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生態環境部2019年5月例行新聞發佈會實錄

2019-05-29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19-05-29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5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劉廷良出席發佈會,柏仇勇介紹了生態環境監測改革工作進展和2018全國生態環境狀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佈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5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定期發佈環境狀況公報。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編制完成了《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柏仇勇司長、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劉廷良副站長,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先通報幾項近期我部重點工作。

  一、組織開展2019年第一階段統籌強化監督工作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按照中央關於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總體要求,5月15日至24日,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了2019年第一階段統籌強化監督。

  此次統籌強化監督的重點任務是,聚焦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幫助地方發現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推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具體內容包括污染防治攻堅戰確定的7場標誌性戰役落實情況,即一次檢查承擔多項任務,共涉及25省份251個地市625個縣區共3804個點位。

  生態環境部從部系統和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抽調業務骨幹組成25個省工作組、92個現場組開展現場監督工作,共排查發現各類環境問題5200多個,並逐一拉條挂賬,依法移交地方政府解決。生態環境部將對移交問題整改情況緊盯不放,不解決到位決不松手。今年下半年,還將組織開展第二階段統籌強化監督,對整改情況逐一進行核實。

  統籌強化監督堅持“統籌、規範、高效、服務”原則,以增強人民群眾環境獲得感、滿意度為導向,進一步優化方法,突出實效,把各項督查檢查考核有序整合起來,既緊盯污染防治攻堅戰進展,及時發現問題,又提供政策和指導,既督促落實地方責任,更幫扶基層工作。

  25個省工作組92個現場組獨立開展工作,全程自行安排吃、住、行,不讓地方政府和部門陪同,不替代、不干預、不打擾基層正常工作。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生態環境部紀檢監察組向社會公佈了關於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及統籌強化監督工作紀律作風監督舉報方式的公告。工作組將認真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黨風廉政建設相關規定,實行廉政情況每日報告制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強化監督工作風清氣正。

  二、紮實推進全國自然生態保護工作

  5月22日至23日,生態環境部在江西省南昌市召開全國自然生態保護工作會議。這是生態環境部組建後召開的第一次自然生態保護會議 ,也是十三五以來召開的第一次全國自然生態保護會議。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議強調,加強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支撐保障和重要內容,要打通生態保護監管和污染防治監管,實現生態保護監督和污染防治監督並重、治污減排與生態增容並舉,牢牢把握政策法規標準制定、監測評估、監督執法、督察問責“四統一”工作要求,切實將監管職責落到實處。

  會議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自然生態保護工作的思路和任務。具體要做好“七個一”:

  一要著眼一個目標,加快建立完善生態保護監管體系。緊密圍繞生態保護監管的新職能、新定位,重點加強規劃引領、法治保障、標準規範、機制提升,完善監管制度,建立健全監管體制機制。

  二要守好一條紅線,堅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抓緊優化有關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全面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加快建立健全生態保護紅線監管的制度體系、技術體系和標準規範體系。

  三要用好一把利劍,持續深入推進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督促各地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嚴肅查處涉及自然保護地的生態破壞違法行為。

  四要辦好一個大會,不斷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積極開展雙多邊協商,做好《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各項籌備工作。

  五要打造一批樣板,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範工作。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和“中國生態文明獎”評選。

  六要夯實一個基礎,不斷提高監管能力和水準。加快構建和完善生態系統數量、品質、結構、服務功能四位一體和陸海統籌、空天地一體、上下協同的監測網路。

  七要打造一支鐵軍,爭做生態環境攻堅排頭兵。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三、積極籌備2019年國合會年會和世界環境日主場活動

  經國務院批准,2019年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簡稱國合會)年會和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將於6月2-5日在浙江杭州舉行。

  本次年會是第六屆國合會(2017-2021)的第三次年會。國合會年會主題為“新時代:邁向綠色繁榮新世界”,將聚焦“十四五”規劃制定獻言獻策。會議將設立政策研究對話會以及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與“十四五”綠色轉型、卡托維茲後的全球氣候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2050全球願景、藍色經濟與全球海洋治理、“一帶一路”倡議與綠色城鎮化、全球環境治理與工商業最佳實踐6個主題論壇,廣泛徵求意見,形成年會給中國政府的政策建議。

  在今年的世界環境日主場活動上,我們將發佈《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中國空氣品質改善報告(2013-2018)》,與國際社會一道分享中國“藍天保衛戰”的經驗做法,頒發中國生態文明獎、公佈“美麗中國 我是行動者”百名最美志願者和十佳公眾參與案例。此外,為推動踐行低碳理念,我們將對主場活動産生的碳排放組織開展核算和認證,並通過購買林業碳匯減排量的方式來抵消會議碳排放量,實現整個活動碳中和。

  為答謝社會各界對生態環保工作的支援,鼓勵公眾參與,我們還首次邀請了來自媒體、社會組織、專家學者、青年、教育、婦女、自由撰稿人、企業、社區、自媒體等方面的代表人士,作為環境日主場活動的特邀觀察員,共同見證2019年環境日主場活動盛況。

  為做好六五環境日宣傳,我們發佈了環境日主題海報和宣傳片,推出了2019年環境日主題歌領銜示範版,開展了環境日主題歌傳唱活動,聯合中央文明辦組織開展了生態環保主題攝影、書法、繪畫大賽。6月2日,我部將聯合中央文明辦在北京舉辦“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全國各地也將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

  劉友賓:下面,請柏仇勇司長介紹有關情況。

  柏仇勇: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首先,我謹代表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對大家長期以來對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關心、支援、幫助表示衷心感謝!借此機會,我就生態環境監測改革工作進展和2018全國生態環境狀況作簡要介紹。

  一、生態環境監測改革工作進展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在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將其確定為生態環境部的主要職責之一,統一負責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評估生態環境狀況,統一發佈生態環境資訊。為認真履行這一重要職能,在我部內設機構中,新組建成立了生態環境監測司。

  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根據機構改革、部門“三定”賦予的職責任務,以生態環境監測“十四五”規劃和《生態環境監測條例》為重點,全面謀劃生態環境監測的頂層設計。

  我們的初步思路是,以支撐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和行政執法職責為宗旨,以加快構建科學、獨立、權威、高效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為主線,以確保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真、準、全”為根本,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和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環境品質、污染源和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著力提升生態環境監測支撐管理和公共服務水準,為生態環境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奠定紮實基礎,踐行“美麗中國美不美,監測數據告訴你”的初心和使命。具體來講,我們要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組織領導,理順生態環境監測體制和機制;統一規劃佈局,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路;統一制度規範,提高生態環境監測質管水準;統一數據管理,深化生態環境監測服務應用;統一資訊發佈,提升生態環境資訊的影響力。

  今年,我們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了《關於舉辦第二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活動的通知》,在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掀起學習專業理論、刻苦鑽研技術的熱潮,全面提高生態環境監測業務水準,努力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先鋒隊。

  二、2018全國生態環境狀況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部等11個部門,共同編制完成了《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今天正式向社會發佈。各位媒體記者是第一時間第一批拿到公報的。報告顯示:

  2018年,全國338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全國1940個國控地表水水質斷面中,Ⅰ~Ⅲ類斷面比例為71.0%,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6.7%,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總體穩中向好,夏季一類水質海域面積同比略有增加,劣四類水質海域面積同比略有減少,近岸海域優良海水比例上升。全國生態環境品質優良縣域面積佔國土面積的44.7%。全國輻射環境品質和重點設施周圍輻射環境水準總體良好。經初步核算,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7年下降約4.0%,超過年度預期目標0.1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我用5句話概括表述,2018年全國大氣和水環境品質進一步改善,土壤環境風險有效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水準鞏固提升,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生態環境品質的積極變化。

  以上是有關情況的介紹。謝謝!

  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請問與往年相比,《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有哪些新增加的內容?有哪些數據亮點?生態環境品質是否呈現好轉態勢?

  柏仇勇:謝謝你的提問。《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是生態環境部依法發佈、反映全國生態環境品質狀況資訊的年度報告,涵蓋了我國2018年的大氣環境、淡水環境、海洋環境等9個方面的內容。

  與往年相比,我總結今年的公報有三個顯著特點:

  一是擴內容。大氣排名城市由原來的74個重點城市擴展至169個;空氣品質區域評價範圍擴大調整為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重點更加突出。增加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大海區和11個沿海省份水質評價內容,層次更為分明。增加區域和道路交通噪聲的夜間監測內容,評價更為全面。

  二是重時效。此前,都是在每年“六五”環境日前夕,以公報的形式發佈前一年的環境品質狀況。今年,我們在3月中旬,就率先以簡況的形式發佈了2018年的全國生態環境品質狀況,讓公眾盡可能早地獲取環境資訊。另外,今年公報當中,在自然生態狀況方面,改變了往年公報發佈前一年狀況的慣例,及時更新發佈了2018當年的狀況。

  三是更易讀。為了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特點,今年的公報進一步優化了表徵方式,文字量大幅壓縮,各類圖表大幅增加,更加清晰直觀地呈現各類資訊,讓公眾“一圖讀懂”生態環境品質狀況。

  正像剛才您提到的,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品質確實呈現持續好轉態勢。我概括成“越來越”,用三組數字來説明。

  第一,天空越來越藍。2018年,空氣品質穩步改善,全國338個城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9.3%,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338個城市發生重度污染天數同比減少412天次,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城市比例同比增加6.5個百分點。

  第二,江海越來越清。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Ⅰ~Ⅲ類比例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海洋環境總體穩中向好,我國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同比上升6.7個百分點,管轄海域夏季符合一類海水水質面積同比增加約2萬平方千米,劣四類水質海域面積同比減少450平方千米。

  第三,生態越來越美。生態環境品質“優”和“良”縣域面積佔國土面積的比例由42.0%提高到44.7%,“一般”比例下降0.7個百分點,“較差”和“差”比例下降1.9個百分點。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了生態環境品質的積極變化。

  但是,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好轉的成效並不穩固,稍有鬆懈就有可能出現反覆。下一步,我們還是要保持定力,扎紮實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鞏固生態環境品質向好態勢,為人民群眾提供越來越多的優質生態産品。

  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我們注意到生態環境部前段時間首次公佈全國地表水環境品質狀況排名,請問地級及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品質排名是如何開展的?

  柏仇勇:謝謝提問。今年5月7號生態環境部首次向社會發佈地級及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品質排名,這是落實“水十條”要求,打好碧水保衛戰,推動全國水環境品質改善的重要舉措。

  排名範圍覆蓋了全國所有設置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的33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國一共有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4個城市沒有國考斷面。排名週期從2019年的第一季度起,今後每季度開展一次,重點是“保好水、治差水”,公佈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品質和變化情況前30名、後30名的城市以及國考斷面所在水體名稱,起到“抓兩頭、促中間”的作用。發佈排名,我想至少有三方面的意義和作用:

  第一,保障公眾知情。人民群眾既渴望藍天白雲,也期盼清水綠岸。在大氣排名的基礎上,發佈水質排名,既客觀反映各地水環境品質狀況,又真實體現各級政府的水環境治理成效,充分滿足公眾對水環境資訊的需求。這也是監測工作服務社會公眾的重要體現。

  第二,推動社會監督。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全社會動員。發佈排名,為全社會參與監督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抓手。您的提問,本身就是一種參與、一種監督,更是對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最大支援!

  第三,倒逼地方發力。發佈排名,能夠更好突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進一步落實地方人民政府對環境品質負責。突出重點區域和城市,特別是水環境品質和變化排名較差的地區,有效倒逼地方進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形成城市間水環境品質“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在這裡,我還想和大家説明兩點:

  一是本次參與城市排名的對象為所在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不涉及城市地下水、黑臭水體,以及未設置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的其他河流、湖泊或水庫。

  二是城市排名靠後説明該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所在水體水質相對較差,並不代表該城市的整體水環境品質就一定差,兩者之間有關係,但不是一個完全確定的關係,更不代表該城市飲用水源水質有問題。希望大家幫助我們做好宣傳,不要引起誤讀。

  封面新聞記者: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新增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能,請問針對新劃轉職能,在監測體系上是如何統籌協調的?後面有何打算?

  柏仇勇:謝謝提問,大家知道,新一輪機構改革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整合了相關部委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責,李幹傑部長總結為“五個打通”。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按照新的職能定位,負責統一監測評估,我們緊緊圍繞“五個打通”,統一謀劃新劃轉職能的監測工作,系統梳理概括一下,就是努力做到“五個實現”。

  一是實現陸海統籌。為掌握入海河流污染情況,設置195個入海國控監測斷面,其中110個納入水環境品質排名;對全國453個日排污水量大於100立方米的直排海污染源實施監測。剛才我前面講的195個是國控入海斷面,在渤海,為了支撐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我們對渤海全部入海河流開展監測,並加強入海排污口監測,充分摸清陸源污染排放情況。統一陸海生態環境監測佈局,強化重要河口海灣監測,推動陸上和海上有關標準與數據相銜接。

  二是實現水陸統籌。在支撐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中,我們率先組織開展長江流域水環境品質監測預警,加快建立長江經濟帶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跨界責任斷面水質監測網路,增設了780個跨界斷面,新建或改造668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和質控應急監測平臺。積極推動長江幹流入河排污口監測,首次專門制定出臺《長江生態環境無人機遙感調查工作方案》和長江入河排污口監測方案,掌握陸源污染物排放情況。

  三是實現多網合一。我們將協調自然資源、水利等相關部門,強化部門合作,按照“統一規劃、系統設計、共建共用、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模式,建立統一的國家地下水環境監測網路,共同開展地下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

  四是實現天地一體。在農業面源監測方面,我們將加強與農業農村部門合作,積極構建以“遙感監測為主、地面校驗為輔”的監測評估體系。大力加強生態環境監測,加快構建和完善生態系統數量、品質、結構、服務功能四位一體和陸海統籌、空天地一體、上下協同的監測網路。

  五是實現測算結合。在溫室氣體監測方面,按照全球通行的“核算為主、監測為輔”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全國溫室氣體核算辦法,並將其納入常規環境監測體系進行統籌設計,構建國際認可、方法統一、結果可比和數據共用的我國溫室氣體監測體系。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做好生態環境監測頂層設計,加快監測網路整合,逐步構建系統完備的監測體系,全面支撐新劃轉職能的管理需求。

  中國海洋報記者:請問與往年原環境保護部發佈的《中國近岸海域環境品質公報》和國家海洋局發佈的《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相比,今年的海洋公報有哪些變化?2018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如何?

  柏仇勇:謝謝提問,今天,我們與《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同步發佈了《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這是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職能整合到生態環境部之後,首次由我部發佈全面反映我國管轄海域生態環境狀況的公報。

  2018年的海洋公報緊扣我部新職能,將原環保部《中國近岸海域環境品質公報》和原國家海洋局《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合併統一為《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主要有三個變化:

  一是整合內容。將原來的兩份公報中重合的內容,比如説海水水質,主要入海污染源狀況等進行整合融合。

  二是保留特色。保留原環保部公報中的海洋環保相關行動與措施等,保留原國家海洋局公報中的生態狀況、部分功能區環境狀況、環境災害狀況等。

  三是聚焦重點。重點聚焦海洋生態環境品質,刪除了海洋資源等方面的監測評價內容。

  2018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整體穩中向好。主要體現在:第一,監測的194條入海河流斷面中,劣Ⅴ類水質斷面29個,佔14.9%,同比下降6.1個百分點;第二,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點位比例為74.6%,同比提升了6.7個百分點;第三,管轄海域夏季符合一類海水水質面積同比增加約2萬平方千米,劣四類海水海域面積同比減少450平方千米;第四,赤潮發現次數和累計面積均較上年大幅減少。這與近年來黨和國家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以及採取的有效舉措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我們也看到,遼東灣、渤海灣等局部海域污染依然突出,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改善不明顯。總體來看,海洋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仍然不容鬆懈,還要付出艱辛努力。

  謝謝!

  北京晚報記者:前段時間有外媒報道,雖然近年來北京市空氣品質出現改善趨勢,但周邊省份PM2.5濃度仍然較高,中國改善空氣品質主要靠將污染源從城市群轉移到周邊欠發達地區,實現大城市空氣品質好轉。請問生態環境部對此怎麼看?

  柏仇勇:謝謝提問,前段時間生態環境部發佈了今年1-4月份全國環境空氣品質狀況,部分地區環境空氣品質出現反彈,剛才記者説北京在改善,其他地方有弱化,我想在這裡澄清一下,我用幾個數字把有關方面情況來客觀反映一下。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在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國空氣品質已連續五年持續改善,不僅僅是北京,北京改善幅度更大。這説明我們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方向是正確的,措施是得力的,成效是顯著的。

  這位記者提到,北京改善了,周邊是不是弱化了,我拿1-4月份作為例子説明一下。全國而言,2019年1-4月份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9%,同比上升1.9個百分點;102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同比增加25個。PM10、臭氧、二氧化硫濃度較去年同期呈下降態勢,PM2.5、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濃度較去年同期持平。

  在部分區域由於污染物排放、區域傳輸影響和氣象條件等多種原因,每年年初和年末往往是空氣品質最差的時段。2019年1-4月,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2+26”城市、汾渭平原11個城市的PM2.5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上升8.0%、7.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同比分別上升2.7、4.7個百分點,優良天數比例同比分別上升0.1、1.0個百分點。

  從這兩組數字來看,這些區域的“好天”同比增多,重污染天也同比有所增多,這兩個現象同時存在,因此不能簡單的下結論,説空氣環境品質好了,或者壞了。更不能簡單下結論説北京空氣品質好了,把污染企業搬到周邊地區去了。因為時間有點短,數據有升有降,屬於正常波動。同時,拉長一點時間看,京津冀、汾渭平原都在改善,北京改善幅度更大。2018年京津冀、汾渭平原PM2.5平均濃度比2017年分別下降11.8%和10.8%,優良天數比例比2017年分別上升1.2個百分點和2.2個百分點。

  總體上看,當前,我國大氣環境品質還處於“氣象影響型”階段,大氣污染治理仍在“爬坡過坎”,大氣品質改善的艱巨性、複雜性和長期性沒有改變,稍有鬆懈就可能出現反覆。下一步,我們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認真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力爭圓滿完成污染防治攻堅目標,讓人民群眾享受越來越多的藍天白雲。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一些環境突發事件發生後,環境應急監測工作是如何開展的?我們發現突發事件最初公佈的數據常常是六項空氣指標,對於特徵污染物的監測工作滯後。請問下一步是否會對環境應急監測工作進行優化和改進?

  柏仇勇:這個問題請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劉廷良來回答。

  劉廷良:謝謝記者提問,我就拿兩個月前發生的響水事故來説,當時現場我也去了。爆炸發生之後,生態環境部根據事故級別及時啟動了應急預案,翟青副部長帶領應急中心、監測總站等單位同志直奔現場,查看現場情況,連夜安排點位部署等。每次應急監測都跟打仗一樣,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

  我們先將江蘇省內的監測力量調動起來,同時從全國調動力量做好支援準備工作,再補充一些第三方檢測機構做一些輔助監測,這樣的話通過協調,使得這個工作有序開展。

  應該説每次應急監測工作,頭三天監測人員很少睡覺,先要摸清污染物種類,我們要查閱各種資料、標準,篩選出可能的特徵污染物資訊,最後再結合現場排查和監測情況確定特徵污染物。

  我國在環境空氣的自動監測能力方面有跨越式的發展,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網。大家都知道,如果發生爆炸燃燒污染,一般就會有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濃度升高。響水事故早期,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就有超標現象,這是一個基本參數,因此可以第一時間向公眾發佈實時數據。

  但是對於特徵污染物,因為我們要進行排查,需要用各種儀器設備,到實驗室做,從採樣到實驗室,加上大型儀器分析需要時間比較長,特徵污染物資訊發佈往往比較滯後。有一些特徵污染物還缺乏現場的便捷快速監測方法,也造成特徵污染物比常規的六項指標資訊發佈滯後,希望大家理解。

  再一個,評價跟感受可能有差異的原因,是特徵污染物的評價標準還不太完善,許多特徵污染物目前沒有專門的環境品質標準,如只有車間排放標準等,可能這個評價也帶來了一些跟感受不一致的地方。

  生態環境部非常重視加強改進應急監測工作,去年已經發佈了文件,要求地方提升環境應急監測能力,文件既對硬體有要求,也對軟體有要求。我們知道應急監測一定要靠平時的積累,平時的演練,平時的預案準備。因此,我們要求,一是定期開展演練、演習,不演練不演習的話,真正來污染事故的話現場比較亂,肯定會無法及時提供數據。二是要求化工園區安裝監測預警系統,一旦發生洩露或者污染事故及時報警,有針對性及時處理、處置。三是進一步完善特徵污染物的環境品質評價方法,借鑒國外的環境品質標準,制定符合我國實際的環境品質標準,這樣的話一旦發生污染事故,評價就有標準可依。四是加快推進現場監測方法的出臺,我們今年已經開始啟動了現場監測方法標準體系的建設工作,經過驗證,方法成熟可靠的,儘快轉化成標準,為現場監測提供支援。

  路透社記者:請問“洋垃圾”禁令進展成效如何?另外新的一批限制進口的固體廢物要在7月1號開始實施。 據了解,到現在為止從事相關固體廢物進口和加工的企業商還沒有收到新的進口許可和相關配額,導致國內外市場情緒非常緊張。請問目前生態環境部和各地省廳收到的進口申請情況?通過審核的申請者預計會在什麼時候答覆?

  劉友賓:2019年以來,我部會同海關總署等有關部門繼續堅定不移的落實禁止洋垃圾進口這一生態文明建設的標誌性舉措,平穩有序推進各項改革工作。2019年第一季度進口固體廢物343萬噸,同比減少37.6%,其中,限制進口類固體廢物進口量為271.5萬噸,同比減少38.5%。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積極推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力爭法律早日修訂出臺,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

  二是推動國際公約對塑膠廢物管控。2019年5月,在巴塞爾公約第14次締約方大會上積極倡議全面管控塑膠廢物的越境轉移。在我國代表團的堅持和努力下,“締約方可採取更嚴格要求”“進口塑膠廢物可參照執行相關國際和國家技術文件”等寫入公約附件,即各締約方有權根據自身情況確定是否禁止進口此類廢物。

  三是加強對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環境監管。5月15-24日期間,我部對進口銅廢碎料、鋁廢碎料和廢鋼鐵等非限類固體廢物的加工利用企業環境違法問題進行監督檢查,對存在環境違法問題受到行政處罰的企業,將依法依規不予受理其進口固體廢物申請。

  四是穩妥做好下半年進口許可證審批發放工作。去年12月,我部會同有關部門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將廢鋼鐵、銅廢碎料、鋁廢碎料等8個品種固體廢物從非限制進口類調入限制進口類,自今年7月1日起執行。

  2019年4月下旬,已通過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和有關行業協會通知有關企業,5月起即可向所在地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提交進口廢金屬申請。對於符合許可條件的申請,我部將加快審批節奏,力爭6月底前審批發放下半年第一批廢金屬進口相關許可證。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均已就緒,審批工作平穩有序推進。

  澎湃新聞記者:請問目前長江經濟帶水質狀況如何?哪項水質指標問題比較突出?監測工作在支撐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上有什麼舉措?如何發揮考核倒逼作用?

  柏仇勇:謝謝你的提問,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我部高度重視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同發展改革委制訂了《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推動長江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長江經濟帶共設置了943個地表水國控斷面。監測表明,2018年長江經濟帶水質良好,Ⅰ~Ⅲ類水質斷面佔79.3%,同比提高5.4個百分點;劣Ⅴ類佔1.9%,同比降低1.1個百分點。2019年1-4月,長江經濟帶水質良好,Ⅰ~Ⅲ類比例為81.2 %,同比上升 8.7 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為 1.3 %,同比下降 2.2個百分點。長江經濟帶地表水環境品質總體優於全國平均水準,且呈好轉趨勢。

  為了更好地支撐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我們正在全力推進長江經濟帶三個方面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一是組織開展長江流域水環境品質監測預警工作。印發實施《長江流域水環境品質監測預警辦法(試行)》,每月發佈環境品質報告,每季度通報預警資訊,落實地方政府水環境保護責任。去年11月份,我部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在成都召開推進會,推動開展長江流域水環境品質預警工作。二是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水質自動監測能力建設。為提升水質監測預警能力,厘清各方水污染防治責任,按照長江經濟帶省、市、縣三級跨界責任斷面自動監測全覆蓋的要求,新增了780個斷面,本著“應建則建、能建即建”的原則,對668個跨界責任斷面開展水質自動站建設或改造升級。三是啟動長江幹流生態環境無人機遙感調查。對長江幹流及重要湖泊排污口全面調查,建立問題清單,綜合分析生態環境狀況變化。

  我們重點做好以上幾個方面的工作,為長江修復保護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同時我部已經提出了到2020年底前力爭實現長江流域國控斷面消滅劣V類的目標,目前一系列工作都在有序推進,謝謝大家。

  南華早報記者:我們注意到近期《自然》雜誌發佈研究報告稱,中國東部地區CFC-11排放量上升。請問生態環境部如何看待此結論?下一步有何舉措?

  劉友賓:謝謝您所提的問題。我們也注意到《自然》雜誌的最新文章。非常感謝國際科學家們對三氯一氟甲烷(CFC-11)等蒙特利爾議定書受控物質進行長期監測,及時提醒締約方在履約過程中發現問題、採取措施。

  中國于1989年9月加入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1991年6月加入議定書。作為發展中大國,中國高度重視並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承擔公約責任,履行公約義務。經過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如期實現了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的各階段履約目標。截至目前,累計淘汰ODS約28萬噸,佔發展中國家淘汰量一半以上。

  自去年5月《自然》發表文章指出CFC-11全球排放意外持續增長以來,中國和其他締約方國家一樣對此問題高度重視。今年3月我部邀請了多個締約方、有關國際機構代表以及國內外專家代表包括《自然》文章作者,召開了蒙約履約能力建設交流國際研討會。參會代表就全球CFC-11意外排放來源的科學研究、履約監督管理等展開深入討論和交流,使國際社會進一步了解中國認真履約的努力和堅定決心。

  《自然》雜誌社5月22日文章發表後,引起各方關注。我們也注意到有專家指出文章在研究方法和精度上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對通過推測得出的排放量和排放源位置等重要結論值得商榷。從前期我們的調查情況來看,中國尚未發現大規模違法使用CFC-11作為發泡劑的情況。中國聚氨酯泡沫行業協會通過對泡沫産品生産情況、各類發泡劑使用情況的市場應用分析也不支援文章的結論。所以我們期待科學家們,也願意積極協助科學家們,對CFC11的意外排放原因進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工作。

  目前,我們正在進一步強化相關工作:

  一是完善法律法規,提高法律震懾力。組織推動修訂《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進一步完善懲治ODS非法生産、使用、銷售和進出口的法律責任條款,加大對非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法律震懾力。

  二是繼續加大履約監管能力建設,加強監測能力。近期,中國科技部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發佈了有關蒙約消耗臭氧層物質(ODS)相關內容的項目研究指南,將對ODS中長期常規監測、預測預警、減排成效評估等開展研究。2019年底前將建成6個ODS産品檢測實驗室,檢測對象包括泡沫製品、發泡劑等,2020年投入使用,為加強履約執法及時提供技術保障。

  三是對於非法生産CFC-11的原料四氯化碳,實施更加嚴格的管控,對相關行業安裝自動線上監控裝置,實行生産工藝和産品去向全過程監管。此項工作預計年底前能夠全部完成。

  四是繼續指導各地加大日常執法監管工作力度,有關執法和案件情況在此前的發佈會上進行了通報。生態環境部將繼續組織對重點區域開展突擊性的執法檢查,始終保持打擊企業非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五是廣泛收集線索,鼓勵公眾通過舉報平臺反映舉報相關企業違法資訊,對企業違法生産ODS的行為,發現一起,嚴厲打擊一起。同時發揮好行業團體作用,通過組織有獎舉報,強化行業自律和自我管理,協助政府部門共同做好打擊涉ODS領域違法工作。

  新京報記者:去年生態環境部開展生態環境監測品質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將用三年的時間對監測機構、排污單位、運維機構的監測數據品質進行檢查。請問行動進展如何?發現了哪些問題?如何確保第三方監測數據準確、真實?

  柏仇勇:謝謝提問,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和對生態環境監測的需要都日益高漲,我們監測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壯大,監測産業也迅速發展。監測市場的繁榮促進了監測事業發展。2015年《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方案》和2017年《關於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品質的意見》兩個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的監測改革的文件,都明確要求加強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監督管理。

  為此,我們先後出臺了三個文件,開展了三個專項行動,下一步我們還將做好兩件事:

  第一,2018年生態環境部印發了《生態環境監測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我們還先後會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出臺了《關於加強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評審補充要求》兩個文件,為規範監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二,生態環境部去年分別對三種不同類型的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組織開展了專項行動:一是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進行了專項檢查;二是對排污單位自行監測開展了專項檢查;三是對自動監測運維單位的運維品質進行了專項檢查。

  這三項檢查應該説起到了應有的效果,總體而言,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的能力、水準、條件、監測的結果是基本可信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

  舉一個例子,去年我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對各省開展了兩個層次的檢查,第一個層次是國家級檢查,第二個層次是省市兩級的聯動檢查。各省市全面開展了自查。國家共對12個省、109家機構進行了檢查,發現有10個機構涉嫌數據弄虛作假或數據失實,分別受到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和生態環境部門的聯合懲處。

  第三,下一步還將做好兩件事,第一件事,今年我們六個部委聯合開展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大比武,通過監測技術大比武提高各級各類機構的業務能力和技術水準。因為提高數據品質的核心是靠各級監測機構建立健全內部的品質管理體系,這是核心。外部檢查主要起警示、威懾作用。我們通過技術大比武,整體提升監測系統,監測隊伍的技術能力,從根本上保證監測數據的品質。

  第二件事,我們將研究制訂起草《生態環境監測條例》,通過條例的制訂,進一步明確生態環境監測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明確各級各類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權利與義務,同時也進一步強化各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法律責任。兩方面來加強對社會監測機構的監管,既培育好監測市場,又規範好監測市場,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去年7月份有環保組織發佈報告稱,全國在運作的垃圾焚燒廠中,有四成未在網上公開環境資訊。請問目前全國垃圾焚燒廠資訊公開情況如何?生態環境部如何推動垃圾焚燒廠資訊公開工作?

  柏仇勇: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我簡單介紹一些相關情況。

  大家知道,垃圾處理關係千家萬戶,影響世界各國,包括剛才提到的洋垃圾進口的問題。我理解,垃圾處置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自然利用排放處置階段。在這個階段垃圾不是問題,自然排放,自然綜合利用,自然分解處置。第二階段是集中填埋處置階段。第三個階段是收集焚燒處置階段。第四個階段是綜合利用處置階段,以綜合利用為主,實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我認為,我國現在主要處在第二和第三階段,主要是集中填埋和垃圾焚燒處置,而國外主要是第三和第四階段,焚燒處置和分類收集、綜合處理。

  有種説法,國外正在關停垃圾焚燒廠,我們中國正在大量新建垃圾焚燒廠,而且把國外淘汰的技術引進到中國來。我認為這是一個誤區,剛才我已經講了幾個階段的問題,在目前的階段,我們中國還是需要大力新建垃圾焚燒廠。

  總體上看,中國垃圾焚燒廠採用的工藝以及排放標準都跟國際接軌,甚至有一些工藝、設備、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我們需要加強的是垃圾焚燒廠的日常運作和監督管理工作。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垃圾焚燒廠的規範化整治,近年來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進實施垃圾焚燒廠的全面穩定達標排放,以消除公眾的疑慮和恐慌。實際上,垃圾焚燒廠完全能夠做到與周邊百姓、周邊環境和諧相處。

  為推進垃圾焚燒廠監測和資訊公開,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實施“裝、樹、聯”,推動污染治理。截至目前,“裝、樹、聯”已覆蓋全國353家投入運作的垃圾焚燒廠。上個月新聞發佈會已經説過了,我不再贅述。

  第二,規範垃圾焚燒廠企業自行監測,加強企業資訊公開與社會監督。我們明確要求垃圾焚燒企業全部開展“5+1”監測,即常規五參數,再加上一個溫度。同時要求垃圾焚燒廠一年至少開展一次全指標自行監測。目前我們正在制訂《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固體廢物焚燒》,力爭今年能夠出臺。我們要求企業全面公開自行監測資訊,公開方式可以是網上公開,也可以是電子屏等形式公開。對垃圾焚燒廠實施排污許可證管理以後,將實現垃圾焚燒廠按排污許可證要求的資訊全公開,進一步加大資訊公開力度。

  第三,開展定期監督監測,加強對垃圾焚燒廠的執法監管。從2017年開始,生態環境部就把垃圾焚燒廠集中規範化整治和處置作為一個優先、重點抓的行業。李幹傑部長強調要解決垃圾圍城,解決鄰避效應,我們通過加強監測監管,加大執法力度來推動解決垃圾圍城和鄰避效應的問題。

  這幾年,我們的垃圾焚燒廠總體規範處置排放,是能夠基本實現達標排放要求的。謝謝大家。

  劉友賓:為進一步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國務院印發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我部啟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努力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從根本上解決垃圾處理面臨的環境問題,建設更加宜居的美麗家園。

  今天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