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33):海南白沙野生茶資源保護及開發

2023-01-08 來源:自然生態保護司

2023-01-08 來源:自然生態保護司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白沙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中部偏西,全縣總面積2116.74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83.17%,曾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榮譽稱號。白沙縣境內的熱帶雨林裏分佈著珍稀瀕危的野生古茶樹——海南大葉種,是海南特有的茶樹種質資源。近年來,白沙縣緊抓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機遇,全面推動野生茶資源保護,做優做強茶産業,將野生茶的生態“紅利”變成民生“福利”。
  近年來,白沙縣積極推進野生茶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一是積極參與國家公園建設。白沙縣約三分之一的土地劃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在海南率先探索國家公園生態搬遷,嚴格保護野生茶群落和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二是開展野生茶調查及保護。摸清全縣野生茶家底,構建野生茶資源基礎數據庫;建立白沙茶樹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打造海南首個茶樹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良種選育基地,為野生茶開發利用夯實保護基礎。三是深挖野生茶生態價值。依託生態環境及野生茶資源優勢,大力推進茶産業提升行動,培育海南大葉種優良種苗,推廣有機茶種植。打造茶園小鎮,推出“採茶-炒茶-品茶”線路,推動茶旅融合發展。與非營利性組織合作,引導村民從事有機茶等産業,探索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脫貧致富+新農村建設”的國家公園生態搬遷社區發展樣板。
  目前全縣茶葉種植面積從2014年的4000多畝發展到如今的1.04萬畝,其中,3525畝茶園獲中國、歐盟等有機認證,茶産業帶動數千名村民脫貧致富。
茶山小鎮
白沙原生態茶園
  白沙縣緊抓國家公園建設機遇,凝聚政府、企業、NGO等力量,共同推動野生茶資源保護,深挖野生茶生態價值,進而推動全縣茶産業提質升級,實現野生茶保護和茶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共贏。
  供稿 |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