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中方的立場和行動

2019-09-17

2019-09-17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中方讚賞和支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倡議舉辦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

  中方一貫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堅持減緩和適應並重的國家戰略,將其作為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機遇。中方將一如既往地落實《巴黎協定》,百分之百兌現承諾,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方堅定支援多邊主義,一直是氣候多邊進程的積極參與者和維護者。中方主張各方切實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的原則和精神,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並考慮各國國情,將“國家自主貢獻”制度安排落到實處。特別是發達國家應落實和加強對發展中國家資金和技術支援承諾,開放市場,開展務實技術合作,這是全面有效實施《巴黎協定》的互信基礎和重要條件。

  作為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領域共同&&國,中方願與各方共同努力,推動這次峰會取得積極成果,為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落實《巴黎協定》注入強勁動力。

  一、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作為“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領域共同&&國,中方積極推動各方系統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充分認識人類賴以生存地球家園的生態價值,依靠自然的力量應對氣候風險,構築溫室氣體低排放和氣候韌性社會。

  中國在國內積極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林業和草原、農業、海洋、水資源等領域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劃定生態紅線,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減緩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林業和草原方面,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增加森林、草原、濕地等資源總量,增強生態系統功能,加強資源保護及災害防控,協同推進增加碳匯。農業方面,化肥用量提前實現負增長,畜禽糞污、秸稈綜合利用水準明顯提升,生物質能源快速發展。海洋方面,開展海平面監測評估工作,開展藍色碳匯研究及試點工作,開展海洋生態修復。水資源方面,完善防洪排澇減災體系,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

  中方期待各方積極支援“基於自然解決方案”領域工作,參與建立“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之友”,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納入“202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在本國應對氣候變化決策中充分考慮自然系統在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等方面的潛力,在相關領域採取切實行動,深化相關國際地區合作。

  二、社會和政治驅動

  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提出2020年和2030年氣候行動目標,實施《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加快建立綠色生産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設立國有自然資産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氣候治理體系,積極落實減排承諾,強化氣候適應。

  中國在制定、實施和評估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方案和項目時充分考慮婦女的需求、願望和作用,重視提升婦女話語權、鼓勵婦女充分平等參與。積極推進大氣治理,打贏藍天保衛戰,開展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及適應機制,加強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的疾病防控和氣候變化衛生應急保障。做好鋼鐵、煤炭行業職工分流安置。2016年以來,共妥善分流安置120多萬名鋼鐵煤炭行業去産能職工。

  中方願同各方共同努力,加強政策保障和社會政策激勵,強化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力度,為推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發揮積極作用。

  三、青年和動員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應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倡導者、參與者和推動者。

  中國重視、鼓勵和支援廣大青少年在生態環保和氣候行動中發揮生力軍作用,積極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設計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系列活動,發出“按需消費拒絕浪費”“向塑膠袋SAY NO”“光碟行動”等環保倡議,廣泛開展“美麗中國行,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以及環保教育進課堂、青年環保文化節、環保公益大賽、環保主題辯論賽、攝影大賽等活動,2018年全年參與青少年超過5000萬人次。1999年至2018年底,保護母親河行動共籌資近6億元,建設綠化工程5700多個,總面積520多萬畝,吸引青少年參與共計6億人次。其中,通過國際項目合作,在全國各地共植樹9832萬多株,2萬外國青少年來華交流並參與植樹活動。中國還高度重視加強青少年生態環保組織能力建設,2018年培育各級青年環保組織骨幹共計2萬餘人,成立青少年生態環保志願服務隊、植樹護綠青年突擊隊、環保宣傳隊等綠色隊伍。

  中方期待以氣候行動峰會和青年峰會為契機,與各國青年和青年組織分享青年參與氣候行動的良好實踐和最新成果,呼籲各國政府加強青少年環保教育,更多傾聽青年建議,支援青年參與氣候行動,促進青年綠色就業、綠色創業。

  四、能源轉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産和消費國,高度重視能源轉型對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作用,積極推動能源發展轉型,提出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供給革命、技術革命、體製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堅持能源清潔低碳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堅持節約優先,落實“十三五”能耗總量和碳排放強度“雙控”制度,推動清潔能源裝備製造技術不斷升級。2018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突破7.28億千瓦,其中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分別達到3.52億、1.84億和1.74億千瓦。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約22.1%,比2012年提高7.6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比重約59%,比2012年下降9.5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佔比約40%,發電量佔比接近30%。單位GDP能耗較2012年累計下降23%,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供電煤耗每千瓦時308克標準煤,比2012年下降17克標準煤。截至2018年,累計退出煤炭産能8億噸以上。近年來,累計關停高污染、高能耗的小火電機組1.1億千瓦以上。

  中方願同各國加強能源領域合作,共同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維護全球能源安全。

  五、工業轉型

  中國高度重視工業轉型對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作用,明確了工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思路、目標和任務,大力推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中國積極強化工業節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發佈728項國家推薦工業節能技術裝備,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裝備應用,研究制定715項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加強工業節能監察工作力度,督促企業執行強制性節能標準。大力發展低碳産業,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截至2019年6月,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44萬輛,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裝備達到國際水準。努力推動形成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産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産業綠色化的生産方式,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建設800家綠色工廠、79家綠色園區和4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發佈726種綠色設計産品。2016年至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13%,實現節能量約4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10億噸。

  中方願同各方一道,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全面推行綠色製造,推進綠色技術創新,加強工業節能降碳,增強工業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六、基礎設施、城市和地方行動

  中國把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作為建設美麗中國、美麗城市的重要內容。加快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大力推進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增加城市綠道和公園綠地,推動建築減緩氣候變化和城市建設領域節能減排,完善居住建築節能標準,提高建築節能水準。截至2018年底,中國共有538個城市編制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30個海綿城市試點完成建設4900余個項目,在緩解內澇災害、減少極端天氣造成的損失方面發揮了明顯作用。全國共建有綠道5.6萬公里和公園綠地72.4萬公頃,城市人居環境大幅提高。

  中國積極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地方行動,開展低碳省市試點。根據各地發展階段、資源稟賦、生態環保等因素,分類確定各省碳強度下降目標,並建立相應體制機制,確保目標落實。將低碳發展納入扶貧開發目標任務體系,制定支援貧困地區低碳發展的差別化扶持政策和評價指標體系。

  中國制定基礎設施建設環保標準和規範,把綠色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強化生態環境品質保障,加大對“一帶一路”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生態環保服務與支援,推廣綠色交通、綠色建築、清潔能源等行業節能環保標準和實踐。

  中方期待與各國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在地方氣候行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氣候適應型城市發展等領域深化合作,分享有益經驗,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七、主要排放者戰略

  中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為全球氣候行動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將碳排放強度下降、森林覆蓋率和蓄積量等目標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並分解到地方落實。近年來,中國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截至2018年底,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累計下降45.8%,基本扭轉了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森林覆蓋率達22.96%,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6億立方米。2016-2018年,中國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11.35%,節約能源約5.4億噸標準煤,為落實“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和2030年國家自主貢獻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在6省、81市開展國家低碳省市試點,積極開展低碳工業園區、低碳城(鎮)、低碳社區試點工作,推動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探索低碳發展路徑。目前,已有73個試點省市提出峰值年份目標,試點省市加快運用低碳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推廣綠色低碳産品,推動地方經濟提質增效,提升綠色發展水準。

  中方願同各方在國家自主貢獻實施、中長期氣候戰略制定等領域加強交流,深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標準體系、能力建設等方面務實合作,共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綠色低碳轉型。

  八、韌性與適應

  中國強調減緩與適應並重,制定《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積極採取適應氣候變化行動。堅持以人為本,加強科技支撐,將適應氣候變化的要求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統籌,強化氣候敏感脆弱領域、區域和人群的適應行動,全面提高全社會適應意識,提升適應能力。

  中國積極加強災害風險管理,完善重大基礎設施災害監測預警和應急系統,科學規劃建設和保障城市生命線系統運作。加強農業監測預警和防災減災措施,提高種植業適應能力,加強農民適應技術培訓。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土流失治理,建設節水型社會,健全防汛抗災體系。合理規劃涉海開發活動,加強沿海生態修復、植被保護和海洋災害監測預警。制定《林業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2016-2020年)》,加強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有效控制森林災害,促進草原生態良性迴圈,完善自然保護區網路,加強生態保護和治理。制定《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在28個城市開展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2018年共同發起成立全球適應委員會並支援全球適應中心建立中國辦公室,積極推動適應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中方將繼續積極強化氣候適應行動,推動相關國際合作,與各方在適應氣候變化領域加強政策交流,攜手共建氣候適應型社會。

  九、氣候融資與碳價

  氣候融資是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問題之一。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亦享有資金受助權。中方敦促發達國家履行到2020年每年動員1000億美元的資金承諾,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援。

  中國聚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積極引導和促進更多資金投向氣候行動。積極深化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多邊機構務實合作,並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中資銀行等機構開展氣候投融資活動,幫助共建“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雙贏。

  中國將推行碳排放權交易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重要政策,積極促進低碳發展,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探索實踐。截至2019年6月,7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地區配額累計成交量約3.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累計成交額約71億元人民幣。試點地區重點排放單位整體履約率保持較高水準,試點範圍內碳排放總量和碳強度保持雙降趨勢。

  中國將繼續為全球氣候融資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並繼續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加強同各方在碳市場建設政策規則、配額管理、能力建設等方面交流合作。中方願同各方一道努力,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聖地亞哥大會完成《巴黎協定》第六條市場機制和非市場機制談判。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