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環境要聞

生態環境部啟動長江入河排污口試點排查工作 摸索經驗,錘鍊隊伍,向前看

2019-03-20 來源:中國環境報

2019-03-20 來源:中國環境報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中國環境報記者文雯3月19日泰州報道 來自長江沿線7個省、35個城市的97名生態環境執法業務骨幹,與來自生態環境部執法局等部門的34名業務骨幹和專家,在江蘇省泰州市匯合,長江入河排污口試點排查由此拉開帷幕。

  培養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的骨幹

  “這100多人將是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作戰的骨幹。”生態環境部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是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的引領性、標誌性任務。“因為這項工作沒有經驗可循,為確保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實效,我們採取了試點先行與全面鋪開相結合的方式,壓茬式推進工作。”

  之所以選擇泰州試點,這位負責人表示,讓試點城市先行一步,通過試點儘快掌握典型城市入河排污口情況,全面摸清技術難點與工作難點,摸索經驗,錘鍊隊伍,待形成行之有效、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程式和規範後,在其他城市全面鋪開。“這也是我們選擇泰州開展試點工作的初衷。”

  選擇泰州還有幾方面原因。泰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在“長三角”經濟圈中居於溝通南北、承上啟下的節點,是長江走廊上一座新興的濱江工業城市,擁有98公里長的長江岸線。同時,泰州市河網密布,1172平方公里的面積擁有64條入江河流。此外,2018年,泰州市組織開展了“長江大體檢”,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礎。

  向前看不再向後看

  生態環境部執法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是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遵照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的指示精神,以改善長江水環境品質為核心,堅持“水陸統籌,以水定岸”,紮實推進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四大任務,實現“有口皆查、應查盡查”的目標,全面摸清長江入河排污口底數,推動形成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範的入河排污口監管體系,為長江水環境品質改善奠定基礎。

  “因此,第一位的就是‘查’。”他介紹説,要全面、徹底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真正查清楚。在原有工作基礎上,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無人船監測以及智慧機器人探測等先進技術手段,全面排查直接、間接排放等各類排污口,實現“有口皆查、應查盡查”。

  “這次排查工作我們要‘向前看’,不再‘向後看’。”這位負責人解釋説,“向前看”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排查工作不局限在現有的對於排污口的管理要求和技術規範,不限定現有對排污口的定義和分類,一個基本原則就是,“站在水裏看岸上”,只要是往長江裏排污的“口子” 就要查清楚、就要數明白。另一層意思是著眼未來。原本長江入河排污口管理職責被分散在水利、市政、航運、環保等各部門中,此次排查“我們著眼于未來,大家一起行動起來,把排污口查清楚,有一説一,建立起一口一檔,以後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前期,我們通過無人機發現了不少的疑似排污口,這個數量增多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口徑統計的不同造成的。”這位工作人員強調説。

  怎麼查?

  此次試點工作,120名工作人員將分為40個小組赴現場檢查。

  “排查分為3個級別。”執法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説,一級排查是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按照“全覆蓋”的要求開展技術排查,分析辨別疑似入河排污口。

  二級排查是人工徒步現場排查,組織工作人員對排查範圍內匯入河流、河涌、溪流、溝渠、灘塗、濕地、潮間帶、島嶼、碼頭、工業聚集區、城鎮、暗管、滲坑、裂縫等開展“全口徑”排查,核實確定入河排污口資訊。

  三級排查是對疑難點進行重點攻堅,進一步完善入河排污口名錄。

  除了要摸清入江排污口底數外,此次試點還肩負著完善現場排查工作規範的重任。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及時記錄排查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深入交流,提煉總結入河排污口人工排查工作經驗做法,形成一整套科學完備,運作有效的現場排查工作規範。此次試點後,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也將逐步在長江流域展開。今年4月底之前,試點之外其他城市將具體實施方案報送省級人民政府,並抄送生態環境部;5月底前完成無人機航拍方案編制,並報送生態環境部技術審核,同時完成資料整合工作; 6月底完成無人機航測任務,並將航測結果報送生態環境部統一進行圖像解譯;9月-10月,生態環境部將抽調部屬單位技術骨幹、長江經濟帶地區相關業務骨幹開展現場排查和初步監測工作,並適時組織開展查缺補漏排查工作。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