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3341號建議的答覆

2022-09-09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2-09-09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郭軍代表:
  您提出的“關於建立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佈制度的建議”,由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和水利部辦理。經認真研究,現答覆如下:
  您在建議中進一步闡明瞭黨中央、國務院對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的高度重視,指出了我部目前每年發佈的《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不能全面反映長江流域整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提出建立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佈制度的建議,對推進長江大保護、推動長江保護法落實具有積極作用,我們將結合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長江保護法相關要求,認真研究吸納。
  一、公報發佈情況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每年由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和水利部等部委共同編制《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在六·五環境日之前發佈。2018年,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生態環境部組建,《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正式更名為《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截至2022年,已累計發佈33期公報。
  二、長江流域相關工作開展情況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江保護法是推動長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法律保障。為落實長江保護法,推進長江大保護,我部持續推進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一)整合各部門現有監測力量,建立共用機制
  1.完善長江流域地表水環境品質監測網路體系。為科學、全面反映長江流域地表水環境品質及重要江河湖泊水體功能保障情況,切實推動水生態環境改善,經優化調整,“十四五”期間我部在長江流域共布設1328個國控斷面,比“十三五”時期增加614個,實現對長江流域幹流及主要支流、重要水體省市界、地級及以上城市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的全覆蓋,有力支撐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多年來,長江流域水環境品質持續穩定改善。2020年長江幹流水質首次全線達II類,2021年長江流域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97.1%,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長江幹流水質穩定保持II類。
  2.加強水環境品質資訊發佈與通報。實時發佈包括長江流域各省份在內的水質自動監測站數據;每月發佈包括長江流域在內的《全國地表水環境品質狀況(新聞通稿)》《全國地表水水質月報》;每年發佈包括長江流域幹流、重點湖泊(水庫)等在內的《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同時,制定印發《水生態環境問題發現和推動解決工作機制(試行)》,每月組織開展全國水生態環境形勢會商,以水生態環境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預警函形式將有關問題反饋給流域內相關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每季度向各省級人民政府通報全國水生態環境品質狀況、水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和工作滯後地區,有關資訊向社會公開,涉及長江經濟帶各省份的同時抄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
  3.加強水資源與水生態資訊發佈。水利部通過政府門戶網站等渠道向社會公開發佈實時水雨情資訊,發佈中國水資源公報、中國河流泥沙公報、中國水土保持公報、地下水動態月報等資訊。長江水利委員會定期發佈《長江流域及西南諸河水資源公報》《長江泥沙公報》等公報;與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以及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等部門共同發佈《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編寫《長江流域片地表水資源品質年報》以及《長江流域國家地下水水質監測結果評價報告》等年度報告。
  4.加強部門間資訊資源共用。我部積極配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編制長江流域資訊共用實施辦法和共用目錄,明確資訊資源共用方式和職責分工,細化資訊資源發佈、使用和更新要求,提出安全保障和監督管理等規定,推動建立健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資源、水文、氣象、航運、自然災害和管理執法等資訊共用。長江水利委員會制定了《長江流域片河湖長制資訊共用實施細則》,按長江流域片河湖長制協作機制,共用河湖基礎資訊、規劃成果、監測資訊等十大類資訊;我部配合農業農村部修改完善《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和漁政執法監管資訊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建立健全資訊共用和業務優化協同工作機制,提升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漁政執法監管和水生生物保護資訊化水準,進一步落實共抓長江大保護戰略要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統籌開展水生態、水資源監測工作
  1.開展水生態監測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長江生態修復的標誌就是生物多樣性修復。為持續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在前期充分研究、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我部聚焦長江流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兼顧長江源頭及上、中、下游特點,於今年4月印發實施了《長江流域水生態監測方案(試行)》,對長江幹流、主要支流、重點湖泊和水庫等50個重要水體開展水生態監測,監測範圍覆蓋長江流域17個省級行政區域,監測指標包括水生生物、水生境、水環境和水資源四大類,並從國內外已有應用基礎的近200項指標中,篩選出有成熟監測方法的14項主要指標,建立了簡便易行、較為完善的監測評估考核指標體系。根據監測結果開展評價,並編制《長江流域水生態狀況監測報告》,以全面、客觀、科學評價長江流域水生態狀況。
  2、提升水文水資源監測能力。為深入推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水資源節約利用管理等工作,水利部不斷強化水行政管理,組織確定長江流域重點河湖斷面生態流量保障目標,實現了長江流域生態流量管理全覆蓋;指導流域生態調度和生態流量監管,強化生態流量監測和預警;持續提升水文水資源監測能力,組織開展省界和重要控制斷面水資源監測,加強泥沙、水質、水生態等要素監測,開展水文水資源監測評價與資訊編報工作,不斷推動健全長江流域監測網路體系。
  (三)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進展、成效以及自然資源狀況調查情況
  1.開展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2017年以來,我部聯合交通運輸部等6部門,連續5年在全國組織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針對長江經濟帶11省(區、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採礦(石)、採砂、設立碼頭、開辦工礦企業、擠佔河(湖)岸、侵佔濕地、核心區旅遊開發和水電開發等8類重點問題,每半年組織開展一次衛星遙感監測,組織地方對問題線索進行核查處理,建立臺賬,聯合有關部門開展巡查抽查,通報典型案例,公開約談有關地市級人民政府和省級主管部門,有效推動流域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和整治修復。
  2.開展自然資源專項調查評價。目前,自然資源部已建立了自然資源統一調查、評價、監測制度,統籌組織開展了森林、草原、地下水、濕地等自然資源專項調查評價,相關監測成果可為長江流域自然資源保護監管提供有力支撐。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目前,我部正在開展《2022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改版相關工作,在歷年公報結構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系統整合有關數據和內容,積極借鑒其他領域好的經驗做法,科學設計公報體例,豐富完善公報內容,並將進一步增加長江流域水生態監測相關內容。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配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加強部門間、區域間資訊共用共用,推動長江大保護相關數據共用,完善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相關工作制度,進一步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狀況發佈工作,助力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生態環境部
  2022年9月9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