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業務工作 > 宣傳教育 > 社會宣傳

“治用保”系統治污 湖泊再現碧水清波 山東淄博市以“治用保”思路治理馬踏湖流域

2019-09-09

2019-09-09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社會各界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這個過程中,涌現出了一批正面典型,生動展示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和取得的顯著成效。為進一步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廣這些好經驗好做法,特撰寫10篇典型案例文章,以期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意識,共同建設美麗中國。

  位於山東省淄博市的馬踏湖曾是魯中地區重要的多功能湖泊濕地系統,湖區面積曾達96平方公里。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3條主要入湖河流——孝婦河、豬龍河、烏河均遭到嚴重污染,截流改道匯入小清河。因缺少水源補給和大面積圍湖造田,馬踏湖濕地面積逐步萎縮,湖泊生態功能嚴重退化。湖水中COD(化學需氧量)含量最高時達到1000mg/L左右,是地表Ⅴ類水標準的25倍。

  為恢復馬踏湖生態環境,近年來,淄博市按照“治用保”思路對馬踏湖及上游河流開展科學整治。治,指實施全過程水污染防治;用,指促進水資源節約和迴圈利用;保,指加強生態保護與恢復。“治用保”系統治污,以治控源,以用減排,以保促凈,有效緩解了流域治污壓力,使快速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地區解決流域污染問題成為可能。

  深入“治”,將全域水系作為一個整體來謀劃佈局,實施全流域綜合治理

  2015年以來,淄博市委、市政府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著力推進生態淄博建設,全面深化“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將馬踏湖及其上游流域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綜合治理。

  實施工業源頭治理。大力實施産業結構調整和佈局優化,近年來全市關停各類化工、造紙、印染等涉水企業265家,取締“小散亂污”企業9500多家。優化園區佈局,新上項目一律進入工業園區,原有企業逐步實施搬遷升級改造,逐步實現工業污水退城。以水環境品質標準倒逼企業直排標準,直排企業一律執行COD≤40mg/L、氨氮≤2mg/L標準。率先開展高鹽水治理,對32家企業開展全鹽量綜合治理。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如桓臺縣嚴格農業化學投入品監管,全縣98%以上的耕地使用測土配方施肥,推廣水肥一體化面積3萬餘畝,滴灌、噴灌面積10余萬畝,最大限度減少了化肥等對水體的污染。

  抓好生活污染點源治理。針對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污水管網覆蓋率低和雨污分流不徹底問題,大力實施污水處理廠新改擴工程及清污、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在建成區、城郊鎮辦及重點鎮辦實現污水收集處理全覆蓋。按照區域環境容量確定提標標準,加強入河排污口封堵,市水利部門和環保部門聯合組織對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的工業、生活及雨污混排口進行全面排查,通過封堵、截污和建設污水處理站等方式實施綜合治理,累計封堵入河排污口876處。

  淄博市牢牢把握污水不達標不能排放這一原則,重點針對工業、農業、城鄉居民生活三個領域,加嚴標準,因勢利導,精準施策。經過治理,2015年全市主要河流實現省政府確定的消除劣Ⅴ類水體的目標,2018年7處省控河流斷面水質均值COD25.2mg/L、氨氮0.76mg/L,同比改善3.92%,實現了水質持續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加嚴標準不僅沒有阻礙經濟發展,反而推動淄博市實現動能轉換。一批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産業被淘汰或壓減産能,以污染嚴重的建陶行業為例,共涉及204家企業348個項目(生産線),現已關停140家企業208條生産線,為優勢産能騰出要素資源和發展空間。通過抓生態建設,在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的同時,淄博的各項經濟指標增速在全省位次大幅提升,經濟運作品質也在逐漸轉好,證明了抓好生態環保工作不僅不會妨礙經濟發展,而且只會促進、倒逼産業結構轉型升級。

  突出“用”,實現再生水資源迴圈利用,減少廢水排放

  淄博是全國110座嚴重缺水的城市之一,每人平均水資源可利用量為232立方米,不足全國每人平均的1/9,水資源對於淄博來説尤為珍貴。黨的十八大以來,淄博市積極踐行治水新思路和治河新理念,不斷深入實施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不斷改革創新供水模式,加強對水資源的科學利用,使得原本水資源匱乏的淄博處處草木蔥蘢,水映藍天,為古老的淄博大地增添了無限活力。

  以生態治河、還清水質為重點,完善生態水系佈局。在生態水系建設上,淄博市通過一系列工程項目建設,著力構建全市主要河湖的互連互通,實現上游“兩庫相連、三河相通”,中游“八河連通、六水共用、清水潤城”,下游桓臺縣河河相連、河湖相連、三橫五縱兩湖六濕地的生態水系圈。同時,優化配置、高效利用各類水資源,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出最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每打造一條水系,就緩解一方供水矛盾,改善一方生態環境,確保一方防汛安全。

  圍繞水資源高效利用,將再生水、雨水、微鹹水、礦坑水等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修訂《淄博市節約用水辦法》,規定市、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水資源狀況和水資源綜合規劃,依法編制本行政區域節約用水規劃。編制城鄉規劃、區域和行業發展規劃,應當包含節約用水的內容。城鎮基礎設施應當配套建設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和再生水供水管網。鼓勵新建、改建、擴建的污水處理廠配套建設再生水輸配管網。工業集聚區、化工園區等應當統籌規劃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和再生水利用系統,推廣串聯用水、再生水回收利用等節水技術,並明確了高耗水企業生産用水、園林綠化、環境衛生、建築施工、道路清掃、車輛沖洗等用水情形應當優先使用再生水。對有條件利用再生水而不利用的,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核減其他水源用水計劃指標。

  完善“保”,通過生態修復與保護,提升流域環境承載力

  淄博在“保”字上做足文章,通過建設人工濕地和生態河道,構建沿河環湖大生態帶,提升了流域環境承載力。

  打造“污水處理廠+濕地”治污綜合體。在孝婦河、豬龍河和烏河河道周邊適宜區域,以“EPC總承包”模式合理、迅速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目前已建設濕地11000余畝,包括潛流濕地1290畝,表流濕地4547畝以及河道濕地。人工濕地綜合效應顯著,濕地凈化水在涵養水源、地下水位回升、防洪排澇、水資源迴圈利用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通過濕地凈化實現入河水質達到COD≤20mg/L、氨氮≤1mg/L,大幅提高了入河水質,在顯著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形成覆蓋全市的地下水入滲補源網路,使水資源缺乏的城市呈現城河相伴、水綠交融的新面貌。

  著力打造融生態、景觀、文化于一體的河流。突出點源治理與區域治理結合、水污染治理與水生態修復相結合、河流治理與岸上景觀塑造相結合,對淄博的母親河孝婦河實施全域治理,編制了“治用保”水污染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投資15億元實施污染治理、水資源迴圈利用、生態保護等6大類46項重點工程。在其流經的主城區建設孝婦河濕地公園,投資21億元,建設面積4平方公里,形成7.3公里、2500畝的水面景觀。投資130億元對孝婦河、豬龍河、烏河等水系實施河道清淤、管網改造、生態治理和景觀塑造,累計整治河道200多公里,清淤和擴挖渣土512萬立方米,建設大型濕地公園7處,累計蓄水面積8000畝,蓄水量1500萬立方米,在河道兩側修建道路和綠化,實施景觀塑造。實施馬踏湖、五陽湖等湖泊生態修復,其中投資4.3億元實施馬踏湖生態蓄水工程和入湖口人工濕地建設,恢復了明晃晃的大水面。

  同步生態修復,搭建親水休閒宜居高地。如桓臺縣充分挖掘濕地綜合效益,加快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成立馬踏湖旅遊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加快推進生態旅遊度假區項目,以建設江北最佳濕地度假休閒地為目標,將馬踏湖打造成為集生態修復、科普教育、濕地體驗、人文藝術傳播、養生農耕于一體的複合型濕地度假區。同時,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圍繞水系景觀完善城鄉規劃,依託水系景觀帶連片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高水準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行動,展現天藍、地綠、水清、氣爽的城鄉環境。

  強化機制保障,推動全過程管控常態化、長效化

  加強組織領導。先後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生態淄博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淄博市環境保護工作委員會,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臺了《淄博市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試行)》《關於加強生態淄博建設督查問責的意見》等規範性文件,明確各級各部門工作職責。

  加嚴督導問責。聚焦突出問題和關鍵癥結,倒逼各項工作按期保質推進,不能年底再算總賬。市政府印發了《淄博市環境保護約談辦法》,規定了8種由市政府約談的情形。對因態度不端正、措施不落實、工作不到位等導致出現問題的,從嚴從重處理。

  落實河湖長制。淄博市聚焦責任落實,加力推動實行河長制湖長制,系統化構建河湖管護長效機制。成立河湖管理委員會,明確市、縣、鎮、村四級主要負責人為“河長”。加強組織領導,整合力量資源,統籌推進工作,實現了水環境治理由單純河道治理向全流域生態綜合治理轉變。

  淄博市作為我國北方一座缺水的重化工業城市,因地制宜地將“治用保”系統治污策略運用到馬踏湖流域治理之中,加強源頭污染全過程防治,推動流域再生水迴圈利用,在入湖河流不同區段建設不同類型的人工濕地和生態修復工程,打造“點源-城鎮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的治污綜合體,形成了系統推進的治污工作機制,比較有效地破解了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導致的流域污染問題,給人很多啟迪:流域水環境治理,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要樹立“一盤棋”思想,強調“共治”;既要做好減排降污的“減法”,又要做好生態修復的“加法”;要有系統思維,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克服“反覆治、治反覆”怪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