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8475號建議的答覆

2020-11-05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0-11-05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焦新安等6位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於建立高郵湖省際水環境區域聯防聯控機制的建議”,由我部會同水利部、江蘇省政府、安徽省政府辦理。經認真研究,答覆如下:
  高郵湖地跨江蘇、安徽兩省,涉及淮安、揚州、滁州三市,高郵、金湖、寶應、天長四縣市,為過水型淺水湖泊,是淮水入江通道,也是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沿線重要跨省湖泊。近年來,我部聯合相關部門,指導江蘇、安徽兩省加強高郵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
  一是加強環境綜合整治。江蘇省堅持規劃引領,省政府分別批復高郵、金湖、寶應三縣(市)水域退圩還湖規劃,規劃還湖面積72平方公里;揚州市編制《高郵湖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6—2020年)》,實施七項整治措施、五類31個工程項目;關停禁養區內全部養殖場,建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年度清單,配套建設糞污處理設施;從2019年起,每年4月、5月開展高郵湖生態環境提升行動,累計清理菹草3萬畝。安徽省滁州市高郵湖周邊16個城鎮和45個省級中心村的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已全部建成並正常運作;高郵湖匯水範圍內的滁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已配套建成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和線上監控裝置;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以上,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處置設施配套率達100%,實現化肥、農藥用量由零增長轉向負增長;對白塔河、銅龍河、楊村河、王橋河、秦欄河等開展綜合治理,實施污水配套管網建設、河道清淤、尾水濕地及河口濕地建設等工程。
  二是開展區域聯防聯控。我部高度重視跨界水體污染協同共治工作,2020年,聯合水利部印發《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導推動建立跨部門、跨省界、跨市界聯防聯控機制。為落實《意見》有關要求,加強跨行政區污染事故的應急協調處理,我部淮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商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建立了淮河流域跨省河流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協作機制,在數據共用、監測預警、應急響應、污染協同處置等方面持續推進淮河流域水環境治理與保護工作。此外,在跨市界水體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方面,淮河生態經濟帶29個市、縣(市)聯合成立淮河生態經濟帶生態環保聯防聯治專委會,高郵湖周邊揚州、淮安、滁州市均為成員單位。高郵湖跨行政區共保聯治格局已初步形成。
  三是斷面水質達標管理。為加強交界斷面水質達標管理,一方面,我部將高郵湖治理保護納入淮河流域、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統籌推進,指導江蘇、安徽等地編制高郵湖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實施高郵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開展入湖河流的綜合整治。另一方面,發揮分析預警機製作用,逐月對高郵湖及入湖河流開展水生態環境形勢分析,將突出水環境問題函告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及有關地市人民政府,逐步完善問題發現、推動解決的綜合督導工作機制,進一步壓實地方責任。
  經過兩省各地共同努力,2020年1-9月,高郵湖水質類別達到《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Ⅳ類,總磷濃度較2019年明顯降低,但水環境品質仍不穩定。你們提出的建議對於加強跨界水體生態環境保護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下一步,我部將聯合相關部門指導江蘇、安徽兩省,以更高的站位、更嚴的要求、更硬的措施,深化生態環境治理、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嚴格生態環境監管,不斷提升高郵湖生態環境安全保障水準。
  一是繼續深化治理。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我部將聯合相關部門把高郵湖作為重要跨界水體,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科學內涵,突出流域特色,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形成以改善高郵湖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的保護要點及目標體系,納入“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紮實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促進高郵湖水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二是完善聯防聯控。我部將加大指導協調力度,督促江蘇、安徽、浙江、上海抓緊簽訂《長三角跨省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合作協議》,完善省際聯防聯控機制;指導江蘇、安徽按《意見》要求,完善高郵湖周邊市、縣級聯防聯控機制,簽訂聯防聯控協議,通過定期會商、資訊共用、聯合監測、聯合執法、應急聯動等,協同開展高郵湖區域水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形成共防共治的工作格局。
  三是加強生態環境監管。我部將聯合水利部充分發揮淮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監管職能,在承擔流域生態環境執法、重大水污染糾紛調處、重特大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等工作的同時,針對汛期、枯水期等水污染事件易發期,組織相關地方政府或有關部門開展聯合會商,分析研判流域生態環境風險,及時發佈預警資訊,不斷強化高郵湖生態環境安全保障工作。
  感謝你們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生態環境部
  2020年11月5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