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四川省雅礱江牙根一級水電站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
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
你公司《關於懇請審批四川省雅礱江牙根一級水電站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申請函》(雅礱江工程〔2022〕444號)收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一、該項目位於雅礱江中游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城上游河段,壩址上距在建的兩河口水電站壩址約20.2公里,下距規劃的牙根二級水電站壩址約78.8公里。工程開發任務主要為發電,並對兩河口水電站進行日內反調節,同時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電站採用河床式開發,水庫正常蓄水位2605米,相應庫容0.41億立方米,具有日調節能力。電站裝機3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11.53億千瓦·時。工程樞紐主要由擋水建築物、泄水建築物、發電建築物等組成。擋水建築物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68.8米。泄水建築物包括3孔泄洪閘及消力池,採用底流消能。發電建築物主要由進水渠、主副廠房、尾水渠等組成,主廠房內安裝3台單機容量10萬千瓦發電機組。
該項目建設總體符合《雅礱江流域綜合規劃》《雅礱江中游(兩河口至卡拉河段)水電規劃》(含規劃調整)等相關規劃及規劃環評、雅礱江幹流中下游河段水電開發環境影響回顧性評價等要求。項目實施可能對生態、水環境等産生不利影響,在嚴格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和本批復提出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後,不利生態環境影響可以得到一定緩解或控制。我部原則同意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影響評價總體結論和擬採取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二、項目建設的主要生態環境影響
(一)水環境影響。水庫蓄水將淹沒約20.2公里流水生境,相關河段流態由急流型轉變為緩流型。作為兩河口水電站的反調節水庫,可以對兩河口水電站日調峰發電的不穩定流進行再調節,一定程度上減緩日內下泄不穩定流的影響,但受日調峰發電影響,壩下河段日內流量過程和水位仍存在較大變幅。庫區及壩下河段入河污染負荷較小,電站運作對河段水質影響較小。
(二)水生生態影響。項目所在河段分佈有厚唇裸重唇魚、青石爬鮡、長絲裂腹魚等多種重點保護、珍稀瀕危及特有魚類。項目實施將加劇對魚類的阻隔影響,水庫蓄水將淹沒呷拉鎮的裂腹魚類産卵場。原有自然流水生境將轉變為緩流生境,魚類種類組成等可能發生改變,適應緩流和靜水生境的魚類可能成為庫區優勢種,適應自然流水生境的魚類將退縮至庫尾或庫區支流上游。電站日調峰運作造成的水位陡漲陡落將對壩下臥龍寺溝匯口、下渡林場、霍曲河口等魚類産卵場産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三)陸生生態影響。水庫淹沒及佔地範圍多為海拔2700米以下的農田、乾旱河谷灌叢等,工程施工佔地、水庫淹沒和移民安置等將對部分野生動物生境造成一定影響,施工活動可能對野生動物造成驚擾和傷害。重點保護動物獼猴等主要生活在海拔較高的山區,工程建設對其生境影響較小。
(四)其他影響。項目施工期産生的污(廢)水、揚塵、噪聲、固體廢物等,將可能對周邊生態環境及敏感點造成不利影響。
三、主要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一)嚴格落實生態流量下泄措施。工程運作期,在壩址處每年10月至次年2月下泄生態流量不低於117.1立方米/秒;3月至9月下泄生態流量不低於135.4立方米/秒。在研究制定兩河口水電站生態調度方案、開展生態調度試驗、對下游河段魚類産卵場進行調查監測等基礎上,統籌制定本工程與兩河口水電站聯合生態調度方案。在魚類主要繁殖期4月至7月製造多個連續7天至10天的漲水過程,促進魚類産卵。工程初期蓄水期通過泄洪閘下泄生態流量,運作期通過機組發電下泄生態流量,在機組全部停機的極端工況下,通過泄洪閘下泄生態流量。同步建設生態流量實時線上監測系統。工程應進一步優化運作方案,儘量保障壩下流水生境和水位的相對穩定,在與電網公司簽訂並網調度協議時,應明確生態流量下泄、承擔基荷發電任務等要求,將生態流量泄放、生態調度等要求納入工程運作調度規程。
(二)嚴格落實水環境保護措施。施工期污(廢)水處理後迴圈利用,不得外排。蓄水前開展庫底生態環保清理。運作期配合相關地方部門加強庫周污染控制,庫區嚴禁開展水産養殖,對庫區及相關河段水質開展長期監測。
(三)嚴格落實水生生態保護措施。統籌做好雅礱江中游干支流魚類棲息地保護工作,將雅礱江幹流牙根一級壩址至牙根二級庫尾約6公里保留河段、支流臥龍寺溝全流域劃為魚類棲息地保護河段。配合地方政府在工程蓄水前拆除臥龍寺溝的三道橋水電站、鐵泉水電站,對相關河段實施生態修復。制定魚類棲息地保護規劃,進一步細化優化各項保護修復措施。嚴格落實工程過魚措施,採取豎縫式魚道過魚方案。下階段開展魚道專項設計和相關水工模型試驗,優化魚道佈局、結構和參數。制定魚道運作管理規程,確保長期有效運作。運作期開展過魚效果監測評估,並根據評估效果採取適應性調整措施。嚴格落實增殖放流措施,依託兩河口魚類增殖站實施增殖放流,增殖放流對象為長絲裂腹魚、短鬚裂腹魚、四川裂腹魚、厚唇裸重唇魚、青石爬鮡、黃石爬鮡、軟刺裸裂尻魚等,放流規模為14.6萬尾/年。結合魚類棲息地保護需要,科學選擇合適河段開展長期增殖放流。兩河口魚類增殖放流站應抓緊開展厚唇裸重唇魚、軟刺裸裂尻魚的育苗培育,儘快取得鮡科魚類人工繁育技術突破。開展運作期魚類增殖放流標記及放流效果監測與評估,根據監測結果,必要時調整增殖放流地點、對象及規模。
(四)落實陸生生態保護措施。施工前開展工程淹沒和佔地範圍內動植物詳細調查,針對發現的珍稀瀕危保護動植物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必要時向行業主管部門和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告。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嚴禁隨意破壞植被和捕殺野生動物。強化施工生態保護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優化施工方案,嚴格控制工程佔地和施工活動範圍,創新施工方法和工藝,儘量減少地表開挖和擾動,減少對植被的佔用和對動物生境的破壞。施工和蓄水前對施工區及水庫淹沒區野生動物進行搜救,對發現的受傷野生動物採取救護措施。科學設置棄渣場,棄渣場應做到先擋後棄;棄渣應全部運至規定的棄渣場,不得隨意向河流傾倒。施工前對表層土壤進行剝離,單獨堆存並回用,施工中採取水土保持措施,在施工結束後及時對棄渣場、施工跡地等實施生態修復,有條件或有必要的應同步開展生態修復。生態修復堅持因地制宜,使用原生表土和鄉土植物,恢復和保護生物多樣性,重建與周邊自然生態相協調的植物群落,初期可採用人工管護等措施,最終形成可自然維持的生態系統。
(五)其他環境保護措施。加強工程建設全過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優先採取封閉砂石加工系統、新能源或低排放機械等綠色施工工藝、工法和設備,創建綠色工程。針對施工期和運作期的生産廢水和生活污水、揚塵、固體廢物等採取有效防治措施。針對雅江縣社會福利救助中心、雅江縣看守所、雅江縣森林武警營地及白姑居民點,採取設置聲屏障、安裝通風隔聲窗等噪聲防治措施。加強對危險廢物暫存場所的管理,危險廢物交有資質單位處置。在移民安置過程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四、你公司應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建立企業內部生態環境管理體系,制定生態環境管理辦法,明確機構、人員、職責和制度,加強生態環境管理,推進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本工程實施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産使用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項目可研、初設等設計階段以及建設過程中不得隨意降低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刪減相關環保措施,相關建設內容及生態環境保護設施擬發生變化的,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四條及《水電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試行)》等相關規定,依法辦理環評相關手續。下階段應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設計和專項設計,優化、細化、落實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明確時序安排及投資概算。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應納入施工、工程監理等招標文件及合同,並明確責任。在蓄水前應自行開展階段環境保護驗收,初期蓄水期及運作期生態流量下泄及調度方案、生態流量泄放設施及線上監測系統、魚類棲息地保護措施(含水電站拆除及生態修復)、過魚設施、生態環保清理報告等應作為主要驗收內容,驗收合格後方可蓄水。工程建成後,應按規定程式自行開展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制定和落實各項監測計劃,就生態調度、增殖放流、過魚、棲息地保護等措施有效性開展長期跟蹤監測,納入水電建設項目全過程環境管理體系和平臺。適時對監測結果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論,必要時進一步優化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實施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後運作5年,應按規定開展環境影響後評價。
你公司應儘快建立雅礱江流域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強化對重點保護河段和重點保護對象的調查監測。儘早啟動開展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工作,根據實際影響、發展趨勢和已實施保護措施效果評估情況,從流域層面進一步優化生態保護措施佈局和保護方案。
五、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態環境局要切實承擔事中事後監管主要責任,履行屬地監管職責,按照《關於進一步完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及竣工環境保護自主驗收監管工作機制的意見》(環執法〔2021〕70號)要求,加強對該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及自主驗收監管。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要加強對“三同時”及自主驗收監管工作的監督指導,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等單位按職責開展相關監管工作。你公司應在收到本批復20個工作日內,將批准後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及批復文件分送上述部門及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辦公室,按規定接受生態環境部門監督檢查。
生態環境部
2022年10月11日
(此件社會公開)
抄送: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態環境局,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22年10月12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