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西寧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總結報告

2021-05-27

2021-05-27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一、組織推動和任務完成情況
  西寧市作為全國入選試點城市中西北唯一和省會唯一的試點城市,在生態環境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國家技術幫扶組的大力指導幫扶下,試點以來,西寧市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落實“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奮力推進“一優兩高”戰略部署,堅守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幸福西寧成長坐標,將“無廢城市”建設作為西寧市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的重要實踐載體深度融合,認真謀劃,科學佈局,高位推動,穩步實施,達到了預期目標,取得了較好成效。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強化組織領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農業、工業、生活、綜合四個辦公室,由分管副市長分別擔任副組長推進試點建設工作。市委常委會、深改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會先後多次研究部署試點工作,定期聽取試點工作彙報,提出具體工作要求,強化了試點工作組織領導。二是明確目標任務,全力推進建設。市委、市政府印發《西寧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市無廢辦細化重點指標、任務、項目,制定年度重點任務分工,列出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和項目清單,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同時建立了聯席會議、協調調度和資訊報送等制度措施,按時序、進度要求,積極先行先試、穩步推進。33個責任單位全部制定各領域子方案開展工作,保障了試點工作整體有序推進。三是強化考核監督,壓實各方責任。市委組織部將“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納入年度績效目標考核,每季度實施調度考核,有效推動無廢城市試點工作進度。市人大代表在“兩會”提出建議,對“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提出要求,2020年10月,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各委員、人大代表組成專項視察組,對“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專項視察,對人大代表關於“無廢城市”建設方面的建議進行督辦,有力促進了西寧試點工作的開展。
  截至目前,西寧市《實施方案》中確定的116項指標、任務、項目進展總體順利,達到預期。指標方面:44項重點指標中按照現有正式公佈的統計數據並已經完成的有33項,尚未正式公佈相關數據並經測算預計完成的11項。任務方面:46項重點任務中,已經完成40項,尚未到完成期限或需持續推進的6項。項目方面:26個無廢項目中有13個已經建成投運,另外13個項目正在按時序正常推進,預計將如期完成。
  二、主要做法和示範模式
  試點以來,西寧市認真把握國家試點要求,以“綠色減量化、生態資源化、安全無害化”為目標,以補齊固廢基礎設施短板、凝練創新特色固廢管理體系,加強無廢理念宣傳教育為重點,按照“以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為一個核心引領驅動,在工業、農業、生活三大領域同時發力延伸固廢産業鏈條,不斷完善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四項體系建設打造示範,創建N個綠色無廢細胞引導全民共建”的“134N”工作思路,積極打造西部高原生態脆弱地區的無廢模式,重點開展了如下工作。
  (一)綠色引領推動固體廢物源頭減量
  將“無廢城市”建設工作與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有效融合,結合“西寧藍”“高原綠”“河湖清”等六大行動統籌推進,積極推動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工業方面:積極優化化工、冶煉等傳統産業結構,大力發展鋰電産業和光伏光熱産業,推動工業迴圈化、資源化、生態化發展,走“新能源”和“親環境”綠色發展模式,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7.5%,工業固體廢物産生強度預計下降至0.85萬元/噸。深入實施綠色製造工程,加快構建綠色製造體系,積極開展“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申報培育工作。2019年以來,先後有南川工業園區獲批國家級“綠色園區”,青海瑞絲絲業、青海祁連山水泥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青海雲天化國際化肥有限公司17個製造産品納入國家第五批綠色製造名單,有力促進了産業綠色轉型,綠色品牌的建設為引領行業和地區綠色轉型升級發揮了以點帶面的示範作用,進一步提高了綠色發展水準,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綠色製造體系建設邁上新臺階。農業方面:結合青藏高原農牧業發展特性和特殊的氣候、地理環境,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技術支撐領先,凈化産品環境,大力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生産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産業模式生態化,促進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實施農畜産品品質安全保障工程,建成湟中區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蠶豆)標準化生産基地、大通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馬鈴薯)標準化生産基地等5個生産基地共計86.6萬畝;強化綠色、有機、地理標誌和良好農業規範農産品認證,青蒜苗、胡蘿蔔等32個産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農産品品牌建設提檔增速。通過推廣生態調控+推廣應用水肥一體、生物+理化防控等綠色高效技術,不斷提高綠色標準化種植水準,2020年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種植推廣面積達到35%以上。圍繞省部共建全域綠色有機農畜産品示範省創建,推廣“有機肥+有機葉面肥”、“有機肥+輪作倒茬”、“有機肥+有機葉面肥+水肥一體化”等替代技術模式,完成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63萬畝,補貼發放有機肥7.7萬噸,2020年化肥農藥用量較2018年分別減少41.9%和32.9%,有效強化了農業綠色生産路徑,提升了農業綠色供給品質。生活方面:積極宣傳普及《西寧市綠色生活公約》,深入實施《關於普及生態文明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的實施意見》,深入推進“光碟行動”、倡導綠色出行,多角度多途徑引導公眾積極踐行“無廢”生活。制定《西寧市進一步加強塑膠污染治理的實施方案》,努力探索環保可替代産品,在典型超市、市場開展試點,可降解塑膠袋等産品推廣成效明顯。落實《西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截止2020年底,全市25個街道辦事處、106個社區、350個居民小區、105個機關企事業單位、115所學校和3家市級醫院進行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居民累計30.4萬戶,達標佔比95%,市民踐行綠色無廢生活方式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二)打造鏈條推進固體廢物綜合利用
  結合城市發展規劃和産業佈局,積極培育和引進固廢領域龍頭企業,優化産業結構,大力實施清潔生産,加大科技研發和投入力度,積極改進工藝水準,構建特色迴圈鏈條,提升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處置品質,26個“無廢城市”建設項目累計預算投資近43億元。截至目前,西寧市10條固廢利用處置鏈初步成形。
  1.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鏈條。結合西寧市産業發展特點,鞏固與探索,促進新、老行業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品質和效率雙提升。牢牢鞏固粉煤灰、電石渣、爐渣、冶煉廢渣等傳統行業重點産廢種類綜合利用途徑,積極培育青海新型建材工貿有限公司等綜合利用龍頭企業,電石渣、爐渣等綜合利用率達到100%。佈局引進青海永晟新型墻體材料有限公司等7家綜合利用企業,在有序消納粉煤灰的同時降低了砂石開採量。積極推動動力蓄電池、太陽能板等新産業産廢種類綜合利用途徑探索,通過鞏固與提升,初步測算2020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3%以上。
  2.危廢綜合利用與安全處置鏈條。以工業危險廢物産生量最大的重金屬冶煉、電解鋁行業為重點,依託重點技術、重點項目延伸産業鏈條,電解鋁、鋁加工--鋁灰渣--氧化鋁、鋁錠産業鏈和電解鋁、鋁加工-鋁灰渣-聚合硫酸鐵、三氧化鐵的鋁産業鏈條及電解鋅-鋅冶煉尾渣-鉛、錫、鉍等有價金屬回收-尾渣水泥窯協同的鋅産業鏈條連結成功,運轉順暢。初步測算2020年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將提升至35%以上。
  3.農牧業畜禽糞污綜合利用鏈條。以建立種養迴圈發展模式為核心,促進畜禽糞污綜合利用鏈條延伸和鞏固。在農業區,搭建“政府補貼建設糞污資源化利用設備+專業公司定期清運+集中有機肥生産+有機肥就近土地消納”的新模式,逐步解決中小規模養殖場糞污綜合利用難問題。在農牧交錯區,圍繞湟源縣環南山、環北山,湟中區小南川、環拉脊山,大通縣環大板山5個環山草食畜養殖開發帶産業佈局,強化生態養殖、高效養殖和健康養殖,紮實推進生態牧場建設步伐,打造“規模化種草-飼草科學化加工利用-綠色養殖-畜産品加工-有機肥加工-有機種植-市場化銷售”一體化發展模式,實現畜禽糞污就地就近消納。預計2020年全市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
  4.高原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鏈條。瞄準高原農作物秸稈收貯體系短板,根據地形分佈、地塊大小,以種植合作社為單位補貼配備不同規模、不同性能秸稈打捆機,修建秸稈儲存庫,初步解決秸稈回收難問題。針對高寒氣候條件下秸稈直接還田效率低等問題,推進機械化粉碎還田、過腹還田技術替代直接還田,秸稈直接還田率由2018年的70%降至2020年的40%。在設施農業集中區,開展生物反應堆秸稈利用示範,通過增加地溫、提高肥力,在利用同時提升農産品品質和産量。通過鞏固與提升,重回收、擴途徑、大迴圈的秸稈綜合利用鏈條初步成形,培育和壯大農作物秸稈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專業化組織,初步測算2020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5.農用殘膜綜合利用鏈條。在開展全膜覆蓋栽培技術推廣等工作的同時佈置安排殘膜回收工作,在實行“誰供應、誰回收,誰使用,誰撿拾,誰回收,誰拉運”運作模式的基礎上繼續探索保證金和後補助制度,有效破解農用殘膜回收難題。扶持當地已有地膜生産企業,採用貼息、減免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等方式,支援企業建成農用殘膜回收利用生産線,制定印發《加強農膜使用管理促進殘膜及農藥獸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的指導意見》,以制度固化“戶收集-地膜供應企業回收-再生企業殘膜利用體系”。通過試點工作,“企業回收、農戶參與、政府監管、市場推進”的閉環運作機制逐步健全,2020年農用殘膜回收利用率提升至90%,農田白色污染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6.農獸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鏈條。建成以“市場主體回收+專業機構處置+公共財政扶持”為主要模式的農藥獸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體系,全市共設立76個回收點,其中農藥包裝廢棄物由農藥供應方負責回收運輸和臨時貯存,獸藥包裝廢棄物由縣、鄉(鎮)獸醫站和各獸藥經營店負責回收,並通過政府採購、招投標等方式委託獸藥經營企業負責獸藥包裝廢棄物的歸集和運輸。2020年回收農藥、獸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率預計達到90%以上。回收後的包裝廢棄物統一由企業負責委託有資質單位進行無害化處置,有效降低農藥包裝廢棄物污染隱患,維護田間地頭生態環境安全。
  7.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鏈條。修訂完善《西寧市再生資源管理辦法》,合理規劃西寧市再生資源回收行業佈局,持續加強再生資源回收網路體系建設。整合、改造現有回收網點,引導生活垃圾收運網路與再生資源回收網路“兩網融合”,建設再生資源分揀中心,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甘河工業園區開工建設廢舊塑膠綜合利用生産線,雲海迴圈經濟綠色産業園區建設穩步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設施短板不斷補齊,解決可回收物的收運處理問題。2020年,日均1300余噸涉塑、涉紡、涉金屬、涉紙、涉電子産品等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分別進入可回收和無害化處置網路,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7%。
  8.餐廚垃圾收運處置一體化鏈條。制定《西寧市餐廚垃圾收運處置企業監管考核辦法》和《西寧市政府購買餐廚垃圾收運和處置服務操作辦法》,進一步加強對餐廚垃圾收運處置企業在收集、運輸、處理等環節的監督、管理。集中式餐廚垃圾處置規模擴大、異地搬遷工程取得積極進展,確定了與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協同的處置模式。優化提升了“政府政策支援+項目企業運作+收運處置一體化”的運作模式,實現了城市餐廚垃圾收運處置全覆蓋,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有效杜絕“地溝油”和“潲水豬”進入食物鏈,堅決保障了食品衛生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9.醫療機構可回收物綜合利用鏈條。制定《推行醫療機構可回收物分類回收指導意見》,建立了醫療機構可回收物清單,明確了醫療機構可回收物類別,為醫院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奠定了基礎。在市級公立醫院開展可回收物回收利用試點工作,引進有資質的廢物資源利用企業,鋪設可回收物回收通道,穩固資源化利用鏈條,最大限度對醫療機構可回收物開發利用。由資源回收企業向醫療機構提供網際網路溯源平臺,通過網際網路、物聯網等資訊化技術手段實現醫療機構內輸液瓶(袋)及其他可回收物的追溯體系;實現科室産生→醫療機構暫存→回收轉運→後端加工處理的全過程、全産業鏈的溯源及全流程資訊化監管,達到來源可查、去向可追、節點可控、責任可究。
  10.規劃城市生活源固廢閉合環路。按照多源固廢綜合協同利用、能源梯級使用、二次污染統一控制的集中利用處置的思路,以基礎設施短板問題為導向,以西寧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中心,籌劃集生活垃圾分揀中心、大件垃圾處置中心、綠植垃圾處置中心、餐廚垃圾提標擴能項目等處理為一體的城市生活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迴圈經濟産業園,將零散城市生活固體廢物回收利用處置點、鏈條連結形成閉合環路,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生活源分類收集處置問題。截至目前,西寧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進度良好,餐廚垃圾提標擴能項目基建工程已開工,生活垃圾分揀中心建設等項目完成可行性論證,城市生活源閉合環路已初現框架。
  (三)完善體系打造無廢示範模式
  針對西寧市固體廢物管理方面存在的固體廢物利用不暢、處置能力不匹配、體制機制不完善等突出問題與實際問題,精準識別主要固體廢物在産生、收集、轉移、利用、處置等過程中的薄弱點和關鍵環節,對症下藥。以完成體系建設積極打造無廢模式,為其他城市提供示範。制度體系:制定印發《加強農膜使用管理促進殘膜及農藥獸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的指導意見》,促進殘膜及農獸藥包裝廢棄物長效機制建立;出臺《西寧市加快推進綠色建築發展獎勵辦法》、《西寧市餐廚垃圾收運處置企業監管考核辦法》等,通過激勵政策,強化制度正向引導;修訂《西寧市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制定《農村生活垃圾監管制度》,出臺《推行醫療機構可回收物分類回收指導意見》,補齊關鍵環節制度短板。技術體系:充分發揮科技項目引領帶動作用,將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技術研究等內容納入《2020西寧市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並組織相關單位積極申報,自2019年以來共立項支援“西寧市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關鍵技術研究”、“種養一體化生態迴圈模式在牦牛舍飼養殖中的示範推廣”、“鋁熔煉危險固廢處理及資源迴圈利用技術研究”、“BIM技術在餐廚垃圾處理及廢水處理行業的應用”等科研項目6個,補助資金340萬元,帶動企業努力突破技術瓶頸。及時將有關固廢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技術進行整理、分類,借助省級平臺發佈示範技術9項;利用西寧科技大市場網站、2020年西寧首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會發佈和推介技術13項。市場體系:加大金融政策支援,落實《西寧市金融支援綠色發展實施方案》,有效擴大金融支撐和撬動效應,積極梳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項目融資需求6項5.37億元,採取“全面推介+精準對接”模式,組織召開“無廢城市”專場融資對接會,完成了對青海雲海環保服務有限公司等貸款盡調工作,著力改善擔保服務降成本,有效改善了“無廢城市”重點項目融資環境。省農牧業擔保公司對全市農牧業企業和農戶實行“零”擔保費率,並對銀行貸款實行基準利率50%貼息,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全力支援“無廢城市”項目融資服務。監管體系:全面落實危廢管理計劃網上備案、電子臺賬、電子聯單等制度,有效實現實時監控、業務流轉、預測預警。市公安局、市檢察院聯合生態環境部門印發《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方案》,衛健部門制定《醫療機構廢棄物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各相關監管部門積極開展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再生資源、餐廚垃圾等規範化處理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規範危廢、固廢處置市場。全面啟動公安+環保聯勤聯動執法機制,強化聯合監管執法力度,嚴厲精準打擊固體廢物污染違法行為。
  截至目前,西寧市已初步凝練了第一批4個青藏高原“無廢模式”。一是機制創新促進農業殘膜回收利用模式。從源頭減量、回收利用、保障支撐等各個系統發力,牢固構建由戶收集-地膜供應企業回收-再生企業殘膜利用體系,形成“企業回收、農戶參與、政府監管、市場推進”的閉環運作機制。該模式可在西北乾旱農膜使用範圍廣的城市進行推廣。二是農牧業高品質發展的生態牧場模式。合理利用天然草場、實現草畜平衡的前提下,以草養畜、草畜聯動、適度放牧,減少飼養成本,以“草+畜+糞+肥”為迴圈閉合養殖方式,打造綠色、優質、高效生態迴圈畜牧業發展模式。該模式適用於西北農牧交錯區並有天然草場和棄耕地、退耕地的城市。三是技術創新構建無廢園區模式。通過政策引導和技術創新,在甘河工業園區開展點對點項目引進,補齊了重點産業短板,實現了産業優化和鏈條延伸,園區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同時提升園區工業固體廢物兜底處置能力,促進迴圈經濟發展。該模式適用於具備工作基礎的西部重工業園區。四是西部領跑的餐廚垃圾全量利用模式。優化升級餐廚垃圾“政府政策支援、項目企業運作、收運處置一體化”的運作模式,實現了城市餐廚垃圾收運處置全覆蓋,通過制度體系創新、市場體系創新、技術體系創新和監管體系創新,實現了餐廚垃圾閉環管理,謀劃啟動新的餐廚垃圾處置項目,打造餐廚垃圾“西寧模式”在西部領跑的“升級版”。該模式適用於在西部經濟發展水準基本一致的地區。
  (四)推進“細胞”建設引導全民共建
  通過建立綠色無廢細胞這個點,大力推進無廢理念的宣傳引導,形成全民無廢共識。經青海省社情民間調查中心進行調查,西寧市“無廢城市”建設宣傳教育培訓普及率為85.34%,政府、企事業單位、公眾對“無廢城市”建設的參與程度為80.01%,公眾對“無廢城市”建設成效的滿意程度為83.02%。在綠色細胞建設上。一是推進綠色郵政,推動郵政快遞業節能、環保發展,全市106個郵政網點和451個快遞網點全部布放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45毫米以下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97%,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92.97%,投入13輛新能源車輛進行郵快件末端派送。寄遞企業大力推廣運用迴圈轉机袋及可迴圈、共用式快遞盒等新型封裝用品用具,促進快遞包裝標準化、減量化和綠色化。二是推進綠色餐廳。制定《西寧市創建綠色餐廳活動實施方案》,通過“營造綠色發展理念、打造綠色餐飲服務、倡導綠色環保設施、提倡綠色環保容器、規範餐廚廢棄物綠色處置、強化依法誠信經營”等六方面、37項具體標準,共創建35家綠色餐廳。三是推進綠色礦山。制定印發《礦産資源開發領域2020年“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從嚴格礦業權準入、嚴格開採過程監管、強化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持續推進綠色礦山創建四個方面綜合發力,全市9家生産礦山均已建成綠色礦山。四是推進綠色建築。修訂《西寧市綠色建築管理辦法》、制定《西寧市加快推進綠色建築發展獎勵辦法》,配套出臺《西寧市高星級綠色建築發展獎勵資金申報指南》,通過綠色建築和建築節能綜合執法檢查、日常監督等方式加大行業監管力度,確保綠色建築和建築節能相關技術措施落實到位。2019年以來共有278個項目按照綠色建築標準設計,建築面積約890萬平方米,預計2020年度西寧市城鎮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比例超過60.5%,超過國家“十三五”綠色建築發展規劃目標十個百分點。此外,教育、民政、生態環境等部門持續推進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創建工作,已累計創建市級綠色節能型機關單位2個,市級綠色商場3個、市級綠色學校268個、市級綠色家庭1005個、市級綠色社區48個,共計1361個。在無廢理念培育上。制定“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宣傳工作方案,針對不同領域,不同宣傳教育對象、採用多元宣傳教育方式。在工業領域,通過組織宣講會、講座等形式,針對企業負責人、環境保護工作人員加大先進工藝和成功案例的宣傳力度,解讀與宣傳源頭減量、綜合利用優惠政策,傳播利好消息;在農業領域,借助微信群、懸挂橫幅、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觀摩學習等多種宣傳形式,宣傳秸稈、畜禽糞污、農獸藥包裝廢棄物等農業面源防治益處,提高農民的自覺性。在生活領域,結合垃圾分類、光碟行動、低碳生活等宣傳,以展覽教育和體驗感受為主,引導居民通過對綠色發展理念、節能減排認識和迴圈低碳生活、垃圾分類的互動體驗,提高“無廢城市”建設知曉率和參與度。
  此外,製作了“無廢城市”建設的倡議書、宣傳折頁、“西小環”漫畫、微動漫、西寧“無廢巡禮”短片,製作了《綠色樣板、無廢西寧》宣傳片及畫冊,同時深入開展“無廢”理念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等“七進”活動。在今年全省“兩會”期間省人大組織的新聞發佈會上,市政府分管副市長髮布了西寧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進展情況;全國人大代表、市長張曉容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人民網採訪時提出“打造青藏高原無廢模式”,《人民日報》《中國環境報》《青海日報》等各類媒體先後相繼為西寧“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發聲,大力宣傳西寧市試點工作,各類媒體刊發、轉載“無廢”相關資訊近2000余條,推動全社會無廢理念入腦入心入行,不斷提高“無廢城市”全民共建的意識,“無廢城市”已融入西寧千家萬戶。
  三、存在主要困難和不足
  近兩年試點期間,西寧市按照“邊試點,邊總結”的工作思路,探索總結出機制創新上的模式,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基礎,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效,但囿于我市在市級財力、市場、技術及地緣條件等困難因素影響,我們仍存在許多困難、短板和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全領域迴圈網路構建有待加強。雖然在工業、農業、生活領域做了諸多努力和探索,形成了一些特色鏈條,但由於試點期限較短,“無廢城市”命題又大,我們目前只完成了部分點、線與面的組合,且與先進地區相比鏈條仍偏短、偏粗,由線至面工作尚顯不足,跨領域耦合方面留白較多。二是固廢基礎設施建設還有短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仍顯薄弱,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尚在建設,生活垃圾分揀、有害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尚顯不足,一般工業固廢無害化處置兜底能力還需提升。“小眾”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管理經驗不足。建築垃圾綜合利用還處於小規模發展階段,城市綠化垃圾、市政污泥、大件低值生活垃圾、報廢車輛和輪胎等固體廢物不斷浮出水面,引發一系列新問題。三是體系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在制度體系方面,綜合管理體制機制構架初現雛形,但固體廢物管理權責仍未完全清晰、明確,全過程全方位制度體系建設差距仍然明顯。在技術體系方面,污泥綜合利用、磷石膏高效綜合利用技術仍在探索還未投入實際生産,太陽能板、鋰電池綜合利用技術還需繼續攻關,馬鈴薯、油菜等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途徑單一。在市場體系方面,相較于東部發達地區,市場體量小,活躍度不夠,龍頭企業的領導力有限,很難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的示範效應。在監管體系方面,資訊化、科技化監管水準不高,危險廢物鑒別、監管能力偏弱。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無廢城市”建設已列入建設現代美麗幸福大西寧新征程規劃,西寧將按照國家、省上新部署和新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省委“一優兩高”戰略部署,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一是將“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與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有機統一。在已有的試點基礎上做好統籌規劃,把“無廢城市”建設納入“十四五”國民經濟發展綱要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動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等新要求有效整合,將“無廢城市”管理理念融入工業佈局與結構調整、資源能源利用、國土空間開發、城鄉規劃建設等領域,以無廢理念助推經濟高品質發展。二是繼續擴展“無廢城市”建設的廣度、深度和融合度。在廣度上,探索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協同處理的路徑和模式,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堅持治氣、治水與治廢一起抓,構建“大無廢”格局。在深度上,在總結各領域特色鏈條的基礎上,繼續抓細節,抓關鍵環節,強化鏈條延伸和連結,縱深打造固廢處置産業鏈。在融合度上,利用資訊技術,主動與智慧城市建設相融合,將與固體廢物分類、收集、轉運、處理、資源化、收費等相關的部門、企業和社區相連接,構建固體廢物智慧化和精細化監管平臺,使固體廢物的大數據管理成為“城市大腦”的組成部分。三是充分發揮試點示範效益。按照成熟一個,總結一個,推廣一個的思路,加強示範模式的推廣應用,努力做到打造一個産業鏈條、完善一項工作體系、制定一套規範標準、形成一種示範模式。一方面,將試點成功成果在省內其他市州推廣應用,實現由點到面的輻射作用,為“無廢青海”作出貢獻;另一方面,通過國家平臺將示範模式在國內同類型地區推廣應用,打造青藏高原“無廢模式”。四是繼續四大體系建設。針對危險廢物、生活垃圾、市政污泥、農業廢棄物、建築垃圾、再生資源等不同類型固體廢物的繼續完善體系建設,做好準入控制、回收、利用、處理、處置等各環節、全方位的制度建設,理順監管-需求-市場-技術-産業的關係,解決産業和市場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充分釋放産業需求,推動形成公平競爭的開放市場。另外,強化固體廢物全過程、資訊化監管,推動固體廢物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五是進一步強化宣傳引導。徵集並推出“無廢西寧”LOGO,進一步創新無廢宣傳渠道,擴大無廢宣傳覆蓋面,提升“無廢城市”建設的知曉度、參與度和滿意度;加大“無廢細胞”創建力度,深入開展“無廢七進”活動,將“無廢”理念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引導“無廢城市”建設逐步邁向“無廢社會”,形成無廢城市人人共建,無廢成果人人共用的局面,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