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東營市-黃河入海口墾利段

2021-09-08 來源:海洋生態環境司

2021-09-08 來源:海洋生態環境司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魚鷗翔集黃河口,美麗海灣濕地城

  近年來,東營市墾利區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東營市確定的“濕地在城中、城在濕地中”的總體思路,以提升海域生態環境為導向,堅持陸海統籌,堅持紮實推進渤海綜合整治攻堅戰海洋生態修復項目,取得明顯成效。

  尊重自然規律,科學制定修復方案。修復前認真搜尋生態退化的原因,針對黃河口海灣海域開發及自然災害導致的濱海濕地佔用及受損、岸灘岸線損毀等海洋生態問題,堅持生態問題為導向,按照做好生態整治修復、保證生態安全功能、突出生態系統功能、兼顧生態景觀功能的次序,遵循自然規律,委託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編制了《東營市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生態修復項目實施方案》,方案遵循自然規律,按照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基本原則,拆除影響水動力的圍海養殖池塘;按照水動力模型和退化潮溝的自然分佈,進行潮溝聯通和疏通;進行修復海域微地形改造,減緩潮汐流速,為修復生物提供適宜的自然生長環境。

  堅持生態導向,紮實推進海域生態治理。2019年開始組織實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海洋生態修復項目,目前已完成圍海養殖池塘拆除545公頃,實現了區內圍海養殖清零,通過池塘拆除恢復生態岸線5.3千米。模擬自然落種的種植方法,每年1-3月份人工播撒鹽地鹼蓬種子10余萬公斤,修復鹽地鹼蓬面積1705公頃,逐步恢復了沿海紅灘濕地景觀。這種方法充分利用了冬季黃河浮冰為近海灘塗提供的持久的淡水覆蓋條件,降低了土壤鹽鹼化程度,2月中旬鹽地鹼蓬開始萌發,具有同類海灣的可複製性。

  堅持陸海統籌,切實加強流域海域系統治理。為提高治理成效,墾利區以問題為導向,科學分析近岸海域監測站位的監測數據,對影響海洋環境的入海入河污染源進行系統治理,城鎮建成區雨污分流、入河排污口封堵、漁港環境綜合整治、工廠化養殖尾水達標排放、畜禽糞污無害化利用等同步推進,省控河流水質穩定達標,近岸海域水質明顯改善。根據生態環境部統計數據,2020年我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為70.8%,較基準年(2018年34%)翻了一番多,改善率在環渤海13市中位居第二名。

  堅持長效管護,有效提升海岸帶生態功能嚴格落實灣長制和河長制,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及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等國家戰略為契機,大力發展節水型農業,保障黃河入海徑流量,抵禦海水入侵。強化海洋執法,嚴厲打擊涉海違法行為,並將海岸帶衛生保潔納入城鄉環衛一體化統籌推進。通過一系列措施,海灣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成為我國重要的候鳥棲息地,擁有鳥類達368種,其中丹頂鶴、東方白鸛、黑嘴鷗、大天鵝、小天鵝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63種,是國際上著名的“東亞-澳洲涉禽保護區網路”和“東北亞鶴類保護區網路”的組成成員。每年大量遊客來此攝影、觀鳥、領略黃河入海奇觀。

 1.1海灣環境治理前 1.2海灣環境明顯改善(治理後)
 2.1紅灘濕地景觀(治理前) 2.2紅灘濕地景觀(治理後)
 3.1圍海養殖池塘治理(前) 3.2圍海養殖池塘治理(後)
 4.1養殖尾水治理(前) 4.2養殖尾水治理(後)
5.1自然岸線修復(治理前)
5.2自然岸線修復(治理後)
 


墾利風光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