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提升公眾科學素質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國外專家期盼中國成功舉辦“2018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

2018-09-14

2018-09-14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2018年9月17日至19日,首屆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將在北京召開,會議將以“科學素質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以“科學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素質促進可持續發展”“科學素質促進:責任與擔當”“科學素質促進:創新與發展”為分議題。來自境外六大洲37個國家和地區的57個國別科技組織和機構以及23個國際科技組織的代表與境內有關方面代表共計1000余人將出席大會。會前,國際科技界知名專家分別就科學素質相關議題接受了科技日報記者的採訪,他們表示期望中國成功舉辦此次盛會,為提升全人類科學素質作出貢獻。

  當科學家是無數中國孩子的夢想,我們要讓科技工作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為孩子們尊崇嚮往的職業,給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未來祖國的科技天地群英薈萃,讓未來科學的浩瀚星空群星閃耀。

  ——習近平2018年5月28日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腐朽落後文化侵蝕。

  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

  ——習近平2017年10月18日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己任,把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使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涌流。

  ——習近平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提升科普資訊化建設

 

中國公民科技素質水準快速增長

圖片來源:中國科協 

將科學以最合適方式傳播給社會

——訪國際科學理事會(ISC)秘書長埃裏克·伊斯梅爾·扎德

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將為科學家和公民實現更高效的溝通——這正是科學家們應該做的,要將知識以更好的表達、更有效的方式傳遞給社會與大眾。

  科技日報記者 王俊鳴 實習生 郭子朔

  科技日報:您對於提升科學素質的看法是什麼?如何有效提升公民的科學素質?

  埃裏克·伊斯梅爾·扎德(Alik Ismail Zadeh):我認為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實現更高效的溝通和交流,關鍵是科學家如何將科學知識以一種最合適的方式傳播給社會和普通群眾。我多年來的工作涉及動力學的許多領域,在這之中,交流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另一個需要重視的就是除了更好地與社會溝通,我們還應選擇更加通俗易懂的科技詞彙、科學語言,使人們更容易理解和領會。

  科技日報:對於中國利用科學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您對中國過去所作出的努力有何評價?

  扎德:我認為中國過去的工作做的非常出色。今天我在機場看到了一個廣告牌,上面寫著“請問塑膠袋只用一次是好的做法嗎?”,這讓我很驚訝。這個問題非常好,它從科學角度實現了就氣候變化問題和普通民眾的溝通和互動。看到這個問題,人們會結合自身的經歷進行思考。儘管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但也有可能對氣候問題産生促進作用。同時這是一次科學素質能力的提升。

  中國在經濟上的發展使得科技發展得到了充足的資金支援。同時,我知道很多在美國和歐洲的科學家,在中國的很多科技領域相關重點實驗室都佔據重要位置,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因為這將科學知識傳播到全世界。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有利於科學知識的國際性傳播。對於那些真正想要開展世界性科技傳播的平臺,都應學習中國的方法。我非常讚許中國在經濟、科學技術等領域的發展戰略。

  科技日報:科學家應該如何認識提升科學素質的重要性?

  扎德:這是我們必須去做的。科學素質對於那些不了解科學基本知識的人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説到科學素質,涉及的內容就更複雜,因為這表示一種人們欣賞科學、了解科學的能力。當今的科學領域也是非常複雜難懂的,對於很多科學家來説也是如此。他們也許在自己的領域非常精通,但一旦到了其他學科,他們很有可能一竅不通。

  科技日報:您認為應如何縮小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科學素質的差距?

  扎德:這要依情況而定,因為發展落後的國家經驗少,所以首先應該消除基礎科學素質的缺失。在很多發展落後的非洲國家沒有學校提供教育,在這種情況下,提升科學素質確實就非常困難。我認為我們也應該促進與提升科學素質相關的跨國、非政府間組織、機構的形成,促進全球性人民科學素質的提升與發展。(科技日報北京9月10日電)

讓科學素質成為最寶貴的財富

——訪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首席執行官拉什·D.霍爾特

 

  科學素質是無價的。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的人,將不被謬誤蒙蔽,更能體會科學之美。提升公眾科學素質會促進社會進步,在這一過程中,公開、平等的科學交流必不可少,而媒體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科技日報駐美國記者 劉海英

  “科學素質是無價的”,霍爾特強調。作為世界最大科學和工程學協會組織之一的領導人,霍爾特閱歷豐富,教師、科學家、行政人員、政策制定者,這些身份及相關經歷讓他對科學素質有著獨到見解。

  有科學素質者,應像科學家一樣思考,不被謊言欺騙

  怎樣理解科學素質?在霍爾特眼裏,它不是知識的堆砌,而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運用。“不是説一個人了解了一些事實,知道了一系列名詞,掌握了一些科研程式,就具有良好的科學素質,”霍爾特説,“科學素質是一種問問題的能力,這些問題可以通過觀察和實驗來回答。”

  霍爾特認為,科學素質是人類所擁有的最寶貴財富。擁有科學素質的人,可以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獲取更多可信的知識;他們會更好地保護自己;他們能更深刻地體會科學之美,更清楚地認知和理解創新和發現的意義。

  霍爾特説,“不被謬誤蒙蔽,體會科學之美,掌握可信知識,這些讓科學素質成為我們人類所具有的最寶貴、最無價的財富。”

  提升公民科學素質,政府和媒體都有責任

  提升公眾科學素質會促進社會進步,這是每一個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霍爾特認為,公開、平等的科學交流對於提升公眾科學素質具有重要意義,而媒體則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霍爾特指出,媒體有責任引導科學交流,科學報道有機會成為推動科學交流的第一步。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媒體,應確保報道的可靠性,努力對報道內容進行驗證,促進公開交流。

  媒體在進行科學報道時,有責任幫助受眾理解觀點與證據的差別,區分主觀臆斷和客觀真實,要給讀者機會,讓他們判斷資訊的可靠性。“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報道要大量運用數字的原因,因為數字是讀者可以理解並進行檢驗的一種形式。”霍爾特説。

  讓科學家之間、科學家與普通公眾之間進行平等、公開的科學交流 

  “一百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進行科學知識的傳播。”霍爾特指出,在科學傳播過程中,如果科學家高高在上,忽視公眾評斷證據的能力,往往會導致受眾對科學憎惡,對科學家反感。 

  “每個人都可以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每個人都有推動公眾提升科學素質的能力。”霍爾特説。

  (科技日報華盛頓9月10日電)

推動知識分享是責任與擔當

——訪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

  推動科學發展,吸引公眾對科學的興趣,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積極回應公眾對科學的關注,已成為各國的共識。實現這個目標,離不開科學成果和知識的分享,就像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所做的一樣。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科學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繁榮與進步。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Arnout Jacobs)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科學傳播和知識分享有助於啟發新的想法並助推新的科學發現,而媒體和出版機構在其中擔負著知識組織者和傳播者的重要使命。

  分享知識、促進發現,是一種傳承和使命

  分享知識、促進探索發現,其實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傳承和使命。當前人類社會面臨著氣候變化、人口增長、能源和水資源短缺、城市可持續發展等各種挑戰。安諾傑表示,應對這些社會挑戰,往往需要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不同學科的協作。因此,科學和知識的分享要能夠打破學科的邊界,在不同的知識之間建立起關鍵的連接,實現融會貫通。為此,他們推出了交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子刊,還通過“重大挑戰”出版項目,應對上述社會挑戰,支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人類社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多元化的傳播方式,能更好推動科學被分享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科學傳播形式已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這加快了科研探索和知識傳播的步伐。

  安諾傑表示,作為一家學術出版機構,出版高品質的科學發現是其重要工作。除此之外,也需要通過新聞傳播、線上平臺和社交媒體等不同渠道,促進這些科學發現的傳播,使之更廣泛地被公眾獲得,以推動科學的進步。

  此外,開放獲取運動的不斷發展也推動了科學知識和科研成果的廣泛使用和分享,這恰是科學探索的核心所在。這裡面的受益者不僅僅是科學界,因為還有相當數量的公眾也在數據庫中搜索和閱讀免費開放的論文。

  激發年輕人興趣,讓知識交流愈發順暢自由

  促進科學發展還要培育公眾,尤其是年輕人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會帶來新的發現和創新。

  安諾傑表示,科學成果和知識的交流越順暢、越自由,就越能加快推動科學的發展。提升公眾科學素質,不僅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這個日益紛繁複雜的世界,也有助於科研獲得公眾在道義和資金上的支援,由此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施普林格·自然將繼續與科學共同體的其他成員一道,與人們分享科學的精彩和奇妙,為人類社會的繁榮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科技日報北京9月10日電)

促進科學素質需要創新思維

——訪以色列著名經濟學教授埃亞爾·溫特

 

  科學素質的收益具有全球性,因為其最終會轉化成為全人類服務的科學發明和技術創新。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致力於搭建這項事業國際交流和共用的平臺,將起到很好的效果。

  科技日報駐以色列記者 毛 黎

  埃亞爾·溫特(Eyal Winter)教授現任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安德魯和伊麗莎白布倫納的經濟學主席和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教授理性研究中心Silverzweig經濟學主席。2011年,德國政府授予他洪堡獎,表彰其研究成果。

  科技日報:在您看來,何為科學素質?

  溫特:按照經合組織(OECD)的提議,科學素質的正式定義為“參與科學相關問題的能力”,但此定義多少讓人有點迷惑,因為科學素質帶來的主要益處並非關乎科學,而是更多地涉及我們日常經濟、政治和社會交往等活動所生資訊的處理。

  許多人認為,科學素質是關於科學事實的了解,比如光速和愛因斯坦著名方程E=mc2中每一個字母的含義,這是不對的。科學素質指的是技能而非知識,它是關於人們分辨事實和謊言、邏輯論證和無理主張、真實和虛假資訊來源的能力。

  正常心理傾向於讓我們遠離科學思維,因為科學思維需要耗費更多智力和做出更多努力。歷史上在科學素質缺乏者群體發生過令人驚訝的事例。

  科技日報:科研機構應該如何促進科學素質?

  溫特: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從教授科學知識轉向教授科學思維。例如,從強調科學事實的教學大綱轉向讓孩子們獲得科學技能的教學大綱。而為年輕人提供統計學技能也非常重要,因為這能幫助他們掌握收集資訊和獲得結論的基本技能。

  要想真正促進公眾科學素質的提高,大學需要面向他們。我們世界各地的學者不僅要負責促進科學研究,而且還要促進人們科學素質的提高。後者不是通過把自己鎖在象牙塔裏而是接觸公眾來實現的。

  科技日報:在科學素質方面是否應有一個全球合作的平臺?

  溫特:當然。促進科學素質需要創新,無論它們未來表達形式是醫治從前無法治愈疾病的療法,還是讓我們生活更便捷的技術。科學進步超越國界,科學素質也應如此。我更希望每個青年人無論其背景如何,都能就如何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問題提出創新想法,參加全球範圍內的競賽。

  (科技日報特拉維夫9月10日電)

普及科學知識 消除科學素質“鴻溝”

——訪南非科技促進局(SAASTA)局長納克裏

 

  為了更好地提升公眾科學素質,需要與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專家密切合作,共同開發資源、分享資源並將這些資源轉化為不同的語言。政府應向公眾開放研究設施,並鼓勵科研人員在關鍵領域與公眾接觸。

  科技日報駐南非記者 杜華斌

  納克裏博士日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消除科學素質的差距、促進社會發展非常重要。南非科學技術促進局的存在,即是為了促進南非公眾對科學、工程、創新和技術的認識和參與。南非政府也于2015年確定南非科技促進局為實施科學參與戰略的國家協調機構。

  為了進一步提高南非公眾的科學素養,科技促進局與科學技術部合作制定四個戰略目標:一是使科學、工程、技術和創新的普及工作更具吸引力、相關性和可獲取性,以提高公眾科學素質並喚起人們對相關職業的興趣;二是培養公眾積極參與國家級科技討論,使社會受益;三是促進可提升公眾科學參與的科學傳播;四是在國內和國際上宣傳南非的科學成就,展示這些成就對國家發展和全球科學的貢獻,從而提高公眾的認同度。

  如何使用不同的平臺來推動和協調科學普及參與工作,是政府部門應當考慮的問題。納克裏表示,他們正在學校和全國範圍培育公眾的科學素質,在科學、工程和技術的關鍵領域引入了《教育者和學習者支援與發展計劃》,以增強這些關鍵領域的人力資本開發力度。

  納克裏認為,為了更好地提升公眾科學素質,需要與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專家密切合作,共同開發資源、分享資源並將這些資源轉化為不同的語言。因此,他們也參與了協調綜合科學資訊,負責讓資訊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溝通交流。

  加大普及科學知識的力度,才能更好地提高公眾科學素質,納克裏表示,作為政府應多注重在天文學、生物多樣性和保護、核科學和物理學領域向公眾開放研究設施,並鼓勵科研人員在這些關鍵領域與公眾接觸。

  納克裏認為,在科學傳播方面要注重多元化方式,譬如,製作多媒體科學新聞稿和複雜的資訊圖表,可以起到擴大影響範圍的目的,從而促進和提高公眾的科學素質。

  (科技日報比勒陀利亞9月11日電)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