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煙臺市-長島廟島群島灣

2021-09-08 來源:海洋生態環境司

2021-09-08 來源:海洋生態環境司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打造美麗海灣  構建生態之島

  廟島群島灣又名長山列島灣,位於膠東、遼東半島之間,黃渤海交匯處,包含5個主要海灣,海域內151個大小島嶼星羅棋佈,海岸線187.8公里。近年來,長島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海城生態系統修復治理,陸海環境明顯改善,空間品質更加優良,發展品質不斷提升,先後獲得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中國最佳生態旅遊目的地”稱號。

  加強陸海統籌,加強污染源頭治理。垃圾處置方面,以鄉鎮為單位,落實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城區垃圾每日外運,偏遠島嶼垃圾存量外運;探索漁養垃圾資源化利用;全域推行垃圾分類,成為全省第一個實現垃圾分類處理的區域;污水處理方面,投資2億元,在所有有居民島建設41處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城鄉污水處理全覆蓋;漁港治理方面,投資1384萬進行漁港環境綜合整治,轄區內20處漁港配套安裝環保廁所、油水分離器、垃圾收集轉運站等設施,落實日常環境保潔制度,極大地提高了港口污染防治能力。周邊海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

  推行生態綜合治理,修復全域生態環境。陸地,開展山體恢復,拆除全部80台風機,治理裸露山體31萬平方米,補植造林、退化林改造1萬畝,新增綠化面積50萬平方米;在岸灘,投資近20億元開展海岸修復治理,完成海島海岸帶整治修復工程13個,拆除海岸線破舊建築和育保苗場86萬平方米,整治修復島嶼岸線89公里,清理岸灘垃圾17萬方,建設南北長山99.9公里環島漫道,親海空間明顯增加,旅遊和自然岸線佔比由38%提高到85%,躍居全國海島地區前列;在海上,騰退近岸養殖1.8萬畝,建設海洋牧場27.1萬畝,累計投放各類人工魚礁130萬空方,增殖放流苗種2000余萬尾,獲批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12處,海洋牧場建設位居全國前列。經過多年綜合治理,大葉藻、海蘿等藻類重新佈滿海岸,白江豚、鯨魚等成群現身,北海獅、黑天鵝、海龜等物種首次出現,處處呈現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麗畫卷。

  圍繞管控布網,建立長效機制。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從制度、管理入手,建立海洋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實施立法管控,以《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規劃》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調整方案為綱,強化規劃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頒布實施《山東長島海洋生態保護條例》,有效保護海灣資源空間;加強日常管理,重點實施“灣長制”,依託數治海洋App,精細劃分灣區,科學設置65名巡查網格員,建立起橫向到邊,豎向到底的“區、鎮、村”三級灣長工作模式。充分調動海島居民參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建立海上環衛、海洋生態環境網格化巡查等工作機制。陸海統籌、上下聯動、協同共治的海灣治理體系完全建立。

  經過多年努力,廟島灣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下一步,長島將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爭創全國首個海洋類國家公園,依託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探索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試點,實現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發展目標

1.1岸灘整治修復(治理前) 1.2岸灘整治修復(治理後)
2.1岸灘周邊環境治理(治理前) 2.2岸灘周邊環境治理(治理後)
 3.1島嶼垃圾整治(治理前) 3.2島嶼垃圾整治(治理後) 
 4.1海上養殖近岸騰退(治理前) 4.2海上養殖近岸騰退(治理後) 
 5.1黑山入海排污口整治(治理前) 5.2黑山入海排污口整治(治理後) 
 6.1環島路段修復(治理前) 6.2環島路段修復(治理後) 
7.1凈灘行動(治理前)  7.2凈灘行動(治理後) 
   
 8.1西海岸入海排污口(治理前) 8.2西海岸入海排污口(治理後) 
   
 9.1育保苗養殖場拆除(治理前) 9.2育保苗養殖場拆除(治理後) 
 
  
 長島廟島群島灣風光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