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馬踏湖

2022-01-24 來源:水生態環境司

2022-01-24 來源:水生態環境司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突出問題:馬踏湖是魯中地區重要的多功能湖泊濕地系統,地處人口密集的北方缺水重化工城市淄博市。上世紀後期,流域內高強度工業化、城鎮化開發活動,嚴重污染3條主要入湖河流-孝婦河、豬龍河、烏河,湖水化學需氧量濃度一度高達上千毫克/升,是地表水Ⅴ類標準的25倍。為避免來水污染,3條入湖河流被截流改道,馬踏湖失去了穩定的水源補給,加之大面積圍湖造田,湖區面積逐步萎縮,最終減至不足20平方公里,湖泊生態功能喪失殆盡。

  主要做法:為恢復馬踏湖生態環境,2008年以來,當地立足北方缺水地域特點,堅定不移的落實“治保用”流域治污策略,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首先,深入“治”,實施全流域綜合治理。嚴守“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水環境品質底線,通過分階段逐步加嚴的地方水污染排放標準,促進造紙、化工、農藥等高污染行業科技創新,突破治污瓶頸。讓達標無望的“小散亂”企業逐步自動退出市場,先進企業則直接瞄準最嚴格的環境標準增強競爭力,有效解決了結構性污染問題。目前直排企業和污水處理廠在排污口均設置“生物指示池”,確保出口排水達到“常見魚類穩定生長”的治污水準,並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其次,完善“保”,通過生態保護與修復,提升流域環境承載力。在污水處理廠下游、孝婦河、豬龍河和烏河等河流河道及入湖口建設14000余畝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在此基礎上恢復了三條入湖河流的歷史走向,馬踏湖重獲穩定的水源補給;同時治理河道130公里,在沿河兩側打造水清岸綠的生態廊道,實現入湖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實施馬踏湖生態蓄水工程,增加2200萬方的湖區蓄水量,在涵養水源、地下水位回升、防洪排澇、水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最後,突出“用”,實現區域再生水迴圈利用,減少廢水排放。將再生水、雨水、礦坑水等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構建企業和區域再生水迴圈利用體系。一是加強資源節約和迴圈利用,以技術研發帶動企業可持續發展,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之路。二是打造三橫五縱二湖六濕地生態水系,通過河湖聯通實現區域再生水迴圈利用,生産生活污水處理達標後再經過人工濕地生態凈化用於縣內馬踏湖、紅蓮湖補源,累計補水近7000萬立方米。三是建立長效機制,2017年出臺再生水利用支援政策,明確規定使用再生水免繳水資源費。2018年修訂《淄博市節約用水辦法》,大力建設再生水設施。

  治理成效:在區域工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應用“治保用”系統治污策略,實現了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的統籌推進。經過綜合治理,2018年以來馬踏湖流域水環境品質得到明顯好轉,湖體水質穩定達到Ⅲ類,化學需氧量由1000mg/L下降到20mg/L,近六年地下水埋深水位抬升5.2米,湖泊蓄水能力從300萬方增加到2500萬方,入湖河流烏河、豬龍河出現多年未見的苲草,湖區野生動植物特別是濕地鳥類物種和數量明顯增加,流域水生態環境實現重大轉折。馬踏湖恢復了河流歷史走向和“明晃晃”的大水面,讓老百姓記憶中的美好景象回到現實中來。

  經驗啟示:馬踏湖流域打造淄博版“治保用”系統治污體系,有效地破解了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導致的嚴重水污染問題,其經驗做法對人口密集的北方缺水工業城市解決流域污染問題具有借鑒意義。“治”必須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必須樹立系統思維,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樹立“一盤棋”思想,做到共治共建共用,突出標準倒逼作用,促進産業自主調整,企業提升治污能力。“保”必須統籌做好減排降污的“減法”和生態修復的“加法”。在入湖河流不同區段建設不同類型的人工濕地和生態修復工程,增加環境承載力。必須建立長效機制,走出“反覆治、治反覆”怪圈。“用”必須構建企業和區域再生水迴圈利用體系,提高廢水回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有效提升水資源綜合利用水準。

 
東豬龍河治理前  東豬龍河治理後
紅蓮湖治理前 紅蓮湖治理後
馬踏湖治理前 馬踏湖治理後
烏河河道治理前
烏河河道治理後
烏河一期治理前
烏河一期治理後
邢家濕地治理前 邢家濕地治理後
 

 
豬龍河一期治理前
豬龍河一期治理後
豬龍河三期治理前
豬龍河三期治理後

視頻資料:馬踏湖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