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湖南省洞庭湖區化肥減量數據虛假失真

2021-04-28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1-04-28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2021年4月,中央第六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湖南省洞庭湖區岳陽市、常德市和益陽市(以下簡稱湖區三市)督察發現,三市化肥減量工作普遍存在部署敷衍了事、推進不嚴不實、統計虛假失真等問題。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經過綜合整治,洞庭湖區環境污染趨勢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洞庭湖以及岳陽華容東湖、常德珊珀湖、益陽大通湖等湖泊水質總磷濃度仍然超過國家Ⅲ類水質標準,區域環境壓力巨大。造成洞庭湖流域磷超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農業面源污染是主要因素之一。全國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數據顯示,湖區三市種植業排放的總磷、總氮分別為1382噸、15129噸,佔湖區排放總量的19.51%、25.82%。為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國家有關部門聯合印發《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明確要求洞庭湖周邊地區2020年化肥使用量比2015年減少10%以上。   
  二、主要問題
  (一)部署安排敷衍了事
  2019年2月,湖南省制定印發《湖南省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再次強調洞庭湖周邊地區化肥使用減量目標,並明確要求“各市州根據本文件制定出臺具體實施方案或細則”。督察發現,岳陽市、益陽市至今仍未制定相關方案;常德市雖然于2019年8月印發實施方案,但未充分結合該市實際進行部署。
  湖區三市在佈置化肥減量年度工作任務時,也一再降低要求。常德市雖然于2019年下達過減量指標,但在2020年,又放鬆要求,不再提及減量指標。岳陽市在下達化肥減量年度控制目標時,僅有形式上的指標要求,沒有實質性的考核約束。益陽市在2020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年度考核評分細則中,將考核標準定為“2020年化肥使用量比2015年減少6%以上”,低於國家目標。即便如此,益陽市農業農村部門在當年的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中對該目標未提及。
圖1  益陽市農業農村部門在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中對考核評分細則中的化肥減量目標未提及
  (二)工作推進不嚴不實
  測土配方施肥“偷工減料”。本該先測土,再配方,再施肥,而湖區三市農業農村部門普遍默認市場流通的複合肥即為配方肥,鮮有開展按需配方工作。常德市漢壽縣農業農村局不僅沒有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情況開展入戶調查,反而臨時編造虛假臺賬應付督察組。施用商品有機肥“濫竽充數”。根據《常德市2019年度大田監測報告》,全市112個監測點僅有29個施用過有機肥,漢壽縣等地沒有監測到施用有機肥。但2019年,漢壽縣上報稱,通過有機肥替代實現了977.4噸的化肥減量。種植結構調整不嚴不實。2020年,益陽市沅江市上報,通過減少水稻、油菜等種植面積,實現化肥減量2200噸,佔2020年化肥減量的73.5%,但現場督察發現,其實際種植面積不降反增,水稻和油菜種植面積各增加5萬畝。
  督察組在湖區三市實地走訪和電話回訪近30家農戶和種植大戶,均反映近年來化肥使用量沒有減少。化肥減量數據與群眾感受大相徑庭。
圖2  督察組在常德市漢壽縣圍堤湖開展實地走訪,群眾反映近年來化肥沒有減少,甚至有增加
  (三)統計數據虛假失真
  督察發現,湖區三市化肥減量統計“兩張皮”問題突出,統計部門和農業農村部門各有一本賬,且差異較大。統計部門數據顯示,岳陽、常德、益陽三市2019年化肥使用量較2015年減幅分別為9.94%、-4.86%和16.22%,而農業農村部門測算數據顯示減幅分別為7.82%、10.64%和10.97%。
  走訪統計部門了解到,各地普遍沒有開展過抽樣核實。按照《湖南省農村統計年鑒》,岳陽、常德、益陽三市2015年至2018年化肥使用量基本保持平穩,而到2019年,三市化肥使用量均較2018年急劇下降,分別減少11.8%、6.31%和12.92%,存在化肥減量數據虛報亂報問題。
圖3  華容縣2018年至2020年化肥使用量統計過程中,鄉鎮上報的原始數據均比統計年鑒數值大
  走訪農業農村部門了解到,各地在化肥減量統計過程中,普遍選擇性使用數據,只算減肥措施的理論減量,不考慮種植面積增加的化肥使用增量。2020年,岳陽、常德、益陽三市水稻播種面積較2019年分別增加26.1萬畝、49.5萬畝和25.5萬畝,但三市在統計化肥使用量時,均未計算該部分增量。
  三、原因分析
  岳陽市、常德市、益陽市三地黨委、政府思想認識不到位,沒有深刻理解化肥減量與農業高品質發展的關係,沒有深刻認識化肥減量對洞庭湖區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意義,解決洞庭湖區農業面源污染的內生動力不強。落實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不力,化肥減量工作不嚴不實、敷衍了事、浮于表面。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按要求做好後續督察工作。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