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制度是健全我國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的重要任務,是加快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經濟體、創造巨大綠色市場機遇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推進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引領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抓手。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
《關於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是在全國碳市場建設中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要求和行動指南。
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
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是全國碳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相輔相成,202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提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為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設立明確目標。202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向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的致辭中指出,建設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支援服務業在綠色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同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演講強調,即將啟動的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將創造巨大的綠色市場機遇。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上發表題為《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文章指出,對全國碳市場建設作出具體部署:進一步發展碳市場,完善法律法規政策,穩步擴大行業覆蓋範圍,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降低碳減排成本,增強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意識,並啟動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為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指明瞭建設方向。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要求建設完善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2024年7月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要求健全碳市場交易制度、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制度。《意見》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的行動指南,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起點上,為推動建設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構畫了路線圖,圍繞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的目標,將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要求具象化,逐漸建成減排成效明顯、具有合理激勵碳價、誠信透明、方法統一、廣泛參與、與國際接軌的高品質自願碳市場。
二、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運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生態環境部積極穩妥推進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並取得實質進展。2024年1月,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啟動,丁薛祥副總理出席啟動儀式。
一是初步構建“管理辦法+規範性文件”的政策法規體系。2023年10月,生態環境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試行)》),作為我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的基本法規,規範了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交易及相關活動。在《管理辦法(試行)》框架下,制定發佈了一系列配套規範性文件,支撐了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順利運作,包括註冊登記機構制定發佈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設計與實施指南》,規範項目業主設計開發自願減排項目;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佈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審定與減排量核查實施規則》,中國認證認可協會印發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核查員註冊準則》,規範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審定與減排量核查程式與要求,明確了對核查機構及核查員的資質要求,強化了對審定與核查的管理;此外,註冊登記機構發佈《溫室氣體自願減排註冊登記規則(試行)》,嚴格開展自願減排項目登記和減排量登記審核;交易機構發佈《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和結算規則(試行)》,規範交易和結算活動。
二是建成並順利上線運作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由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負責管理註冊登記系統,承擔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和減排量的登記、登出等工作;北京綠色交易所負責管理交易系統,提供核證自願減排量的集中統一交易與結算服務。
三是發佈方法學,批准審定與核查機構,初步構建技術支撐體系。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中國品質認證中心有限公司、中國船級社品質認證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作為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審定與核查機構,中國認證認可協會公佈40名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核查員。生態環境部建立了方法學報送和遴選評估管理工作機制,組建了方法學評估遴選工作組,常態化開展方法學徵集、遴選評估、制修訂等工作。目前,發佈了造林碳匯、紅樹林營造、並網光熱發電、並網海上風電、煤礦低濃度瓦斯和風排瓦斯利用、公路隧道照明節能等6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方法學。
目前,註冊登記系統累計開戶5635個,申請登記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共47個,已登記項目23個,其中9個項目減排量通過審核後登記經核證減排量(CCER)共約948萬噸CO2e。今年3月初CCER入市,截至5月30日,CCER累計成交量約187.9萬噸CO2e,累計成交額約1.57億元,成交均價約83.56元/tCO2e,3月中旬CCER價格一度超過100元/噸,表現出旺盛的市場需求。
三、加快推進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
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雖然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仍處於起步階段,我們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圍繞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的目標,全面貫徹落實《意見》的建設任務,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加快推進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
一是加快構建方法學體系。聚焦碳達峰碳中和重點領域及綠色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技術,著眼中長期綠色低碳發展需求,注重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立足國情、融入中國治理特色並遵循國際規則,注重方法學落地實施,強化應用大數據、智慧化技術以確保項目及減排量品質,加快構建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方法學體系,為創造巨大綠色市場機遇奠定項目與減排量供給基礎。
二是加快健全市場交易制度。加快豐富市場交易産品與交易主體,探索基於特定項目CCER的交易模式,加強與其他資源環境要素市場機制的有效銜接,引導自願減排項目價值創造,健全CCER價格發現機制,創造更多CCER市場需求與消納模式。
三是不斷強化市場監管。建立完善生態環境部與項目領域主管部門聯合監管機制,確保高品質CCER市場供給。健全註冊登記機構與交易機構聯合監管機制,強化系統化、結構化的市場風險識別、跟蹤評估、預警和應急處置,建立完善標準化資訊披露機制,防範市場發生系統性風險,為創造巨大綠色市場機遇奠定監管基礎。
四是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圍繞積極推動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和構建綠色“一帶一路”目標,積極推動與相關國際機制銜接互認,探索自願減排交易機制國際化新途徑,將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打造成向國際社會推廣我國綠色低碳技術的市場化平臺,為我國實現氣候承諾提供低成本市場機制途徑,推動將我國碳市場建成國際碳交易、碳金融和碳定價中心。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 張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