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環境要聞

“氣質”提升發紅包惡化吃罰單 山東用15億元省級財政補償資金撬動各市千億元治氣投入

2018-11-08 來源:中國環境報

2018-11-08 來源:中國環境報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中國環境報記者周雁淩 季英德 董若義

  各級地方政府作為生態補償直接主體,空氣品質的好壞與本地區的經濟利益直接掛鉤。各市同比“氣質”提升的,省裏獎勵發“紅包”;同比“氣質”惡化的,就要向省裏補償真金白銀。簡而言之,就是誰保護、誰受益,誰污染、誰付費。

  這是山東省施行五年的環境空氣品質生態補償政策的核心要義。

  “環境空氣品質生態補償政策實施以來,有力發揮了經濟政策‘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大大調動和促進了各市大氣污染治理的積極性,推動全省環境空氣品質連續五年持續改善。”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安德告訴記者,“近年來,藍天白雲尋常可見,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與日俱增。”

  率先實施生態補償,將“氣質”排名變成真金白銀

  2014年2月,山東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山東省環境空氣品質生態補償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建立了基於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的考核獎懲和生態補償機制。

  此前,山東省已自2013年1月1日起,每月將17個設區市的空氣品質排名向社會公佈。《辦法》的實施,將排名變成了真金白銀。

  談起出臺空氣品質生態補償政策的初衷,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處長肖紅介紹,2014年前後,全省大氣污染狀況呈現出壓縮型、複合型、結構型特點,污染防治任務十分艱巨。

  山東省在國家“大氣十條”出臺之前,于2013年就率先制定實施了《山東省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明確了未來八年全省大氣污染防治的總體思路、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為進一步調動各市大氣治理的積極性,按照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將生態環境品質逐年改善作為區域發展的約束性要求”和“誰保護、誰受益;誰污染、誰付費”為原則,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聯合製定了《辦法》,每季度結算補償資金,並向社會公開。

  “在考核因子的設置上,我們根據四項主要污染物對環境空氣品質的影響程度和治理難度,分別將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權重佔比定為60%、15%、15%、10%。”肖紅對記者説。

  由於沿海城市與內陸城市自然氣象對大氣污染物的稀釋擴散影響差別較大,《辦法》還將全省17個城市劃分為兩類進行考核,其中青島、煙臺、威海、日照4市的稀釋擴散調整系數設置為1.5,其他13市的稀釋擴散調整系數為1。

  “利用稀釋擴散調整系數進行調整,客觀反映了青、煙、威、日4市為改善環境空氣品質付出的努力。若4市環境空氣品質同比惡化,向省級支付的生態補償資金數額也要乘以1.5。因此,實行分類考核對各市來講是相對公平的。”肖紅介紹。

  按照對全省空氣品質改善的貢獻大小,山東省每季度核算各市補償資金,演算法很簡單,即各市與自己比,同比每改善1微克/立方米,省級補償20萬元;每惡化1微克/立方米,向省級上繳20萬元。

  《辦法》實施第一年,山東省就拿出了2.13億元補償各市,而市級補償省級的資金僅有413.5萬元。也就是説,2014年,17個市空氣品質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只有個別市在第二季度出現了空氣品質的反彈。

  “從全年總體結果看,生態補償制度達到了調動地方黨委政府治理大氣污染的積極性,也強化了改善空氣品質主體責任意識,達到了預期效果。”肖紅對記者説,這一年,山東省首次迎來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的年度持續改善。

  三次修改補償政策,內涵更豐富、正向激勵更明確

  《辦法》實施一年多後,山東省于2015年3月對其作出第一次修改。

  “考慮到城市環境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後,進一步改善的難度顯著增大,繼續同其他市一樣參與考核明顯不夠公平。為此,山東省在《辦法》中增加了一項內容,即年度空氣品質連續兩年達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二級標準的設區市,省政府予以通報表揚並給予一次性獎勵,下一年度不再參與生態補償;若這個市後續年度出現污染反彈,空氣品質達不到二級標準,則繼續參與生態補償。”肖紅對記者説。

  在這一政策激勵下,2016年,威海市年度空氣品質在全省率先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填補了山東省無達標城市的空白。2017年,威海市再次達到二級標準,今年上半年,空氣品質繼續領跑全省。

  2015年12月,山東省作出第二次修改,將《辦法》中的生態補償資金系數由20萬元/(微克/立方米)修改為40萬元/(微克/立方米),以此進一步激發各市推進大氣治理的主觀能動性。

  2017年3月,山東省對《辦法》作出第三次修改。肖紅介紹,隨著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全省各地主要污染物排放濃度改善的絕對值逐漸縮小,改善難度倍增。為調動各地深入推進治污減排的積極性,新《辦法》將補償資金系數由40萬元提高到了80萬元。

  新《辦法》還增加“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作為一項考核指標,同時新增全年一次性獎勵。其中,PM2.5、PM10年均濃度達到二級標準的設區市,山東省級分別一次性給予600萬元獎勵;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年均濃度達到一級標準的設區市,省級分別一次性給予300萬元、200萬元獎勵。

  “通過前後三次修改生態補償政策,考核內容中不再僅僅重視單因子的改善,而是更加注重各指標的協同控制,以此倒逼各市深度挖掘治污減排的潛力,在緊抓主要污染物治理的同時,兼顧臭氧等其他污染物的治理,全面改善環境空氣品質。”肖紅介紹,如今,新《辦法》更加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考核導向,內涵更加豐富,考核更顯公平,正向激勵作用也更加凸顯。

  從糾結數據到埋頭實幹,各市大氣治理奮勇爭先

  山東省實施環境空氣品質生態補償政策後,最先坐不住的是聊城市。此前,聊城市空氣品質一直偏差,曾在全省17市月度“氣質”排名中倒數第一。

  聊城市于2014年起加碼大氣治理,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現場辦公,調度各部門合力解決工地揚塵、機動車尾氣等突出問題,空氣品質由每月分析一次改為每週分析一次,努力一個季度,空氣品質改善幅度全省第一,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此後,聊城市治污不懈、力度不減,多次登上季度、年度改善率“榜首”。

  幾年來,這樣的勵志故事,在山東各地輪番上演。

  “各市對生態補償看得都很重,因為這不僅關係到錢,還關係到形象和面子。”肖紅告訴記者,剛實施生態補償的時候,有的市甚至為了數據上0.5微克的變化而找到她,希望可以作出調整。

  “那個階段,內陸各市的環境空氣品質差距都不大,0.5微克的變化,就可能擺脫倒數第一。對各市來講,少改善0.5微克,也只是少拿10萬塊錢,但倒數第一這個‘名頭’,會讓市裏感覺很沒面子。”肖紅説。

  2015年初,聊城市一舉拿下全省全年改善率第一名,獲得2403萬元的最高補償。按照規定,下一年度聊城市可將這筆“鉅款”用於轄區大氣治理和生態改善。一時間,各市紛紛前來學習取經,爭取未來也能拿下個好名次。

  兌付及時的“真金白銀”,每季度一公佈的排名,讓各級地方黨委政府和生態環境部門既有動力,又備感壓力。為了在生態補償機制中不當“最後一名”,為了多拿一些省裏給的“大紅包”,山東省各設區市在大氣治理中逐漸形成“奮勇爭先、不甘落後”的良好局面。

  “單純靠省裏‘治氣’,幾十億元財政資金撥下去也不一定能治好。而每年從省裏領到的幾百乃至上千萬元的補償資金,對各市大氣治理投入來講也是杯水車薪。但是通過建立這種補償機制,極大調動了各市的治污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有限的生態補償金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肖紅對記者説。

  截至今年上半年,山東省級財政已累計拿出逾15億元資金補償各市,撬動各市上千億元資金投入環境治理。

  如今,隨著生態補償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山東生態補償的覆蓋領域也越來越寬,從原來的省級補償,到17市的市級補償,甚至縣級補償,領域也由單一的大氣,擴展至水環境、自然保護區。

  作為省會城市,濟南市自今年6月份起,正式對轄區141個街鎮空氣品質實施考核,依據考核結果給予相關鎮(街道)一定資金獎懲,並對考核排名靠後的相關責任人進行約談。目前,濟南市141個鎮(街道)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點已全部建成,2000個覆蓋主城區和各縣城建成區的環境空氣品質微站正在抓緊建設,為街鎮空氣品質考核提供數據支援。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周傑對記者説:“實踐證明,環境空氣品質生態補償制度的實施,有效調動了地方黨委政府治理大氣污染的積極性,也大大強化了改善空氣品質的主體責任意識,更加合理地平衡保護者與受益者的利益,讓保護環境的人不吃虧、能受益,更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大氣治理的良性迴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