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四川省雅礱江楊房溝水電站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
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
你公司《關於請求審查〈四川省雅礱江楊房溝水電站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報告》(雅礱江規〔2013〕571號)收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一、楊房溝水電站壩址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裏縣境內的雅礱江中游河段,上游距規劃的孟底溝水電站約37公里,下游距規劃的卡拉水電站約40公里。工程的開發任務以發電為主,電站總裝機容量150萬千瓦(4台37.5萬千瓦)。工程樞紐主要由擋水建築物、泄洪消能建築物、引水發電建築物和過魚系統等組成。工程採用堤壩式開發,擋水建築物採用混凝土雙曲拱壩,最大壩高155米。水庫正常蓄水位2094米,相應庫容4.558億立方米,死水位2088米,調節庫容0.538億立方米,具有日調節性能。
該項目建設符合國家能源政策、《四川省雅礱江中游(兩河口至卡拉河段)水電規劃報告》,項目環評審批依據的相關文件分別為《雅礱江中游(兩河口至卡拉河段)水電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及審查意見、《四川省雅礱江幹流中下游河段水電開發環境影響回顧性評價研究報告》及專家論證意見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同意四川雅礱江兩河口和楊房溝水電站開展前期工作的復函》(發改辦能源〔2012〕2252號)、《關於四川省雅礱江楊房溝水電站水土保持方案的復函》(水保函〔2011〕160號)等。項目實施對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具有積極意義,但電站建設將改變雅礱江部分河段河流生態環境,對水生生態等方面産生不利影響,因此必須全面落實生態保護及污染防治措施。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在落實本批復要求下,原則同意你公司報告書中所列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和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
二、項目建設與運作管理應重點做好的工作
(一)制定水庫蓄水及運作期下泄流量環保調度方案,嚴格落實水庫生態流量下泄措施。初期蓄水和下游卡拉水電站建成前的運作期,下泄不低於145立方米/秒~179.2立方米/秒的生態流量,運作期通過機組發電下泄生態流量,機組不發電情況下利用生態泄水設施下泄生態流量。落實生態泄水建築物建設,建立壩下生態流量線上自動監測系統。下階段應深入開展水庫聯合生態調度技術研究,重點在魚類繁殖季節加大下泄流量,刺激魚類産卵。
(二)依法承擔電站建設和運作造成對魚類影響的責任,採取修建魚道式集魚系統組合形式過魚、魚類增殖放流、魚類棲息地保護等補救措施,蓄水前完成各項魚類保護措施建設。下階段需進行必要的實驗生態學和魚道式集魚系統水工模型實驗研究,優化過魚設計方案。工程截流前建成楊房溝魚類增殖放流站,服務於楊房溝、卡拉、孟底溝和楞古4座水電站,形成運作管理和技術能力。近期每年放流長絲裂腹魚、長薄鰍、細鱗裂腹魚、鱸鯉45萬尾。儘快開展遠期放流魚類繁殖技術研究,遠期放流增加青石爬鮡、黃石爬鮡、中華鮡、松潘裸鯉。開展增殖放流標誌跟蹤監測和評估。落實魚類棲息地保護工作。商請並配合地方相關部門將三岩龍河三埡宮支流匯口至三岩龍河河口約2.12公里河段、卡拉壩址至錦屏一級庫尾近17公里幹流河段和孟底溝水電站下游約4.7公里幹流河段作為魚類生境保護河段;將三岩龍河石多水電站壩址下游河段設為禁漁區,開展三岩龍河保護河段的生境修復工作,構造人工産卵場;在孟底溝水電站下游保護河段設置人工魚巢。
(三)做好陸生生態保護工作。嚴格控制施工活動範圍,落實水土保持工程和植物措施,重點對渣場、料場、臨時施工佔地區、施工道路及其影響區和樞紐建築物佔地區進行水土流失防治。渣場應做到先擋後棄,工程棄渣應運至規定的棄渣場,不得向雅礱江幹、支流棄渣。施工過程中如發現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應及時上報並採取移栽等保護措施。收集和存放施工區表土,施工結束後及時用於施工跡地的回填等生態修復工作中,植被恢復優先選擇當地適生植物。
(四)做好移民安置環境保護。需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土地資源條件,合理選擇具體的移民安置區及生産方式,加強集中安置地水土流失防治、水環境保護、污水處理與垃圾處置等措施。下階段應開展集中安置點專項環評及環境保護設計工作,做好安置區土地環境適宜性評價,落實遷建、復建工程環保措施。
(五)落實水質保護、生活垃圾處理和揚塵、噪聲污染防治措施。工程生産廢水、生活污水應經收集處理後迴圈利用或回用,不得外排。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後妥善處置,避免造成污染。做好施工區附近和施工道路沿線居民點的噪聲和廢氣、揚塵污染防治,加強施工道路降塵工作,選用低噪聲設備。合理安排施工時間,特別是工程爆破時間。
(六)工程施工和運營過程中,應建立暢通的公眾參與平臺,加強與工程涉及區域公眾的溝通,及時解決公眾擔憂的環境問題,滿足公眾合理的環境訴求。
三、工程建設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落實各項環境保護措施。
(一)落實業主內部環境管理部門、人員和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有關方面的環境保護責任。落實環境保護設計合同,同步進行環境保護總體設計、招標設計和技術施工設計。開展環境保護工程招標,將環境保護工程施工納入工程建設合同中。聘請第三方單位開展工程施工期環境監理,按季度和年度將環境監理報告報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蓄水前須進行階段環境保護驗收,水庫蓄水及運作期下泄流量環保調度方案、生態泄水設施、過魚設施、魚類增殖放流站及移民專項環評應作為主要驗收內容。工程建成後,須按規定程式申請竣工環保驗收。經驗收合格後,項目方能正式投入使用。若工程或環保措施發生重大變更必須重新報批環境影響報告書。工程自批復之日起5年內未開工建設,本批復文件自動失效,建設單位需重新報審環評文件。項目建成竣工環保驗收運作3~5年,應開展環境影響後評價工作。
四、我部委託西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和四川省環境保護廳,分別組織開展該項目的“三同時”監督檢查和日常監督管理工作。
五、你公司應在收到本批復後20個工作日內,將批准後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分送我部西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四川省環境保護廳和涼山彝族自治州環境保護局,並按規定接受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環境保護部
2014年3月31日
抄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四川省環境保護廳,涼山彝族自治州環境保護局,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環境保護部西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環境保護部辦公廳2014年3月31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