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生態環境部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實錄

2020-04-15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0-04-15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4月15日,生態環境部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郭承站、核電安全監管司司長湯搏、輻射源安全監管司司長江光出席發佈會,向媒體介紹了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理性、協調、並進核安全觀,推進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佈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賓: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今天,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新聞發佈會的主題是: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理性、協調、並進核安全觀,推進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出席今天發佈會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有:核設施安全監管司郭承站司長、核電安全監管司湯搏司長、輻射源安全監管司江光司長。這也是生態環境部自建立例行新聞發佈制度以來,第一次以核安全為主題開展例行新聞發佈會,為落實疫情防控有關要求,今天的發佈會仍然以視頻連線方式召開。

  下面,我先通報幾項我部重點工作情況。

  一、生態環境部積極支援推動行業企業復工復産

  生態環境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主動服務“六穩”,印發《關於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建立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兩個正面清單”,積極支援相關行業企業復工復産。

  一是抓緊落實環評審批正面清單。截至3月22日,全國共為2583個疫情防控急需項目提供了環評應急服務保障。1-3月,我部已批在批28個涉及鐵路、油氣開發、煤炭開採、水利工程等項目,涉及總投資5056億元。全國各級環評審批部門共審批2.79萬個項目,涉及總投資2.4萬億元。2.1萬個小類行業項目已享受環評登記表豁免。全國1577個重點生豬養殖項目納入清單式管理。

  二是落實落細監管執法正面清單。各地積極探索推行遠端執法、非現場執法模式,不斷優化執法方式,推動將移動執法、大數據監控、線上數據、數據動態分析等作為正面清單實施期間的主要監管方式,實現分類分級,精準化環境執法,不斷提高執法效能。截至目前,已有13個省份(含兵團)2.7萬家企業納入監管執法正面清單。

  三是主動服務助力企業復工復産。各地積極貫徹落實《指導意見》,31個省(區、市)生態環境部門印發相關文件或具體工作方案,採取開闢綠色通道、簡化環評審批、加強環保信任保護、實行包容審慎監管、精準調配資金技術等一系列舉措,加大企業復工復産的支援保障力度。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強化和落實已出臺舉措,積極幫助企業復工復産,促進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二、加強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

  為加強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保障環評工作品質,2019年11月,生態環境部印發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自《管理辦法》施行以來,全國已有25家環評編制單位和30名編制人員因環評文件品質問題被採取信用管理措施。今年3月,我部公開通報了一批環評文件復核工作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意見,再次彰顯了我部堅決依法依規加強環評文件品質監管的決心。

  《環境影響評價法》明確規定,建設單位對其環評文件的內容和結論負責,技術單位承擔相應責任。但確有一些建設單位和環評機構在環評工作中粗製濫造,嚴重影響環評制度的公信力。近期,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評文件在建設單位自主公示階段,暴露出抄襲、造假問題,性質十分惡劣。我部迅即責成廣東省、深圳市生態環境部門依法嚴肅查處,並要求將處理情況及時向社會公開。

  我部將進一步加強監管,堅決遏制環評文件造假和粗製濫造等問題,切實提高環評文件品質。一是加強環評文件常態化復核。督促指導市級以上生態環境部門將監督檢查貫穿于環評文件從受理、審批到後續跟蹤管理的各個環節,推進利用大數據手段開展環評文件品質校驗,逐步實現對經審批的環評文件全覆蓋式動態智慧化復核。

  二是實施環評文件編制信用管理。運用全國統一的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臺,落實“一處失信、全國公開”和“多處失信、全國受限”的跨地區環評失信懲戒機制。對信譽好的單位和個人減少監管頻次,對信譽差的單位和個人加大監管力度,問題嚴重的採取列入“黑名單”等懲戒措施,堅決維護環評市場秩序。

  三是對違法行為嚴懲重罰。一旦發現建設單位環評文件存在嚴重品質問題,將依法對建設單位處五十萬至二百萬元罰款,對技術單位處所收費用三至五倍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終身禁止從業。

  環評是各項行政管理中公眾參與比較早、資訊公開比較全面的一個領域。我們將進一步加大資訊公開力度,鼓勵公眾參與,嚴厲打擊環評違法違規行為。

  三、推動形成共建美麗中國的社會氛圍

  近日,生態環境部與中央文明辦聯合部署開展2020年“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系列活動,推選“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徵集“十佳公眾參與案例”,開展環保主題的攝影、書法和國畫大賽。

  活動旨在展示社會各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共建美麗中國的實踐行動和豐碩成果,進一步引導公眾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自覺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同時,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環保工作,今年將加大對疫情防控一線先進典型的選樹和宣傳力度。

  2018年6月,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啟動了“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兩年來,各地各部門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為動員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匯聚了強大的正能量。

  今年是三年污染防治攻堅行動的收官之年,為鼓舞士氣、激發鬥志,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部計劃製作出品一首“生態環保鐵軍之歌”。目前,正面向全社會徵集歌詞。活動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截至4月10日,已收到社會各界人士投稿300余篇,部分作品通過“生態環境部”兩微和中國環境報對外展播。後續,我們將組織專家對投稿作品進行評選,並及時公佈評選結果。歡迎社會各界繼續關注、積極參與,共同建設美麗中國。

  下面,請郭承站司長介紹情況。

  郭承站:謝謝主持人。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衷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國核安全工作的高度關注和關心支援。借此機會,我將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和我國核安全監管相關工作給大家作一個簡要介紹。

  今天是4月15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是我國第5個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同時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核安全觀的六週年。把每年的4月15號確定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是《國家安全法》明確規定,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國家安全和全民安全教育的高度重視,對於強化全民的國家安全觀、強化全社會的國家安全意識、強化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遵照中央國安委總體部署,組織全國各省市及核行業,以“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為主題,在全國和全行業廣泛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核安全、生態安全、生物安全等國家安全系列宣傳教育活動。

  在此,我們今天也向大家正式發佈主題宣傳的海報和挂圖,同步在相關網站和專欄進行公開,也懇請各位媒體的記者朋友們予以推廣和傳播。

  第二,我們堅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切實確保國家核安全的基本情況。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核安全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核安全納入國家總體安全體系,建立國家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頒布實施核安全法,編制發佈核安全規劃,對核安全重視程度之高,指導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全球核安全峰會上提出了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強調發展和安全並重、權利和義務並重、自主和協作並重、治標和治本並重。在第四屆全球核安全會上再次提出,加強國際核安全體系,推進全球核安全治理,倡導強化政治投入、國家責任、國際合作、核安全文化四項舉措。

  核安全觀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核安全治理領域的重大理論創新,為解決核安全全球治理的根本性問題,構建核安全命運共同體指明瞭方向。

  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始終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和核安全觀為指導,堅持“安全第一、依法治核,預防為主、縱深防禦,責任明確、獨立監管,嚴格管理、全面保障”的基本原則,瞄準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持續構築法規制度、機構隊伍、技術能力、精神文化“四塊基石”,夯實審評許可、監督執法、輻射監測、事故應急、經驗反饋、技術研發、公眾溝通、國際合作“八項支撐”,努力構建獨立、公開、法治、理性、有效的監管體系,有效保障了我國核與輻射安全。

  一是持續構建現代核安全治理體系。建立健全中央領導、部門協同、軍民融合的國家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建立了接軌國際、符合國情的核與輻射安全法規標準體系,推進核與輻射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全面加強黨中央對核安全工作的堅強領導。

  二是持續提升核安全監管能力,建立總部機關、地區監督站、技術支援單位“三位一體”的核安全監管組織體系。建成了全國輻射環境品質監測,重點核設施周圍環境監督性監測和核與輻射應急監測“三張網”,建立國家、省和核設施營運單位三級應急管理體系。制定實施核安全規劃,建成並投運國家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技術研發基地,打造了一支核安全鐵軍。

  三是持續加強依法從嚴監管,對核設施的選址、建造、運作、退役活動實施全過程嚴格監督。對放射源實施從“搖籃”到“墳墓”的全壽期動態管理,對弄虛作假和違規操作行為實行“零容忍”的嚴厲處罰。

  第三,我國核安全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當前我國核電機組總數全球第二,在建機組全球第一,核技術利用量大面廣,核與輻射安全總體形勢保持穩定。目前47台運作核電機組安全狀態良好,15台在建機組品質受控,18座核燃料迴圈設施安全運作,約15萬枚放射源和近20萬台(套)射線裝置安全受控,全國輻射環境品質保持良好。

  我國正處在向高品質發展轉型邁進的關鍵時期,國際核安全形勢複雜多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新技術、新類型、新設備的投入使用對我國核安全監管帶來新的挑戰。我們將始終堅持國家總體安全觀和核安全觀,全面推進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確保核與輻射安全提供堅強保障。

  一是推進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兩個現代化”。

  二是編制實施核安全規劃,強化核安全治理基礎能力和技術支撐。大家知道,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籌劃之年。

  三是防範化解核與輻射安全風險,強化各類核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分析研判和聯防聯控,加強應急備勤和反恐安保,有效保障重大活動期間核與輻射安全。

  四是著力打造核安全鐵軍。強化核安全人才分級分類培訓,弘揚核安全精神,打造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的核安全鐵軍。

  第四,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切實做好疫情期間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的情況。疫情發生以來,生態環境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兩手抓。

  首先是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利用網際網路技術,輔助核設施的建造、運作、維修、檢查,確保駐場監督不斷檔,重點設施全覆蓋。

  二是堅持管理與服務相結合,優化疫情期間許可審查程式,加快“一網通辦”,化“門檻”為“杠桿”,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為企業復工復産按下“快進鍵”。

  三是堅持監管與幫扶相結合,全面摸排修復核電建造和裝備製造供應鏈、市場鏈、配套鍊,為企業打通堵點、消除“卡點”,確保企業正常運轉。

  四是堅持減壓和助力相結合,豁免疫情防控中緊急使用的CT等射線診斷設備許可手續,支援企業開展醫用防護裝備輻照滅菌,鼓勵核行業捐獻防護物資和用品、參與核酸檢測等工作,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以上是我的簡要介紹,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回答各位媒體關注的問題,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核安全是國家安全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是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請問生態環境部有哪些具體的活動安排,謝謝。

  郭承站:謝謝你的提問,剛才你提到今天是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了做好這項活動,我們按照中央國安委的部署和要求,會同相關部門專題進行研究。

  生態環境部黨組和生態環境部領導以及國家核安全局高度重視,在過去開展這項活動的基礎上,針對今年疫情防控的新形勢,科學統籌各項活動。簡單的講,我們做了以下“六個一”的部署:

  第一,堅持一個主題。

  第二,制定一個方案。

  第三,製作一批宣傳産品。

  第四,召開一次新聞發佈會。

  第五,開展一系列的專訪和研討活動。

  第六,推進一體化的宣傳教育。

  一個主題:今年的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一個方案:我們為了這次活動進一步明確要求、目標、任務,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安全生産和宣傳教育活動等各項活動的安排,採取多種形式,要求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各級政府、行業、企業、協會、院校,在確保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産的前提之下,有效的融合到正常生産活動當中開展各項宣傳教育活動。

  一批宣傳産品:我們為了搞好這次活動,製作了一套海報、挂圖、視頻,相關企業和集團還拍攝了一些電視劇、公眾宣傳資料。今天借此機會,向大家發佈這次活動的宣傳海報,請各位記者朋友廣為傳播。

  一次新聞發佈會:就是今天正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目的主要是請各位記者朋友,為我們這次宣傳教育活動搭建一個更大的宣傳平臺,擴大宣傳效果。

  一系列專訪和研討:首先是生態環境部在主流媒體上發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開創生態環境領域國家安全新局面的署名文章,同時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同志和行業各位專家代錶帶頭接受媒體採訪,召開專題研討會。

  一體化的宣傳教育:我們要求各個部門、各級地方政府、涉核企業和單位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上下協同、政企聯動、資源共用。同時還要科學安排疫情防控、安全生産和宣傳教育的活動,確保疫情防控安全、生産安全的前提下,靈活多樣的、因地制宜的開展好這次活動。

  明天下午我們將和中核集團聯合舉辦一個弘揚核安全精神和核安全文化的座談會,邀請各位記者參加,謝謝。

  人民網記者:我想提問江光司長,時下疫情還在繼續,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核安全局在輻射安全監管服務保障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江光: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次疫情中,我們在輻射安全監管方面,疫情一開始我們積極想辦法看從我們這個領域能夠為疫情保衛戰做些什麼貢獻。目前為止,我們主要是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豁免使用肺炎診斷的影像設備的輻射安全許可,同時減輕醫療機構的負擔。2月1號,我們出臺了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醫療機構輻射安全保障的通知,這個通知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規定。

  一是豁免在疫情中應急使用的醫療X射線診斷裝置的輻射安全許可,因為我們國家射線裝置按照風險分為三類,即I類、II類、III類,在環評和許可上實行分級管理,醫用CT、車載CT等都屬於III類射線裝置,相對來講風險比較小,安全性、可靠性比較高,對這些應急使用的設備在疫情期間可以實行豁免管理。

  二是對醫療機構每年按照規定要交的年報,作出緩交的處理。

  三是要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在監督過程中統籌好監督檢查,做到幫忙不添亂。

  通知的發佈,能夠確保在疫情期間診斷設備第一時間發揮效用,同時減少醫療單位的負擔,為疫情防控做了一些貢獻。以安徽省為例,到3月中旬已經豁免了44台X射線設備,500多家醫療機構緩交年度報告,全國超過1000多臺設備在疫情期間予以許可豁免。

  第二,發揮我們的資訊優勢,積極配合做好防護物資的應急生産。無論是口罩、防護服、一次性醫療器械,在生産以後在使用前都必須進行滅菌消毒的工序。我們國家這類産品大多是採用環氧乙烷進行消毒,環氧乙烷有一定的毒性,殘留在産品上的需要時間釋放降解。疫情期間防護用品是非常缺的,時間就是生命,這時候輻照滅菌就是流水線,産品都不用拆包裝,直接穿過就能達到滅菌的效果。滅菌時間從7-10天縮短到不到一天,論小時計算。這項技術確實可以在疫情中發揮很大作用。

  因為所有輻照裝置使用的都是I類源,由我們部直接進行監管,我們非常熟悉,接到相關請求以後的兩個小時之內,就把全國100多家輻照設施詳細資訊包括輻照能力、聯繫方式和地址等詳細報給相關單位,後續有很多單位在物資的生産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第三,大力推進一網通辦,積極探索新的監管模式。因為進出口放射源審批是在生態環境部門,疫情期間為了助力復工復産,我們完全實現了網上審批。所有材料網上遞交,網上批准,不需要人來見面,也不需要紙質材料。同時,我們也探索視頻監督、錄影監督等模式。另外對一些風險較低的許可申請項目採取了先審批、事後監督的模式,助力復工復産。謝謝。

  路透社記者:想請您介紹一下這次疫情對核電行業産生的影響,是否有核電站因疫情暫停關閉,另外對於等待批復的項目是否會因為安全原因暫緩批復,謝謝。

  湯搏:謝謝你的問題。這次疫情確實對核電行業産生了一定的影響,我們知道核電産業從上下游來説具有非常長的産業鏈,涉及核電廠、施工建設單位、設備供貨商和其他的服務商。

  從核電廠角度來説,運作核電廠本身擔負著春節期間保障電力供應的重要任務,實際上在春節前一段時間,各核電廠就制定了發電保障計劃。現在來看,發電保障計劃應該説為疫情期間保證運作核電廠的安全穩定運作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我可以明確的説,我們沒有核電廠因為疫情影響而導致暫時的停堆或者關閉。

  在此期間,大家注意到,媒體上報道過,我們有核電廠停堆,比如廣東陽江核電廠,不是因為疫情,而是因為突然爆發的毛蝦等海生物堵塞迴圈水的過濾器,為了保障反應堆的安全,採取停堆保護的措施。所有換料核電廠按照計劃進行,總體上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

  關於在建核電廠,春節期間部分施工人員返鄉探親,返回施工地點時,受到疫情影響,返回有所延遲。從我們目前了解情況,現在基本恢復了正常的建設。

  關於核電設備供貨商,剛才劉司長和郭司長都已經介紹了,和全國所有企業一樣,在疫情期間接受了相應的管理措施,目前,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也在採取各種措施來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産。

  實際上,我們知道核電項目的建設週期是非常長的,從獲得國家核安全局的建造許可證到正式並網發電,作為成熟核電設計來説一般要五六年時間,新型堆所需的時間更長。前期施工準備、長線設備的採購通常也要五六年時間。所以核電項目建設的總體週期大概在10年左右。我們預計短期的疫情影響,應該説對整體核電建設進度不會産生明顯的影響。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推動復工復産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據了解網際網路技術、人工智慧等在復工復産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請問國家核安全局在復工復産方面採取了哪些數字化措施,謝謝。

  郭承站:謝謝你的提問。這次新冠疫情對各行各業都提出了很多挑戰,其中資訊化、大數據、智慧化的運作和監管對核行業也是一個考驗。

  疫情防控期間,生態環境部始終把核安全監管作為重中之重,我們既要加強自身的疫情防控,還要幫助和指導企業加強疫情防控,保障安全生産。監管模式和現場監督就要改變過去的方式,資訊化、智慧化在這次疫情當中應該説得到了有效的加強。

  大家知道核行業本身就是高科技行業,它的資訊化基礎比別的行業相對高一些。我們在長期的監管能力建設的基礎上,生態環境部已經基本建成了輻射環境品質的監測、核與輻射事故應急、核安全許可管理、核電廠的經驗反饋、核技術利用管理等資訊系統。在這次疫情防控當中,應該説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是開展了網上許可審批。對核安全設備、人員、資質、放射性同位素進出口管理,一律進行網上受理審批,優化許可的流程,同時提高了許可的效率。

  二是強化網上監督和檢查。加強重點核設施、重大專項、主設備製造産業鏈上,利用網際網路+輔助核安全現場監督。同時,我們在建造運作維修活動中,採取一些線上的視頻檢查、視頻驗證、視頻會商方式開展遠端技術審查、監督檢查及安全檢驗,實現了核安全監管和疫情防控的兩不誤。

  三是強化網上數據分析。加快核電廠建設、運維、輻射防護管理方面的資訊化應用,建立全國統一的經驗反饋資訊化平臺,同時應用大數據和雲平臺對核電廠運作事件進行綜合性和趨勢性的分析研究,也就是湯司長介紹的我們加強事故風險的分析、原因的分析。

  四是強化網上輻射監測。大家知道全國輻射環境品質的監測,是公眾比較關心的。我們國家建立了一套自動的監測網路,覆蓋了全國地級市以上。同時,我們在重要核設施周邊建立了一套監督性監測體系。我們還建立了一套應急的監測體系。同時在全國有1600個監測點,包括水、氣、土和生物的監測,這些監測數據都通過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網站及時發佈。疫情期間,讓全國公眾都能隨時掌握我國輻射環境品質和核設施的安全狀況。

  這次疫情對我們核安全監管系統的資訊化建設是一個推動,接下來我們將根據新形勢、新要求,按照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核安全監管的資訊化建設和智慧化建設。謝謝。

  中國核工業雜誌記者:想請問一下湯司長,疫情期間核行業在安全生産方面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嗎?怎麼應對這次突發狀況的?謝謝。

  湯搏:我認為平常生産中需要注意的安全方面在疫情期間同樣需要注意,但是疫情確實給核電廠製造了一些新的問題,主要是疫情防控要求對人員的交接班、日常起居、交通等方面都會産生一定的影響。

  對核行業來講最重要的就是確保安全。疫情期間,確保安全最重要的是確保核電廠運作、維護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人員以及相應的需求,以保證核電廠的安全穩定運作並保持處理突發的異常狀況的能力。這些人員的數量、能力,在疫情期間一定要得到有效的保證。這是我們在疫情期間對核電廠安全特別關注的方面。

  這次疫情我們知道中國各級政府採取了很多嚴格的防控措施。我們也注意到,國際上有一些國家核安全監管當局,專門對核電企業在疫情期間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我們各級政府的防控措施,很多方面都比他們提出的特殊要求嚴格。各地核電企業都會嚴格遵守中央政府和各地政府的要求,除遵守這些要求以外,很多核電企業還採取了一些額外的疫情應對措施,總結起來有幾個方面:

  一、各核電企業普遍建立疫情防控機制及有關資訊的及時收集和報送機制,嚴格掌握整個核電廠受疫情影響的情況。

  二、核電廠採取了對控制區和核心區更加嚴格的保護措施,疫情期間減少非必要人員的進入。舉個例子,原來某個廠房漆脫落了會安排刷漆,此活動和安全運作無關,只是美觀的需要。這樣的工作在疫情期間會取消,調到其他合適的時間再做,以減少非必要人員的進入。

  三、對維護核電廠正常運作和應對異常狀況的人員採取嚴格的保護措施。比如關鍵人員和他的替代人員儘量不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場所,防止被同時感染。最近和核電廠開視頻溝通會時,核電廠的應急總指揮有一個替代人,本來兩個人都準備參加溝通會,到最後僅一人參加,保證兩個人不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場合。

  四、儘量採用網際網路+方式開展各種技術討論審查,減少人員聚集。

  五、加強後勤保障,對餐飲、衛生、交通等服務人員同樣也要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

  六、做好核電廠疫情防控物資的準備,由於工作需要,核電廠日常就備有大量的防護用品,比如口罩、防護衣,所以在應對疫情方面有優勢。這次疫情期間日常的儲備為防護疫情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各核電企業也在積極地向湖北、所在地政府和衛生機構、國際同行捐獻防護用品,提供幫助。  

  總體來説,核電行業對這次疫情應對是非常平穩有序的,沒有影響核電廠的安全運作,也沒有影響核電廠的換料等工作。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我想問一個關於放射性廢物處置的問題,目前我國放射性廢物處置能力怎麼樣?未來放射性廢物處置設施建設是什麼樣的,謝謝。

  江光: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關於放射性廢物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一直非常重視,近年來多次作出批示,要求相關部門妥善處理處置好放射性廢物,確保安全。放射性廢物能否得到安全處置,是直接影響到核能核事業是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

  《核安全法》規定,放射性廢物處置能力的建設應與核能發展的要求相適應。一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每年運作産生五十立方米左右的放射性廢物,截至去年年底,所有在運核電站一共産生了整備好的廢物總體積大約1.6萬立方米。同時我國目前有三個放射性廢物處置場正在運作,建成的處置能力為7.6萬立方米,目前已經接收處置廢物4.5萬立方米。

  雖然從數字上看還有一定的剩餘處置空間,但是並不能説處置能力是有餘量的,因為核電廠的産生的放射性廢物只是廢物的來源之一,還有大量歷史遺留放射性廢物、老舊核設施退役産生的廢物需要進行處置,因此總的來講目前我國的放射性廢物處置能力還是比較緊缺的。

  關於處置場選址建設,目前三個運作的處置場正在進行改擴建,核安全局已經完成了其中一個項目的安全審評,另外兩個項目目前正在設計階段。同時相關部門和單位也正在積極開展新處置場的選址,準備在核電發展相對集中的省份,選址建設新的處置場。

  處置場的選址建設和垃圾焚燒項目類似,“鄰避效應”非常明顯。從技術上講,建造一個放射性廢物處置場不難,主要還是公眾的接受性。近年來一些院士、人大代表紛紛呼籲,要對放射性廢物處置、放射性廢物管理問題專門立法,希望從法律方面明確規定地方政府以及涉核企業在處置場選址建設過程中的責任。

  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作為監管部門,我們的主要職責是放射性廢物的監督管理,確保廢物安全。目前關於放射性廢物管理的法規、標準、導則有五十余項,這些法規、標準、導則基本都是跟國際接軌的。同時我們也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公眾宣傳和資訊公開,要破解“鄰避問題”,最主要的讓大家明白放射性廢物處置是什麼樣的,否則大家對看不見摸不著的輻射會有無窮的想像空間而産生抗拒情緒。我們只有做好科普宣傳,讓大家能夠了解和理解,才有可能破解“鄰避效應”。另外我們要及時公開監測數據,做到資訊透明,把處置場周圍的環境監測情況及時公開,讓大家心裏有底,這樣才有利於處置場的選址建設。這是處置場的問題。

  放射性廢物,根據其放射性水準分為低、中、高三類,前面所説的主要就是處置低、中放廢物。除此之外,對於高放廢物國家也有考慮,2006年多部門印發《高放廢物地質處置研究開發規劃指南》,指南確定對於高放廢物處置分三個階段走,第一個階段是從2006年-2020年為選址階段,第二個階段是2020年-2040年為地下實驗階段,第三個階段是2040-本世紀中葉為處置庫建設階段。目前來講,我們已經從9個候選場址中選出了推薦場址,去年國務院已經批復了高放廢物地下實驗室項目建議書,相關的管理和技術團隊已經成立,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積極開展。

  這就是我們國家目前放射性廢物的處置情況,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日前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發佈海陽核電廠2號機組兩起運作事件有關情況的説明,目前處理情況如何?怎樣確保核設施不會因為人為因素發生事故造成核污染?謝謝。

  湯搏:謝謝你的問題。我想就海陽核電廠的兩起事件進行説明之前,我先介紹一下運作事件本身到底是怎麼回事。

  國際原子能機構當年把保證核電廠安全運作的各個方面進行總結,認為有三個重要的因素,是保障核電廠安全運作所必要的。一是安全文化。我們這些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剛才郭司長開篇也介紹了安全文化推進方面所做的工作;二是品質保證。核電廠非常強調品質保證體系、品質保證工作;三是經驗反饋。為什麼要強調經驗反饋?我個人覺得這是非常符合認識論的,核電廠雖然通過非常保守的設計,高品質的建造,達到了很高的安全水準,但是核電廠是一個高度複雜的工業裝置,有人説核電廠是世界最複雜的工業裝置。為了保持安全水準不斷改進和提高,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核電廠的運作過程中,從所發生的設備故障、人員失誤、程式錯誤方面不斷總結經驗,採取糾正措施加以改進。

  為了促進運作經驗反饋工作,世界上核電國家包括我們國家,普遍都建立了運作經驗反饋制度。國家核安全局剛成立的時候,早期在秦山、大亞灣核電廠就已經推動實施了核電廠報告制度。1995年正式發佈核電廠運營單位報告制度法規文件,根據文件核電廠營運單位報告的種類包括定期報告,運作事件報告,建造事件報告和事故應急報告。

  建造事件報告和運作事件報告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經驗反饋,但實際上我過去和一些其他方面的朋友交流的時候,我發現稍微有點誤區,我們叫事件,我們認為事件比事故要小,要低。但是有些同志理解事件比事故大,我在這裡強調一次,運作事件、建造事件是我們認為安全影響比較小的偏差性的情況。如果出現重大的危機情況,我們的專業術語是叫事故,需要報告我剛才介紹的事故應急報告。

  海陽核電廠兩起事件按照運作事件來報告國家核安全局的。我們公佈的事件應該説是按照我們國家有關政務資訊公開的要求,為了保持核安全監管資訊的透明。事件的公開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有興趣的媒體朋友可以到國家核安全局網站上查看。2018-2019年《核安全法》頒布實施,對監管資訊公開有了新的要求,為了梳理和更完整的落實核安全法要求,相關公開工作暫停了一段,從2019年年中開始恢復公開。但每年國家核安全局年報上對全國核電廠所有運作事件都是予以公開的,我想這是一個主要的背景。

  運作事件報告方式是這樣的,運作事件一旦發現或者發生,我們要求運營單位在24小時內向國家核安全局進行口頭通告,這是為了現場人員快速反應,具體觀察、調查一下事件到底怎麼回事。在3天以內要給我們提供一個書面通告,一個月以內要給我們提供一個正式的書面的事件報告,事件報告對整個事件過程要進行詳細的分析,要分析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報告國家核安全局針對分析的根本原因和具體原因採取什麼措施,國家核安全局會對報告審查,評價找到的事件根本原因是否合理,採取的糾正措施是否有效。國家核安全局如果覺得糾正措施有效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反饋到核電行業相關單位,大家一起從中吸取經驗,吸取教訓,共同提高,避免事件的重復發生。這是設置事件報告制度本身的一種目的,跟大家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這次海陽核電廠兩起事件就是按照我剛才説的機制進行了報告。事件本身是這樣的,海陽核電廠主泵是通過變頻器供電,設置變頻器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海陽核電廠採用了美國AP1000技術,我們國家和美國電網的頻率是不一樣的,我們是50HZ,美國是60HZ,美國如果按照我們的頻率重新開發,工期會比較長,當時決定用變頻器來滿足需要。第二個原因AP1000主泵類似變頻空調一樣,為了找到最佳運作點,對主泵轉速進行調整。

  這次主要是主泵變頻器故障了,這個變頻器有人説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變頻器,功率5000千瓦左右,非常大。後續處理過程中,因為現場工作人員操作不當,又誤操作閥門構成另外一起事件。兩起事件處理完畢,變頻器恢復供電以後,已經正常。閥門開錯,當時採取了糾正措施。目前我們正對營運單位按照要求提交的事件報告進行審評,分析事件中能夠得到的經驗教訓。

  這兩起事件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核事件分級手冊分級是0級事件,國際原子能機構把核事件分為0到7級。0級事件是“沒有安全意義”的事件,設置這個事件級別主要為了經驗反饋,所以我想這兩起事件的後果是這樣的,沒有任何廠外廠內放射性後果。

  關於核電廠如何防止人員失誤,美國三哩島事故發生以後,世界各國開始普遍高度重視核電廠內的人員失誤可能導致的問題,實際上在核電廠申請許可證的時候提供一個非常重要的申請文件,我們叫核電廠安全分析報告,其中專門設有第18章“人因工程”,對主控室等關鍵部位的人因設計進行分析,採取了有效措施來改善人機介面,防止人因失誤。為了防止人因失誤導致的問題採取了很多措施。

  因為核電廠高度複雜,完全靠理論分析可能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我想從經驗反饋的角度,在已經發生的事件裏來總結經驗,來分析人因存在什麼問題,採取什麼改進措施,也是核電廠防止人員失誤重要的措施。謝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年來一些地方收到了關於電磁輻射的投訴,電磁環境問題引發關注,能否介紹一下相關情況,謝謝。

  江光: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電磁設施包括通信基站、輸電線路、變電站等越來越多。這些設施一方面給我們的生産和生活帶來很大幫助,同時引起公眾對其環境影響的關注。近年來,各級生態環境部門不斷收到各種與電磁輻射相關的信訪投訴、行政復議等的意見反映。

  電磁輻射雖然也叫輻射,但是跟常規意義上的輻射不是一個概念。輻射分兩種,一種是電離輻射,另一種是電磁輻射。電離輻射是放射性物質産生的能使受作用物質發生電離現象的輻射。電離輻射劑量大了,對人體健康確實有損傷。而電磁輻射無論從形成機理、防護要求還是環境標準上,都跟電離輻射不一樣,它屬於非電離輻射。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健康效應主要是熱效應,這點與電離輻射有很大不同。這點希望大家能夠澄清一下。

  我國現行的電磁輻射環境品質標準是《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對照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遵循的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推薦限值標準,我國執行的《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限值標準更為嚴格。只要符合該標準相應頻率的限值要求,就能確保公眾健康和安全。根據近年生態環境部門開展的電磁輻射環境品質監測結果,我國電磁輻射環境品質是能夠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要求的。

  我部高度重視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一是加強行業監管。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通過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確保國家法規標準得到落實。二是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2017年,我部會同工業和資訊化部以及三家通信運營商、鐵塔公司共同簽署了《通信基站環境保護工作備忘錄》,同時也將所有通信基站環評等級從報告表降到登記表。簽署《備忘錄》旨在壓實企業在環境監測、資訊公開、信訪投訴等方面的生態環境主體責任。三是妥善處理關於電磁輻射的投訴糾紛。對於涉及環境問題的,監測後如果確實超標,責令相關企業進行整改;對於涉及土地使用、拆遷補償等不屬於生態環境部門職責的,在充分調查核實的基礎上,耐心做好公眾溝通,告知其向有職責的部門表達訴求。電磁輻射方面的情況我就介紹這些。

  澎湃新聞記者:近日“雲南綠孔雀”公益訴訟案一審宣判,判決暴露出戛灑江一級水電站建設項目環評存在的問題,環保組織也表達了對生態環保的擔憂。請問生態環境部對該項目環評存在的問題將採取哪些措施?

  劉友賓:我們注意到相關問題。感謝媒體和環保組織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關注,我們支援和鼓勵環保社會組織依法通過公益訴訟的方式表達意見和主張。

  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生態保護紅線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戛灑江一級水電站在2014年環評文件獲批後,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況:2015年新命名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陳氏蘇鐵涉及相關區域,2017年後部分區域擬被劃入生態保護紅線,近年來關於綠孔雀活動範圍和相關特徵的認識不斷加深等,針對這些新情況,我部高度重視,及時組織了現場調研,開展了“三同時”監督檢查,並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法》的有關要求,責令建設單位開展環境影響後評價,要求在後評價工作完成前,項目不得蓄水發電。

  據了解,該項目在2017年已暫停施工。2019年5月以來,建設單位已組織開展環境影響後評價工作。

  下一步,我部將督促建設單位抓緊開展環境影響後評價相關工作,堅持科學、客觀、依法的原則,全面反映項目建設可能産生的環境影響,客觀評估相關措施的有效性,並做出能否繼續實施項目的相關結論。有關情況將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謝謝。

  北京青年報記者:我注意到近日生態環境部在網站上公佈了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管理體系,是否可以詳細介紹一下具體的情況。

  郭承站:謝謝你的提問。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歷來高度重視核安全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治理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體制、法制、監管機制、程式制度、保障措施等。我們在構建核與輻射安全治理體系的過程中,建立了“四梁八柱”。法治體系是治理體系的重要前提,也是重要抓手,所以近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發佈了核安全法,並於2018年1月1號開始實施。為落實核安全法要求,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法規制度建設,構建了一套接軌國際、符合國情的法規標準體系。

  此外,還建立健全了一套制度體系。也就是您剛才提到的最近我們在網上發佈的程式制度。這套程式制度是我國法治體系的重要基礎,也是核安全監管部門實施安全監管的施工圖。這套體系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級的文件,也就是總論;第二層級的文件是大綱和指南;第三層級的文件是現場操作層面的一些程式、要求和細則,這層文件目前有355項現場監督執法程式,後續還將陸續發佈審評程式等。

  這套程式制度是國家核安全監管部門依法治核、從嚴監管的工具箱,也是我們推進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自身核安全監管能力的一個重要舉措,必將更加規範我國核安全監管,更有效地提高我國核工業的核安全水準。同時,這套程式制度也為打造更加嚴格的核安全監管執法隊伍提供了很好的教材,體現了我們核安全監管隊伍全體同事對黨和人民、向全社會的鄭重承諾,也是向全世界核行業推介中國的核安全方案,也是一套很好的宣傳工具,有利於營造人人講安全、人人參與安全、人人維護安全的良好氛圍。在此,希望大家對我們這一套程式制度予以廣泛的宣傳報道,同時給我們提出一些寶貴建議。謝謝大家。

  劉友賓: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