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生態環境部召開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2021-03-30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1-03-30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3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出席發佈會,介紹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和下一步安排部署。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佈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新聞發佈會現場圖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根據疫情防控新形勢,本月發佈會改為現場舉辦。很高興在春暖花開的日子和大家再次見面。
  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例行新聞發佈工作,孫金龍書記、黃潤秋部長多次做出指示,剛才,發佈會召開前,趙英民副部長還親臨發佈會現場檢查,要求我們努力為記者朋友們提供週到服務。
  今天新聞發佈會的主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先生出席發佈會,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先通報近期我部的幾項工作。
  一、COP15籌備工作有序推進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籌備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9月30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同各方分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經驗,向世界發出誠摯邀請,歡迎各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聚首美麗的春城昆明,共商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
  COP15大會原定延期至2021年5月份召開。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綜合考慮COP15相關前序會議所需時間、其他國際會議時間安排等因素,經中國政府與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確定,COP15再次延期至2021年10月11-24日,舉辦地點在雲南昆明,同期將舉行生物安全議定書、遺傳資源議定書締約方會議。
  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有序推進。經反覆溝通,已就東道國協議全部215個條款與公約秘書處基本達成一致。各方正在積極磋商“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框架”。初步擬定以我國政府名義舉辦的高級別會議方案。確定舉辦包括“生態文明論壇”在內的8個平行活動。確定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大會。雲南省政府為做好會務保障開展了大量週密細緻的工作。
  中方將同公約秘書處繼續保持密切合作,共同致力於高效推進各項籌備工作,確保舉辦一屆圓滿成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會。
  二、31省(區、市)完成“三線一單”編制工作
  編制實施“三線一單”是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的重點任務。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全力推進。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已完成編制與發佈,全面進入實施應用階段。
  在編制發佈過程中,不少成果已經在地方綜合決策、區域規劃、項目準入等方面得到有效應用。2021年3月1日實施的《長江保護法》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作為重要內容;目前已有15個省份通過將“三線一單”納入當地環境保護條例或環境影響評價法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的方式,明確了“三線一單”編制主體、制度建設和應用的有關要求,為“三線一單”的實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下一步,我部將持續做好成果應用實施工作指導,推動建立跟蹤評估、動態更新調整工作機制,實現成果共用共用。
  三、生態環境部開展“以案促建提升環境應急能力”專項活動
  為充分發揮環境應急典型案例經驗借鑒和警示教育作用,著力提升基層環境應急能力,生態環境部黨組決定今年在全國生態環境系統組織開展為期一年的“以案促建提升環境應急能力”專項活動。
  專項活動分為案例剖析、集中培訓、自查整改、總結提升四個階段。
  目前第二階段集中培訓已圓滿結束。專項活動針對近年來各地發生的有代表性的突發環境事件案例,從資訊報告和發佈、應急處置、應急監測、應急準備、風險隱患、評估調查等6個方面,系統梳理事件發生的背景和影響、處置過程,針對剖析暴露出的問題,深入分析産生原因,提出同類事件預防和妥善應對的措施意見。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重點從加強資訊調度、現場督導調研、組織編制生態環境應急能力建設指導文件等方面,系統推進活動開展,督促地方搜尋整改問題和不足,提升基層環境應急能力。
  四、《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彙編出版發行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于2015年12月至2018年年底完成了第一輪例行督察全覆蓋,並對20個省(區)督察整改情況開展了“回頭看”。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對9個省(市)、4家中央企業進行了例行督察,同時對2個國務院有關部門啟動探討式督察試點。
  各地各部門積極做好督察整改“後半篇文章”,切實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明顯改善生態環境品質,有力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有效提升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涌現出一批督察整改典型案例。
  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範作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聚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件整改落地、壓實整改責任、創新工作方法、健全長效機制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彙編了63個督察整改典型案例,為各地各部門督察整改提供借鑒。典型案例彙編已于近日正式出版發行。
  劉友賓:下面,請張波總工程師介紹情況。
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
  張波: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大家長期以來都十分關心、支援並且積極參與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為全國水生態環境保護事業作出了寶貴貢獻,借此機會向大家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下面,我簡要通報全國水生態環境保護情況並回答大家問題。
  近年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全國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決打贏打好碧水保衛戰,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截至2020年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2914個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8.2%,全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2804個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10363個問題完成整改,為老百姓飲水安全建立了更加可靠的保證。長江流域、環渤海入海河流劣V類國控斷面基本消除,長江幹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體,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黃河干流全線達到Ⅲ類水的水質標準,相當一些河段達到了Ⅱ類水質,應該説所有這些成績都是很了不起的!
  我們也清醒的看到,當前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和短板。一是一些地方發展方式依然比較粗放,城市建成區、工業園區以及港口碼頭等環境基礎設施欠賬還比較大。二是生態破壞問題比較突出。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在水生態方面的差距明顯,已經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突出短板,這一點要引起高度的重視。三是水環境風險不容忽視。企業生産事故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頻發,一些地方底泥污染嚴重,對環境安全造成了隱患。太湖、巢湖、滇池等重點湖泊藍藻水華居高不下,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治理難點,水生態環境保護依然任務艱巨。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繼續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以水生態保護為核心,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流域要素,鞏固深化碧水保衛戰成果,編制實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積極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不斷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力爭在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突破,為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奠定良好基礎。
  今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鞏固深化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持續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深入推進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生態保護修復。
  二是推動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綠色發展。指導地方制定差別化的流域性環境標準和管控要求,以高水準保護引導推動高品質發展。
  三是編制實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開展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徵集活動,宣傳推廣先進經驗,引導各地深入實施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
  四是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力爭在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態恢復等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突破。
  五是提升水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建立完善更加精準科學的流域生態環境空間管理體系、責任管理體系和污染源管理體系。堅持問題導向,積極穩妥改進地表水環境品質評價方法。完善問題發現和推動解決工作機制。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為2035年基本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打下一個更好的基礎。
  謝謝大家!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
  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答記者問
  人民網:“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地表水達到或者好于Ⅲ類水體比例要達到85%,目前我國的水生態環境總體狀況是怎麼樣的呢,水污染治理目前還存在什麼短板,生態環境部將從什麼方面著手來推進完成這個目標呢?
  張波:剛才我重點介紹了成績,接下來我談談短板在哪?
  水環境方面,一些地方歷史欠賬比較多,表面上污水處理廠建起來了,但是收集管網品質不行,一些城市管理比較混亂,旱季垃圾、污水往雨水管網裏面倒,雨季就一股腦出來了。這裡既有基礎設施不健全的原因,也有我們一些城市管理混亂的原因。種植業、養殖業的氮磷污染始終沒有很有效的辦法,這導致長江流域等很多地方首要污染物已經不再是COD、氨氮,而是總磷。
  水生態方面,目前江河湖泊生態破壞現象比較普遍,有的地方還相當突出。前段時間雲南的幾位老漁民跟我説,六七十年代湖邊每到一定季節常常看到抗浪魚、馬魚、鳳梨魚等土著魚産卵,白花花一片,現在看不到了。西太湖的老漁民對我説,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西太湖水草還是很茂盛的,他們常常用罩網捉鱖魚,鱖魚是吃魚的魚,在水底守株待兔,漁民在船上就能看見,往下一扣就捉住了。由此判斷七、八十年代西太湖水的透明度應該在一米左右,而現在不行了。這些變化跟生態破壞是有直接關係的。我們很多河湖生態系統失衡,外因是營養源問題,內因是生態失衡問題,一些關鍵生物鏈條斷掉了。
  水資源方面,我們多年來重視生産用水、生活用水,但生態用水沒有“地位”,過去也不怎麼統計生態用水。生態用水保證不了,何談水生態呢?一些地方嚴重缺水地區與高耗水現象並存,河流湖泊斷流乾涸現象比較普遍,以高耗水為代價的發展方式尚未根本轉變。
  “十四五”時期我們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努力實現由污染治理為主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流域要素系統治理、統籌推進轉變,“十四五”要扎紮實實把這一新格局構建起來,再經過“十五五”“十六五”的努力,為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具體工作我剛才也講了,主要是三條主線,一是繼承發揚“十三五”的好經驗,深入打好攻堅戰;二是編制實施“十四五”規劃;三是指導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力爭在若干難點和關鍵環節上實現突破,及早實現這些突破對帶動全國水生態環境保護邁上新臺階非常重要。
  海報新聞:“十四五”期間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要更加重視人水和諧,水生態環境治理千頭萬緒,問題非常複雜,你認為水生態環境治理的牛鼻子是什麼呢?
  張波:“十四五”我們提出了12個字:“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這就是我們的治水目標。“有河有水”代表水資源,我們要努力把生態用水擺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改進水資源管理的基礎制度,梳理重要水體的生態用水底線,逐步推動滿足這些底線要求。“有魚有草”代表生物多樣性,實現有魚有草了,生態功能才能逐步恢復。“人水和諧”是水環境問題,我們人類要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減少排放,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人不負水,水定不負人。進入新的階段我們一定要通過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逐步實現這樣的目標。要説工作上有什麼牛鼻子,我想這個“牛鼻子”就是編制實施“十四五”規劃。我們非常重視“十四五”規劃的編制,後面會專門和大家談一談我們是怎麼推動這項工作的。
  小康雜誌:長江經濟帶聚集了化工、能源、機械製造,冶金、建材等大量重化工企業,全流域治污形勢非常嚴峻,當前長江經濟帶化工圍江的治理進展如何,解決化工圍江難點問題有什麼呢?
  張波:長江是黃金水道,水運成本較低,加上這一帶礦産資源比較多,運輸原料和産品相對方便,因此長江經濟帶成了我國重化工的産業基地。整治化工園區是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一項重要任務,兩年來生態環境部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化工園區的整治,初步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一是把住準入關。生態環境部指導地方環保系統嚴把環評關,禁止在長江干支流一公里範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堅決管住源頭。
  二是推進現有的沿江化工企業實施“搬改關”,列入“搬改關”計劃的企業到去年年底有79%完成了整治任務,其中沿江一公里範圍內落後化工産能已經全部淘汰。
  三是指導沿江七個省份出臺了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這樣就可以進一步規範化工園區的開發建設。
  儘管沿江化工園區的整治初步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現在剩下的任務難度比較大,可以説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過去我們對這個問題重視不夠,即便像長江這樣重要的母親河,我們很多的企業也直接開到江邊上來,碼頭建的也比較隨意。企業建起來了,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很大的貢獻,相應地也就加快了城區建設和人口集聚,現在要退出成本就會比較高,代價就會比較大,長江保護修復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就是一定要加強源頭治理。我們中國的河湖無論大小都應該有緩衝帶,生産活動不要緊挨著水邊,要給河湖留出一定的緩衝距離。一方面我們要克服困難,積極穩妥繼續推進這項工作;另一方面各地都要以此為鑒,對當地重要的河湖,要及早劃定生態緩衝帶,緩衝帶的大小可由各地從實際出發確定,一旦劃定就要嚴格保護起來,不允許新的破壞生態的項目進入到緩衝帶。如果一開始就管住,成本要小很多。
  鳳凰衛視:目前長江流域首次全面消除了劣Ⅴ類水質,幹流達到Ⅱ類水質,下一步長江保護重點工作是否會發生改變,將如何安排。您認為長江保護法在長江流域生態保護方面起到了什麼作用?
  張波:長江保護法是我們國家第一部流域性的保護法,最重要的意義就是為長江保護修復提供了一個堅強的法律保障。有了這部法,我們就可以依法保護長江。這部法律也為我國其他重點流域保護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過去我們講九龍治水,長江保護法在這個問題上有突破,長江保護法規定要建立長江流域統一指導、監督長江保護的協調機制。我理解這相當於長江要有一個總河長,建立一個總協調機制,我們的各部門、各地方在這個機制下協同開展工作,這是一個重要突破。
  長江保護法對生態用水也第一次作了法律上的表述,第29條規定,要優先滿足生活用水、保障生態用水,統籌安排好生産用水。第一次把生態用水擺在了很突出的位置上,這對於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生態用水保障一定會發揮很大的作用。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門將認真學習貫徹好這部法律,努力用法律的手段破解長江保護的熱點、難點和痛點問題,推動長江保護修復不斷取得新成效。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近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唐山檢查時,發現有四家企業均存在環境違法行為,後續處理如何?請問這些違法行為是個案還是帶有一定普遍性?
  劉友賓:3月11日,生態環境部黃潤秋部長一行採取不打招呼、直奔現場的方式,對唐山市鋼鐵企業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落實情況開展檢查,發現唐山不銹鋼有限責任公司、唐山金馬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唐山市春興特種鋼有限公司和唐山東華鋼鐵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高負荷生産,未落實相應減排要求,並普遍存在生産記錄造假問題,有的甚至互相通風報信、刪除生産記錄應對檢查,性質十分惡劣。
  生態環境部、河北省對這一案件高度重視,聯合督促指導唐山市從應急預案和責任體系深挖細查,對4家企業生産、排污環節進行全流程監督執法。唐山市舉一反三,開展全市鋼鐵行業企業環境違法問題整改攻堅,對全市其他在産的長流程鋼鐵企業,從線上監測、污染防治設施運作、排放標準執行、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等方面開展全面檢查。
  檢查發現,少數企業串通第三方運維人員,干擾自動監測設施,使生産期間監測數據失真;部分企業偽造生産記錄,應急減排措施不落實,並從燒結到煉鐵,再到轉爐煉鋼和出廠磅房等多個環節生産記錄,進行“一條龍”造假,應付執法檢查;一些企業環境管理還比較粗放,未按規定採取集中收集處理、密閉等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
  目前,唐山市已建立生態環境、公安、檢察機關聯合辦案機制,依法嚴懲重處。對涉嫌環境違法企業依法啟動行政處罰,同時暫扣排污許可證,重污染天氣績效評級全部降為最低的D級;情節嚴重的,公安機關依法對相關責任人行政拘留;涉嫌污染環境犯罪的,已移交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有關案件正在偵查辦理中。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跟蹤督導,推動整改落實,並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堅持零容忍,嚴厲打擊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不落實甚至造假、自動監測弄虛作假等突出環境違法行為,形成依法治污有力震懾。
  南方都市報:在減污降碳背景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水污染防治有什麼影響?
  張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是我國經濟社會深刻的系統性變革。總體來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對水污染防治至少有兩方面的重要影響:
  第一,污染治理的過程本身也是耗能的,甚至消耗還比較大。大家知道污水處理廠有一個曝氣的過程,垃圾有一個焚燒的過程,這本身都是高耗能。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有利於在污染治理的領域出現一些新工藝、新産品,這是一個重要的影響。
  第二,會促進城市污水廠再生水和污泥的迴圈利用。中國很多地區缺水,把污水處理達標之後白白排放掉,太可惜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把這些再生水迴圈利用起來,每一個城市就都有了一個巨大、穩定的再生水水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污水再生利用,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為保障生態用水創造條件;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新鮮水處理過程的能耗,進而減少碳的排放。
  在自然狀況下,人的排泄物是要回到農田的。但是,大城市建設之後,這些排泄物通過管網進入污水廠,用高耗能方式進行處理,處理後的污泥還要送去焚燒廠焚燒,這顯然是不合理的。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一些地方正在探索污泥回歸農田的路徑。一旦再生水迴圈利用、污泥綜合利用的路徑被打通,我想中國的污染治理工藝一定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對此我們充滿著期待!
  澎湃新聞:近日多家環保組織聯合發佈一份長江流域縣級以上飲用水源地報告,水源地整體狀況有所改善,但是依然存在風險源,名錄沒有發佈,保護區記憶體在垂釣、游泳等情況,我們下一步如何就水源地進行精細化管理?
  張波:水源地涉及千家萬戶的健康安全,始終是水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應該説“十三五”時期我們堅決打贏打好水源保護攻堅戰,解決了一批突出的問題,在飲用水源安全保障方面我們前進了一大步。
  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源地的規範化管理,我們將主要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開展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基礎資訊調查和環境狀況的評估,健全完善水源地資訊管理檔案,定期評估區域流域水源地管理狀況。
  第二,強化水源地水質達標管理,指導地方綜合採取污染治理、深度處理、水源替代等,加強不達標水源治理。
  第三,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規範化建設,在鞏固水源整治專項行動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水源地監控,風險防控和應急能力建設,築牢水源水質安全防線。
  封面新聞:今年3月,中國北方地區出現多次範圍廣、強度大的沙塵暴天氣,請介紹一下今年沙塵暴來源及影響範圍,頻發的沙塵暴天氣對我國優良天數比例産生了哪些影響?
  劉友賓:今年3月14日-19日、27-29日,我國北方地區先後經歷了兩次大範圍的強沙塵天氣過程。根據風雲氣象衛星監測顯示,這兩次沙塵天氣過程主要起源於蒙古國,受蒙古氣旋和冷高壓影響,蒙古國首先出現了大範圍沙塵暴天氣,之後隨著蒙古氣旋東移南下,形成了影響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沙塵天氣過程。
  根據中央氣象臺數據,3月14日-16日的沙塵天氣過程強度為近10年來最強,沙塵天氣影響面積超過380萬平方公里,影響我國西北、華北大部、東北地區中西部、黃淮、江淮北部等地,約佔國土面積的40%;17日-19日,受沙塵回流影響,華北地區又出現了短暫的沙塵天氣;27日-29日,北方地區再次出現大範圍沙塵天氣,強度略弱、範圍略小、影響位置偏東。
  強沙塵天氣對我國環境空氣品質帶來嚴重影響。根據國家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數據,沙塵過境期間,我國北方多地空氣品質達到嚴重污染。從沙塵影響程度看,全國共計17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受到兩次強沙塵天氣過程影響,導致空氣品質超標702天,按全年計算,全國優良天數比例下降約0.6個百分點。
  雖然這次沙塵暴的起因主要是自然因素,但這也再次提醒我們,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須高度重視生態保護和建設,加強國際合作,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十三五”期間各省市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方面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建立河長制,“十四五”期間指出要基本消除城市的黑臭水體,目前在黑臭水體治理過程當中還存在著什麼樣的問題,接下來會有什麼樣部署和舉措,來進一步消除城市的黑臭水體?
  張波:黑臭水體是老百姓身邊的水環境問題,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際上就是圍繞著老百姓最期盼的事情開展污染防治工作。這裡,我給大家介紹一個小花絮,2018年初的時候,我們有一個數字沒有向媒體公開,因為連我們自己也不相信。當時從各地調度上來的黑臭水體治理完成率已經達到了99.1%,這是2018年初的數字。大家還記得我剛才開場白講到的,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消除率在98.2%,我們打了三年攻堅戰,完成比例不僅沒有升高反而還下降一個百分點,但是我們更喜歡這個98.2%。2018年我們會同住建部門組織開展攻堅戰,通過群眾舉報、衛星遙感等手段,發現有很多的黑臭水體並沒有真正消除,有的是加了蓋板,有的是撒了藥,有的是調水衝污,有的甚至把黑臭水體填掉了等等,應該説當時的形勢還是十分嚴峻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媒體發揮了很好的作用,2018、2019年媒體的報道很多,央視焦點訪談就報道三次,誰搞形式主義就報曝光誰,誰治標不治本就報曝光誰。今天在坐的很多媒體朋友都為黑臭水體治理作出了寶貴貢獻。
  到2018年底黑臭水體完成率是66%,比地方上報的99.1%下降了33個百分點,雖然是下降了,但是我們心裏有底了。黑臭水體治的好不好,群眾都能理解、判斷和監督,容不得半點弄虛作假。到了2019年底達到84%,2020年底是98.2%,雖然三年努力還不及2018年初的99.1%,但是98.2%是比較實的,老百姓是比較滿意的,到目前為止老百姓關於黑臭水體的投訴已經越來越少了。
  儘管黑臭水體治理取得明顯成效,也依然存在很多短板。一是城市污水管網品質不高,一些地方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特別低,幾乎不加處理就快接近達標了,處理的相當一部分水不是污水而是地下水、雨水。二是初期雨水污染嚴重,一些地方雨水管網旱季“藏污納垢”,雨季“零存整取”,一些地方城鄉結合部存在垃圾隨意傾倒現象,這就導致汛期污染比較嚴重。三是一些城市河道搞三面光,加上又沒有生態補水,水體自凈能力很差,久而久之,水就變黑變臭了。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要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這就意味著只要是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都要納入我們攻堅戰的範圍。縣級城市治理黑臭水體還是比較複雜的,有的縣級城市經濟實力比地級市還要發達,有的縣級城市經濟實力就很弱,有的是歷史古城,有的是新城,情況比較複雜。
  為了打好攻堅戰,我們今年首先要搞調研,在調研的基礎上精準科學制定黑臭水體攻堅戰方案,力爭在“十四五”時期基本消除縣級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同時也需要特別指出,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並沒有結束,還要努力實現長治久清。這些城市黑臭水體反彈了,依然會進入生態環境部的黑名單,我們依然會一抓到底去督促治理。
  劉友賓: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