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美麗中國 我是行動者(志願者篇⑧)丨王惠遠:自費淺海投礁 為魚兒建造“産房”

2020-06-28

2020-06-28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2020年六五環境日,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共同發佈“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2020年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近期,我們對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的先進事跡逐一展示,讓我們一起為他們點讚,向他們學習,同時能夠身體力行、擇善而從,參與生態環保志願服務,共建美麗中國。

  姓  名:王惠遠

  所在單位:秦皇島市北戴河區育花路小學

事跡簡介

  八十多歲高齡的王惠遠是一名退休美術教師。在北戴河,他不僅是一名小有名氣的畫家,更廣為人知的是他作為一名海洋環保志願者的執著與奉獻。

  1997年始,帶著對大海的深深眷戀,他走上了自費籌建公益性淺海生態環境區計劃中。通過查閱書籍和找人諮詢,老人將目標鎖定在淺海投礁上,他要建設起適宜魚類洄遊産卵的人工礁場,為魚兒建造“産房”。

  然而,真正付諸行動時,設備、人員、技術、資金等接踵而至的困難卻像小山一樣壓在這位老人身上。

  沒有船,王惠遠四處託人打聽,買到別人廢棄的舊船翻新;沒有人手,動員“親戚”、雇用當地有經驗漁民……風裏浪裏,他用最原始的把鐵桶墜入海底的辦法,逐片摸清海底狀況。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1997年,王惠遠在北戴河金山嘴海域進行了第一次投礁試驗。他出資2萬元買來石料、廢馬路基石,雇用大船投入試驗海域,然而,小小的試驗地域一夜之間卻被外地拉蛤大船蕩平!“只當花錢買個教訓,説什麼也要建成他們毀不掉的礁場!”沉重的打擊反卻增強了老人的鬥志。他説服老伴兒和3個兒子,拿出全家積蓄30多萬元,與另外動員來的5個“投礁知音”一共湊了60多萬元,開始了更大規模的“石沉大海”活動。1997年以來,王惠遠在淺海投礁、放流累計投資百萬元。“投礁這項工程的産出效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體現出來的,有投入,環境就會有改善,也許我們受益不到,但子孫總會受益!”

  為使魚兒“産房”規模更大、標準更高,老人的礁場從最初投放簡單石料、水泥立體礁石到投放框架礁石,從吸引魚類到放流數以萬計的蟹苗、魚苗、參苗,老人常把同伴們召集一起,不斷研究改善水下自然環境和完善海洋生物食物鏈的方法。

  如今,在北戴河金山嘴海域,王惠遠的五大礁區面積已達300畝之多,礁場現在正在初步形成一個小範圍的海洋生態平衡保護圈和北戴河環保海洋水産魚類增殖區,這給本已在北戴河絕跡多年的魚類提供了好去處。2000年夏,王惠遠驚喜地發現,他的礁場已密布海藻,成了大量海洋魚種繁衍棲息的絕佳處所。漁民發現曾經一度在北戴河絕跡的諸多洄遊魚種已重新開始洄遊。

  漁民感動於老人的執著,開始主動幫忙,比如收拾壞了的漁船機器、休漁期幫助老人投礁或是應急幫忙出海。一些漁民向老人學習,投礁入海,發展淺海養殖。北戴河的海洋環保事業也越來越為大家關注。

  “對大海的呵護靠的是大家,我的個人力量是微薄的,真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漁民能回到每天出海就會魚蝦滿艙的時代。”這是老人時常説的一句話。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