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推動綠色發展(2)丨貴州省赤水市:守好綠水青山 貧困村吃飽“旅遊飯

2019-09-11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19-09-11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茂密的竹林風光、紮根岩石奮力生長的金釵石斛、隱匿在雲海裏的人家令人目不暇接......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幅幅旖旎的美麗鄉村長卷見證著赤水的蛻變,描繪著生態文明建設為城市發展、鄉村振興、百姓脫貧帶來的顯著變化。這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樣本,也是生態文明建設馳而不息的豐碩成果。

  赤水大瀑布景區位於赤水河支流風溪河上游,以“中國丹霞第一大瀑布”十丈洞大瀑布聞名於世,被畫壇泰斗劉海粟讚譽為“空谷佳人”。

 

赤水丹霞地貌是中國南方紅色岩係發育的一種特殊地貌。

  而景區所在地的赤水市兩河口鎮黎明村,由於地處深山,交通不便,曾是赤水最貧窮的山村之一。“村裏老齡化比較嚴重,大部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村民王鴻滔回憶,自己17歲就離開村子,去廣州、成都打工,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原來村裏都是鄉村小土路,女子都不願意嫁過來,光棍特別多,”王鴻滔坦言,過去黎明村沒有通公路,成噸的竹子運不出去,村民發展産業有心無力,主要靠耕地來賺點微薄收入。

  與貧困生活形成反差的,是黎明村的美景:白雲繚繞、竹海鬱鬱、青山巍峨……黎明村美,美而無人知。如何讓綠水青山成“金山銀山”,不讓百姓再“守著金山餓肚皮”,赤水市上下各級一起想辦法。

  要致富,先修路。2005年黎明村集資修建了第一條8.5公里的公路。十幾年來,通過爭取項目和發動群眾籌資,全村修建通村通組公路83.5公里,硬化36.8公里,基本解決了農村群眾出行難題,實現了黎明村幾代人孜孜追求的組組通公路夙願,也為産業發展鋪好道路。

  “竹林是赤水的特色,打好這張牌,日子肯定有奔頭。”赤水市副市長余家學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2001年,赤水市結合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要求,以竹子採伐後可迴圈生長利用的特點,選擇了“退耕還竹”的生態治理模式。在十餘年的建設中,赤水的竹資源建設在原有基礎上,增加至132.8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2.7%。

  自此,長江上游構築起一道道綠色的屏障和一條條寬闊的公路,環境好了,道路通了,來赤水旅遊的遊客自然也就多了。

  “2015年,黎明村依託赤水大瀑布景區發展旅遊産業,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在發展漂流項目‘丹霞第一漂’,以5000元為一股,集資80多萬元,成立了旅遊公司。”黎明村黨支部書記王廷科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事實證明,靠生態環境保護帶來的經濟發展、農民脫貧,才是應該堅持的正確道路。”王廷科告訴記者,去年全村貧困戶、低保戶年底分紅5000元以上,讓原本外出務工的村民們,開始通過旅遊産業實現脫貧致富。

  “觀光車駕駛員、護林員、種竹子、計生員,我現在在村裏有四份收入。”王鴻滔給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算了筆帳,今年,他預計能收入6萬元左右,“村裏買車的人越來越多了,我也買了一輛四萬多的麵包車,”僅僅三年的時間,王鴻滔從貧困群眾變成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受益者。

赤水市黎明村為村裏殘疾人扶貧資金入股村集體項目舉辦的分紅儀式。

  在黎明村裏轉一轉,看不到一個閒人。運輸竹子的、養蜜蜂的、種獼猴桃的、開農家樂的……村民的腳步輕快了,黎明村裏一天一個樣。

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姜雪穎

  新聞背景

生態文明示範建設

  上世紀九十年代,原國家環保局(總局)在全國範圍廣泛開展生態示範區建設工作;2000年以來,原環境保護部在生態示範區工作基礎上,推動開展以生態省、市、縣、鄉鎮、村、工業園區為抓手的生態建設示範區工作;2013年,經中央批准,“生態建設示範區”更名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截至目前,生態環境部命名了兩批共91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29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初步形成了點面結合、多層次推進、東中西部有序佈局的建設體系。示範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