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貴州威寧草海民用機場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
貴州威寧草海機場有限責任公司:
你公司《關於上報〈貴州威寧草海民用機場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請示》(威機呈〔2016〕17號)收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一、該項目位於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草海鎮境內,與縣城中心直線距離約5公里。項目性質為新建國內支線民用機場,飛行區等級按4C標準設計,設計目標年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為35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1050噸,年飛機起降3660架次。新建1條長3000米、寬45米的跑道和1條長136.5米、寬18米的垂直聯絡道,新建5個站坪機位、4000平方米航廈、4300平方米停車場,配套建設空管工程和供油、供水、污水處理等公用輔助設施。
工程符合國家産業政策,是《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2014-2020年)》的重點項目。在全面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措施後,工程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可得到緩解和控制。我部同意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所列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和擬採取的環境保護措施。
二、項目設計、建設和運作管理中應重點做好的工作
(一)落實各項生態保護措施。嚴格控制施工範圍,合理調配土石方,施工前對表土進行剝離、收集和保存,表土臨時堆場設置漿砌石擋墻、排水溝、沉沙池等防護措施,施工結束後用於場地平整和植被恢復。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優選爆破工藝,爆破施工等作業避開鳥類集中遷徙期。優化燈光設計,減緩機場夜間燈光對遷徙鳥類的不利影響。
運營期進一步優化飛行程式,盡可能避免飛越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衝區上空,減緩對自然保護區鳥類的影響。加強場區內環境整治,減少鳥類棲息、覓食和活動的場所。強化機場和周邊區域黑頸鶴等重點保護鳥類的鳥情監測,與草海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建立有效的聯動機制,及時調整和完善鳥類保護措施。
(二)落實各項噪聲污染防治措施。選用低噪聲施工設備,落實施工期噪聲監測計劃,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噪聲防治措施。加強機場低噪聲運作管理,通過採取優化飛行程式、提高爬升梯度等措施,進一步減緩飛機噪聲的影響。配合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做好機場周圍土地利用規劃控制,在運營期計權等效連續感覺噪聲級70分貝等值線區域內,避免規劃建設居民區、學校、醫院等聲環境敏感建築物,嚴格限制周邊城鎮向機場方向發展。
(三)落實水環境保護措施。施工期廢水經處理後回用,不得外排。場區各類污水經預處理後進入污水處理站,處理後污水滿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18920-2002)中相應標準後用於機場綠化、道路澆灑等。加強污水處理設施的維護與管理,確保穩定運作。場區採取分區防滲設計,制定地下水長期監測方案,一旦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
(四)妥善處置固體廢物。分類收集運營期各類固體廢物,航空垃圾、生活垃圾與污水處理站污泥經轉運站分類收集後由威寧縣城管局統一處理,廢油泥、污油等危險廢物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
(五)加強環境風險防範。強化工程設計、運營管理等環境風險防範措施,油庫區罐區設置自動監控系統,採取三級防控措施,確保事故狀態下廢水不進入外環境。制定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加強與區域應急預案的聯動。
(六)在工程施工和運作過程中,建立暢通的公眾參與平臺,加強宣傳與溝通工作,及時解決公眾提出的合理環境訴求。定期發佈環境資訊,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三、項目建設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産使用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開展施工期環境監理工作,並定期向當地環保部門提交環境監理報告。工程竣工後,按照規定程式向我部申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經驗收合格後,工程方可正式投入使用。工程運作3至5年,應組織開展環境影響後評價。
四、我部委託西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和貴州省環境保護廳組織開展該項目“三同時”監督檢查和管理工作。
五、你公司應在接到本批復後20個工作日內,將批准後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分送我部西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貴州省環境保護廳和畢節市環境保護局,並按規定接受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日常監督檢查。
環境保護部
2016年9月24日
抄送:發展改革委,民航局,貴州省環境保護廳,畢節市環境保護局,北京中環國宏環境資源科技有限公司,環境保護部西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環境保護部辦公廳2016年9月27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