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態環境品質監測作為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近岸海域水質目標考核、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和美麗海灣建設成效評估等提供了真實、準確、全面的基礎數據。為深入貫徹落實《關於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實施意見》要求,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路數智化轉型方案》,旨在深化生態環境監測改革,引領帶動生態環境監測高品質發展,明確了國家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數智化轉型方向。
一數智賦能,補強國家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短板
“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形成了以管轄海域1359個國控點位為基礎的國家海洋生態環境品質監測網路,為真實客觀反映海水水質狀況和變化趨勢、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和美麗海灣建設等提供了基礎數據保障。但在技術裝備上仍存在短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受制于監測手段,目前仍以船舶定點採樣為主,海水水質自動監測和走航監測技術應用有限,制約了監測效率。二是受天氣、潮流等影響,海上採樣難度大、耗時長,快速主動發現問題、提前預測預警等能力不足。三是國家網海水和沉積物樣品採集、預處理和分析測試主要依靠手工開展,監測數據品質易受環境條件和人為干擾。因此,迫切需要開展國家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路數智化轉型,實時獲取覆蓋綜合治理攻堅戰重點海域的連續性監測數據,通過數智化賦能,助推國家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發展,為重點海域生態環境品質保護監管提供高效支撐。
二整合資源,合力推進數智化轉型與能力提升
近年來,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統籌整合流域海域監測機構技術力量和地方監測機構資源優勢,建立了國家、流域海域和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基地“1+3+N”國家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路一體化運作模式。基於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基地能力建設要求,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將協同相關監測機構在數智化轉型方面重點聚焦如下工作。
一是開展船載走航海水水質自動監測。實現覆蓋船舶航行海域表層海水常規指標自動原位取樣、預處理、分析和實時數據採集傳輸,及時發現環境異常,精準評估重點污染海域污染分佈。二是建設無人自動實驗室。分區域建設海水水質無人自動實驗室,集中實現樣品流轉、保存、分析、質控與數據報送的全流程無人管理,滿足海水痕量分析的高精度要求。三是在海水養殖區、河口和海水浴場等開展無人機海上智慧採樣和現場原位監測技術研究與試點,提升現場作業效率。四是構建遙感技術自動化監測體系,利用AI遙感解譯演算法實現海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等的快速識別,提升遙感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五是按照“一張感知網、一個數據中心、一個可視化分析平臺”的架構,整合數據資源,開展數據融合,引入大模型技術,提升對海洋生態環境品質的智慧感知監測、智慧研判分析、智慧決策支援等能力。
三夯實基礎,切實保障監測數據品質生命線
數據品質是監測的生命線,確保監測數據真、準、全、快、新是國家網海水水質監測數智化轉型的核心要求。當前海洋生態環境品質數智化監測尚處於起步階段,應始終將監測數據品質放在首要位置,以監測全過程可追溯、監測數據真實、準確為出發點,強化監測品質控制,提升監測能力水準,保證監測數據的有效性和代表性。
一是建立數智化監測設備量值溯源體系。要研究建立船載走航自動監測、無人自動實驗室分析端設備、無人機海上智慧採樣和現場原位監測等儀器設備計量校準方法,確保儀器性能指標滿足測量要求,為監測數據的準確、可比、可溯源等提供技術支撐。二是構建數智化監測品質控制體系。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性,通過AI演算法實現異常監測數據自動預警,通過遠端控制技術對設備進行自動化校準和維護,確保設備運作正常,通過高頻率、精細化的實驗室內部品質控制和外部品質控制,確保數智化監測設備的穩定性、連續性、準確性。三是建立數智化監測標準體系。針對智慧分析儀器、感測器等設備技術要求和性能指標測試,設備檢定校準、安裝、維護和驗收,數據採集和傳輸、品質控制等內容制訂技術規範和標準,為數智化監測提供技術支援。
下一步,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將按照《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路數智化轉型方案》要求,以生態環境管理需求為牽引,按照系統謀劃、分步實施、先立後破、自主可控的原則,加快推進國家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路數智化轉型,提高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實效和監測質控技術水準,滿足大數據關聯分析和深度挖掘需求,為美麗海灣監測評價、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區域海洋生態品質評價提供全面數據支撐。
(作者係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黨委書記 、主任 王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