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8342號建議的答覆

2019-08-30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19-08-30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王長仁代表: 
  您提出的“關於以南海生物多樣性資源庫和種質庫建設為先導加快推進國家(海南)海洋生物技術公共研發基地建設的建議”,由我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辦理。經認真研究,答覆如下: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海洋蘊含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解決食物、資源和環境等難題的重要突破方向。同時,海洋生態環境也面臨著氣候變化、污染、人類活動等威脅,生物多樣性喪失風險加劇。近年來,以基因技術、細胞工程、蛋白質工程等為代表的現代海洋生物技術研發取得了快速進展,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等能力得到提升。南海生物多樣性豐富,蘊含珍貴資源,您提出的建議對於合理利用南海海洋生物資源、維護南海海洋生態系統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原則贊同您的建議,將聯合相關部門,結合“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十三五”生物産業發展規劃,統籌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開發利用,積極推進海洋生物技術研發及産業化,加快提升海洋生物産業創新能力。
  一、關於將國家(海南)海洋生物技術公共研發基地列入國家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有關規劃和生物産業倍增工程的建議
  我國高度重視海洋生物技術的研究和發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中發〔2018〕12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要高起點發展海洋經濟,積極推進南海天然氣水合物、海底礦物商業化開採,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南海資源開發,加快培育海洋生物、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裝備研發與應用等新興産業,支援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鼓勵海南與有關省區共同參與南海保護與開發,共建海洋經濟示範區、海洋科技合作區。自然資源部與財政部批復海南省海口市為第二批“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支援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業相關産業項目,重點推進産業鏈協同創新和産業孵化集聚創新。自然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等8部委印發實施了《關於改進和加強海洋經濟發展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從銀行信貸、股權債券融資、保險服務和保障、多元化融資等方面加快推動海洋生物技術等新興産業的培育發展。
  在南海生物多樣性資源庫和生物種質庫建設方面,自然資源部通過海洋公益性行業專項、大洋專項、海洋863專項等項目的支援,在海洋生物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國影響的資源保藏庫。其中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建設的中國海洋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MCCC)、海洋生物樣品庫、海洋藥源生物種質資源庫和南海海洋生物醫藥資源研發公共服務平臺,是目前世界庫藏量最大和種類數最多的深海微生物資源庫,將為全國海洋微生物菌種資源的收保藏與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業發展等提供技術支撐與服務。農業農村部每年投入一定資金支援南海漁業資源調查,摸清南海漁業資源情況,為養護和合理利用我國南海漁業資源提供參考。農業農村部與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産研究所推動國家級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項目(青島)進入實施階段,將全面系統地開展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研究工作。但總體上,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種質保藏設施以及海洋生物技術研發平臺仍是不足的,有必要建設面向南海的海洋生物多樣性資源庫和種質庫、建設海洋生物技術公共研發基地。 
  下一步,我們將督促有關方面落實好《指導意見》明確的各項任務,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國家(海南)海洋生物技術公共研發基地的可行性研究,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優化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會同海南省積極推進南海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項目儘快列入國家計劃。
  二、關於把為保護物種所實施的生態修復及相關技術投入納入建設資金的建議
  為做好南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修復,各部委通過多種渠道投入資金開展工作。
  按照《國務院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國發〔2014〕64 號)要求,科技部將原來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産業技術研究與開發基金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整合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針對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和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産品等,提供持續支撐和引領。“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研究”“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專項先後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我們在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工作時,積極支援將南海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護納入其中。2014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持續在西沙海域十余個島礁及其周邊海域開展生態環境本底調查與評估,並探索開展了島礁生態脆弱性評價;組織編制《南沙珊瑚礁保護與修復方案》,並在部分典型珊瑚礁生態系統開展了生態環境監測評價;持續開展海南東海岸海草床、西沙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監測工作;組織編制《西南中沙及周邊海域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總體方案》;2016年完成三大礁海洋站建設,2017年投入專項資金開展三大礁觀測監測能力建設;依託三大礁海洋站,啟動南沙七島礁珊瑚礁生態系統線上監測,實現觀測和監測常規要素業務化運作。 
  農業農村部規劃在海南省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3個,已安排建設項目5個,國家投資1億元。將海洋牧場納入《“十三五”漁業科技發展規劃》,先後啟動實施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海洋重要生物資源養護與環境修復技術研究與示範”和“人工海洋牧場高效利用配套技術模式研究與示範”項目,成立海洋牧場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支援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有關研究所開展海洋牧場技術改進與標準化研究等。
  自然資源部會同財政部開展“藍色港灣”整治活動,2016年以來,支援海南省中央財政資金7.4億元,在海口、陵水、樂東開展“藍色港灣”整治活動,有效保護了生物多樣性,提升了生態系統功能。
  為建立健全現代種業體系,加強種質資源保護,提高我國種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改革委近年來每年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援水産種業工程建設,有效提升了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能力。目前發展改革委正會同農業農村部抓緊研究編制《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將進一步提升水産種業能力,包括海洋漁業種業能力建設。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推進南海生態環境系統調查與科技基礎工程,繼續開展南海海域生態環境本底調查和業務化監測,掌握南海海洋環境、海洋生態和海洋資源本底狀況,預測生態環境變化趨勢,為南海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支撐。繼續支援海南省和南海海洋牧場建設,為海洋漁業生態修復及相關技術研究示範提供支援。繼續加強水産種業能力建設,統籌南海生物多樣性資源庫和種質庫建設問題。在專項資金使用分配上,將持續支援和配合。
  三、關於對南海生物多樣性資源庫和生物種質資源庫所佔用海域在管理上採取有關限制性措施的建議
  國家在海南省和南海先後批准建立了銅鼓嶺、大洲島、三亞珊瑚礁等3個海洋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開展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2017年以來,通過中央環保督查和“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查處了銅鼓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白蝶貝省級自然保護區、瓊海麒麟菜省級自然保護區等一批違法開發建設問題,嚴肅處理了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行為。農業農村部在南海創建了西沙群島永樂環礁海域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和西沙東島海域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並通過實施《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規範和加強保護區管理。生態環境部積極指導海南省開展“三線一單”編制工作,推動將具有重要生態保護價值的海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並對開發建設活動實行目錄準入管理。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部署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做好頂層設計,編制“十四五”南海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規劃引領南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動落實“三線一單”制度,加大國家層面的督察力度,將南海海域涉海工程建設項目、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等內容納入督察範圍。同時,我們也將按照《海域使用管理法》《國務院關於加強濱海濕地保護 嚴格管控圍填海的通知》(國發〔2018〕24號)、《國土資源部 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工業和資訊化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商務部關於支援新産業新業態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地的意見》(國土資規〔2015〕5號)等文件的相關規定,依法依規做好南海生物多樣性資源庫和生物種質資源庫相關用地、用海保障與支援。
  感謝您對海洋生物科技發展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生態環境部
  2019年8月30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