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廈門市-東南部海域

2021-09-08 來源:海洋生態環境司

2021-09-08 來源:海洋生態環境司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護水清灘凈 享人海和諧

  廈門島東南部海域面積88.73平方公里,岸線長度27.5公里,含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國家海洋公園、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文昌魚自然保護區)。廈門市8個海濱浴場均集中在該海域。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廈門市和思明區全力推進東南部海域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工作,加強陸海統籌、綜合治理,實現海灣“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美麗景象。

  一、堅持陸海統籌,構建“水清灘凈”美麗海灣

  一是頂層設計,科學共治。構建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市、區黨委、政府高位推動、一盤棋統籌。聯合區市政園林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廈門市思明區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專項整改工作方案》,構建多部門共治體系。

  二是系統整治,精準治污。加強陸源污染管控,堅持“查、測、溯、治”,該海域完成入海排放口整治99個,並安裝水質線上監測和視頻監控,試點開展入海排放口智慧監管。推行排水管理進小區。科學劃分作業空間區域,將思明區約53.09平方公里範圍的排水管網,科學劃分16個獨立排水片區,開展雨污管網改造。

  三是創新機制,打造樣本。組建專門隊伍、設立專用環衛碼頭,實現覆蓋全海域的“海上垃圾打撈裝船-吊裝上岸-分揀裝袋-分類回收”海漂垃圾治理。海上環衛“四化”機制治理經驗,向全國推廣。

  四是全面統籌,多措並舉。加強海岸沿線市政配套設施整治提升;強化巡查和執法,加快推動陸海統籌、河海兼顧、上下聯動、協同共治模式,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品質。

  2016年到2020年,東南部海域三個國控點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濃度分別從0.67mg/L、0.042mg/L下降至0.21mg/L、0.018mg/L,降幅分別為68.6%和57.1%。

  二、系統性落實生態修復,構建“魚鷗翔集”生態海灣

  一是合理劃分,精心開展沙灘修復。率先在全國開展沙灘修復工程,先後實施鼓浪嶼東岸人造沙灘試驗性鋪沙工程、觀音山人造沙灘、天泉灣修復工程等一系列沙灘保護與修復工程,修復總面積逾50萬平方米。

  二是優化調整,高水準保護生態景觀。以生態優先、挖掘地方特色及可操作性為規劃原則,重點保護沿海岸線,增加沙灘等軟質岸線比重,建立科學濱海岸線保護體系,促進岸線可持續利用。

  三是增殖放流,讓海洋珍稀物種數量穩定並有所回升。在全國建立第一個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廈門文昌魚市級自然保護區(1991年)和廈門白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5年),2000年4月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率先實現文昌魚規模化人工育苗、放流。

  三、改善親海體驗 構建“人海和諧”金色海灣

  從岸線生態化建設到海洋公園、休閒區功能配置發展;從海岸帶整治修復向打造公眾親海空間的方向發展;從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高起點出發,發展具有國際影響的海洋生態文化——廈門走出一條海陸和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發展模式。

  這裡,景色美,很“網紅”。廈門國家海洋公園、鼓浪嶼、白城沙灘……廈門科學保護海洋生態資源,合理髮揮生態旅遊功能價值。婚紗攝影基地、“黃金海岸線”環島路、影視劇取景——獨樹一幟的濱海特色,大大提升市民遊客臨海親海的滿意度、獲得感和幸福感。數據統計,2019年,廈門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1億人次。

  這裡,賽事多,很國際。廈門發揮優勢,提出了“高素質、高顏值”的國際特色海洋中心城市戰略目標。國際沙灘排球錦標賽、國際風箏節、國際馬拉松賽、廈金橫渡等,越來越多的賽事活動在此舉辦。

  這裡,産業興,正發展。廈門海洋産業蓬勃發展。2019年,廈門市海洋生産總值1649.03億元,同比增長11.4%,東南部海域清潔海洋價值量為1.23億元。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對臺對外合作交流持續深化。

 1.1觀音山整治前  1.2觀音山整治後
2.1沙坡尾治理前  2.2沙坡尾治理後 

 3.鼓浪嶼

 4.海灣夜景

 5.環島路風光

 6.沙灘風箏節

 7.廈門國際馬拉松賽

 8.溪頭下夕照

 9.演武大橋觀景平臺

 10.廈門東南部海域風光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