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澳大利亞“杯水”治垃圾

2019-10-15

2019-10-15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澳大利亞政府出臺的各項舉措相對於已經産生的數量龐大的垃圾而言還是杯水車薪,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還是要減少垃圾的産生量。

  中國出臺“洋垃圾”禁令後,不少此前高度依賴中國處理固體廢物的發達國家一時手足無措,其中就包括地處南半球的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但一年仍能産生上千萬噸垃圾,這也成為其優越的自然環境所面臨的一大挑戰,特別是澳大利亞自身垃圾處理能力非常有限,如何應對後禁令時代的垃圾困局,成為擺在澳大利亞政府和業界面前的一道難題。

  “垃圾危機”

  2017年7月,中國發佈《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後,各大澳媒紛紛用“垃圾危機”來形容澳大利亞的處境。

  根據澳大利亞環保諮詢機構“藍色環境”于2018年11月為環境和能源部所做的一份 “全國廢品報道(2018)”,2016~2017年度,澳大利亞共産生了6700萬噸廢物,包括1710萬噸磚石廢物、1420萬噸有機廢物、1230萬噸灰燼、630萬噸有害廢物(主要是受污染的土壤)、560萬噸紙張和紙板以及550萬噸金屬廢物,相當於每人平均産生了2.7噸廢物。

  這一機構的另一份數據顯示,2017~2018年度,澳大利亞共出口了430萬噸廢物,佔全國所有廢物的6%,其中,75萬噸出口到了中國,佔所有出口量的17%。而2016~2017年度,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的廢物總量是127萬噸,佔所有出口廢物的30%。導致對華廢物出口量急劇下降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的“洋垃圾”禁令。

  更讓澳大利亞人鬱悶的是,在中國之後,印度、馬來西亞、泰國等多個亞洲國家也紛紛宣佈“洋垃圾”禁令。

  “按照2017~2018年的(廢物)出口量,如果馬來西亞、越南和泰國都像中國一樣實行禁令,澳大利亞將不得不尋找替代性的國內或出口市場去消化每年大約129萬噸的垃圾。”“藍色環境”的數據報告説。

  導致澳大利亞出口廢品受阻的另外一個原因,在於不夠精細的垃圾分類管理。

  澳大利亞的垃圾分類比較粗放,簡單分為普通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機垃圾。為了保證民眾在不同的州或城市之間的遷徙不影響他們對垃圾分類的理解,全澳大部分垃圾桶都是標準的統一樣式——深綠色的桶身配上不同顏色的蓋子——紅色的用於裝普通垃圾,黃色的用於裝可回收垃圾,綠色的用於裝樹葉、草等有機垃圾。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有自己的垃圾桶樣式。

  受禁令影響的就是黃色垃圾桶裏的可回收垃圾,玻璃、塑膠、金屬、紙張等都屬於這個範疇。原則上,居民在將可回收廢物投進黃色垃圾桶前,應當把所有不可回收的“污染物”清除乾淨,比如紙板紙盒上的塑膠膠條、牛奶桶裏的殘留、包裝盒裏的食物殘渣,但是由於沒有硬性要求,也沒有專人監督,很多人並不會照做。而放置在公園等公共場所的垃圾桶,分類情況就更為糟糕。

  因此,澳大利亞可回收廢物的污染率並不算低。據媒體報道,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廢物的污染率大概是6%~10%,即便有專人在垃圾集運後進行初步分揀和清理,與中國所要求的0.5%的污染率仍有差距。特別是塑膠和紙質垃圾,受中國“洋垃圾”禁令的影響最大。

  據“藍色環境”的數據,禁令出臺後,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的塑膠和紙質(包括廢紙和紙板)廢物,出口量分別減少了77%和39%。

  多管齊下

  澳大利亞本國消化再生産品的市場有限,嚴重依賴出口處理廢紙、塑膠等可再利用廢物,隨著中國等國家禁令的出臺,這些廢物的價格暴跌。

  一家網站報道説,混合塑膠的平均價格從每噸325澳元(1澳元約合人民幣4.82元)下降到75澳元,廢紙的平均價格則從每噸124澳元跌為0。這也使得澳大利亞的垃圾處理企業成本驟然上升,一些企業甚至威脅要停止垃圾清運的服務。

  對此,澳大利亞各地方政府紛紛承諾先追加投入,緩解禁令帶來的衝擊。

  2018年3月,新南威爾士州政府宣佈將一次性投入4700萬澳元幫助各市鎮政府和企業,用於貼補與垃圾集運有關的一些開支,改善市政部門的招標程式以增加再生産品的生産和使用,開展減少可回收廢物污染率的社區教育活動等。這一投入中的950萬澳元將被用於鼓勵本地政府和企業去開發可利用廢物的新用途、改善再生産品的品質並盡力減少可回收廢物的産生。

  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所在的維多利亞州也宣佈將投入1300萬澳元幫助本地政府和企業,維州政府還承諾將組建一個可回收産業特別小組,設計戰略計劃以幫助相關産業轉型。

  在南澳大利亞州,儘管可回收廢物的污染率較低,但業界仍呼籲政府投入700萬澳元以應對危機。對此,南澳政府稱將在相關工作組的評估報告出臺後決定是否投入這筆錢,不過在此之前,南澳政府將先投入30萬澳元發展垃圾二級處理設施。

  西澳大利亞州政府也建立了一個工作組以尋找應對之策。

  除了增加投入,澳大利亞也開始著手尋求應對垃圾危機的長遠解決辦法,包括降低可回收廢物的污染率以推動出口、增強本土處理消化可回收廢物的能力等。

  據媒體報道,澳大利亞廢品管理協會已經在遊説政府實行一個1.5億澳元的行動計劃。這一計劃將增加垃圾處理設施、改善再生産品的品質、推動政府部門率先使用再生産品。

  《雪梨先驅晨報》報道説,有的地方政府正考慮借鑒其他國家經驗,建立設施將垃圾焚燒轉化為熱能或電能。西澳將在2020年左右建成一個這樣的設施,維州也有兩座設施在規劃之中。不過,也有地方對這樣的做法心存疑慮,原本將在雪梨西部修建的一個垃圾焚化能源項目就因被質疑可能影響居民健康、空氣和水的品質而最終被否決。

  還有的企業和政府嘗試著將廢物轉化為建築材料,比如將塑膠顆粒和磨砂玻璃轉化成的沙子製成瀝青用來鋪路,雪梨南部一段250米左右長的路段,就試著鋪上了這樣的塑膠瀝青。2019年6月,雪梨市政府還選取了本市一段30米長的路段,嘗試著用工業廢料製成的環保水泥混凝土鋪路。

  此外,雪梨市政府近日宣佈,將在雪梨開展試點,將居民家中的廚余垃圾轉化為綠色能源和肥料。

  這一試點將首先在市轄區內的330棟獨立屋和53棟高層公寓樓裏開展,涉及4000多戶居民。市政府將為每戶居民發放一個小型廚余垃圾收集罐和內附的一個可堆肥回收袋。住戶將廚余垃圾裝入收集罐後,放在路邊等待集中回收。

  回收的廚余垃圾將被送往位於雪梨西部卡梅利婭的澳大利亞首家廚余垃圾轉化能源處理中心,通過厭氧消化技術,由微生物消化分解可生物降解的有機成分。

  據市政府介紹,這一過程將産生可被轉化為綠色電能的沼氣和富含營養的污泥。其中,電能將被轉售給國家電網,污泥則通過乾燥和顆粒化處理變為營養豐富的肥料,出售給農場和花園。這一中心産生的電能大約可滿足3600戶居民的用電量。

  雪梨市長克洛弗·穆爾表示,這項試點工作是改進垃圾分類回收的重要一步,可以有效減少流向垃圾填埋場的大量食物殘渣。儘管垃圾分類技術已有很大進步,但最有效的辦法還是由居民在源頭上做好分類。

  克洛弗·穆爾表示,如果試點工作有成效,市政府將考慮在整個市轄區提供這項服務。

  “無廢”行動

  不過,上述舉措相對於已經産生的數量龐大的垃圾而言還是杯水車薪,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還是要減少垃圾的産生量。

  澳大利亞一些知名企業和活動項目已經引入綠色環保概念,鼓勵人們減少一次性用品或塑膠製品的使用。

  澳洲航空公司在2019年5月推出了全球首個完全“無廢”商業航班。該航班減少了一次性塑膠製品的數量,採用可降解材料製成的替代品,包括以甘蔗為原料製成的食品容器和以植物澱粉為原料製成的一次性食具等。澳航還計劃在2020年底前在航班中減少1億個一次性塑膠製品,在2021年底前將航空廢物的總量減少75%。

  澳大利亞兩大國民超市伍爾沃斯和科爾斯已全面取消一次性塑膠購物袋。伍爾沃斯超市為沒有攜帶購物袋的顧客準備了可反覆使用的厚塑膠購物袋、不織布製成的購物袋;科爾斯超市則將一次性塑膠購物袋換成了更大、更厚、可反覆使用的購物袋,購物袋製作材料的80%為可回收原料。

  今年的澳大利亞時裝周上,主辦方將一次性咖啡杯和一次性瓶裝水更換為玻璃瓶裝水和易拉罐軟飲,場館內的照明設備也被換成智慧燈具。在一年一度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上,主辦方也連續幾年將可反覆使用的咖啡杯放在媒體包中一起發放給記者,鼓勵大家放棄一次性咖啡杯。

(作者:郝亞琳)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