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環境品質 > 其他 > 自然生態環境

2006年自然生態狀況

2007-06-05

2007-06-05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狀  況

  自然保護區
  2006年,國務院批准在山西、內蒙古等17個省、自治區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2個,面積286.25萬公頃;批准調整了遼寧丹東鴨綠江口濕地、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四川亞丁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範圍和功能區劃。

  截止2006年底,全國共有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395個,總面積15153.50萬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65個,面積9169.70萬公頃,分別佔全國自然保護區總數和總面積的11.06%和60.51%。保護區總面積中,海域面積600萬公頃,陸域面積14553.50萬公頃,陸域自然保護區面積佔國土面積的比例為15.16%。與上年相比,自然保護區數量增加46個,面積增加158.60萬公頃。

 
全國自然保護區統計表(截止2006年底)

省份

     (個)

   (公頃)

佔國土面積  

國家級

省級

市級

縣級

合計

國家級

省級

市級

縣級

合計

%

北京

1

12

6

0

19

4660

91498

36150

0

132308

7.86

天津

3

6

0

0

9

100949

63436

0

0

164385

14.5

河北

8

20

2

5

35

105802

457800

8806

24626

597034

3.19

山西

5

40

0

0

45

82936

1045392

0

0

1128328

7.22

內蒙古

21

54

33

84

192

3489958

7435568

436311

2128068

13489905

11.4

遼寧

11

28

33

17

89

1162126

838786

691373

95652

2787937

10.91

吉林

9

15

4

5

33

679081

1523238

8779

18831

2229929

12.34

黑龍江

15

53

35

73

176

1709320

2427017

419367

866025

5421729

11.93

上海

2

2

0

0

4

66175

27646

0

0

93821

14.79

江蘇

3

10

8

17

38

336211

111684

128832

116217

692944

6.75

浙江

9

8

0

35

52

96724

125915

0

41768

264407

2.59

安徽

6

27

0

2

35

164282

263652

0

6708

434642

3.34

福建

11

28

7

47

93

187760

155845

75354

88544

507503

3.06

江西

5

25

1

103

134

81536

346749

1560

491095

920940

5.53

山東

5

25

24

21

75

239674

471695

252850

133122

1097341

6.63

河南

10

19

1

2

32

378941

373931

163

1400

754435

4.52

湖北

7

17

21

18

63

166418

391514

312260

143764

1013956

5.45

湖南

11

31

0

53

95

415925

433257

0

256439

1105621

5.22

廣東

9

49

106

135

299

175193

621383

369064

2277486

3443126

4.64

廣西

12

46

3

11

72

221062

944445

118947

141264

1425718

5.89

海南

8

25

9

27

69

83637

2635511

16205

76815

2812168

5.28

重慶

3

19

0

28

50

195512

373362

0

347634

916508

11.14

四川

20

64

31

49

164

1593112

3969115

1453108

2053496

9068831

18.57

貴州

7

4

22

95

128

217308

70453

276344

385820

949925

5.4

雲南

16

52

71

59

198

1431215

1888471

557307

349846

4226839

10.73

西藏

9

6

1

22

38

37153065

3816144

70

1504

40970783

34.14

陜西

7

36

4

3

50

266452

683356

61534

34602

1045944

5.08

甘肅

13

40

0

4

57

6861230

2907645

0

114900

9883775

21.68

青海

5

6

0

0

11

20252490

1506820

0

0

21759310

30.2

寧夏

6

7

0

0

13

439208

67575

0

0

506783

9.78

新疆

8

19

0

0

27

13339066

8349099

0

0

21688165

13.55

合計

265

793

422

915

2395

91697028

44418002

5224384

10195626

151535040

15.16

  

2006年底自然保護區類型結構

類型

數量

面積

總數量(個)

佔總數(%)

總面積(萬公頃)

佔總面積(%)

自然生態系統類

1593

66.51

10366.45

68.41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1205

50.31

3362.37

22.19

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類型

45

1.88

319.35

2.11

荒漠生態系統類型

25

1.04

3966.78

26.18

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

250

10.44

2616.42

17.27

海洋生態系統類型

68

2.84

101.53

0.67

野生生物類

669

27.93

4609.08

30.42

野生動物類型

511

21.34

4318.46

28.5

野生植物類型

158

6.6

290.62

1.92

自然遺跡類

133

5.55

177.97

1.17

地質遺跡類型

101

4.22

125.55

0.83

古生物遺跡類型

32

1.34

52.43

0.35

合計

2395

100

15153.5

100

 

 

  生態系統  中國具有地球陸生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且每種包括多種氣候型和土壤型,主要有森林、灌叢、草甸、沼澤、草原和稀樹草原、荒漠和凍原等,共約595類(群係)。在水生生態系統中,有各類河流生態系統、湖泊生態系統以及海洋生態系統等。

  物  種  中國是世界上物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除魚類外,中國約有脊椎動物2619種,其中,哺乳類581種,鳥類1331種,爬行類412種,兩棲類約295種。約有3萬多種高等植物,其中,苔蘚植物約有2200種,佔世界種數的9.1%;蕨類植物有2200~2600種,約佔世界種數的22%。有裸子植物10科、34屬和約250種,分別為世界現存裸子植物科、屬和種數的66.6%、41.5%和37.8%,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子植物約有328科、3123屬、30000多種,分別佔世界總科、屬和種數的75%、30%和10%。此外,中國已記錄的昆蟲約有3000多種。

  中國物種的特有性較高。在脊椎動物中,特有種數達667種,約佔中國脊椎動物總種數的10%;在3萬多種高等植物中,約有17300種為特有種,約佔57%以上。大熊貓、朱鹮、華南虎、羚牛、藏羚羊、褐馬雞、綠尾虹雉、白暨豚、揚子鱷和水杉、銀杉、珙桐、台灣杉、銀杏、百山祖冷杉、香果樹等均為中國特有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

  瀕危物種  隨著野生動植物物種保護工程的繼續推進,通過對瀕危物種棲息地的保護和恢復,大部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野外資源急劇下降的趨勢已得到有效遏制,種群動態逐步穩定。朱鹮的數量已從1981年發現時的7隻,增加到目前的1000多只。2006年,中國人工繁殖成活大熊貓30隻,創歷史新高,現有人工圈養大熊貓215隻。海南坡鹿由30年前的26頭髮展到1600多頭。自20世紀50年代在國內絕跡的東部黑冠長臂猿重新出現在廣西。中國的植物園已達到160多個,60%的高等植物物種得到遷地保護。

  濕地生物多樣性  中國是世界上濕地類型最齊全、數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現有100公頃以上的濕地總面積3848萬公頃(不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約佔國土總面積的4%和世界濕地總面積的10%,居亞洲第一位和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濕地面積3620萬公頃,包括濱海濕地面積594萬公頃,河流濕地面積820萬公頃,湖泊濕地面積835萬公頃,沼澤濕地面積為1370萬公頃。

  中國濕地物種非常豐富。其中植被約有101科、815屬和2276種(包括種以下分類單元)。在濕地野生動物中,魚類有1000多種(或亞種),爬行類122種,獸類31種,鳥類271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有56種。在亞洲57種瀕危鳥類中,中國濕地內就有31種,佔54%;全世界鶴類有15種,中國濕地有記錄的9種,佔60%;全世界雁鴨類有166種,中國濕地有50種,佔30%。

 

  措施與行動

  【中國生態安全高層論壇】
  為紀念世界環境日,國家環保總局于2006年6月5日組織召開“中國生態安全高層論壇”,曾培炎副總理出席會議併發表了題為《保護生態環境 維護生態安全 鞏固中華民族發展根基》的重要講話。

  【自然保護區管護與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  國家環保總局、林業局、農業部等七部門聯合召開“中國自然保護區發展五十週年紀念大會”,曾培炎副總理接見會議代表併發表重要講話。2006年,財政部安排5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5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國家環保總局發佈《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辦法》,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2006~2020年)》,對甘肅甘南、雲南東川和江西東江源3個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組織進行了評審。

  【生物物種資源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2006年,國家環保總局會同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完成《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的編制工作,組織起草了《生物遺傳資源管理條例》,召開了第四次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議。國家智慧財産權局開展了《專利法》的修訂工作,增加專利申請時要披露生物遺傳資源來源的內容。國家質檢總局開展了《出入境生物物種資源檢驗檢疫管理辦法》的起草工作。國家環保總局聯合教育部、農業部、林業局、中科院、中醫藥局等部門繼續開展的全國生物物種資源重點調查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初步建立國家生物物種資源數據庫。國家智慧財産權戰略研究中“生物資源的智慧財産權問題研究”完成階段性目標。

  農業部組織開展江西等10省農業野生植物資源調查。調查的野生植物達1700多種(次),採集、鑒定並製作植物標本2200多份,掌握了部分野生植物資源的地理分佈現狀。加強農業野生植物研究和利用,確定雷州半島和海南北部為中國普通野生稻的遺傳多樣性中心;研究形成了61份可以代表中國野生大豆71%的遺傳多樣性的微核心種質材料;構建了野生大豆、野生稻和小麥近緣野生植物數據庫(包括6708份野生大豆、4113份小麥近緣野生植物、7324份野生稻)。優異資源鑒定評價與基因定位與克隆研究也取得豐碩成果。

  【外來入侵物種防治】  2006年,在全國2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了外來有害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6個自然保護區均有外來有害入侵物種,共計131種。島嶼、熱帶地區等低緯度地區危害較為嚴重、危害種類較多,高緯度地區危害較輕、危害種類較少;紫莖澤蘭仍是目前中國西南地區最為嚴重的外來入侵有害物種。

  農業部繼續組織實施“十省百縣”外來入侵生物滅毒除害行動,重點對豚草、一支黃花、紫莖澤蘭等8種危害嚴重的外來入侵生物進行集中剷除,剷除面積達1443萬畝,建立綜合防治示範區53萬畝。

  【公約履約與國際合作】  2006年3月,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了在巴西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八次締約方大會和《生物安全議定書》第三次締約方會議。《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八次締約方大會重點對島嶼生物多樣性、乾旱和半濕潤地區生物多樣性、全球生物多樣性分類倡議、遺傳資源獲取和惠益分享、第8(j)條及相關條款以及宣傳、教育和公眾意識等議題進行深入審議,並通過了34項決定。中國首次以締約方身份參加了《生物安全議定書》第三次締約方大會,在邊會上,GEF/UNEP《中國國家生物安全框架實施項目》獲得獎牌。國家環保總局還聯合有關部門制定了《履行<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國家方案》。

  2006年,中國啟動“中國生物多樣性夥伴關係框架項目”和“中國-歐盟生物多樣性項目”。中國生物多樣性夥伴關係框架項目,是由國家環保總局、財政部&&,申請全球環境基金贈款支援的一個中長期項目,旨在通過建立全面、綜合、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機制。“中國-歐盟生物多樣性項目,是中國政府和歐盟在生物多樣性領域最大的合作項目,旨在通過加強中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能力建設,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資訊和監測體系,擴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推動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政策和法律體系建設。

  【自然資源開發生態環境監管】  2006年,國家環保總局印發《關於切實做好全面整頓和規範礦産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環保部門提高認識,著力查處礦産資源開發的環境違法行為。共檢查礦山企業2.5萬家,關閉、取締礦山4709家,消除環境安全隱患1461家。針對因尾礦庫或電廠灰渣庫垮塌事故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國家環保總局、安監局聯合印發了《關於防範尾礦庫垮塌引發突發環境事件的通知》。國家發改委會同環保總局等部門制定了《關於在山西省開展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的意見》並經國務院批准,明確要求建立煤炭開採的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保總局聯合下發了《關於逐步建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的指導意見》。國家旅遊局、環保總局、建設部聯合召開生態旅遊環保工作會議,促進旅遊資源可持續利用。

 

生態省(市、縣)建設

  2006年,四川、廣西、遼寧、天津開展了生態省(區、市)建設,開展生態省建設的省份達到13個。6月5日,江蘇省張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江陰市,上海市閔行區,浙江省安吉縣等6個市(區、縣)被命名為首批國家生態市(區、縣)。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環保總局制定了《國家級生態村建設標準(試行)》。

  


礦山環境保護及治理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6年全國礦業開發佔用和損壞的土地面積為154.5萬公頃,其中尾礦堆放91.5萬公頃,露天採坑23.0萬公頃,採礦塌陷33.0萬公頃。

  2006年,中央財政礦山環境治理項目資金達10.6億元,比2005年增長40%,共安排項目341個,涉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10多家中央企業的各類礦山,涵蓋40多個礦種。據初步統計,2006年全國共恢復治理礦山環境面積44841公頃。

 

地質遺跡保護與地質公園

  2006年,地質遺跡保護工作力度得到進一步加強,中央財政安排地質遺跡保護項目資金1.5億元,共安排87個項目,重點支援了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

  2006年,16家國家地質公園和2家世界地質公園相繼揭碑開園。全國已揭碑開園的國家(世界)地質公園總數達到81家。

  中國泰山等6家國家地質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截至2006年底,中國共有世界地質公園18個。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