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推動綠色發展(17)丨雲南哈尼梯田:千年傳承譜寫新時代田園牧歌

2019-09-30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19-09-30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9月的哈尼梯田,稻穀金黃,煙籠霧鎖。站在山頂俯瞰,層層疊疊、蜿蜒而上的梯田如天梯倒懸,伴隨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在漫天的霧氣中奔騰。

哈尼梯田壩達片區

哈尼梯田景區

  “千種古規由哈尼先祖定下,千層梯田由哈尼先祖造出,臺臺梯田是哈尼發家的寶貝,諾瑪阿美是哈尼永遠的家鄉…”9月10日,伴隨著傳統的哈尼古歌,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館活態展演——哈尼古歌之四季生産調在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拉開帷幕。

  這是國內唯一以世界文化遺産紅河哈尼梯田為背景的實景展示,也是紅河璀璨民族文化的縮影。紅河州生態環境副局長張嫦介紹道。

哈尼古歌展演現場

  哈尼梯田驚艷世界

  紅河元陽哈尼梯田遺産區位於紅河州元陽縣,有1300多年的歷史,2013年6月22日,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世界唯一一個以民族命名、以農耕稻作文明為主題的世界活態文化遺産。2018年12月,紅河哈尼梯田遺産區又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古老文化的魅力從此揭開面紗,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在申請世界遺産的理由中,記者看到了這樣的描述:哈尼梯田是千百年來農業文明在極為有限的自然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極致與巔峰,其展現的世界觀在今天同樣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我們這個民族是很敬畏自然的”,哈尼梯田元陽管理委員會專職副主任朱文珍告訴記者,在一千多年曆史中,哈尼族始終與自然和諧共處,形成了森林在上、村寨在中、梯田在下、水系貫穿其中的生活環境,因此呈現出特有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生態系統。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張惠遠表示,這種“四素同構”的迴圈農業生態系統,較好地處理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的關係,彰顯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

  “哈尼梯田順應地勢、因勢利導,山頂種樹涵養水源,山坡梯田種養結合,山下坑塘截污減災,這是一種傳統農業耕作‘道法自然’的生産方式。”張惠遠認為,哈尼族生活觀念中“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的生態文化,使梯田的綠水青山一脈相承,被世界所認可。

  留人方能留田

  然而,大自然是公平的。要想守住綠水青山,就必須採用可持續的耕作。前些年,梯田裏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謀出路,只剩下老一代人固守著“老本”。作為世界活態文化遺産,一旦傳承千年的稻作體系崩塌,對哈尼梯田來説,可能會是毀滅性打擊。

  阿者科村是傳統的哈尼族村落,有160餘年歷史,是哈尼梯田遺産區5個申遺重點村落之一。村裏留存的60余棟傳統民居“蘑菇房”,被專家們認為是元陽縣保存最為完好的哈尼族建築群。

哈尼族傳統民居“蘑菇房”

  據2018年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阿者科每人平均年收入僅3000元,屬元陽縣典型貧困村,且“空心化”嚴重,傳統生産生活方式難以為繼。全村64戶479人中,有一多半勞動力在外打工,有的村民甚至還將傳統民居出租給外地經營者,自己搬出村寨。研究人員在調研報告中寫道:“如果不儘快改善該村經濟狀況,未來有很大的棄耕可能:勞動力外出打工,下一代進城讀書”。

  為了改變當時的現狀,2018年1月,中山大學旅遊學院院長保繼剛教授團隊應元陽縣政府邀請,為哈尼梯田旅遊發展作戰略規劃,規劃完成後,團隊專門為阿者科單獨編制了“阿者科計劃”。

  這個計劃借鑒了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翁丁村發展村落旅遊的成功經驗,實行一種被稱為“內源式村集體企業主導”的旅遊開發模式,對村寨進行整體改造並統一向遊客收取費用,收入歸全體村民所有。

  但是,由於許多村民不會説普通話,文化水準較低,如沒有專業人員的幫助,僅靠村民自身的能力,也很難使旅遊産業良性發展。

  為此,保繼剛教授隨即派出技術人員協同縣政府派出的青年幹部,出任村長,指導村民執行“阿者科計劃”。

  他們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管理、售票、檢票、清潔、嚮導等9個就業崗位,其餘農戶則經營農家樂餐館、織染布藝體驗、野菜採摘、哈尼家訪、梯田捉魚、哈尼婚俗表演、紅米酒品嘗等旅遊項目。

  按照“阿者科計劃”,經營利潤三七開,村集體公司留30%用於後續開發建設,村民分紅佔據70%。

  村民高煙苗告訴記者,近幾年,隨著哈尼梯田越來越被認可,遊客也逐漸增多,今年3月,他把自家房屋改造成農家樂,平均每月能增收2000-3000元。“我家有5口人,3個孩子都在上學,過去家裏的3畝地是主要經濟來源,為了補貼家用,農閒時我必須得外出打工。”現在一家人不愁吃,不愁穿,每月還能得到‘阿者科計劃’的分紅。

  説完,高煙苗興衝衝的帶記者去看了村裏的公示板。公示板上,事無巨細的記錄著近期村裏的每一筆旅遊收入,以及每一次分紅,各家各戶的所得明細。據了解,如今,高煙苗已經是村裏唯一擁有麵包車的“富裕戶”了。

阿者科村公共資訊公示區

  據統計,隨著當地經濟水準的持續走高,近年來,元陽縣已有近40%的村民選擇回鄉就業或創業。

  “作為一項農業文明世界文化遺産,哈尼梯田遺産的保護不僅需要對環境進行治理,也需要留住人來耕種梯田。”在朱文珍看來,村民就是梯田的一部分,是森林的一部分,是資源的擁有者和保護者。沒有他們,哈尼梯田也就不復存在。

哈尼梯田遺産區82個村寨分佈圖 

  特色農産品搭乘電商順風車

  作為千年的農耕文明,稻作梯田紅米是元陽縣當地村民的主要種植對象。但一年僅收一季的生長週期,註定了紅米這種稻作的年産量偏低。

  大魚塘村民李正福告訴記者,家裏共有2.5畝地,以前畝産的300多公斤紅米稻是全部的經濟來源,收入屬實偏低。“過去每公斤收購價只有2-3元,但自從縣裏的電商産業園建起後,每公斤集中收購的價格達7元,收入直接翻了好幾倍。”

  此外,為提高梯田價值和村民收入,元陽縣政府推出了“稻魚鴨”綜合種養模式。即按照水稻、魚和鴨自身生長特點和規律,依據時間節點在水稻梯田中養魚、養鴨。魚、鴨的游動、採食和排泄活動,可以抑制雜草生長、疏鬆土壤;提供有機肥,有利於水稻生長,還能減少飼料投放。從而實現稻、魚、鴨三者之間互惠互利。

  李正福表示,綜合種養模式推廣後,他將土地流轉給養殖公司,每畝可獲1200元;幫養殖公司打理日常事務,每月可獲3000元工資,並且他還將閒置房屋出租給養殖公司,每年可獲38000元租金,年收入大幅度提高。

  據悉,自2017年起,元陽縣政府計劃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給予免費發放魚苗240噸、鴨苗50萬隻,示範區範圍內按每畝600元標準給予扶植稻種、魚鴨苗等物資。據統計,“稻魚鴨”模式可實現畝産值1.1萬元,扣除畝産成本4460元,畝産值6540元,比單種水稻畝産值2500元增收4000元。

  另外,配套的哈尼梯田農産品産業鏈也在進一步延伸。目前元陽縣註冊了“阿波紅呢”和“元陽紅梯田紅米”等系列商標,形成了哈尼梯田紅米産品的系列品牌。在著力開發哈尼梯田紅米、梯田茶、稻鴨蛋等生態農産品的基礎上,還成功推出了紅米糊、紅米茶、紅米酒等系列産品,目前正積極研發紅米牙膏、紅米洗髮露等紅米日化産品。由此,還引進了“網際網路+特色農業”銷售模式。

  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黨委政府打造了電商扶貧縣域平臺,運營有讚商城平臺、元陽商城及APP、微信公眾平臺、天貓店舖、淘寶店舖、全員微小店等分銷代理平臺銷售梯田紅米、梯田魚、梯田鴨蛋等稻魚綜合種養相關農産品。

  元陽縣電商産業園事業發展部李曉文透露,在9月8日電商助農直播中,梯田鹹鴨蛋在5分鐘內銷售額高達56萬元。

  伴隨著當地經濟發展的陡然上升、旅遊文化的急速涌入,哈尼梯田也在試圖走出新路徑。但這種急速的“變臉”,是否會使固有的道法自然受到衝擊?是否會讓綠水青山也收到威脅?

  對此,紅河州委書記姚國華明確表示,我們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旅遊方面,每日入村遊客量,會根據哈尼梯田的實際承載量,進行有規劃的限流,確保量入為出。同時,我們也將運用現代手段與傳統相結合,大力留存原汁原味的生態環境,使其取之有度,用之有節,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按照‘生態興農、農興文旅、以旅帶商、以商促農’的發展思路,哈尼梯田綠色生態品牌和文化旅遊品牌正大力打造‘一産助推旅遊、二産服從生態、三産激活全局’的生態模式。”張惠遠認為,哈尼梯田現已初步走出了一條保護開發、規範建設、科學利用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圖文:韓飏

  新聞背景

生態文明示範建設

  上世紀九十年代,原國家環保局(總局)在全國範圍廣泛開展生態示範區建設工作;2000年以來,原環境保護部在生態示範區工作基礎上,推動開展以生態省、市、縣、鄉鎮、村、工業園區為抓手的生態建設示範區工作;2013年,經中央批准,“生態建設示範區”更名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截至目前,生態環境部命名了兩批共91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29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初步形成了點面結合、多層次推進、東中西部有序佈局的建設體系。示範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