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威海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四大體系”任務完成情況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2021-02-08

2021-02-08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威海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四大體系”任務完成情況(截至2020年12月31日)

制度體系

試點任務共31,正在開展0項,已完成31項;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共15,已完成15項;已完成任務包括:

1.制定“無廢城市”建設成效考核辦法,對“無廢城市”建設年度任務完成情況、公眾滿意程度等相關方面開展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將“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納入了市級目標績效考核,加大賦分權重,激勵和倒逼各級各部門的積極性。(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2.出臺《威海市綠色園區評價辦法(試行):已印發實施(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3.出臺《威海市綠色工廠評價辦法(試行):已印發實施(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4.出臺《威海市綠色供應鏈評價辦法(試行):已印發實施(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5.修訂《威海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工業企業提質增效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將綠色製造體系納入支援範圍:已印發實施(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6.出臺《威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以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毒有害、餐廚廢棄物為基本類型,實行垃圾分類制度和投放標準:已印發實施(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7.編制《威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統籌和綜合平衡固廢處置和利用領域的空間需求:已完成前期專題研究、編寫了文本初步成果。(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8.建立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監管聯單制度:已印發《威海市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監管臉蛋制度(試行)》並實施(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9.制定《威海市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已編制完成,並上報省自然資源廳審核。(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10.制定《威海市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管理辦法》:已印發實施 。(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11.制定出臺《威海市醫療機構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實現醫療機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印發《威海市直衛生健康系統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實施方案(試行)》,首先在市直醫療衛生單位啟動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12. 制定《關於加強城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的意見》,對建築垃圾資源化設施的環保要求等進行規範完善,實現建築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已形成徵求意見稿,目前處於徵求意見階段。(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13.出臺《威海市危險廢物管理辦法》,將醫療廢物、機動車及船舶製造維修、上岸船舶危險廢物、實驗室危險廢物等社會源危險廢物納入管理範圍,並明確各相關方在危險廢物産生、處理處置等各個環節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已印發實施(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14.制定《威海市養殖水域灘塗規劃》:已印發實施(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15.制定《威海市海岸帶保護專項規劃》:已印發實施。(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16.探索生活垃圾計量收費制度,率先在企業實施,條件成熟時逐步在居民小區實施:已印發《關於明確市區企事業單位生活垃圾處理費標準的通知》,率先在企事業單位實施生活垃圾計量收費制度。(2021年6月前需完成的任務);

17.探索制定威海市一般固廢管理辦法:已印發《危險廢物管理辦法》,擬在辦法實施一段時間後,結合相關工作推進情況研究起草《威海市一般固廢管理辦法》。(持續推進的任務);

18.探索建立押金制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制度:按照“政府引導、屬地管理、全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建立了“誰使用誰交回、誰銷售誰收集、專業機構處置”為主要模式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將廢舊農膜回收納入村規民約管理,結合“信用進農村”工作,以信用積分獎懲制度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持續推進的任務);

19.探索制定大件垃圾回收預約制度:依託物業企業、社區、居委會和環衛部門,建立大件垃圾預約和定點回收服務,有效提高大件垃圾的回收和利用率;目前已起草了《威海市大件垃圾預約回收制度》初稿,正在徵求各區市意見。(持續推進的任務);

20.探索制定“無廢景區”建設標準:印發《關於開展“無廢景區”創建活動的通知》,制定了《威海市“無廢景區”評分細則》,並組織景區開展“無廢景區”創建。(持續推進的任務,已于2020年12月底前完成);

21.探索建立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制度,在黨政機關單位探索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如一次性紙杯等:開展“無廢機關”“無廢學校”等創建活動,將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納入“無廢”創建評價內容,積極組織開展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的綠色生活氛圍。(持續推進的任務);

22.探索推動限塑或禁塑令:開展摸底調查,掌握了塑膠製品企業的基本情況,印發《威海市進一步加強塑膠污染治理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持續推進的任務);

23.推行強制性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將危險廢物産生、收集、運輸、貯存、利用和處理處置等高環境風險企業納入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強制性參保範圍:處於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推廣階段。(持續推進的任務);

24.在大中型漁船上推行配置“兩桶”(廢油回收桶和生活垃圾收集桶),實行漁船廢油和生活垃圾回收制度:聯合海事、交通等部門,與船舶檢驗工作緊密結合,在大中型漁船上推行配置“兩桶”。(持續推進的任務);

25.開展漁港(含綜合港內漁業港區)摸底排查工作,編制漁港目錄:開展了沿海漁港核查工作,爭取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2827萬元,支援全市22處重點漁港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編制完成了漁港目錄。(持續推進的任務);

26.建立完善海面垃圾清理“第一責任人制”防治機制:印發了《威海市中美海洋垃圾防治“姐妹城市”工作實施方案》,實行海面垃圾清理“第一責任人制”,由垃圾所在海域的海域使用權人、港口港池管理人、沿海公園和景區管理部門作為第一責任人,負責海面垃圾的及時打撈、清理和轉運工作,每天安排專人對管轄海域進行巡查,隨時發現垃圾隨時進行清撈。(持續推進的任務);

27.建立“灣長制”,強化“灣長制”與“河長制”的機制聯動,建立灣長河長聯席會議制度和資訊共用制度:在實行河長制的基礎上,全面推行灣長制,印發《威海市灣長制工作方案》,運用大數據、網際網路等現代化手段,建設涵蓋數據分析、灣長制APP等多個子系統的灣長制管理資訊系統。嚴格落實岸段負責、定期巡查、跟蹤監管等制度,整合港口碼頭等視頻監控資源和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對海灣情況實施24小時動態監管,確保海洋違法行為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及時查處。11月16日,配合市政府調研室開展建立河長、湖長、灣長制一體化機制的調研工作。(持續推進的任務)

28.建立海事、海洋發展、生態環境、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印發《加強海洋執法監管工作實施辦法》,開展海空聯合巡航執法,持續推進與市生態環境局、海洋發展局等部門聯勤聯動機制,落實巡查、報告等制度,對涉嫌行政違法或刑事犯罪行為依法打擊。(持續推進的任務);

29.建立“無廢航區”船舶“防-管-治”三重外源廢物管理體系:印發實施《“無廢航區”建設實施方案》;與生態環境局合作,選聘同濟大學共同開展《威海市“無廢航區”建設標準體系》編制工作;先後組織開展成山頭海事博物館(“無廢航區”展覽區建設)、陸海一體化應急設備庫、“無廢船舶”、“無廢船廠”等“無廢航區”支撐性項目的前期論證和籌建工作,相關項目正協調推進。(持續推進的任務);

30.建立“無廢城市”培訓制度,將培訓工作納入到各部門工作計劃中,制定培訓計劃,以知識培訓、講座、研討會等形式,宣傳“無廢城市”建設理念和階段成果,提升相關人員、企業的業務能力:列入培訓計劃,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組織人員赴深圳、三亞、紹興、光澤等地考察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做法;邀請國家固管中心專家來威講學授課,開辦“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專題培訓班,全面提高認知水準,提升專業素養;市固管中心組織全市執法人員進行了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培訓。(持續推進的任務);

31.探索建立區市間協同處置機制、資源互助共用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建立了“1+6+N”工作推進機制,定期組織開展試點工作進展情況交流活動,對各領域固體廢物處置存在難題進行協同解決,各部門之間建立了資源共用機制,提升了應急處置能力。(持續推進的任務);

技術體系

試點任務13項,正在開展0項,已完成13項;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共8項,已完成8項;已完成任務包括:

1.引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印發了《威海市區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特許經營實施方案》,完成技術引進並完成了社會資本方的招標採購工作。(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2.採用“污泥調質+脫水+幹化+焚燒處理”技術,實施污泥焚燒處理:引進了污泥幹化焚燒處理技術起草了《關於實施威海市區污泥單獨幹化焚燒工程的意見》,已通過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並編制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和特許經營實施方案。(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3.利用滸苔生産海洋生物有機肥和海藻飼料技術:攻克了開發海洋綠藻資源的技術難題,建成了溫喜生物科技項目,日處理滸苔3000噸,生産畜禽養殖海藻肥料、衝施肥和土壤調節劑,變“滸苔危害”為“滸苔經濟”。(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4.支援企業加強貝殼再利用技術研發,提高廢棄貝殼資源化利用率:將貽貝智慧化生産線和産業技術體系研究在內的涉海項目推薦至省科技廳,爭取納入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獲得政策扶持。對貝殼類廢棄物的高值利用技術開發與産業化項目進行跟進,推動貝殼類廢棄物利用進行産業化。(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5.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新技術,示範引進先進秸稈還田機械和落實配套生物腐熟技術:依託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新技術。組織榮成市實施秸稈綜合利用項目。(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6.加大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促進水肥一體化技術快速發展:開展土壤墑情監測工作,發佈土壤墑情簡報。開展耕地品質提升、化肥減量施用、作物栽培培訓指導。推進節水節肥工程,創建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園區2000畝。(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7.大力推廣農業病蟲綠色防控技術,到2020年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召開農作物病蟲害趨勢會商會,發放防治技術明白紙3000余份,發佈病蟲害預測預報20余期。建立農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試驗示範點2個。推廣“播種期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及“一噴三防”技術。病蟲統防統治面積共達到28萬畝次。(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8.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開展試點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3600畝,推廣應用“堆肥”8200畝。推廣使用有機肥15萬噸。(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9.農村無害化廁所改造提升:制定了威海市《健全完善農村改廁規範升級和後續管護長效機制工作方案》,啟動了一批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建立“五有”長效管護機制。(持續推進的任務);

10.推行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模式:以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水産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推行包括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在內的高效綠色養殖模式。同時正在編制《威海市海水養殖綠色發展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全面推行的具體區域與實施步驟。經積極爭取桑溝灣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模式列入全省海洋牧場建設宣傳報道的工作方案中,在全省予以宣傳和推廣。(持續推進的任務);

11.建設涵蓋岸基、離岸、海底、空基和機動監測的海洋立體監測網,實現對主要污染物自動化、實時監測:建立了海洋立體監測網,將海洋垃圾的監測範圍由海灘拓展至海面和海底,實現了立體化監控,並對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的國控點位按要求開展水質監測。(持續推進的任務);

12.建立海洋大數據中心,實現對全市海洋數據資源的全覆蓋、深挖掘:在環翠區遠遙海洋科技灣區建設海洋大數據中心項目,目前正在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持續推進的任務);

13.加強危險廢物資訊化監管,探索形成危險廢物“産生+集轉机運+處置+全面安全管控”技術示範,並以此為基礎,探索構建固體廢物“産生—收集—運輸—處置”流向監管數據網:建立了危險廢物全過程閉環智慧監管平臺,目前平臺正處於試運作階段。(持續推進的任務)。

市場體系

試點任務19項,正在開展0項,已完成19項;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共11項,已完成11項;已完成任務包括:

1.建立以省市級獎補資金為引導、縣級投入為主體、社會資金參與為補充的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資金籌措機制:2020年爭取省級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獎補資金1180萬元,2018年以來累計爭取5080萬元。(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2.完善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執行監督考核機制,探索引入第三方公證、群眾和企業代表監督等形式:印發了《威海市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並推進實施,建立了紅黑名單制度,定期組織開展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工作。(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3.探索建立以鄉鎮、村、企業或經紀人為主體,以秸稈收儲站點為依託的秸稈收集儲運體系:指導各區市制定工作計劃。組織實施榮成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加快農作物秸稈收儲體系建設,建設秸稈收儲站點15個。(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4.鼓勵規模養殖場通過自行配套土地或簽訂消納利用協議等方式,就近、就地消納畜禽糞污,生産銷售商品有機肥、沼氣,或流轉土地發展種植:印發《威海市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情況檢查工作方案》,督促養殖場與種植戶簽訂糞污消納協議,指導養殖場建立糞污資源化利用臺賬,指導各區市對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情況進行排查並配合環保部門重新劃定禁養區。(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5.支援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建設專業化糞污集中處理中心,完善畜禽糞污收集、轉化、利用三級網路體系,探索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運營機制:加強污染治理設施巡查,確保設施正常運轉,不發生污染事件。乳山市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中心中恒能項目建設已經完成,單機調試已經完成,3輛運輸車輛已購置到位,依託已建成的糞污處理中心,探索建立畜禽糞污長效運營機制。(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6.建立“村收集、鄉(鎮)、區(市)處理”的一體化廢舊農膜回收處理體系:各區市廢舊農膜回收體系已基本建成。(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7.建立以“誰使用誰交回、誰銷售誰收集、專業機構處置、市場主體承擔、公共財政補充”為主要模式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體系:落實《山東省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對部分區市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進行督導,統籌推進區市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建設。對部分區市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進行督導,統籌推進區市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建設。在農資生産經營單位設立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暫存點1095個,重點村設置633個,農業基地設置425個。(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8.建立健全“鎮布點,重點村、企業收集暫存,無害化處理廠轉運處理”的病死畜禽無害化收集處理體系:組織簽訂委託處理協議,完善收集暫存點建設、到場到戶收集機制。(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9.在榮成市全面推開農村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推廣“農村垃圾分類與全域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銜接”模式:農村垃圾分類工作全面推開,建立了常態化考核機制,完成年度差異化考核驗收,大部分鎮街通過信用積分對村民垃圾分類情況予以量化評比,結果直接與村居福利待遇掛鉤。(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10.支援和培育威海魯源再生、威海銘鋒、榮成波通達、乳山供銷經貿等一批專業化、綜合性的分揀加工的龍頭企業,推動再生資源示範産業園和回收分揀示範中心建設:建設再生資源回收網點500余個,分揀中心6個。有4家再生資源重點企業,回收能力均在10萬噸以上,回收種類覆蓋報廢汽車、廢鋼鐵、廢舊金屬、廢鋼、廢舊輪胎、廢舊金屬、廢塑膠、廢紙等,基本實現了主要再生資源的回收。(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11.探索建立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智慧化資訊監控平臺,對污泥運輸、計量、安全處置等環節實施全過程監管:已納入污泥焚燒項目可研及實施方案統籌考慮。(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12.探索實行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與電商外賣平臺、快遞企業、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社會組織等聯合開展包裝回收試點行動:組織召開智慧住宅小區建設(智慧快遞櫃)推進座談會詳細解讀了《威海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智慧住宅小區建設的指導意見》,並提出每年配合市政府創建100個智慧住宅小區的工作目標。推動智慧快遞櫃鋪設,實現末端公共化、平臺化、集約化發展,在確保服務品質不降低的前提下,不斷提升快遞箱使用率。製作《“綠色快遞、你我同行”倡議書》1000份,發放給各寄遞企業;督促各分撥中心、營業網點張貼或懸挂“打造綠色郵政,共用‘無廢城市’”等宣傳標語,引導從業人員以及用戶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使“綠色用郵,人人有為”理念深入人心,共同營造和諧共生的行業綠色發展環境。(持續推進的任務);

13.通過推動威海順豐電商産業園項目的綠色物流體系建設,實現智慧物流、電子商務、網際網路、資訊科技等産業鏈上下游的企業集聚,引領區域産業轉型升級,帶動全市綠色物流體系的建設:威海順豐電商産業園項目已竣工並投入運營,現階段招引工作過半,已吸引化粧品類、電子産品類等各類中高端跨境電商企業入駐威海局積極牽線搭橋,推進跨境電商企業進駐。持續推進新能源汽車在快遞業的應用及老式高排放舊車輛的淘汰工作,加快快遞行業轉型升級。截至目前,順豐等主要快遞品牌新增和置換新能源車輛共計90輛。推進“9891”工程量化目標任務落實,推動郵件快件包裝減量化、推動減少二次包裝、推動郵件快件包裝可迴圈。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的網點60個。(持續推進的任務);

14.建立社會源危險廢物收運體系:組織開展了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貯存轉運試點,確定威海蔚航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和榮成市平涵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為試點單位,開展集中收集貯存轉運試點;開展了對實驗室危險廢物等社會源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的摸查工作,推動社會源危險廢物進行申報登記,逐步建立收運體系。(持續推進的任務);

15.開展鉛蓄電池生産企業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試點,在全市範圍內建立規範有序的廢鉛蓄電池收集處理體系和防治環境污染的長效機制,積極推動鉛蓄電池生産企業落實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開展了鉛蓄電池生産企業集中收集和跨區轉運試點,設立了1個收集站和13個暫存點,初步建立了規範有序的廢鉛蓄電池收集處理體系。(持續推進的任務)

16.培育第三方環境風險評估市場,鼓勵專業化的第三方機構從事環境風險評估諮詢服務:印發了《威海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要求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開展對市內(外)環境資訊等的綜合分析和風險評估工作;建立了環境應急專家庫,充分發揮專家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和環境應急管理工作中的決策諮詢作用。(持續推進的任務)

17.鼓勵垃圾分類企業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建設智慧垃圾分類設施,鼓勵從事垃圾分類的企業兼營再生資源回收業務:開展垃圾分類的過程中積極引進第三方企業進入,推廣智慧垃圾分類設施,建立大數據平臺,第三方企業在推動垃圾分類的同時也兼營著高價值回收物和低價值回收物的處置業務。(持續推進的任務);

18.引導支援市科技創新、服務業發展等專項資金及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威海産業發展基金逐步向“無廢城市”建設重點領域聚集:投資建設了危險廢物資訊化監管平臺、礦山地質環境修復治理項目、生態文明建設教育基地、青少年宣傳教育工程等多個“無廢城市”重點項目,並安排專項經費用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推動試點工作順利開展。(持續推進的任務);

19.引導金融機構與《實施方案》中重點工程建設定向銜接,加大信貸支援力度,優先支援符合條件的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項目發行綠色債券:將無廢城市重點項目納入全市綠色産業項目庫,推動威海市商業銀行用足用好綠色金融債,40個項目獲得債券資金支援,餘額20.54億元。制定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的認定標準,完善綠色項目庫,為庫內項目提供融資服務。(持續推進的任務)。

項目工程

試點任務18項,正在開展2項,已完成16項;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共14項,已完成14項;已完成任務包括:

1. 文登區垃圾焚燒項目:日處理生活垃圾1050噸。項目配置2台525 t/d機械爐排焚燒爐+1台20 MW抽凝式汽輪機組+1台25 MW發電機組,同時配套建設輔助、公用及環保工程。2019年10月投産運營。(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2. 威海市環保海陸一體固廢綜合處置中心項目:總處置能力13.7萬噸/年,可處理危險廢物名錄中的43種危險廢物(僅醫療廢物、多氯聯苯類廢物、爆炸性廢物不可處理)。其中焚燒處理4.2萬噸/年,物化處理規模為2萬噸/年,資源化利用處理系統4.5萬噸/年,穩定固化處理規模3萬噸/年。2019年11月開始試運作。(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3. 乳山國潤中恒能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年産730萬方生物燃氣項目:項目主要處置滸苔、畜禽糞污、農村旱改廁糞污、秸稈、餐廚垃圾等有機廢棄物,採用厭氧發酵技術處理各類有機廢棄物,日處理量達500噸,年産沼氣730萬方,年發電量1500萬度,年産有機肥4萬噸。項目新上厭氧反應罐2套、原料攪拌罐2套、生物脫硫塔2套、幹法脫硫塔2套、氣櫃1套、餘熱鍋爐1套、攪拌機2台、壓濾機5台、沼氣發電機2台、羅茨風機2台等設備,建設1.4 MW分佈式沼氣發電系統。2019年12月進行調試,目前開始試運作。(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4. 順達新材料産業園固體廢棄物和建築垃圾處理利用項目:新建的2條固體廢棄物生産線全部採用國內最先進、最環保的設備設施,投産後日處理能力可達2500噸,年産值8000萬元。2019年12月已經投産運營,目前,正逐步完善後期除塵設施。(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5. 威海市醫療廢物焚燒及應急處置項目。對現有危廢焚燒爐進行改造升級,協同處置醫療廢物項目建成後,將能夠處理所有類別醫療廢物;新增醫療廢物應急焚燒爐1台,能滿足醫療廢物應急處置需求。已建成投産(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6. 威海金威化學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危廢焚燒爐項目:已建成,危廢處理量10噸/日。(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7. 建築渣土消納場:已建成投運。(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8. 光大生物能源(威海)有限公司文登生物質熱電聯産項目:項目採用先進的生物質能發電技術,配置1×130 t/h鍋爐+1×30 MW汽輪發電機組+20 t/h備用鍋爐。項目主要利用農作物秸稈、林木廢棄物等生物質為燃料進行發電、供暖,年處理生物質規模約30萬噸,用地總規模13.6095公頃。2019年10月份已經投産運營。(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9. 威海溫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功能型海洋生物蛋白飼料添加劑製備項目:以魚類加工廢棄物為原料生産功能型海洋生物蛋白飼料添加劑及副産物。建設年産2000噸生産線2條,開發新産品3-5項,制定相關産品品質標準3-5項,項目執行期內産品推廣1000噸,實現産值5000萬元。該項目已完成投資4378萬元,新建生産車間5500平方米,新購置廠房、倉庫及配套23000平方米,建立功能型海洋生物蛋白飼料添加劑生産線1條,魚蛋白有機肥料生産線1條,利用新購置廠房籌建生物有機肥生産線1條,新建冷庫相關工程2600平方米,購置設備64台(套)。(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10.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重點區域及其道路可視範圍內的93處廢棄礦山治理,治理面積272.33公頃。《威海市礦山地質環境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已基本完成。(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11.威海市生活垃圾焚燒廠二期項目:項目正在按計劃建設,目前滲瀝液處理站已完工,主工房土建安裝完成整體施工進度的23%,正負零以下基礎完成整體進度的80%。(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12.農業廢棄物回收網路建設示範工程:基本建立了完善的農作物秸稈、廢舊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網路體系。(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13.威海市區餐廚垃圾資源化項目技術升級改造:已完成升級改造。(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14. 生態文明建設教育基地:打造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樣本、環保科普教育中心、市民互動體驗中心、生態文化傳承地四合一的威海生態文明建設教育展館,並將“無廢城市”建設理念融入到各個板塊。已完成建設。(2020年底前需完成的任務);

15.500噸/日污泥單獨焚燒項目:建設接收存儲系統、污泥調質系統、板框脫水系統、污泥幹化系統、污泥焚燒系統、餘熱回收系統、煙氣處理系統。修訂完善《關於實施威海市污泥焚燒工程的意見》。啟動辦理污泥焚燒工程前期各項手續。(持續推進的任務);

16.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包括1條年處理能力100萬噸的預處理生産線,再生無機混合料生産線、建築工業化預製構件生産線、再生混凝土生産線、再生壓制磚生産線、再生預拌砂漿生産線等5條建築垃圾再生製品生産線,同時配套建設相關公輔設施。已編制《威海市區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目前正在徵求各相關部門意見。(持續推進的任務);

17.資訊化監管平臺建設:依託“一個中心、四個平臺”(生態環境督查指揮中心、環境信訪、網格化平臺、環境監測監控平臺、大數據平臺)建設危險廢物智慧化監管平臺,加強危險廢物産生、收集、轉運、處置等環節的安全管控。逐步整合各部門現有固體廢物資訊化監管系統,促進固體廢物管理資訊共用,為“無廢城市”建設提供智慧化手段。已通過政府招標聘請第三方企業,抓緊建設監管平臺,目前正處於運作調試階段。(持續推進的任務);

18.青少年宣傳教育工程:從幼兒園、小學、初高中、大學入手,對青少年進行形式多樣的“無廢理念”宣傳教育活動,營造濃厚的“無廢文化”氛圍。印發《關於公佈威海市無廢學校試點校名單的通知》,開展“無廢學校”的創建、評選工作。(持續推進的任務)。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