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發佈了2022年中國居民環境健康素養監測結果,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為本次監測工作的技術指導單位,有關專家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問:什麼是環境健康素養,提升居民環境健康素養對新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有什麼重要意義?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徐建:根據《中國公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公告 2020年第36號),環境健康素養是指公民認識到生態環境的價值及其對健康的影響,了解生態環境保護與健康風險防範必要知識,踐行綠色健康生活方式,並具備一定保護生態環境、維護自身健康的行動能力。環境健康素養分為基本理念、基本知識、基本行為和技能三個方面,樹立理念是提升環境健康素養的基礎,掌握科學知識是理解、判斷環境健康問題的前提,養成相關行為、掌握相關技能是具備環境健康素養的重要體現。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強調,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環境保護和治理要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制度”等,為環境健康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重大科學論斷深入人心,社會各界高度認同生態環保理念。環境健康素養監測是《“十四五”環境健康工作規劃》中的一項重點任務,要通過素養監測與提升,促進公眾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認識、踐行綠色健康生活方式、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問:居民環境健康素養監測工作是什麼時候開始的?進展如何?請您介紹一下相關背景。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朱忠軍:生態環境部自2013年至今,持續開展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提升工作。2013年發佈了《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公告 2013年第61號),界定了環境健康素養基本內容;2017年發佈了《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測評技術指南(試行)》(公告 2017年第24號),統一了測評方法以保障測評結果的科學性和可比性。2018年組織15個省份完成了首次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調查,調查結果為確定居民環境健康素養基線水準、針對不同人群制定差異化素養提升目標和提升措施提供了依據。2020年修訂完成了《中國公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公告 2020年第36號)。
根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關於印發健康中國行動監測評估實施方案和健康中國行動監測評估指標體系(試行)的通知》(國健推委發〔2021〕1號)相關要求,我國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水準要在2018年12.5%的基礎上,2022年提升至15%及以上,2030年提升至25%及以上,生態環境部負責每3年組織開展1次全國居民環境健康素養監測工作。
2022年3月,國家統計局批准執行《居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統計調查制度》(國統制〔2022〕38號)。2022年4月,生態環境部印發了《2022年全國居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監測總體實施方案》(環辦法規函〔2022〕149號)。此後,組織31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共同完成了2022年全國居民環境健康素養監測。
問:發佈結果顯示,4年時間裏,我國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水準從2018 年的12.5%提升至2022年的18.8%。您是怎麼看待這個結果的?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劉文秀:2022年,我國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水準為18.8%,達到了《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的“2022年提升至15%及以上”的目標要求。而且,與2018年相比,青少年、農村居民素養水準大幅提升,提升幅度分別達到222.4%和75.3%。我國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水準的快速提升,我認為得益於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國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極大改善了生態環境和生活品質。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水準的快速提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個體對綠色發展理念的認同度和綠色生活方式的踐行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
二是生態環境保護科普宣教體系不斷完善、科普宣教資訊化水準顯著提升和科普宣教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環境健康基本知識的持續傳播普及,為引導人們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樹立環境與健康息息相關的理念,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本次監測過程中,內蒙古、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多個省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普宣傳工作,包括組建科普專家隊伍、開發科普宣傳産品、開展科普知識講座、開展系列主題日宣傳工作、用各種媒體轉發科普宣傳視頻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準的提高,人民對生態環境品質和健康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生態環境標準、政府和企業發佈的生態環境資訊、學習環境健康風險防範知識和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不斷增強。
本次監測,特別值得高興的一點就是農村地區居民素養水準提升顯著。這與各地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愛國衛生運動等工作,積極推進環境健康科普進鄉村密不可分。相信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環境健康素養水準的城鄉差距會逐步縮小。
問:環境健康素養提升行動取得了積極進展,在這次監測工作中,還有哪些問題值得關注?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吳榮山:從監測結果看,後續素養提升行動需要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加強基本知識的傳播。監測結果顯示,基本知識的素養水準從2018年的5.8%提升至2022年的14.1%,提升了143.1%,但與基本理念、基本行為和技能素養水準相比仍然偏低。居民對空氣污染、水、輻射、氣候變化、海洋污染等環境健康危害科學知識的正確回答率普遍偏低,這些是後續素養提升的工作重點。環境健康素養是一個新的領域,後續要考慮圍繞重點環境健康話題,進一步加強科普宣傳,做好溝通對話,利用大眾媒體傳播優勢,開發便於擴散傳播、易於領會掌握的優質科普資源,強化具體環境健康知識的深度解讀。
二是加強基本行為和技能的指導。2022年基本行為和技能的素養水準與2018年相比提升緩慢,反映出現階段的素養提升工作仍然缺乏有針對性、具體化和可操作性的行為指導。行為和技能的形成是緩慢而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個體不斷學習、實踐、積累和強化。為此,後續將加大綠色健康生活方式普及,深入學校、企業、社區等陣地,持續開展有針對性的環境健康行為和技能培訓,強化居民的行為指導。
三是持續加強青少年的素養提升。從長遠看,大幅度提升青少年環境健康素養水準,是提升全民環境健康素養的關鍵。青少年群體求知欲高,接受能力強,正處於良好行為和生活習慣的塑造養成期。持續加強青少年素養提升,要充分發揮學校、家庭和社區的引領作用,開展多形式環境健康科普宣教活動。另外,我們發現50~69歲的老年群體素養水準偏低,考慮在開展環境健康宣教時,通過設計通俗易懂的宣傳産品為老年群體提供科普服務。
問: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提升行動需要政府引導、全民參與,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社會基礎工程。請您談談在後續知識普及或傳播過程中,還應加強哪些方面的工作?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 曾紅鷹: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通過提升居民環境健康素養,積極引導居民認同綠色發展理念、了解環境健康風險防範知識、踐行綠色健康生活方式,對於維護健康的意義不言而喻。監測只是掌握基本情況、找準工作切入點的手段,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才是目的。我想這也是需要長期堅持開展環境健康素養提升工作的初衷之一。
提升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是全社會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採取素養提升行動的過程中,建立深度社會化的素養提升工作體系非常重要,這不僅僅是相關部門、科學家或媒介記者等要承擔的任務,而是全社會都能、都要廣泛參與的社會化事業,要努力延伸到其他職能部門和學校、機關、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家庭等,合力推進,尤其是在生態環境宣教和科普工作中,要將環境健康作為重要內容。同時,要和已有重點工作相結合、與群眾關心的問題相聯繫,比如:針對農村居民的普及活動,可以和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相結合;針對城市居民的普及活動,可以和無廢城市建設、垃圾分類行動、環境健康管理試點等相結合。
在後續知識普及和傳播過程中,我認為還需要加強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依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總體部署,將環境健康素養提升納入生態環境宣教體系,制定詳細的環境健康宣教計劃,廣泛動員社會參與。深入挖掘環境健康素養提升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總結成功經驗,凝練優秀案例,形成示範帶動作用,為做好環境健康素養提升行動不斷注入新活力。
二是加強環境健康風險溝通。利用現有發達的通訊技術和豐富的傳播渠道來甄別所獲得的資訊,理解消化環境健康問題。需要在溝通互動方面多下功夫,而不是簡單的單方資訊傳遞,採取公眾易於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加強環境健康風險溝通工作,引導公眾對風險因素的理性認識。
三是就監測工作而言,各地居民面臨的環境健康問題並不完全一致,期望各省份能夠結合地域突出問題,差異化地豐富監測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知識普及或傳播,更有的放矢地提升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水準。
供稿 | 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