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藍
近年來,廣西堅持以改善環境空氣品質為核心,不斷創新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法,全力以赴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收官之戰。
據了解,“十三五”廣西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完成情況良好。今年1—10月,廣西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98.3%,PM2.5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品質整體持續改善,創有監測數據記錄以來最好水準。其中,10月份全區優良天數比率99.8%,僅發生1城次污染天氣,刷新10月份單月最好水準。
柳州藍
制度完善是支撐。廣西先後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聚焦秸稈禁燒,煙花爆竹禁燃限放,機動車污染防治等大氣面源污染治理,首次明確違法燃放煙花爆竹行為的處罰金額。
同時,修訂《廣西壯族自治區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結合廣西輕度污染天氣佔主導的實際,將應急重心從重度污染天氣應對前移至輕度污染天氣應對,把握攻堅時機,搶佔“優良天”。此外還制定《廣西壯族自治區秸稈禁燒管理暫行辦法》,明確高速公路、鐵路沿線兩側2公里範圍內等區域為秸稈禁燒區。
根據四時特徵,抓準重點時段,開展四季攻勢,先後制定印發《廣西大氣污染防治“百日攻堅”行動方案(2018)》《廣西2019年春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廣西2020年臭氧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等攻堅方案,持續開展以煙花爆竹禁燃限放為重點的春季攻堅行動、以臭氧污染防治為重點的夏季專項行動、以秸稈禁燒和揚塵防控為重點的秋冬季綜合治理行動,並將工業污染治理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貫穿全年,切實增強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的準確性和針對性。
甘蔗葉再利用
霧炮車灑水作業
在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中,廣西狠抓重點環節,調整優化“四大結構”。産業結構方面,累計淘汰鐵合金6.02萬噸、工業硅1萬噸、造紙0.85萬噸,化解煤炭過剩産能154萬噸。能源結構方面,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與新能源,全區風電、光伏和生物質裝機容量分別達到345萬千瓦、165萬千瓦和63萬千瓦。交通運輸結構方面,持續深化鐵路與地方、企業、港口合作,共同抓好“公轉鐵”各項措施落實。用地結構方面,持續推廣“智慧工地”管理和應用,對建築工地、消納場、採石場、混凝土攪拌站等“四點一線”全覆蓋安裝監控設備。
同時,建立緊盯工業污染治理、秸稈禁燒管控、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煙花爆竹禁燃限放、城市揚塵治理的五維攻堅體系,探索出污染應急響應啟動早、應對措施尺度掌控好、監測裝備全、預報預警準、指導服務有力、預警問責到位的六步攻堅戰法。