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督察整改看成效(10)丨保護住江豚樂土 保護好一方生態
——江蘇省鎮江市江豚自然保護經驗做法案例

2021-01-15

2021-01-15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近年來,江蘇省鎮江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思想,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深入探索江豚自然保護經驗,書寫好長江大保護的時代答卷。

鎮江建起保護區

  為有效保護長江鎮江段豚類資源及其棲息地,鎮江市于1996年建立“江蘇鎮江白鱀豚保護站”,這也是我國最早建立的5個長江豚類監測站之一。2002年,成立鎮江市長江豚類自然保護區;2003年經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建立“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並設立豚類保護區管理處作為保護區日常管理機構,明確豚類保護區範圍為57.3平方公里,這也是我省最早建立的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警示標識牌

保護區警示標識牌

  保護區水域遼闊、水質優良、水草豐茂。優越的自然環境、豐富的漁業資源,較少的人類干擾,為豚類等野生動物提供了穩定的棲息繁育場所。最新科考結果顯示,保護區內有江豚21-22頭左右,水生動物75種,其中國家Ⅱ級保護動物1種,省重點保護水生動物3種;植物58種;鳥類111種,其中國家Ⅱ級保護動物3種,省級保護動物16種。

暢遊在保護區內的長江江豚

  鎮江豚類保護區的獨特性在於和暢洲將長江分隔為南北兩汊,南汊為主航道,北汊不通航,為保護區核心保護水域。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還是唯一一個沒有被開闢為長江主航道的長江幹流保護區,既是長江下游少有的長江江豚優良棲息地,也是連接鎮江上下江段不同種群之間基因交流的重要生態走廊,對於維持長江下游江豚棲息地完整性具有重要生態學意義。

痛定思痛,全面推進問題整改

  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意見指出“鎮江市委、市政府長期忽視自然保護區保護工作,2009年以來在長江豚類自然保護區內持續進行違規開墾,至‘回頭看’時保護區範圍內農業種植和漁業養殖面積達7000多畝,導致焦北灘、焦西灘約80%的江灘濕地被損,嚴重破壞長江江灘濕地生態環境。2016年督察後,鎮江市不但不按要求清理違規項目,反而頂風而上,繼續加大開發力度,又違法開墾約1400畝江灘濕地。鎮江市政府下屬文旅集團在保護區緩衝區及實驗區內違法建設旅遊項目,侵佔保護區150余畝。”

  針對豚類保護區違法違規建設問題,鎮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多次批示,要求相關地區和責任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部署,對豚類保護區存在的問題,要一抓到底,確保完成整改任務,切實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的管理。

  針對保護區內違規開墾7000多畝江灘濕地,鎮江市第一時間全面拆除違法開墾濕地中的水産養殖魚塘增氧泵、投餌機、網具等設備設施,全面停止農業生産活動、水産養殖活動。違規建設的大江風雲影視基地項目,于2015年底開工建設,2017年10月正式運營;佔地總面積450畝,其中150畝位於自然保護區內,約60畝位於緩衝區、90畝位於實驗區。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指出相關問題後,鎮江市下達處罰通知書,立即著手拆除。10月23日,被央視曝光的“大江風雲”項目全部拆除到位。

  在豚類保護區違法違規建設拆除後,鎮江市開展生態修復工程,通過覆土綠化、自然恢復等措施,使其真正符合自然保護區要求,確保為江豚生長提供更優質的自然環境。經過人工覆土和生態自然恢復等修復措施,整改區域植被覆蓋率顯著增加,鳥類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江灘濕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如今的保護區已經是蒹葭蒼蒼、綠樹如茵、水天一色、鷗鷺齊翔。

對大江風雲實景園進行拆除

原大江風雲實景園區域經過整改,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建立長效機制 堅守保護職責

  強化日常監管,構築江豚保護“立體網”。一是配套完善監測站、巡護艇、無人機、高清監控等保護區管理設施,優化移動監管平臺,提高現場定位核實能力,建立水陸空立體監測網路,注重保護區人員業務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日常管理能力和水準。二是持續開展保護區水生生物資源本底和生物多樣性調查,加強保護區內長江江豚等生物資源監測和水域生態監控,促進保護區科學化管理。三是建立保護區年度管理評估體系,定期不定期組織開展保護區遙感監測評估,及時發現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建設項目並督促整改到位,確保受保護區域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在自然保護區監督管理過程中,市政府督查辦、市紀委市監委、市生態環境部門、市自然資源等部門積極介入,規範保護區管理工作,防止失職、瀆職等行為發生。

保護區資源監測

  實施生態修復,守好江豚保護“主戰場”。為有效恢復長江漁業資源,確保江豚餌料魚的充足供給,修復保護區水域生態環境,從2002年開始,持續17年同步實施漁業資源放流和長江禁漁期制度,累計放流各類苗種1.6億尾。通過開展增殖放流、修復水生植被、建設人工魚巢、生態浮島等生態修復措施和禁漁期執法管理,保護區內漁業資源逐漸穩定,水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建設人工魚巢、生態浮島

  開展科普宣教,傳遞江豚保護“好聲音”。發揮保護區科普宣教的優勢,提高公眾對自然保護區的認識,鎮江市以鎮江長江珍稀水生動物展覽館、江豚保護區自然學校、豚類保護知識講座、全國大學生江豚保護夏令營、科普及法律法規宣傳活動為載體,多途徑向公眾宣傳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相關知識。利用電視、報紙、網路等媒體,不斷拓展自然保護宣教陣地,增強社會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保護長江生態、攜手推進長江大保護的良好氛圍。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

  完善機制建設,點亮江豚保護“航標燈”。一是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意見》,建立豚類保護區綜合管理聯席會議,明確工作機制、職責分工,形成多部門聯合、跨區域協作的管理模式;二是出臺《鎮江市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對豚類自然保護區實行分級分類管理,促進機構管理規範化;三是加強長效管理機制建設,嚴格按照自然保護區管理要求,先後建立巡護管理工作制度、水生野生動物救護應急預案等,科學規範推進自然保護區保護和管理工作;四是加強經費保障機制建設,市級財政統籌部、省、市各級專項資金,強化項目監督管理和績效評價,支援鎮江豚類保護區建設和日常運作。

保護區工作人員開展日常巡護

  下一步,鎮江市將把“共抓長江大保護”作為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重大政治責任和具體行動,以滾石上山、久久為功的恒心、毅力和韌勁,做好豚類自然保護區這篇生態保護文章,力爭在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推動高品質發展方面走在前列,確保一江清水永續東流。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