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督察整改看成效(32)|福州全面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實施“一體化”指揮作戰 (中國環境報)

2020-01-06

2020-01-06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冬季的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臺嶼河畔,樹木綠意蔥蘢,兩岸步道上不少市民、遊人在享受暖陽的同時,也感受著治水成果帶來的獲得感。

  2017年4月24日至5月24日,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福州督察時發現,城區污水管網建設、生活污水直排問題突岀,導致內河黑臭嚴重。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以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福建省生態環境“三合一”督察為契機,全面推進黑臭水體治理。經過努力,如今福州市的百餘條內河容貌大改,讓沿河老百姓享受到“推窗見綠、出門見景”的生態福利。
從數量、內容、機制上做“加法”,
切實改善內河生態
  福州依水而生、傍水而興,城區水系縱橫、河網密布。內河是福州人生活的一部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等因素,內河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城區內澇和水體黑臭等問題凸顯,成為福州市民的心中之痛。
  為打贏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恢復水系生態,福州市委、市政府採取全面截污、全面清淤、全面清疏、全面治理污染源、全面實施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把水引進來、讓水多起來、讓水動起來等措施,變 “九龍治水”為“一體化”指揮作戰。
  “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安全、生態”是福州市治理內河的總目標。福州市委、市政府將黑臭水體治理作為“一把手”工程和市委、市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加以推進。福州市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朱宸熠介紹,為實現內河治理總目標,福州市從數量、內容、機制上做“加法”,讓內河生態華麗轉身。
  數量上做“加法”。通過摸排找出“躲藏”在小巷、城中村內和影響周邊居民居住環境及影響主河道水質的支流,按全域治水理念,治理範圍從總長64.96公里的44條黑臭水體,擴展至總長約274公里的107條主幹河道,並按照“一河一策”全面施治。
  內容上做“加法”。統籌綜合治理,推進污染源和內澇治理,加大截污清淤和水體交換力度,生態駁岸、串珠公園建設,種樹、修路、亮燈、造景、建園等同步實施,打造靚麗的榕城內河風景線。
  機制上做“加法”。建立“卷地毯”工作法,整合了3個部門5家單位(水利2家、城管委1家、建設局2家),首創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污水處理廠、管網、河道一體化管理體制),切實做到持續治理、徹底治理。
  河岸美化、截源斷污、完善管網,
努力實現治水總目標
  在金港河畔,記者看到,全線1.7公里的河道水系通暢,河水清澈,兩岸的步道暢行無阻,水下生態環境也獨具特色,美人蕉、水竹芋等水生植物遍佈河畔。
  今年72歲的依母(福州話),住在緊臨金港河的小區。她告訴記者,金港河治理前水體發黑髮臭,蚊蠅隨處可見。2019年底河道治理完成後,水變清了。“我幾乎每天早晩都會沿著金港河步道或到串珠公園走走,呼吸清新的空氣,按年輕人的話就是天天來‘打卡’。” 依母説。
  福州市城區聯排聯調中心副主任陳永鋒介紹,金港河在治理過程中,充分利用現有街邊綠地打造了一處2400平方米的串珠公園,豐富了市民休閒空間。建設沿河景觀步道,並進行景觀綠化,總面積約13819平方米,整合濱河空間,提升河道景觀,改善了沿岸居住環境。在金港公園還建設了一座規模為5000m3/d再生水站,將附近一些區域的生活污水經再生水站處理後的尾水作為該河道生態補充用水。
  河岸美化為內河裝點了色彩,截源斷污、 完善及修復管網,則為福州市消滅城市黑臭水體、 實現治水總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福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祁明峰説, 2017年至今,在治理城市黑臭水體中,共埋設沿河截污管210公里,改造修繕截污管39公里,新建截流井895座。完成城區新建市政污水管網210公里,並完成對2500公里的雨污管網的排查工作,修復改造2126公里。
  一系列努力下,福州市城區內河水系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城區107條河道已系統完成治理99條(含44條黑臭水體),水質達到了景觀水質標準,其餘的50余條內河干支流治理年內可全部完成。
將內河管理上升到法制層面,
確保長“制”久清
  福州市內河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如何做到長“制”久清?
  “以制度措施來保障。制定岀臺《福州市四城區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2019-2021年)攻堅行動方案》,持續推進污水管網新建、修復改造工作,實現全域污水源頭收集。”福州市副市長楊新堅語氣堅定。
  通過成立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整合全市涉水部門的管理許可權,讓治水機制更加順暢。在對城區水系的庫、湖、河、閘站的統一指揮調度下,實現“廠、網、河”的動態管理,確保污水不入河,河水不倒灌。
  機制順暢,內河清單也要明晰。在《福州市城市內河管理辦法》及《福州市城市內河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的指導下,內河管理名錄建立,每條內河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證”,內河管理上升到法制層面。
  此外,組建水系巡查支隊,制定考核機制,全面推行雙河長制,確保河道水質、沿河設施、截污系統運作和環境衛生等得到有效維護和保持。巡查支隊主要負責入河污染源調查、內河日常巡查、管網系統巡檢等21項具體工作任務,每日晝、夜間各巡河一次,建立內河執法人員與巡查隊員聯動機制,通過常態化聯合巡查及河道實時監控發現問題,第一時間進行有效處置。同時,推行“政府河長”、“企業河長”協同管理的“雙河長制”,建立雙河長清單,將河長責任落實到具體人頭,確保內河排水通暢、水質穩定、環境整潔、景觀良好。
  來源:中國環境報 記者:陳偉 
  新聞背景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從2015年年底開始試點,到2017年實現了所有省份的全覆蓋,2018年對20個省份的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這項工作開展以來,各地各部門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認識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工作作風實現重大轉變,推動解決老百姓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大約15萬個,起到了“百姓點讚、中央肯定、地方支援、解決問題”的效果。
  從2019年開始,將開展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前三年是例行督察,第四年是“回頭看”。2019年7月,第二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正式啟動,8個督察組陸續進駐上海、福建、海南、重慶、甘肅、青海等6個省(市)和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等兩家中央企業,開展新一輪的例行督察。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