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環保總局通報中國生態保護狀況

2006-06-04 文章來源國家環保總局

2006-06-04 來源:國家環保總局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今年6月5日是第35個世界環境日,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是“生態安全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國家環保總局今日首次對外發佈《中國生態保護》,全面介紹中國生態保護情況。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戰略措施,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力度,一些重點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和改善。但由於中國每人平均資源相對不足,地區差異較大,生態環境脆弱,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這位負責人説, 2000年,全國生態環境品質評價結果顯示,中國近1/3的國土生態環境品質優良,1/3的國土生態環境處於差或較差水準;第6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表明,我國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不斷增加,森林品質趨於提高,但森林資源仍存在總量不足、分佈不均、品質不高、過度採伐等問題;我國天然草原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41%,但有90%的天然草原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沙化草原已成為中國主要的沙塵源;我國濕地面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約有40%的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但天然濕地大面積萎縮、消亡、退化仍很嚴重;我國耕地面積佔國土面積的12.7%,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農業生産過程中化肥、農藥、農膜等的大量使用,對農田的生産力和周圍的自然生態系統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我國海域面積約為陸地面積的1/3,由於沿海地區人口快速增長,經濟發展迅速,沿海灘塗、濕地生態破壞加劇,海域總體污染狀況仍未好轉;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分佈最多的國家之一,集中分佈在西北乾旱地區,荒漠植被的過量利用和內陸河上游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導致荒漠植被和荒漠區綠洲的生態退化;我國城市綠地面積不斷擴大,但城市水資源短缺,城市綠地面積小、功效差等問題依然存在;農村“臟、亂、差”的現象仍然存在,農業面源污染、畜禽養殖污染等問題比較突出。

  這位負責人説,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保護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生態安全,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一是積極推進自然保護區和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最重要、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截止目前,全國共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349處,面積150萬平方公里,約佔陸地國土面積的15%,初步形成了類型比較齊全、佈局比較合理、功能比較健全的全國自然保護區網路。建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是中國生態保護的一項新舉措。2000年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明確提出,要通過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保護和恢復區域生態功能。為科學確定不同區域的生態功能,國家環保總局正在組織編制《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依據區域主導生態功能劃分為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護、洪水調蓄、農業發展和城鎮建設等7類生態功能區,根據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和生態極敏感區的分佈,提出陸域生態功能保護重點區域作為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優先地區。國家環保總局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在重要生態功能區開展了18個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試點工作;正在編制《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2006-2020年)》,以統籌安排中國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的佈局和建設。

  二是加大資源開發的生態保護力度,加強了水資源開發生態保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設節水型社會,2000到2004年,萬元GDP用水量減少211立方米,降低34.6%。加強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積極推動水電建設的有序發展。加強礦産資源開發和保護,2004年,開展了全國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執法檢查,投入資金4.06億元開展礦山環境治理,恢復治理面積27435公頃,2005年,中央財政安排礦山治理項目資金7.53億元。加強旅遊資源開發生態保護,2005年,國家旅遊局、國家環保總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旅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強化了旅遊區的環境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顯著,中國于1993年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2005年成為《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的締約國。開展了全國生物物種資源重點調查,完成了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執法檢查,組織編制了《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發佈了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三是開展生態示範系列創建工作。從1995年起,233個地區和單位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海南、吉林等9個省開展了生態省建設。寧波、深圳等150多個市(縣、區)開展了生態市(縣、區)創建工作。全國已有225個鎮(鄉)獲得了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的榮譽稱號。

  四是加強農村生態保護。開展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啟動了《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啟動試點工作,頒布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範》等規章和標準,農村環保法制建設逐步完善。為有效控制土壤污染,國家環保總局組織制定了《土壤環境品質標準》等多項控制標準和技術規範,組織開展了“菜籃子”種植基地、污水灌溉區和有機食品生産基地土壤環境品質專項調查工作。啟動了全國土壤現狀調查及污染防治專項工作。截止2005年底,全國共批准有機食品生産基地43個。

  這位負責人説,中國生態保護還面臨不少的問題:生態環境脆弱,生態環境脆弱區佔國土面積的60%以上;生態環境壓力大,中國每人平均資源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準的一半,但單位GDP能耗、物耗大大高於世界平均水準;生態保護相關政策、法規及標準不完善,中國已頒布了一系列有關環境保護與自然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但這些法律法規側重點不同,缺少綜合性的生態保護法;生態保護投入不足,資金投入少、投入渠道單一,生態治理工程效益有待繼續提高;生態保護的科技及資訊支撐薄弱,生態保護科研力量有限,難以為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撐作用。

  這位負責人説,進一步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必須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一是建立健全生態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納入國家法制化管理體系之中,加大對重點區域和流域的重大生態破壞案件的查處力度;二是制定和完善生態保護經濟政策,將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損失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積極探索建立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共用機制;三是構建生態系統監測體系,提高生態系統監測能力,開展生態環境品質評價,建立重大生態破壞事故應急處理系統;四是加大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投入,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建立合理的、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建立健全生態審計制度,確保投入與産出的合理性和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五是大力開展生態保護宣傳教育,努力營造節約自然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輿論氛圍,提高全民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六是大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吸收國外資金、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提高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技術和管理水準,積極參與相關國際公約,履行相應的國際義務,維護國家環境與發展權益。

  《新聞通稿45號》

        相關連結:《中國生態保護》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