訊

浙江出臺方案保護八大水系生物多樣性

2021-12-02 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1-12-02 來源:中國環境報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翻開地圖,錢塘江(含曹娥江)、甌江、椒江、甬江、苕溪、運河、飛雲江、鰲江等八大水系自北向南蜿蜒盤踞,密布的河網水系成為浙江鐘靈毓秀的生命之脈。
  浙江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浙江省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態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旨在加強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態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新時代美麗浙江建設,為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打造美麗宜居的生活環境,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標桿。
  聚焦八大水系幹流、河口海灣,實施一體化保護修復
  冬日,甌江第二大支流楠溪江江灘邊,蘆花搖曳生姿。踩著高低不平的鵝卵石,沿江而上,只見清澈見底的江裏,野生魚群正歡快地擺動身體,層層疊疊、密密麻麻。其中,就有楠溪江特種魚香魚的身影。
  “珍稀水生物重現,離不開水環境的改善。”溫州市生態環境局永嘉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全縣以“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為契機,在楠溪江中上游建成8座城鎮污水處理站、31個集中式污水處理終端,並出臺實施《溫州市楠溪江保護管理條例》。多方呵護下,楠溪江流域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年達優。
  不僅僅是楠溪江,富春澄澈縹碧、西湖波光瀲艷、鑒湖桑青水秀、運河清波再漾……近年來,伴隨著“五水共治”的持續深化,八大水系漸開了笑靨,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眼下,“十四五”工作已全面實施,邁入新時期治水征程,八大水系保護工作怎麼做?
  “省委、省政府將保障八大水系水生態健康作為‘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任務部署推進,要求健全生態修復和保護機制,把生態保護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浙江生態文明先行示範的標誌性成果。”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水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方案》重點體現水生態系統整體性修復理念,強化陸海統籌、河海貫通各相關生態要素一體化保護修復,以杭州灣問題為導向,以杭州灣、錢塘江、千島湖為重點,全面推進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態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方案》的實施範圍,包括八大水系集水區域及近岸海域所涉浙江省所有縣級行政區域,重點聚焦八大水系幹流和河口海灣。計劃到2025年,實現水環境品質更優、水生態環境更美、水生態系統更穩定,通過綜合施策,繪就“百魚競遊、千里綠岸、萬頃碧水、人水和諧”的水美江南。
  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 ,讓“原住民”回歸碧波
  浙江省八大水系的水生態系統類型多樣,水生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對此,《方案》在部署嚴格生態空間管控、深化水環境綜合治理等任務的同時,將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放在突出位置,計劃實施一系列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性、關鍵性工程。屆時,八大水系裏的“原住民”將重新回歸碧波。
  根據《方案》,今年起,浙江將通過一個週年完成水生生物資源本底調查,建立資産臺賬和數據庫,通過評估分析珍稀瀕危物種受威脅狀況和增殖放流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制定珍稀瀕危水生物種名錄。同時,因地制宜在重要水生生物産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遊通道等關鍵生境建立自然保護區、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或其他保護地,謀劃浙東海洋國家公園建設方案。到2025年,海洋自然保護地佔管轄海域面積比例不低於10%。
  水清魚躍,八大水系中的土著“家族”也將逐步恢復和壯大。
  浙江將綜合採取繁殖保護、親本放歸和幼魚放流等方式,開展珍稀瀕危物種專項保護,實現錢塘江松江鱸魚和甌江、飛雲江香魚等珍稀瀕危物種種群恢復,以及八大水系倒刺鲃、赤眼鱒、鱭類等土著魚類資源修復。同時,將鱭類、大眼華鳊等具有較高生態價值的土著物種苗種的人工繁育納入科技專項,優化增殖放流方式,提高八大水系鳊、魴、鲴等土著物種的放流比例,促進代表性魚類資源修復。到2025年,設立土著魚類種苗公司等 5家-8 家,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增殖放流苗種分別達到20億、80億單位以上。
  在制度約束方面,《方案》要求建立健全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禁漁休漁制度,明確禁漁休漁範圍、時間和禁止作業方式,嚴格執行捕撈漁船數量和功率“雙控”制度。到2025年,壓減海洋漁船數量3000艘、功率30萬千瓦。
  摸清河湖水生態“家底”,推動數字化監管
  數字賦能,在八大水系的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也得到了重點體現。根據《方案》,浙江省將整合水生生物資源調查、水生態健康調查及地理資訊等多元數據,構建生物多樣性資訊監管平臺。
  “治水”變“智水”,為獲取多元數據資源支撐,浙江對八大水系已開展了相關水生態調查評估工作。
  “河流水生態品質的科學評估結果是科學管理河流的基礎。從去年開始,我省針對不同水體類型,以水生生物及其棲息環境為對象,在安吉西苕溪、德清東苕溪以及甌江溫州、青田段等流域組織開展了水生態健康評估試點,並將繼續覆蓋延伸至其他流域。”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生態監測與評價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
  “通過走訪詢問、魚獲物調查和捕撈調查,共記錄到5目10科37屬45種”,“物理生境總體較優,自然河岸線保留較好,為泥沙沉降、水生生物棲息和避難提供了豐富空間,但局部河段生境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以西苕溪段的“生態健康體檢”報告為例,河流水生態基礎底數和短板弱項一目了然。通過對水生態健康的“把脈問診”,為“因河制宜”開展八大水系的水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
  《方案》同時要求,制定河湖健康和河流水生態健康評價方法、近岸海域“藍海”指數,開展定期調查評價,探索建立環境DNA基礎數據庫。
  “下一步,我省將把水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納入美麗浙江建設和‘五水共治’考核,以及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內容之一,並組建生態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庫,開展土著魚類繁育、生境保護修復關鍵技術、新污染物溯源等相關研究,推動《方案》落地。”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水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見習記者 王雯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