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生態環境部10月例行新聞發佈會實錄

2020-10-28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0-10-28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10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0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出席發佈會,介紹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進展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佈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0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宣佈,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體現了中國主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評價。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的主題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李高司長,介紹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採用視頻連線方式舉行。

  下面,我先通報幾項我部近期重點工作。

  一、以全國人大執法檢查為契機,深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今年7月至9月,全國人大組織開展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10月15日,栗戰書委員長親自作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執法檢查報告。10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並開展專題詢問。

  執法檢查報告充分肯定了近年來土壤污染防治取得的明顯成效,指出通過各地區各部門努力,遏制了土壤污染加重趨勢,保障了土壤環境品質總體穩定。但同時,也指出了法律實施中存在法律學習宣傳普及不夠、配套法規標準不健全、農用地分類管理有待加強等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防治任務依然艱巨。

  全國人大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是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尤其是凈土保衛戰的具體指導,更是對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援。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土壤污染防治法》,以此次執法檢查為契機,深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堅持落實法定責任,堅決打好凈土保衛戰。以農産品安全和人居環境健康兩大突出問題為重點,督促各地強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責任落實。將凈土保衛戰硬指標硬任務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指標體系,確保如期完成。

  二是堅持完善配套法規標準,推進污染防治制度化。修訂與土壤污染防治法不銜接的法規和部門規章,不斷完善農用地、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有關標準規範,強化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

  三是堅持實行風險管控,確保安全利用。嚴格落實農用地分類管理制度,保障農産品品質安全。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防範人居環境風險。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為重點,加強土壤污染預防制度監管,防止新增土壤污染。

  四是堅持補齊基礎能力短板,提升科學治污水準。持續推進土壤污染共性問題研究攻關。建立完善監測觀測網路和站點,為精準施策提供科學支撐。推動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領域産業發展。

  五是堅持會用善用法律武器,堅決落實依法治污。研究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手冊,持續推進執法隊伍和執法能力建設,依法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做好土壤污染防治法宣傳,引導全社會參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二、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公佈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佈了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共有87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35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入選。

  在本次創建中,各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熱情高漲。本次有9個地市獲得示範市稱號,超過了前三批總和,深圳成為全國第一個獲得示範市稱號的副省級城市。這充分表明生態文明建設向更高層級、更大區域深入推進。

  截至目前,生態環境部先後命名四批共262個示範市縣和87個“兩山”基地。示範建設在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品質、促進高品質發展、提升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和參與水準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形成了典型引領、示範帶動、整體提升的良好局面,以示範成效彰顯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力量。

  下一步,我部將加大示範建設推進力度,加強經驗總結和模式推廣,強化動態監管,深化提升示範建設水準,為建設美麗中國探索路徑、積累經驗、築牢基礎。​​​​

  三、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支撐VOCs治理夏季攻堅行動

  為配合實施《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緊緊圍繞為地方和企業“送政策、送技術、送方案”的服務宗旨,充分支撐地方環境管理部門和企業打好夏季VOCs治理攻堅行動。

  平臺開設“VOCs污染防治”專欄,線上上推薦了40多項涉及VOCs源頭防控、過程管理和末端治理的適用技術與方案,展示了18個成功的治理案例。

  平臺還邀請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和行業協會的專家學者就五大重點行業的VOCs控制措施、VOCs移動源及二次污染防治、VOCs的監測及品質管理等問題進行12場次線上講解,並與觀眾實時交流,線上觀眾累計有15萬人次,反響積極。​​​​

  四、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發佈公告規範再生黃銅原料、再生銅原料和再生鑄造鋁合金原料進口管理

  2020年10月16日,生態環境部會同海關總署、商務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發佈《關於規範再生黃銅原料、再生銅原料和再生鑄造鋁合金原料進口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公告明確了再生黃銅原料、再生銅原料和再生鑄造鋁合金原料的進口管理相關事項:一是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再生黃銅原料、再生銅原料和再生鑄造鋁合金原料,不屬於固體廢物,可自由進口。二是明確了再生黃銅原料、再生銅原料和再生鑄造鋁合金原料的海關商品編碼。該公告對引導企業進口符合産品品質標準的高品質再生原料,推動行業高品質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自2017年7月以來,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定不移抓好禁止洋垃圾進口這一生態文明建設的標誌性舉措,確保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與此同時,國家組織制定再生資源産品品質標準,除了已經出臺再生黃銅、再生銅、再生鑄造鋁合金原料産品品質標準,正在研究制定再生鋼鐵原料等産品品質標準,以標準為引領,不斷提升回收利用技術水準,加快綠色轉型,推動高品質發展。

  劉友賓:下面,請李高司長介紹情況。

  李高: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有機會就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有關情況和大家進行交流。非常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關注、支援、幫助和宣傳。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社會造成了嚴重影響,但這種影響相對短暫,氣候變化則在更長時間、更深層次、更大範圍上影響著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國政府一貫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

  近年來,我們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行動,並付出了艱苦努力,實現了碳強度的持續下降和能源結構的持續優化,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成效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也促進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宣佈,“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體現了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領導力和大國擔當,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發展明確了目標、指明瞭方向,具有深遠的國際國內影響。

  當前,“十三五”即將收官,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也將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的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有效銜接了兩階段戰略安排,不僅是對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要求,也是對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明確要求。我們將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全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形成從源頭上推動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産業結構根本轉型的倒逼機制。同時,我們將繼續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促進《巴黎協定》全面、平衡、有效實施,為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下面,我願意回答媒體記者朋友們提出的問題。

  謝謝大家!

  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南方都市報:社會各界認為我國要實現力度很大的2030年和2060年兩個階段性的目標,並不是輕鬆的事,需要在很多領域進行大力度的改革,請介紹一下有什麼基礎和挑戰,有哪些領域面臨比較大的變革,是否有計劃支援一些地區或行業率先達峰?

  李高:謝謝提問。

  正如剛才介紹的,習近平主席在聯大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了新的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實現這項任務是要付出艱苦努力的。這既是我們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貢獻,也對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對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多年來,我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採取了調整産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推進市場機制建設,積極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

  截至2019年底,我國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完成我國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目標,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這是非常重要的進展。

  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專利數、投資、裝機和發電量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一,風電、光伏的裝機規模均佔全球30%以上。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降低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價格,對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産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説明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為全球氣候變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節能提高能效領域,僅2016-2019年我國節能提高能效工作的效果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億噸。在建築領域,我國綠色建築佔城鎮新建民用建築比例已達到約60%。新能源汽車也是一個突出的亮點,2010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以年均翻一番的增速快速增長。在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我們也協同減少了大氣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推動了大氣環境的改善。

  試點碳市場建設一直在有序推進當中,為全國碳市場積累了可借鑒的經驗。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面臨著一系列艱巨任務。這次提出來的新達峰目標,自己跟自己比在時間上是提前了,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經濟體量和能耗體量巨大的國家而言,提前實現新達峰目標,是需要作出巨大努力的。

  橫向來比,從達峰到我們實現碳中和需要的時間比發達國家縮短30年左右,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也顯示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決心和力度。我們還存在一系列困難和挑戰,新的碳中和願景不是輕而易舉可以實現,需要我們付出艱苦的努力,需要從現在開始一個一個五年規劃,一步一個腳印持續推進,久久為功。

  我們要全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推動構建綠色低碳迴圈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來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特別是嚴格控制煤炭消費,這也包括合理控制煤電發展規模,我們將以更大力度推動非化石能源發展,特別是加大力度發展可再生能源,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電力體系。我們還將系統推動其他重點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工作,包括低碳工業、新能源汽車、低碳交通、低碳建築、低碳技術、低碳生産生活方式的轉變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央視新聞頻道:“十四五”是我國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的關鍵時期,為實現新目標我國節能減排在什麼方面發力,可以介紹一下嗎?

  李高:“十四五”是我們實現新的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非常關鍵的時期。總的來講,“十四五”要全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形成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的機制,從源頭上推動經濟結構、産業結構、能源結構的根本轉型。

  第一,將碳強度下降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十四五”規劃綱要,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要全面納入“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還要制訂“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的專項規劃,對“十四五”期間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和目標任務進行全面部署和安排。

  第二,開展達峰行動。我們將研究制定跨越“十四五”,“十五五”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在兩個五年規劃裏面持續實施,這個工作很有必要,同時也有一定的挑戰,因為不同於我們常規的五年規劃,也不同於在污染防治領域三年攻堅戰,需要在持續十年左右的時間推動落實。要向地方、行業明確傳導壓力、傳導任務,要明確地方和重點行業的達峰目標、路線圖、行動方案和配套措施,相關的部門也要形成合力來推動和支援這項工作。同時我們要強化監督考核,在“十四五”末要進行評估,進一步強化相應的措施,支援國家自主貢獻重點項目建設,確保2030年前達峰目標能夠實現。

  第三,加強氣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我們要進一步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推動各部門積極參與、各司其職、形成合力。我們要推動地方把應對氣候變化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統籌推進落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和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體系建設,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我們還要進一步提高風險管理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對生態環境部來講我們還要統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統一政策規劃標準制訂,統一監測評估,統一監督執法,統一督察問責。

  第四,加快推動能源結構低碳轉型,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費,嚴控能耗強度,特別是化石能源消費強度,實施更加嚴格的控煤措施。大力推進以電代煤、以電代氣,加大散煤治理力度。與此同時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第五,深化重點領域的低碳行動,推進低碳工業體系、低碳交通,低碳建築相關的發展。在工業、建築、交通、公共機構的重點領域進一步強化,加強節能提高能效工作,推動數據中心建設、5G基站等新基建能效提升。

  第六,推行低碳生産生活方式非常重要,我們要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升各級領導幹部和全社會的低碳意識,引導居民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勵大家公交出行,鼓勵大家消費低碳的産品;推動減少餐飲浪費,這都是公民能夠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的地方。我們要營造全社會共同推動、共同參與綠色低碳、應對氣候變化的良好氛圍。

  第七,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促進《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繼續為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我們還將積極推進氣候變化的南南合作,為其他的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

  ​​​​​南華早報:目前中國試點碳市場已經成長成為配額成交量第二大碳市場,未來建設還存在什麼困難和挑戰,還在什麼方面繼續推進?

  李高:中國的碳市場建設不僅是中國社會關注,國際上也非常關注。建設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也是落實二氧化碳新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的重要抓手。

  這項工作我們從2011年就在試點先行,開始推進,在七個省市開展了試點。截止到2020年8月,試點省市碳市場共覆蓋鋼鐵、電力、水泥等20多個行業,接近3000家企業,累計成交量超過4億噸,累計成交額超過90億元,有效推動了試點省市應對氣候變化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試點省市都非常重視這項工作,有的省市通過地方人大立法,有的省市通過發佈政府令的方式來強化這項工作的法律保障。地方試點碳市場也為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全國碳市場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與此同時,我們也積極向其他國家學習,向歐美碳市場吸取經驗。中國有自身的特點,我們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的碳排放在一定程度上還會繼續增長。跟發達國家在已經達峰並逐年下降的情況下開展碳市場建設不一樣,我們要從實際出發,在吸收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制度設計。碳市場建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工作任務非常繁重,在過去一段時間裏面我們也是積極克服各種困難,包括克服機構改革帶來的挑戰,克服疫情帶來的挑戰。現在全國碳市場建設緊鑼密鼓,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制度體系方面,我們積極推動《碳排放權交易暫行條例》出臺,編制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和《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辦法》,還有碳排放報告核查的配套文件,這些文件近期都會陸續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並爭取儘快發佈。

  在碳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們組織湖北省、上海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及相關的支撐單位研究制定了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的施工建設方案。

  在開展配額分配方面,我們組織地方報送並核對了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名單。配額分配是一項非常基礎性的工作,在反覆論證聽取行業協會和相關企業意見的基礎上,我們起草形成了《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正根據地方、部門和企業反饋的意見作進一步修改完善。

  在能力建設方面,針對不同的市場參與主體,我們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大規模能力建設培訓活動。其中,僅針對發電行業的配額試算,我們就編制了四本培訓教材,舉辦了八期15場培訓,1500多家發電企業和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超過六千人參加。

  在深化全國碳市場相關基礎工作方面,結合全國碳市場下一步擴大覆蓋範圍的需要,從2013年開始,我們就已組織開展了相關行業企業的碳排放數據報告與核查工作,除發電行業以外,還涵蓋建材、有色、鋼鐵、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行業。

  我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機制(CCER)已成為國際民航組織認定的六種合格的碳減排機制之一。下一步,我們將推動我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機制發展成為全國碳市場的抵消機制。

  “十二五”是試點先行,“十三五”是為全國碳市場打基礎,“十四五”將是我國碳市場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期。我們將實現從試點先行到建立全國統一市場,實現從單一行業突破到多行業納入,實現從啟動交易到持續平穩運作。我們將進一步的加快相關工作進度,確保相關的制度文件的出臺、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數據核查工作加快推進,為儘早實現上線交易奠定良好基礎。​​​​

  中國青年報:近期美國也在批評中國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您對此有何評論,下一步中國將採取哪些措施來進一步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

  李高:前面我已經跟大家介紹了,中國始終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始終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調整産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這些措施成效非常顯著。我剛才已經列舉了一些數據,同時多年來中國始終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習近平主席親自參與和推動,為《巴黎協定》的達成和快速生效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近期,習近平主席宣佈了二氧化碳新的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彰顯了中國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體現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新的政治動力,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讚譽。

  多年來中國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也採取措施積極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這一點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高度讚譽。我們做過一個調查問卷,參加我們南南合作氣候變化培訓班的發展中國家學員對我們的滿意度達到90%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和各自能力原則,促進《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繼續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主動承擔與我國國情、發展階段和實際能力相適應的國際責任,百分之百地履行承諾。

  美國是全球累計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本屆美國政府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不僅不正視自身的責任,反而廢除國內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計劃,正式退出《巴黎協定》。美國向別國甩鍋推責改變不了其形象,甩不掉它的責任。公道自在人心,國際社會自有公論。我們也希望美方集中精力履行好自己的承諾和責任,採取切實行動與各國一道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第一財經日報:今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收官之年,目前來看大氣污染防治形勢還是不能太樂觀,從現在到年底還有兩個月時間,請問今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有何安排?

  劉友賓:近年來,全國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出現了穩中向好的趨勢,但大氣治理成效仍不穩固,特別是進入秋冬季以來,“2+26”城市近期再次出現了污染過程,雖然總體污染程度和範圍影響相比往年都有所降低,但對我們也是一次警醒,不抓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如遇到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區域性重污染天氣過程會捲土重來,不僅會影響“十三五”規劃和藍天保衛戰收官目標的完成,也會損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

  不管氣象條件如何變化,我們都不敢有絲毫懈怠。近期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和省(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方案,推進實施重點區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在繼承過去行之有效工作基礎上,統籌推進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各項工作。

  今年秋冬季攻堅行動將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重污染天氣,繼續保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同時,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做到時間、區域、對象、問題、措施五個精準,實施企業績效分級分類管控,強化聯防聯控,立足於抓好已出臺的政策措施落實,防止層層加碼。堅持問題導向,壓實部門和地方責任,加大幫扶力度,實現打贏藍天保衛戰圓滿收官,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藍天白雲。

  ​​​​​紅星新聞: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改造建造綠色建築,建設低碳試點,低碳園區,低碳示範工程,目前我國這些低碳建築,低碳園區建設取得什麼成果,在城市化和城市低碳轉型過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李高:我們國家地域遼闊,各地方産業結構、資源稟賦都不一樣。低碳發展的道路、路徑,工作重點不一樣,從低碳試點來推動低碳發展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同時也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一個成功的經驗。通過試點去探索經驗、總結經驗、推廣經驗,最後提升我們全國低碳發展水準。

  2010年以來我們陸續開展了低碳省市的試點,到現在搞了三批,有87個試點省市,與此同時開展低碳社區、低碳城鎮、低碳園區的試點,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低碳試點體系。經過若干年來的實踐,低碳試點的地區積極落實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任務,在綠色低碳發展的規劃政策,建立綠色低碳的産業體系、交通體系、建築體系、數據管理體系、目標責任考核體系,推進綠色生活方式、提升低碳管理能力等方面採取了很多措施,進行了很多嘗試,取得了很多的經驗。有的經驗在各個省市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有些經驗進入到國家相關的政策。低碳試點城市重視規劃,主動將低碳發展目標任務納入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很多城市積極探索碳排放達峰指標體系,有一些地方還提前探索近零碳排放發展模式,有力推動了試點城市的低碳發展。

  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工作著力點和特色不一樣,有的試點城市提出了具體的達峰目標,形成了相關落實方案。有的城市積極推動地方的低碳發展立法工作,為綠色低碳發展奠定法制框架,有的城市在探索低碳的數據統計管理體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經驗,有的城市在大力推動公交電動化、低碳化方面取得了很顯著的成效,形成了很好的經驗。這些低碳試點工作,促進了當地的綠色低碳發展。

  下一步要對現有的試點經驗進行系統的梳理、總結,在試點城市當中加強交流,爭取能夠凝練出一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讓更多的城市能夠向這些試點城市取得的經驗學習、借鑒,推動自身的低碳發展。我們還要在現有低碳試點的基礎上升級,面向碳中和開展相關的試點工作,從城市層面為我們國家新的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做出貢獻。

  ​​路透社:當前的能源安全保障戰略,是否會對十四五目標政策帶來壓力,如何平衡經濟就業和緊迫的氣候目標任務,發電行業的碳市場交易是否有具體的時間表,比如説今年年底之前或者明年年初?

  李高:首先回答後一個問題,後一個問題在我前面一個針對碳市場的問題當中涉及到了。十四五是碳市場建設大發展的時期,將實現從試點到全國統一碳市場建設,從單個行業向多個行業邁入,從上線交易到持續平穩運作。

  今年的疫情確實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包括我們國家也是這樣。我國通過採取有力的措施,有效抑制了疫情大面積蔓延,取得抗擊新冠疫情重大的戰略成果,我們已經成為全球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經濟增長的經濟體,成功統籌推進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已經得到了有序恢復。在這一段時間裏,2020年上半年碳排放強度同比出現不降反升的情況,這主要是受疫情影響GDP出現了大幅度下降。在恢復經濟的過程當中,我們始終強調要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的大方向,堅持新發展理念,避免短期刺激經濟的政策手段導致高污染、高排放項目集中開工,要把復工復産作為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的新機遇。個別的項目開工有可能出現,但是總體上我國應對疫情的復工復産措施是符合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要求的,是符合國際綠色低碳發展大趨勢的。

  剛才我也跟大家介紹了,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宣佈了新的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這是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疫情在全球蔓延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宣佈的,一方面是推進全球氣候治理,一方面是對國內釋放綠色低碳發展的鮮明信號,我們國家要走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的道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我們將會堅決地貫徹落實。

  下一步要圍繞實現新的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圍繞美麗中國建設,在“十四五”期間提出更強有力的碳排放控制目標,加強對煤炭消費的控制,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支援力度,繼續推動經濟社會加速向低碳方向轉型。

  ​​​​​封面新聞:美國近日發佈中國破壞環境行為清單,指出中國經濟有太多是建立在對空氣、土地和水質的肆意漠視之上的。中國對全球近30%的塑膠污染負有責任,是最大的汞、海洋垃圾和溫室氣體排放國。請問生態環境部對此有何回應?

  劉友賓:近期,美國一些機構和官員出於政治目的,對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作出的突出貢獻視而不見,肆意抹黑。這些不實之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已經多次予以嚴正駁斥。

  中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與2015年相比,2019年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上升8.9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下降6.3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年均濃度下降23.1%。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領域9項約束性指標,有8項已提前完成。到今年年底,各項目標任務預計將全面完成。

  中國取得的環境品質改善成效,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去年發佈《北京二十年大氣污染治理歷程與展望》評估報告,認為北京在大氣環境品質改善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世界上沒有其他城市或者區域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這樣好的成績,這其中有很多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經驗做法。最近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佈,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重要宣示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多年來,我國與許多國家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保持密切合作,互相取長補短。我們真誠學習世界各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有益經驗和做法,虛心聽取對中國生態環保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但我們不能接受出於政治目的的無端指責。未來我們將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生態文明之路,認真履行各項國際公約,為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以更大決心和更大力度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謝謝!

  每日經濟新聞: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生態環境影響,近年來在加強生態環境的適應能力方面我們做了什麼工作?

  李高:我們國家氣候條件複雜,生態環境整體脆弱,總體上來講中國是一個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損害是我們的工作任務。根據有關統計數字,中國每年因為極端氣候事件帶來的人員財産損失都是非常巨大的。

  長期來看,我們國家有漫長的海岸線,經濟活動主要聚集在沿海地區,氣候變化對沿海地區的經濟、生態環境、基礎設施、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同時,氣候變化帶來對青藏高原的影響,青藏高原是幾大主要河流的水源地,氣候變化對於我們國家幾大流域的生態環境,包括相關的基礎設施、人民生活都帶來威脅。應對氣候變化中國不能置身事外,這是我們自己的事,中國也要通過自身努力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害。

  政策上我前面介紹了很多怎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與此同時主動適應氣候變化、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害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一直推動將適應氣候變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不斷推動適應氣候變化實踐。

  為了統籌推動開展適應氣候變化工作,我們于2013年發佈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明確了到2020年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的原則、目標、重點以及重點領域的相關措施。

  戰略發佈以來,各相關部門開展了大量的綜合性、系統性工作,適應氣候變化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我們還以城市為切入點,發佈了《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開展了氣候適應型城市的試點工作,提升氣候韌性。

  我們積極推進適應領域國際合作、參與發起全球適應委員會、推動成立全球適應中心中國辦公室,李克強總理出席辦公室的揭牌儀式。在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過程中,積極地提出高度重視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適應氣候變化問題,為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爭取支援。目前,我們正在開展適應狀況評估,組織編制《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明確我國到2035年適應氣候變化的目標任務,並且把適應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消除貧困等工作有機融合,構建適應氣候變化新模式。

  同時,適應氣候變化非常複雜,客觀來講我們的研究還有很大的差距。下一步要進一步加強研究,統籌農業、林業、水資源等重點領域以及城市沿海生態脆弱地區適應氣候變化行動,並進一步深化試點示範工作,全面提升我國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劉友賓: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