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03783號(資源環境類300號)提案答覆的函

2022-08-30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2-08-30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陳宗委員:
  您提出的“關於加強碳監測監管體系建設的提案”由我部會同國家發改委、中科院辦理。經認真研究,現答覆如下:
  碳達峰碳中和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要工作。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您提出的加強碳監測監管體系的建議,對於推進碳監測評估和碳減排具有重要意義。
  一、關於構建碳監測網路體系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提出“提升國家、區域流域海域和地方生態環境監測基礎能力,補齊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水生態環境、溫室氣體排放等監測短板”。我們認真落實中央要求,加快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碳監測網路體系。
  (一)推動構建碳監測網路體系。2021年,我部印發《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方案》,聚焦重點行業、城市和區域三個層面,開展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重點行業層面選取火電、鋼鐵等5個重點行業的11家集團公司開展碳排放監測試點工作;城市層面選取13個省份的16個城市開展城市溫室氣體監測試點工作,加快建設城市溫室氣體監測站點;區域層面開展重點區域溫室氣體衛星、地基遙感監測,並依託現有國家大氣背景站開展區域溫室氣體本底濃度監測。
  (二)不斷提升衛星遙感碳監測能力。2018年以來,我部作為&&用戶,連續發射了高分五號衛星、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特別是2022年4月發射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CO2的主動鐳射探測和大氣細顆粒物的主被動結合探測,探測精度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快速提升了我國衛星遙感碳監測能力。2021年11月,我部與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簽署部企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加快推動生態環境衛星系列工程落地,積極構建以國産衛星為主的碳監測衛星體系。
  二、關於完善碳監測技術體系
  為落實好我部“統一監測評估”的職責,科學、規範、有效地開展碳監測工作,我們成立了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技術委員會,統籌推進碳監測技術與方法研究,推動我國溫室氣體監測技術體系建設工作。
  (一)逐步建立碳監測評估方法體系。通過碳監測試點工作,集中研究解決了一批監測技術問題,發佈3項支撐CO2自動監測實施的團體標準,發佈高塔採樣、運作質控、數據聯網、手工監測等4項技術指南。在北京、深圳開展城市生態系統碳通量監測與核算,推動建立碳通量監測技術規程。
  (二)探索構建基於衛星遙感的同化反演評估方法。利用國內外溫室氣體衛星遙感數據,結合氣象、排放源等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探索建立多源數據融合的CO2同化反演評估方法,率先完成對鄭州、鄂爾多斯、濟南等城市CO2濃度的高空間覆蓋監測。
  (三)不斷強化監測數據量值溯源與品質控制。我部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共同開展我國主要溫室氣體國家基準/尺規的研製,逐步建立國內統一、國際可比的溫室氣體監測量值溯源體系,保障溫室氣體監測數據等效可比。
  三、關於加強碳排放監管服務體系
  我們高度重視碳排放監管工作,堅持多措並舉,精準聚焦碳排放監管的關鍵環節,建立健全碳排放監管長效機制,不斷提升碳排放監管整體能力。
  (一)建立健全考核機制。為督促地方落實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標,從2013年開始,我國就建立了以碳排放強度降低為核心指標的考核機制,開展省級人民政府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考核。為深入貫徹黨中央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我們將碳排放強度目標完成情況納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範疇,進一步壓實地方責任,推動任務落實。
  (二)積極創新管理模式。我部推動將溫室氣體管控納入環評管理試點,印發《關於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指導意見(試行)》《關於開展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的通知》等文件,組織15個地市開展“三線一單”減污降碳協同管控試點,研究電力、鋼鐵、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水準和減排潛力,探索污染物和碳排放協同管控的技術方法和管理路徑。
  (三)組織開展監督幫扶。2021年10-12月,我部組織31個工作組,開展了發電行業控排企業碳排放報告品質專項監督幫扶。制定《碳排放報告品質專項監督幫扶工作手冊》,初步形成碳排放監督執法技術支撐體系,推動探索建立一套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碳排放監督執法長效機制。
  (四)推動建立碳排放基礎數據庫。我部利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資訊平臺,搭建碳監測基礎數據庫,通過統一收集碳排放數據,推動排污單位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相關數據相互補充、交叉校核工作,不斷提升碳排放數據品質。此外,中科院基於其建立的生態系統野外臺站網路和16000個野外樣地等,初步構建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屬性數據庫。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推進力度,統籌做好碳監測監管工作。一是完善碳監測網路體系。我部將加強溫室氣體衛星遙感監測能力建設,組織編制生態環境衛星工程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構建高低軌、主被動、多星協同的溫室氣體監測衛星體系。繼續開展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城市溫室氣體監測站點建設。二是加快碳監測標準制修訂。科技部和國家發改委將聯合印發《科技支撐碳達峰實施方案(2022-2030年)》,開展基於衛星實地觀測的生態系統碳匯關鍵參數確定和計量等技術研究,推動建立碳匯核算與監測技術及其標準體系。我部將加快推進碳監測評估相關標準制定、相關儀器設備適用性檢測,不斷完善碳監測技術支撐體系。三是提升碳排放監管服務能力。我部將認真研究您的建議,就將二氧化碳排放納入到城市生態環境考核評價體系可行性進行研究。指導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將碳排放監督執法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劃,推動建立常態化監督執法工作機制。國家發改委將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碳達峰碳中和專業人才培養實施方案》,加強碳排放統計核算等專業技術技能培訓。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生態環境部
  2022年8月30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