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環境要聞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援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建設新時代生態文明典範城市

2019-01-25 來源:中國環境報

2019-01-25 來源:中國環境報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中國環境報記者謝佳瀝1月24日北京報道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中共中央國務院今日出臺《關於支援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動雄安新區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意見》提出,要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將雄安新區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建設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新時代生態文明典範城市,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發展道路。

  要創新生態保護修復治理體系。建立雄安新區及周邊區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長效機制,推進白洋淀及上下游協同保護和生態整體修復,支援將雄安新區納入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支援白洋淀上游開展新建規模化林場試點。構建以白洋淀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合理劃分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統籌各類資金渠道和試點政策,加大對白洋淀生態修復的支援力度。推進白洋淀水安全綜合治理,發揮蓄滯洪功能,探索洪水保險制度。健全休養生息制度,實施白洋淀流域污染綜合治理示範工程和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程。探索在全國率先建立移動源污染物低排放控制區。

  要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創新體制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迴圈利用,實現生産和生活系統迴圈連結。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實行能源、水資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開展地熱等地質資源綜合利用示範。開展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試點,建立健全權責明確的自然資源資産産權體系,實施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建立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探索和推廣先進的城市資源迴圈利用模式,率先建成“無廢城市”。將雄安新區植樹造林納入國家儲備林,建設全國森林城市示範區,創建國際濕地城市。

  要完善市場化生態保護機制。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建立符合雄安新區功能定位和發展實際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多樣化生態補償制度和淀區生態搬遷補償機制,全面推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探索企業環境風險評級制度。積極創新綠色金融産品和服務,支援設立雄安綠色金融産品交易中心,研究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綠色金融制度,發展生態環境類金融衍生品。

  要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推進雄安新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依託國土空間基礎資訊平臺,構建智慧化資源環境監測網路系統和區域智慧資源環境監管體系,實行自然資源與環境統一監管。構建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管理體制,在雄安新區強化水資源統一管理。建立綠色生態城區指標體系,為全國綠色城市發展建設提供示範引領。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探索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破壞計入發展成本,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健全環保信用評價、資訊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